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不施病人不净食药,不劫他物乃至一钱持以布施。菩萨施时虽得自在,终不骂打、令诸仆使生瞋苦恼。如法财施,不求现在后世果报。施已常观烦恼罪过,深观涅槃功德微妙,除菩提已更无所求。施贫穷时,起悲愍心。施福田时,生喜敬心。施亲友时,不生放舍心。若见乞者,则知所须,随相给与,不令发言。何以故?不待求施,得无量果。】菩萨有时候会以不清净的物品来作布施。不清净的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于是二中乃至自身,都不悋惜,名一切施。菩萨布施由怜愍心,名一切施;欲施、施时、施已不悔,名一切施。】世尊开示说:往佛菩提道上前进之时,菩萨要逐渐具备一切施,然后世尊就举例说明菩萨摩诃萨,也就是说七住明心以后的菩萨,所应该修学的一些一切施的相貌。首先说,应该如法求物施,持以布施。如法求物的定义,前面几次的菩萨正行之中,已经说明过了,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虽然说对菩萨而言,为了要除去极微细的烦恼,乃至应当在布施之时是应该要不惜身命的,但这毕竟是因人而异的。譬如说因为随着布施者的证量、福德不同,也许布施了十万块钱,对于某乙而言就是一件很大的布施;若是某乙布施了出去,会对他的家庭有着很大的影响,虽然说布施之时是应该不惜身命的,但也不应该令家人生起烦恼才是。第五个应该要除去的是:不信因果。所以会有不信因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欢喜故,乃至获得真正解脱。是人现在得四果报:一者一切乐见乃至怨家、二者善名流布遍于四方、三者入大众时心无怖畏、四者一切善人乐来亲附。】《优婆塞戒经》卷四佛陀告诉我们,这个上品施主乐于布施,这样的人可以毁坏五种弊恶法。第一种是邪见,什么样的邪见呢?就是一般人都会落在邪见,就是说没有三世,认为只有这一世;会认为只有这一世的人,大部分是落在六识论中,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经》卷四为什么布施能够受人天乐,乃至无上乐呢?因为在不杀害众生命根、在不盗取他人资财、不贪淫他人眷属、不妄语自称贤圣诳骗他人的前提下,以拥有的财物,让他人在病痛饥渴上,得到身体安隐的利益,免除忧愁恐惧的痛苦,已经超越了世间人自求多福的境界了。这样布施相对应得的安乐福报,也已经超越了人间,所以能够受人天安乐的果报。这个就是说,布施能够受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倘若在自己的钱财生起悭吝,就不能生起、乃至于增长舍的善根与善法,所以菩萨是非常清楚的,能够将无常的钱财用于布施,让受施者得到利益,就好像在悭吝的烦恼火中救出了善法的圣财中的舍财一样。所以能够有信的舍财以后,能够精进地去布施,当然就是这个布施的过程,就是有舍的七圣财能够继续长养。如果菩萨他不懂得这个钱财的过失,然后再积聚世间珍宝财物的话,它是有过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五心中,一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二者、为诸有情求一切智——心无退转此二心者,于大乘法精进修行;三者、一切有情皆我亲友;四者、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五者、一切有情皆我眷属,我曾于彼起不善业,种种呵骂非理责罚,深心惭愧何时偿毕——此之三心令诸菩萨勇猛不退,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面开示说,因为菩萨有大悲心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人就会这么怀疑:布施于塔像,这包括佛塔、菩萨塔、阿罗汉塔等等,乃至是贤圣的图像之前,由于没有人现前领受,所以得不到后世的福德,而有寿命、色力、安乐、辩才上的受用。但是世尊在这里开示说:这样子的怀疑是不正确的,因为布施时是信心具足的缘故,还是能感得前面所说至心施等五种的果报。就好像说,比丘在修集慈无量心的时候,因为都是用观想的,实际上没有众生领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时候我们再回头来看看,自己今世所受用的五欲,乃至是智慧的状况,我们缺少了什么东西?或者是说,我们在某一个方面的受用,是否还算是胜妙的?比照上述世尊所开示的内容,若是未来自己希望在某一个方面的受用,能够再更加一些,就可以依照上述世尊所开示的来进行布施了。然而,其实三大阿僧祇劫之中,所应修的福德是很广泛的,这里只能举少数几个例子,也就短暂的一世、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举例而言:假如过去世布施,所得的财物不是如法所得,这个包括说要布施所得的财物,可能是偷盗物、圣遮物、众共物、三宝物,施一人回与多人,施多人回与一人,乃至恼他人而得、诳他人而得、欺他人而得的种种状况;今世得财已,当为王贼水火所侵。何以见得我们今世所受用的财物,有一分或者是多分为王所有?