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其实分宗立派对真正的佛法来讲,是不适合的;因为对于菩萨而言,应当是要依照佛的施设,依六度万行乃至是十度万行,全面地来修证佛法或者说修学佛法。毕竟各个宗派它主要的法义其实都只是佛法中的一部分而已。可是刚刚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多半是因为自己的心性、环境,所以就选择了某一个宗派。当然除了自我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因素,就是假如当世没有真正的善知识能够贯通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说看到真正的学佛人,他要持种种的戒律,乃至要多分少分地远离五欲,他就会觉得说,这个不是一般人要过的日子。因为他所要求的是要什么?要及时行乐啊!可是如同前面所说的,厌世与出世要看每一个人受学的佛法,乃至于说他往世根器的差别而来作讨论;所以,讨论这个问题就要往前推到说,每一个人受学佛法的环境,受学佛法的动机,乃至于说他过去的种种善根福德的差别。先来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偏偏说在人间的时候,却营私谋利,乃至于说因为这样侵害他人的状况,这些事情一项也不少;恶业成就了以后,当然未来世舍报,就要到三恶道中,就要由像阎罗王这样的示现,来教化救护这些罪人。那阎罗王怎么样化导救护这些罪人呢?就为他们宣说,三恶道之罪是咎由自取,不是因为父母,不是因为天、帝王、沙门、道人的过错。这意思是说:罪人哪!你现在应当知道说生到三恶道的 三摩地

2018-07-22

《长阿含经》第十九卷里面的记载:【佛告比丘:阎浮提南大金刚山内,有阎罗王宫,王所治处纵广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乃至无数众鸟相和悲鸣,亦复如是。然彼阎罗王昼夜三时,有大铜镬自然在前,若镬出宫内,王见畏怖,舍出宫外;若镬出宫外,王见畏怖,舍入宫内。有大狱卒,捉阎罗王卧热铁上,以铁钩擗口使开,洋铜灌之,烧其唇舌,从咽至腹,通彻 三摩地

2018-07-22

乃至七地满心以后,虽然不得不断我执,而且又进一步断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那这个部分就远不是阿罗汉、辟支佛在解脱果上的证量所能比拟的!因为菩萨这个时候又有深妙的实相上的智慧,这是从明心见真开始,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了知的智慧啊!所以说佛菩提道上,菩萨虽然主要在般若慧上的修证,但是,二乘的解脱果以及其所证的智慧,菩萨一样也证。所以说,三乘的法其实是汇归于一 三摩地

2018-07-22

这样看来,小乘又分为声闻乘跟缘觉乘,两者所证的标的都是在断我见、断我所执乃至断我执,那所观行的对象都只限于在蕴处界,但是所修证的智慧深广有所差别。简单地说,声闻乘是以四圣谛,从苦集灭道这个四个方面,来先确定说三界中悉有苦;然后进一步观察说,众生不断聚集未来苦的原因;进一步再知道说,让后有的苦因不再聚集,然后后有的苦就会消灭的这个道理;最后再依据让苦 三摩地

2018-07-22

它的意思就是说,三界中的一切法,包括有漏法,以及一切的无漏有为法,都是因为八识心王而出生;乃至于无漏无为法,也是因为八识心王而才能显现;如果离了八识心王,就没有一切法可得,因此说万法唯识。十方三世一切的有漏无漏法,既然都因为八识心王而出生或者显现,而八识心王又依第八识以及无明才会现于三界中;可是众生的无明业种以及上烦恼的随眠,又都是由各自的第八识所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说进一步的能够知悉,过去世从一生乃至百千万生姓什名谁,乃至于所受的苦乐受,以及这所受苦乐受的因由的这些的善恶业行等事都能够知悉,那就是有了宿命明。那还有第五就是天眼通,天眼通又称为天眼智证通,或者称为天眼智通,它是能够看见六道众生未来死此生彼,这个就是有了天眼通。如果进一步能够看见自己以及众生未来什么时候会死亡,什么时候会出生,以及种种身口意所 三摩地

2018-07-22

】(《佛说阿弥陀经》)说若一日乃至七日专持阿弥陀佛名号,能得到一心不乱,临命终的时候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它的原因是因为,众生常会因为无明所罩,不知慎修身口意行,因而造作了种种未来世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当临命终时,这恶报的业风吹起,落入中阴阶段,依着原有的贪欲执着,就会对未来世的父母生起颠倒想,结果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入胎,犹如睡着了一样;那等到醒来的 三摩地

2018-07-22

在《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中,记载了文殊师利菩萨回答善住意天子提问——什么样的出家比丘可以称为禅师的时候,文殊师利菩萨这样子开示说:【天子!此禅师者,于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禅师,乃至无有少法可取,得言禅师。不取何法?所谓不取此世、彼世,不取三界,至一切法悉皆不取,谓一切法悉无众生,如是不取,得言禅师。天子!若彼禅师,无少 三摩地

