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很多人学佛读经典,乃至用自己的意识情解去臆测,造成误会而着于表相,这样就违背了依义不依语的圣教与真理。不仅如此,佛陀还教导我们,要依循于究竟了达正义的正确说法,而不依循于权巧摄众的方便说法。也就是说,佛陀要我们依循真正的正理而行,不是依循事相上面方便说法而行,也就是,我们依循实质核心而不是看表面肤浅的错误认知。佛陀也教导我们,要依循于如法实证的智慧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我们再举《梵网经》中的开示,佛是这样说:若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梵网经》卷二)所以,有的人他选择的忏悔方式,乃是以拜八十八佛忏、三千佛忏、万佛忏等等拜忏法,来灭除自己种种过失的罪种。因为自己是至诚心的发露忏悔而后不复作,所以就有许多人常常在拜忏的过程当中,与诸佛相应而感应道交。因为至心忆念诸佛菩萨,以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在菩萨道五十二位的修行过程当中,自己还没有达到二地满心以前,都会因为烦恼习气没有断除,乃至因为自己不小心犯过失,因此会毁犯许多小小戒;这对于还在因地也就是二地未满心的菩萨来说,乃是在所难免的情形;但是一个正修佛道的菩萨,关键在于他是能够于事后如法忏悔,如法的补救自己的过失。这样不停的实践这些善净法,而在无量无数劫的菩萨道当中,就这样透过不停的学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也就是说,我们过去世如果造了恶因的话,那么在现在世我们如果努力行善的话,甚至努力学佛的话,是有机会能够扭转主要的业因;乃至于说,到最后因为这个助缘的力量很大,使得整个的业因都有了巨幅的转变,那就是会变成重罪轻报的状况。所以,佛教所谓的因缘果报,特别是因跟缘的这个看法、这个说法,实际上一方面,我们完全承认三世的关系——三世之间的连结,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也就是说,我们过去世如果造了恶因的话,那么在现在世我们如果努力行善的话,甚至努力学佛的话,是有机会能够扭转主要的业因;乃至于说,到最后因为这个助缘的力量很大,使得整个的业因都有了巨幅的转变,那就是会变成重罪轻报的状况。所以,佛教所谓的因缘果报,特别是因跟缘的这个看法、这个说法,实际上一方面,我们完全承认三世的关系——三世之间的连结,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一旦到了可以追求明心境界,乃至于最后明心了之后,您就能够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您就能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些境界,根本就远远超过了不执著;甚至您将来也有一天能够理解,所谓的诸法无分别那是怎么样一个殊胜的证境。如果您现在还没有明心的话,我们给各位中肯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回归解脱的原理。回归解脱的原理意思就是,不要碰到任何的,就全部一概的用不执著去解释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只是观照世间没有所谓永恒存在的事物,而不执著的话,我们如果把这件事情,把它认真去跟教、天主教,或者跟印度教,或者甚至就跟在旧的中国地区所衍生出来的老庄道家的思想,我们跟这些教派或思想印证看看,如果我们真的认真去思考其他人的教义、其他人的宗教哲学的话,我们会发现,乃至于教、天主教,乃至于印度教,乃至于老庄道家,这些个宗教都反覆的告诉信徒们:我们现 三摩地

2018-07-22

演变到后来,当然我们现在也常常听到,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乃至于说我们能够超脱了诸法分别的境界,不对立,因此而超越了所有苦乐的对立的话,能够做到这样子的话,那也是我们非常向往的一个,好像是佛教里面真正解脱的境界。其实我们应该认真来讲,以上所说的,所有关于不执著于眼前境物,乃至于说因为不执著的关系,而减轻烦恼,能够做到这样,我们都要给 三摩地

2018-07-22

那比方说,有些人就会说:我们的心如果执著于诸法,我们就会不自由,就会产生烦恼,然后接下来就会造作各式各样的业行,乃至于流转生死;如果说我们能够认清周围的一切其实都不是恒常存在的,我们的心不要执著它们是一个实体,得了我们不要欢喜,失掉了我们也不要悲哀,这样子的话,我们心就会自由。那心自由的时候,就不受这些环境的制约的话,那么这个心就如同是远离了我们执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说佛菩提道,其实这个道理就是要让大家来证悟本心,也同时能够明心见性之后,按照这样子明心见性的功德,然后一路地自觉觉他,乃至于成佛。所以佛菩提道,我们说佛菩提道其实就是菩萨的修行之道,也就是菩萨道。所以我们说,真正的成就佛菩提道是什么状况呢?那就是成佛的时候。我们又如何来判断佛菩提道呢?我们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准则。第一个准则就是,佛菩提道必须要亲 三摩地

