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出家菩萨,利生,领众行道,乃至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凡有利益,无不兴崇,即名出家菩萨僧,上来释菩萨竟。底下再把菩萨应有的要素说明如下。二、大悲拔苦我们要是真真学菩萨道,必须先要有大悲心,然后菩提心。大愿大行大果,都由此而产生的,如普贤行愿品中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能以衣服、饮食、卧具、房舍或者生病时以汤药供养父母,乃至有能力的人以财宝供养,并且要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才是如法的供养东方,具备了受戒的第一个条件。佛门中常常有这样的在家:克扣父母的供养而去外面布施,这是假名布施,后面佛会说到。真修布施的人,应当克扣自己的享受来布施,对父母的供养绝对不该减少。学佛之后,对父母应当更懂得恭敬礼拜、赞叹尊重;可是有 三摩地

2018-07-23

又复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八万四千塔,况复二人、三人乃至百千,福果不可称量。其师者,夫妇、六亲,得互为师授;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这意思是说,尽未来际受的梵网……等菩萨戒,只要以前曾受过而有戒体存在,并且懂得为人解说菩萨戒的人,不 三摩地

2018-07-23

  善男子!优婆塞受持戒已,虽为天女乃至蚁子,悉不应杀;若受戒已,若口教杀、若身自杀,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优婆塞、旃陀罗优婆塞、垢优婆塞、结优婆塞,是名初重。’”〗语译:戒子对于五戒已经少分、多分、满分而受持了,接着再为他开示:“这优婆塞戒有六种重大的事情是不许做的。”优婆塞受了优 admin

2018-07-23

这一段佛开示了说:大菩萨们发了菩提心以后,身业、口业、意业都是要造善业,不可造恶业来损减福德;而他们身、口、意三行所造的一切善业,目的不是为了自己,都是为了众生将来可以证得解脱果乃至证得佛果;所以他们所造的善业,一切都愿意和众生共享。大菩萨们也常常亲近诸佛、声闻、缘觉、善知识等等。首先,我们看到,这些有智慧的大菩萨们,他们的大愿是为了帮助众生未来可 三摩地

2018-07-22

在每天的生活中,耳听佛,口念佛,心中想佛、忆佛,能得早日蒙西方三圣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乃至成佛。7、修学修学之功德极为殊胜,修行人真发菩提心,必蒙龙天护佑,必得世尊护念,以此功德回向成佛才是究竟回向,因为此功德是真功德故。四、【结语】首先我们当知,所谓冤亲债主都是自心如来藏所化现,并非实有。尽快断除身见和我见,三心不住四相不生,才是最彻底的解决方法。佛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是错悟的人,那他是不能够真正发起这三个心!为什么这样说呢?譬如以至诚心来说,什么是至诚心呢?也就是心口如一、如说修行,对于自己求愿往生极乐乃至至诚而没有疑惑,他对于释迦世尊、弥陀世尊的广大功德生起了至诚心,因此转依真实的至教、真实的正理,依真实义理而行,也就是经中所说的殷重无欺诳,他是至诚而直心的。这是上品上生,所必须发起的第一个心!如果这个人 三摩地

2018-07-22

虽然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因地法身,可是要经历了修集无量功德智慧、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七菩提分法,从这些种种功德智慧来成就果地的如来身;想要成就佛身,就应当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要来求这个一切种智、要求能够常乐我净、求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要求一切种智、常乐我净、无上正等正觉呢,就应当要知道,不能让自己永远在生死轮回中而落入颠倒中,不知道自己是在完全无 三摩地

2018-07-22

在大乘里,我们称呼它四种法要,其实在小乘的经论里面也有提到,完全是相等的一个概念,它叫作四预流支;依于这四预流支,我们才能够证得预流果,乃至更上的二果、三果,乃至无学果阿罗汉果。四预流支,这些文字稍微有所不同,不过基本上它精神是相似的;四预流支的话,它是亲近善士,然后一样是听闻,第三个叫作如理作意,第四个就是法随法行。如理作意、法随法行,这是我们经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学佛能够从迷信一直迈向正信,迈向解信,乃至迈向证信之后,我们现在就要来跟各位介绍三资粮里面的第二个资粮:叫做愿。这个愿又有分邪愿、恶愿、许愿、善愿以及正愿。这个邪愿也就是说有些人他心术不正,他就发起愿力:我要驱使什么样的鬼神,我要供奉什么样的鬼神,然后我利用那个鬼神;向他求愿说:希望你帮我把某某人让他生病,让他受害,这样子就叫做邪愿。因为他发心 三摩地