2018-07-22

能为众生解说受阴、想阴、行阴乃至识阴,都是生灭、变异、无常、苦,而没有真实不坏体性的空无之法,能让众生对于受阴、想阴、行阴乃至于识阴生起厌恶的想法,离开了对于受阴、想阴、行阴、识阴的贪爱欲求,要愿意将受阴、想阴、行阴、识阴全部都灭尽,然后安住于寂灭清净之法中;能够这样为众生解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的人,就可以称为是佛教中的法师。这是在阿含解脱道中 三摩地

2018-07-22

报恩田是指父母、师长、和尚;那功德田则是,从最初只知道佛法修证方向的这个向位的修行人,乃至于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的十方诸佛,这个是功德田;另外贫穷田,则是一切贫苦困厄的人。从这些分类很清楚,佛教是将父母的地位,和师长、和尚甚至与佛法僧三宝,同样恭敬看待为敬田,都是一切人天应当恭敬的。而且因为父母给予子女养育教导的深恩,即使子女尽千万年 三摩地

2018-07-22

像释迦牟尼佛是贤劫中千佛的第四佛,之前三佛依序是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然后继释迦牟尼佛之后则有弥勒尊佛来示现成佛,乃至次第直到第一千尊佛楼至佛。而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之后,将来也有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先后示现成佛。十方世界无穷无尽,世界诸佛当然也无量无数,称为十方佛。所以,佛教不以佛陀是独一无二的,不将佛陀当作唯一的神来崇拜,也不承认另外 三摩地

2018-07-22

以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历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对佛法僧三宝以及因果法则的信心;有了信心以后才能进入初住位修集布施功德,二住位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则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修集禅定功德,乃至到了六住位 三摩地

2018-07-22

正遍知也称为正等觉,是说佛陀具足一切种智,对于一切世间法,二乘人所修的出世间法,乃至菩萨进一步修学的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无不觉悟、无不了知,因此称为正遍知;又能以此正知的一切法平等开觉一切众生成就无上觉,所以称为正等觉。第四个称号是明行足。明行足,这里明指的是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这三明;行足是说佛陀身、口、意业都已经善修,真正的清净,因此称为明行足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所说所行不是摄受,不是符合圣教,不是符合事实,那这样所说所学所作的内容,都是熏习错误的邪见,乃至造作不可爱的邪行,那样的结缘只是摄受魔业而已,而不是广结善缘。因此,我们要广结善缘的目的,乃是为了要能够让自己的佛道进步,而不是,乃至下堕恶趣。所以,要一切的众生,这样有智慧的人,当以与善知识广结善缘为先,应当从实质的层面、实质的内涵,来作抉择论断, 三摩地

2018-07-22

以一般人来说,缘的分类有所谓的善缘、恶缘、染着缘、清净缘,或者有的时候分为,有顺于自己心的缘、逆于自己心的缘,或者障碍的缘,或者助道的助缘,或者较为亲近的缘、较为疏远的缘,或者有的缘是现前的缘、过去的缘、未来的缘,乃至种种种种不同的缘。因为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来说,就有种种千差万别的不同。但是,对于一个菩萨道的修行人来说,我们已经在发起四宏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有的时候佛菩萨在你用功的时候,或者用功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偶尔会因为某些根器的众生他需要鼓励,需要鼓励他才能进步;所以就示现瑞相来鼓励这个行者,让这位修行人能够生起信心,因此看到瑞相而更加努力往前进步,让这个缺乏信心的人能够提起信心乃至信力。我们看佛陀在《菩萨璎珞本业经》中就有这样类似的道理,我们看佛怎么说:佛子!若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 三摩地

2018-07-22

很多人是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眷属,能在世间法上面的遮障减少,或者世间法上面的福报增广,乃至可以家庭和乐、色身康泰等等。但是这样的回向大多是要求得世间有为有相的福德,虽然不是无倒回向,但是这样的回向也是很好,毕竟也是善净法,也是增益回向的功德。不过这样的回向,还是应当以回向业障的消除,以及回向遮障自己的冤亲债主为优先,而且自己的作意要以无私无我,并且无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举例来说,譬如世间人,一听到某种物品乃至药品可以治百病,就一窝蜂的去抢购,根本没有经过思考验证,这样的人就是迷信传言,对于传言偶像崇拜而迷信。又有人迷信于广告说词,因此不加以选择,冲动,那这样也是偶像崇拜;他崇拜于广告说词,轻微者损财,重大者伤身害命,比比皆是;这样的人就是对广告词产生了偶像崇拜,不加以智慧简择,迷信盲从广告词,这也是一种迷信的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