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佛说:广慧啊!这个第八识又名阿陀那识,为什么叫做阿陀那识呢?因为这个阿陀那识,祂在有情的色身里,一直执持着这个色身,每一秒每一剎那都在配合色身而运作无间。这个执持众生色身的阿陀那识,也称为阿赖耶识。为什么称为阿赖耶识呢?因为这个阿赖耶识,一直住在自己所造的色身里,与色身犹如一体的不断相应而配合运作。世尊在经中已明白指出这个圆成实性的阿陀那识(阿陀那 | 三摩地 2018-08-01 |
![]() |
为什么?因为佛在《杂阿含经》卷四十六已经开示: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神,生者辄死,终归穷尽,无有一生而不死者。(《杂阿含经》卷四十六)佛陀开示:只要有五阴身的出生,包括了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天神等等,未来就会死,没有一个可以不死的。所以说,只要有生,未来一定会死的,没有不死的,只是时间长与短而已。譬如世间人,如果不中夭的话,最多是百岁,乃至相传彭 | 三摩地 2018-08-01 |
![]() |
为什么?因为佛在《杂阿含经》卷四十六已经开示: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神,生者辄死,终归穷尽,无有一生而不死者。(《杂阿含经》卷四十六)佛陀开示:只要有五阴身的出生,包括了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天神等等,未来就会死,没有一个可以不死的。所以说,只要有生,未来一定会死的,没有不死的,只是时间长与短而已。譬如世间人,如果不中夭的话,最多是百岁,乃至相传彭 | 三摩地 2018-08-01 |
![]() |
什么叫作随业呢?就是这个往生者,在生前所造的种种善恶业,随著业力的关系,会决定他要往生到六道的哪一道中:造恶业的就流落到畜生、饿鬼乃至地狱的三恶道,造善业的就往生到天道或是人道,随其福德的多寡乃至缺乏,而有不同的分位。那什么叫作随重呢?随重的意思就是“重业先报”,例如这一个往生者,在生前造了一个极大的善业,但是在那一生中,他也造了一些小恶业,结果就 | 三摩地 2018-07-31 |
![]() |
”一定是要摧邪显正,把正法和邪法之间的差别说明清楚,这样大家才能够了解什么是正法,也才不会被邪法所误导。因为,佛陀的正教本来就是甚深微妙,很容易被错会了。所以,世尊才需要花上四十余年的时间,来把三乘菩提从浅到深,逐步地解说清楚。而且佛陀在入灭之前,在涅槃部诸经中经常都会说到:释迦如来在娑婆世界,以应身示现八相成道的度化因缘,都已经究竟圆满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佛称为宝,叫作佛宝呢?我们就从马鸣菩萨开示的偈子来探讨,马鸣菩萨说:【普作大饶益,智无限自在,救护世间尊。】(《大乘起信论》卷1)意思是说:佛具足一切世出世间法,可以普遍地大作饶益有情的功德业。佛的智慧无限而且又是自在,佛具足佛菩提智——也就是四智圆明,包括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以及成所作智。佛是大医王——一般医生只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你看看,单纯吃素外相上看来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你得要问对方说:你为什么要吃素?这样才会了解个中的差异。而这两种不一样的心态,所做的相同的事情,果报却是不一样的!当然以持戒而吃素所得的果报为殊胜,因为他发的心意是对一切众生,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前者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多多少少利益了一些众生,但是其实他的出发点,主要还是为了自己。当然,持五戒的这个内涵里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心经》中的观自在菩萨指的是什么?在佛门,《心经》乃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所以在寺院里被列为早上及晚上必须课诵的经典之一,在家的菩萨们不论是优婆塞、优婆夷通常也会将《心经》列为必须课诵的经典之一;因此,有很多法师、居士们对《心经》能够朗朗上口乃至倒背如流。《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意思是:已建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 (原标题:四魔具体是什么?) | admin 2018-07-23 |
![]() |
那么佛法又是如何告诉我们的呢?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呢?从哪里能学到真正的佛法呢?佛教正觉同修会当代真正的大师平实导师,开演了这些无上的、真正的佛法精妙义理。 一贯道认为只要被点传师在眉心(玄关)点了以后,受持「无太佛弥勒」五字真言,手抱合同(手印),死后就可以往生老母娘的理天而获得解脱,其实这只是欲界天的轮回境界。不论 | admin 2018-07-23 |