2018-07-22

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众生永无尽,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弟子成大愿。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十方一切佛,南无大乘胜义僧,南无究竟第一义。四、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这样的实相忏悔必须是要证悟的菩萨,他能够现前观察如来藏清净无为的体性乃至无量无边,因此而转依如来藏,转变自己七转识的行为,转而依止于如来藏的无贪性、无瞋性、无私性、中道性、菩萨性等种种的无漏法性。所以我们换一个层面来说,证悟的菩萨他在悟后努力的护持正法,其实也是实相忏悔的一分功德;如果悟后他努力的破邪显正救护众生,也是实相忏悔的功德之一;悟后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在菩萨道五十二位的修行过程当中,自己还没有达到二地满心以前,都会因为烦恼习气没有断除,乃至因为自己不小心犯过失,因此会毁犯许多小小戒;这对于还在因地也就是二地未满心的菩萨来说,乃是在所难免的情形;但是一个正修佛道的菩萨,关键在于他是能够于事后如法忏悔,如法的补救自己的过失。这样不停的实践这些善净法,而在无量无数劫的菩萨道当中,就这样透过不停的学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呢?因为六道有情皆同此心:欠债当还!若回向明确,表还债之心真诚、实在,冤亲债主易感受,则障道之缘自然减小乃至消失。回向举例:1、回向国土:“兹以……殊胜功德回向佛法常兴、正法久住、国运昌隆、风调雨顺、灾劫消弭、社会祥和、人民安乐、善根增长、干戈永息、世界和平”。2、回向色身康泰:“兹以……殊胜功德回向OOO, 三摩地

2018-07-22

四人各自介绍完毕后向摩竭王说明,他们前来摩竭王的后园是为了受持八关斋戒,这时四位神王也才知道,原来彼此都是为了持八关斋戒而来到摩竭王的后园,所以大家都很高兴;这时天王就说:我们都受了八关斋戒,那谁得的福最多呢?人王说:我在人间行八关斋戒,摩竭王的后园外,就是可以引起我心中贪欲的种种五欲之乐,乃至耳旁就可以听闻到响亮的音乐声,我在这其中还能专心一意的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回向的真实义,主要是希望透过菩萨的一切善净行,能够增上自己与众生在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上的成就;等而下之者,才是在世间法上面的减少遮障、福报增广,乃至求取各种三界有为之法。所以,回向应以利益自己及众生能够在佛道上的成就为主,如果离开这个目的,就无法成就回向之功德。譬如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中记载,须菩提尊者在弥勒菩萨开示以后说:若不闻不得般若波罗 三摩地

2018-07-22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三、忏悔(长跪合掌)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三称)○○○今在佛前至诚发露忏悔:由于无明所障,导致无始来之贪瞋痴习气深重,不仅造下五逆十恶、谤佛谤法、毁佛禁戒……等生死重罪;更由于我见我执之深重,而造下种种贪瞋痴之业行,使得今生乃至过去无量生中的父母、师长、兄弟姊妹、配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六道有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缘故,也就是,欠人债务就应当先偿还债务才对啊!如果回向明确,就表示我们还债的心是很真诚而且实在的,冤亲债主也很容易感受到我们还债的诚意,所以障道之缘自然就会渐渐减小,乃至最后消失不见了。因此,世间人如果是为了求世间安乐,当可依《地藏菩萨本愿经》来回向,使回向之层面得以增长广大;但是,如果是为了求三乘 三摩地

2018-07-22

虽然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因地法身,可是要经历了修集无量功德智慧、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七菩提分法,从这些种种功德智慧来成就果地的如来身;想要成就佛身,就应当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要来求这个一切种智、要求能够常乐我净、求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要求一切种智、常乐我净、无上正等正觉呢,就应当要知道,不能让自己永远在生死轮回中而落入颠倒中,不知道自己是在完全无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说:【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