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乃至于说有每天喝酒,这已经是坏了不饮酒戒了,对于根本五戒,他不愿遵守就算了,他竟然还公开,在一些的现场,来喝酒或是来祭拜,或是来作等等。那我们可以想见,酒能够让人滋长无明,修学佛法不是要翦除无明吗?要破除无明吗?不是断尽无明吗?那你做的这种种法,为什么你口口声声说这样是佛法呢?所以,即使是说他能够说起话来翻云覆雨,或是说起话来非常流畅,或说起话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比如,佛法中说有八个识:前六识和第七末那识、第八如来藏,而所谓的实证,不是把这八个识的名相、体性是怎么回事,以及有何道理给背会了,乃至是能说给别人听了,就以为是实证了;而是要把这八个心一个一个地给找出来观察清楚,再确实成功地转依那个真正的平等心如来藏,这样才算是初步的实证佛教无量无边修证内涵的开始。但是,要如何才能把祂们一一给找出来呢?依照善知识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隋唐之际,有天台宗智顗、三论宗吉藏、华严宗贤首,乃至法相唯识宗玄奘等等都提出自己的判教主张。其中,天台智顗立五时八教的判教学说一时蔚为风气。这些判教的主张都是僧人们为了理解佛教,为了会通教义,所以兴起判教的风潮。上述大小乘经典中佛陀亲自判教,可视为期判教,并且作为一切佛必须依循的教法之一。佛教传入中土后至隋唐的种种判教,可视为像法期判教,虽然大体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自唐宋以来,乃至现代的中国、日本或海内外的禅学研究者中,从来没有佛门大德、祖师或学者,曾经说过《阿含经》有禅宗公案这样具开创性的见解。因此,萧平实能够具体指出阿含经中的禅宗公案,确实开创阿含禅学研究之先河,并独步全球。二、什么是禅宗公案?萧平实开创阿含禅学研究之后,指导学生对于什么是禅宗公案进行学术上的界定。关于什么是禅宗公案,其界定如下:禅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藉着宗教迷信而骗财与骗色的犯罪就可以从根本上被扼止,乃至想藉着宗教迷信而获得利益,使得国家社会动荡不安的危险就可跟着避免了。实证性批判外显的特征就是客观的事实验证,以及依据可验证的事实所进行的逻辑辩证。萧平实认为「实证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其著作与演说内容,皆以事实验证,以及依据事实进行逻辑辩证,指出宗教迷信的错误与荒谬。因此,与其说萧平实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乘佛法胜妙极胜妙,深奥极深奥,广大极广大,富丽极富丽,谓此唯一佛乘妙法,意识思惟研究之所不解,非意识境界故,佛说为不可思议之大乘解脱境界,名为大乘菩提一切种智,函盖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然而此等极胜妙乃至极富丽之佛果境界,要从因地之大乘真见道始证,次第进修方得。然大乘见道依序有三个层次:真见道、相见道、通达位。真见道者位在第七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坠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声闻菩提是佛的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蕴处界虚妄以后,就把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断了,成就了初果人;乃至于将我所执、我执断尽,成就了四果的阿罗汉,所以他可取证无余涅槃;未取证无余涅槃的时候就可以证得有余涅槃,所以他们证得两种涅槃。那缘觉呢?他们是透过十因缘逆推,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往上逆推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乃至佛在经典中也这么说:至命终时,意识将灭。---《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卷1也就是说,六识都是会断的。如果有人主张他的意识是不断的,你就知道他的说法不如实。如果他主张:意识能够从过去世来到今世,从今世去到未来世。你就知道他的说法不如实。或者有人主张:意识却是不断的。如果有人这样主张,你就知道她的说法是错误的。如果(这种说法)出自于出家人的口里,你就知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乃至于有人主张:师父在台上说法的这念心,你们在台下听法的这念心,就是菩提心。那你也知道他的说法错了。接下来,有人主张用明点脉气来修四禅八定,然而他们所说的却是与佛说断烦恼所证的四禅八定无关。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说(见道者若想)要证四禅八定,一定要先证得初果须陀洹,接下来是薄贪嗔痴,再接下来就是把男女的最重贪断除了以后,就可以发起初禅了。可是他们却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人天眼目》卷3)尽管(一头牛)它的头、祂的脚沾满了灰尘,可是它的法身还是分明的显现;不管它是在绿色的杨柳树下,或者是在芬芳的草地乃至在岸边,祂的法身都是唯我独尊,没有不称尊啊!