譬如说:自古以来百姓都要向王纳粮或者是缴税,这一点肯定是大家都知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假如当时的社会制度是可以蓄养奴婢的话,也就是说,奴婢也是施主所拥有的话,那么当然也是可以布施的,乃至是妻与子女,道理也是一样。既然有了外财,相对地当然就有所谓的内财了,这就是指自身中的头目、脑髓、手足等器官,但这并不是一般人之所能布施的;然而菩萨到了等觉位的时候,为了佛地的三十二大人相,则是在百劫之中,无一处非舍身处,无一时非舍命时,一直都在作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现见有许多的宗教团体都在做集体放生的事业,为什么说是事业呢?因为他们多是有计划的长期性的执行放生工作,因此购买了大量各类动物、昆虫来放生,譬如鸟、鱼、蚯蚓乃至蛇类(甚至是毒蛇)等等,因为是有计划性的,就会有许多不肖商人配合而事先去刻意捕捉,在过程中反造成许多傍生类的死伤,而这些被捕抓的众生也很痛苦!因为被放生到不适合牠们居住的地方,不但是加速牠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有说过:像佛的金色身,虽然不是每一位众生都可以出生在佛世而看到;但是佛的金色身和雕像是一样的,不论你是木头所雕刻的还是石头,乃至于一张纸,一个画像、照片,如果生起至诚心,这功德都是一样的。佛有说:佛在一念之间,就可以知道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的心所想。而且佛功德无远弗届,不断地来摄受一切的有情众生。因此佛又说:这样的供养雕像,当作是佛真正的在面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大福由心生,自己修行越好来作布施,那果报就越大,就像经典上常提到佛说他自己布施给舍利弗,跟舍利弗布施给佛,那还是佛陀所得的功德比较大!《优婆塞戒经》卷5〈杂品之余〉: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欲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善男子!我今为汝分别诸福田故,作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后来利咤要向阿利咤借钱时,阿利咤不仅不借钱给利咤,乃至也不请利咤吃饭,并且对他说:你这么富有,也会有贫穷的一天?以前我向你借钱时,你是怎么说的,是很严厉的告诫我,而你今天怎么会来向我借钱?利咤听到这样的话,非常伤心悲恼,想想兄弟都如此无情,更何况是外人?因此产生厌离心,没有回家而直接入山学道,精进苦行,最后证得辟支佛果。后来弟弟阿利咤又渐渐贫穷,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老妇人回答说:尊者!我那么贫穷,身无分文、乃至些许丝毫的完物都没有,即使手中有这个瓶子,也是大长者的,我该怎么布施呢?尊者这时就把自己的钵拿给老妇人,并且说:你拿这个钵去取一些清净的水。于是老妇人就如尊者所教,取了清净的一钵水供养了迦旃延尊者。尊者很慈悲地接受,并且为她祝愿,接著教导她要持斋吃素,最后教她念佛的种种功德。然后又问她:你有固定的住处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于贫穷夫妻看到众僧到村庄接受大众布施供养,如果当时没有物品可以布施而丧失布施的机会,还会有死后生忉利天及九十一个大劫世世端正、身体金色等殊胜果报吗?乃至未来可以证得应真阿罗汉吗?显然没有嘛!就是因为贫穷夫妻遇到可以种福田的好机会,不愿意放弃,想尽办法找出少物来布施,所以世世才能成为有钱人,享受有钱人的果报。第八、如法求物施,五家不能侵。由于贫穷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能够供养胜义僧及世俗僧,可以获得很大的福德,如经中开示: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欲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优婆塞戒经》卷5)佛开示:布施给畜生,尚且得百倍报,更何况是布施给胜义僧或世俗僧,所得福德无量报。所谓的哑羊僧,是指不知所犯的罪轻重、大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三施是菩萨应该去做的,而且还要努力去做;这是因为六度万行的第一度就是布施,如果不去布施,想要成就布施的功德来庄严自己,那是不可能的事!既然连布施都不肯做,更遑论能够成就持戒等五度,乃至未来能够明心见性了。从这个道理来观待,可以知道一个人是否有布施的习惯,一般而言,如果要某人布施,不论是出钱、出力或者为人说法,都毫不犹豫、也不吝惜施与别人,表示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里所说的,就是真善知识所说符合世尊的,而不是依附佛门的常见、断见乃至邪淫外道法。所谓的无畏施,就是让众生免于恐惧。譬如众生畏惧死亡,菩萨应该持戒清净不杀害众生,而让众生免于死亡而无所畏惧;又譬如众生有难,菩萨应该帮助他度过难关等等,这些都是无畏施。(原标题:布施的定义是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