2018-07-22

解脱道谈的是什么呢?解脱道谈的就是要降伏烦恼,乃至于究竟解脱烦恼。这里面就牵涉到说,什么是真正的烦恼。比方说我们刚才说,世间的一切因为贪欲而引起的、种种没有办法让你顺遂的这些境地,是不是烦恼呢?是,这些是烦恼。可是,就我们刚才看到一般人所能体会到所谓的洒脱、豁达的境界来讲,这些一般所谓的这些烦恼,其实它的层次还是只有很浅很浅的世间烦恼的层次。实际上 三摩地

2018-07-22

实际上,乃至于我们说,乃至于当善知识因为法义辨正的关系,乃至于把这个说错法义的人,把他说成愚痴人的时候,这个时候您也千万不要因为愚痴这些字眼就认为说,哎呀,这个善知识可能身口意行不够清净,所以才会这样子来批判别人。实际上,愚痴这个字其实在佛经里面,佛陀就不断的对于一些的外道,乃至于说对于教内的这些们,只要他们所说的偏离了佛法的正道了,并且执迷不悟的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说就世间的运转来说,乃至于就佛法的这些维系跟弘扬来看的话,其实在家的菩萨们才是主力,因为在家的菩萨们维系了世间一切正常的运转;在家的菩萨们更由于破参明心、证悟了清净本心的关系,能够在红尘中一边修行,一边又不会迷失自己。所以,在家的菩萨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广与各层次的众生接触,来达到摄受众生的目的,这样子才是真正的把佛法带给每一 三摩地

2018-07-22

各位观众请想想看,因为我们谈到了出家,既然出家的话,当然这里面所谓的一般世间男女之间的感情、亲子之间的感情,乃至于说社会上、在职场上面打拼的这些种种的积极进取,一旦我们如果谈到出家的话,当然这些的事情,在出家的前提之下,就没有继续再深谈的必要了,因为他毕竟就出家了嘛!所以,就出家的这条路来讲,的确他精进修行的其中一个指标,就是会远离这些的状况。可是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有情的六道轮回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傍生道、鬼道和地狱道,也就是说我们无始劫来只可能投生在这六道众生之中,不会投生为植物、山川河沼(zhǎo)乃至日月星辰。因为人和动物等其他有情是有情识的,也都是有第八识如来藏——真如佛性,所以说一切众生将来都可以成佛,因此称为有情众生;而植物是无情生,因为没有情识,当然也没有第八识如来藏,只是像山河 三摩地

2018-07-22

对我们来说,所有一切的法都是由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乃至意识所感知而形成的,所以法也就是我们六识所成的境界。而六个识都各有其根、尘、识三者和合的运作,所以总共就是十八界,因此法又叫十八界。我们透过五根——扶尘根,去摄取外面的相分,然后呢成像在我们大脑的胜义根,这个是内相分;也就是说,其实我们一直都住在自己内相分的境界当中,从来没有看到过外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菩萨行者于这个末法世界,必须要能够在这事情要能够堪忍,就算是这中间有一些业果,但是菩萨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些业果,如果让家人来堪负的话,他们可能无法承受,但是你是一个学佛人,又是一位菩萨,你的修行的时间这么样的长,又能够继续在今生能够继续的吃斋、念佛,乃至于未来世你想要成就佛果,所以这件事情,你就应该打住,不要生起烦恼。那我们来看另外一个故事,特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修行本身就是要断除贪、瞋、痴三毒;学佛人却参与赌博,非但没有断除贪瞋痴三毒,反而增长贪的欲望以及痴的无明现行,乃至增长贪与痴的习性,岂不是很颠倒吗?更何况菩萨会在赌博上用心,表示这位菩萨已经落在事相上,与实证三乘菩提距离还很遥远!可以证明这一位菩萨是新学菩萨,不是久学菩萨,熏习佛法才不过一劫、两劫而已;不是像久学菩萨一样,已经无量劫熏习佛法而有 三摩地

2018-07-22

这位沙弥谨遵阿罗汉的意旨,回家与家人团聚,在回家的路途中,看见许多蚂蚁被水围困无法出离而且命将终绝,这位沙弥看了以后,心生起了慈悲心,不愿意让众多蚂蚁众生的生命受到威胁乃至死亡,所以将衣服脱下来,用衣服装土来阻截水的侵犯,并且将蚂蚁一一置于干燥的高处,使得众多的蚂蚁得以脱离险境而存活下来。到了第七天,这位沙弥回到阿罗汉处所,阿罗汉看到以后觉得很讶异 三摩地

2018-07-22

依据《瑜伽师地论》卷1中的开示:又此中有,若未得生缘极七日住;有得生缘即不决定;若极七日未得生缘死而复生,极七日住;如是展转未得生缘乃至七七日住;自此已后决得生缘。因此在中阴身阶段,需要等待出生到下一世的因缘成熟才能投生。如果在七日内没有他适合的因缘出现,那现在这个阶段的中阴身在七日内就会灭去,而出生下一个中阴身;但是有情最多只能有七次的中阴身机会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