![]() |
呜呼哀哉,我真是大言不惭、大恶邪见、无知、甚至无耻也毫不为过的罪人也!何以故?现在想来,任何一个毫无佛法基础,只要不被,具有冷静正常逻辑思维的人,都能审辨出我误导众生的戏论说教中非常明显自相矛盾之处;试问,上师的内涵是什么?上师的标准是什么?到底什么人才是上师?既然犹如过江之鲫的上师的队列中鱼龙混杂,形形色色,又怎能笼统一概而论上师高于佛、上师恩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此至极的密教与有什么区别?与清静无染的佛法有什么关系?宗喀巴所著《密宗道次第广论》卷十三:先供物请白者,以幔帐等隔成屏处,胜解师为金刚萨埵,以具足三昧耶之智慧母,生处无坏,『年满十二等之童女』,『奉献师长』。如〈大印空点〉第二云:贤首纤长目,容貌妙庄严,十二或十六,难得可二十,廿上为馀印,令悉地远离,姊妹或自女,或妻奉师长。宗喀巴则认为应与九位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怜众生如同一张白纸,不懂什么是佛法,不懂佛法法义和正确知见,不懂三皈依、四依四不依,不懂佛法以戒为师的戒律,内心缺乏正确的参照,难分正邪,不具慧眼,辨不出谁是邪师谁是真善知识?淫贼陈宝生就你这损色的,在面前,几句话就暴露出野狐狸的尾巴。这其中,这么多人被笼罩诓骗这么多年,密宗的四皈依视上师如佛的确发挥了关键的恶缘,蒙蔽了他们的双眼,麻痹了她们的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汉传大乘佛教了义,我们拿什么拯救您?2、温馨告示广大市民:感谢社会各界对佛教界的爱护及对禅宗文化的支持。近期以来,各类假冒僧人以各种方式公开半公开,或隐蔽化缘,甚至向广大信众勒索钱财。为了广大市民过上平安祥和的生活,现温馨提示如下: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佛教教义教规,所有宗教活动,如化缘,宗教宣传,宗教仪式等活动都是在依法登记备案的宗教场所内进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什么是「明禁行」?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说明禁行是:「授明妃禁行的意思,就是在第四灌顶后,上师将明妃女人交给行男女双修淫行;这样的明禁行是无上法,如果有愚笨的人不肯男女双修,那就得不到成就。」宗喀巴还说:「未受密宗三昧耶戒之前,若与比丘尼或自己母、女、姊、妹或畜生女行淫,这是犯了根本重罪;但是如果受了密灌(的明禁行—三昧耶戒)以后,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评:总有突出的能够吸引人的地方!)从此,我对张某十分恭敬,事事都听他的指点,当我遇到什么想不开的事情,也不忘请示他。张某对我们要求很严,比如:不赞成我们去寺院结缘、听其他出家人讲经说法,就连每个人读哪部经念什么咒,也不可以自作主张,他说,末法时代邪师多如牛毛,你们没有正知正见,容易走入魔道。他也会说起他当年求学拜师艰难,自己如何恭敬上师,又如何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不知道那些被藏传佛教感动得感激涕零,认为在那片透明蓝天下的宗教是如何纯洁,如何可以荡涤灵魂的小资女人们,看了这样的过程会有何感想?如果那个被选中的明妃就是你,你又会有什么反应?我想没有哪个人会告诉我,她要为了自己的信仰去献身!实地访问不丹佛母——朱巴·基米雅(古子文著)我和扎凯撒仁一早从普那卡出发,沿谷地正南往正东行,翻过一道山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要提醒你古队长,在你的文章里不能写密修,否则要吃笔墨官司的!为什么?他们说这不是,你说是,就是对佛的毁谤诬蔑!那么是不是呢?男的把生殖器插在女的生殖器里面,这种行为应该是。到底是不是,最好你问我叔祖母基米雅好了。一位上了年纪的男人用藏语打断了我们的对话,前来招呼道:二位贵客,佛母有请!基米雅佛母头戴莲花珠冠,冠环三指宽,云髻式的灰白头发堆积在冠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心中对一事那有什么逃避及罪恶感呢?亦不过是法尔如是的一种游戏罢了。对一切无碍,对「性」自亦如是,根本没有把「性」当做一回了不起的事,早已超脱故,早已无需故,有无性关系皆能自在,才是密乘悟道者之凭证。若惧怕女根,则有分别,潜意识中对性欲仍有极大之,因此要拒绝此,所以发生惧畏而坚拒之。『密勒日巴经常大半,男根时露于外,满不在乎也。』见后面许多故事中,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既然“老法师”这么功勋卓著,为什么我还不敢苟同?我们先读一个小故事。以前,一位画家特别想画上帝,可是一直都没有范本。后来有位友人建议他不妨去教堂看看。一天,他只身一人来到教堂。他看到了一位牧师正在虔诚地布道,他眼前一亮,终于找到了模特。此画完成后,这位画家名声大振,名利双收。于是,画家给了那位牧师一笔丰厚的酬金。一次,一位买画的人好奇心大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