所以从这边就可以证明,禅宗祖师所悟的心体就是第八识。综合结果,无论从经典或是从禅宗祖师所悟的心体,都可以证明第八识才是佛所说的。反过来,我们来观察六识论。六识论主张人只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声闻菩提就是佛的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蕴处界虚妄以后,进而断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所以称为初果人;乃至将我所执、我执断除了,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之后就可以取证无余涅槃。可是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前会有所疑,为什么?到底入了无余涅槃之后,是不是断灭空啊?因为有所疑就去问佛,佛就告诉他: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自己至心信乐、受持、读诵、解说、如说而行,也劝别人同样信乐乃至如说而行,能这样做的人就是能自利利他的人,就是真实的供养十二部经。这才是有智慧者的作法,没智慧的人就书写十二部经,然后供在佛案上,每日以鲜花、饮食、烧香来供养,如同供养佛一样。供佛时,佛像如果脏了就要洗浴,再把它擦干净。但是供养法时,经典若有污垢时不可比照办理,所以“唯除洗浴” | admin 2018-07-23 |
![]() |
乃至继续推广弘传数十年后,终能使中国成为全球最高阶层文化人士的归依圣地、精神祖国;流风所及,百年之后遍于欧美社会各层面中广为弘传,则中国不唯民富国强,更是全球唯一的文化大国。如是复兴中国佛教文化之举,盼能获得广大佛弟子四众之普遍认同,乃至广有众人付诸实证终得广为弘传,广利人天,其乐何如。今以分辑梓行流通在即,因述如斯感慨及真实义如上,即以为序。&mda | admin 2018-07-23 |
![]() |
释迦牟尼佛在《妙法莲华经》卷四〈法师品〉中,对于药王菩萨开示,以什么样的众生未来世将会作佛来界定法师呢? 释迦牟尼佛这样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 | admin 2018-07-23 |
![]() |
六名床座施:若见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为敷床座令坐,乃至自以已所自坐,请使令坐。舍身受身,常得尊贵七宝床座;未来成佛,得师子法座,是名第六果报。七名房舍施:前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使屋舍之中得行来坐卧,即名房舍施。舍身受身,得自然宫殿、舍宅;未来成佛,得诸禅屋宅,是名第七果报。是名七施,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 上述所引的意涵,译成白话文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功德田者,从得暖法,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贫穷田者,一切穷苦困厄之人。如来世尊是二种福田:一报恩田,二功德田。法亦如是,是二种田。众僧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以是因缘,菩萨已受优婆塞戒,应当至心勤供养三宝。】这段,主要是在讲福田的种类和布施的因果律。善生菩萨请问佛说:世尊啊!菩萨在受了优婆塞戒之后,应当如何来供养三宝呢?世尊开示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您知道福德要怎么累积才会比较快吗?如果自己的力量很小,布施的财物或能力又有限,那要怎么样用少善根而得到无量的果报呢?平实导师以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中的道理来教导我们,《瑜伽师地论》卷45〈菩提分品第17〉中说:云何菩萨方便善巧,令诸有情以少善根感无量果?谓诸菩萨方便善巧,劝诸有情,舍微劣物乃至最下唯一麨团,施鄙秽田乃至蠢动傍生之类;作是施已,回求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财布施不只限于金钱施,举凡各种财物,包括各种生活必需品,不论是食、衣、住、行、育、乐之物品,或是各种金、银、铜钱乃至各种珍宝,都是可布施之物。依于布施物品的不同,未来世所获得的果报也会有所不同。譬如《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品第11〉中说:【无量世中常施衣灯,以是因缘获得上色。……无量世中常施饮食,以是因缘身力具足。】我们接著引用《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能布施,乃至于吃饭后,碗里的残渣用水荡一荡,也可以用来布施给饿鬼道或是虫蚁;甚至对于其他众生之布施行,生起随喜心与赞叹,也都能够得福;这样看来,在这世间是很少有人无法布施的。一般人听到布施,就联想到是布施给外面的有缘众生;而事实上,我们先要照顾的却是自己身边的眷属——包括父母、妻子、仆从等。如果自己广有资财,也乐于布施给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