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众生对佛、法、僧等三宝修习信心,十信位满心后进入初住位中,始修菩萨六度万行,皆属外门六度之行;逮至开悟明心证真如时,方入真见道位中;次第进修相见道位诸法以后,直到通达而得入地时,历时一大阿僧祇劫,故说大乘见道之难,难可思议。大乘真见道之实证,即是证得第八识如来藏,能现观其真实而如如之自性,名为证真如;此际始生根本无分别智,同时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于众生的需要,所以就由共业有情的第八识变现了山河大地器世间的外五尘,再由五根接触外五尘而由第八识变现内六尘,有了六根与六尘相接触的结果,识阴六识就出现了。识阴当中的意识,祂能够分别万法,所以就有万法的出现,譬如说茶道、花道、电脑、飞弹等等;由于万法是由意识所分别,意识却为识阴六识所摄,识阴六识却是六根、六尘相接触而出生的法,而六根六尘都是从第八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在二转法轮所讲的就是非心心、无心相心、不念心、无住心啊!非心心指的不是众生所认知的心,众生所认知的心是有见闻觉知,然而第八识没有见闻觉知;无心相心是说祂对诸法不分别,也就是说祂离见闻觉知,不与六尘相应: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维摩诘经》卷2)接下来叫作不念心,祂不念一切法,表明祂是离见闻觉知的;接下来谈无住心,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课诵时当然不只有这个功德,课诵的时候也会有鬼神在听经,所以课诵也是度众生的一种,也是法供养的一种。有些老人家,你把佛经课诵的录音带送给他,可是他却装在录音机中摆在佛像前放音,你问他说:“怎么你不跟着诵?”他说:“我要放给佛听啊!”有智慧的人就说:“这是佛陀讲的,你放给佛听做什么?佛又不是不懂!这是要给你听的。”可是有些 | admin 2018-07-23 |
![]() |
你能宣扬佛地的功德,这也是真供佛啊!因为你是以至诚心使众生对释迦佛产生了钦仰,这就是真正的供养释迦佛了。 (原标题:什么是真正的供养佛?) | admin 2018-07-23 |
![]() |
所以看见有人护持正法时,你就赶快随喜:“某某师兄、师姊功德无量啊!你这功德多么伟大!”你就赞他护持正法利益了多少众生,护持正法能使人证得大乘或二乘菩提,加以宣扬之后就获得广大福德与功德了。不可如同某些愚痴人,心中嫉妒就背地里说:“哼!他有钱啦!我没有钱嘛!我没办法。有钱!有钱也不必在我面前护持炫耀嘛!”这真是愚痴人!不但少了随喜 | admin 2018-07-23 |
![]() |
释迦牟尼佛在《妙法莲华经》卷四〈法师品〉中,对于药王菩萨开示,以什么样的众生未来世将会作佛来界定法师呢? 释迦牟尼佛这样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 | admin 2018-07-23 |
![]() |
相对于所度的众生,每一位化主都是和上。特别是根本上师——帮你证悟的师长——他就是你的和上;不管和上有没有帮你证悟,只要剃度了你,他也算是你的和上;帮你得法的上师也是和上,又称为得法和上。这些和上都是报恩田,因为他们都有恩于你,你如果报恩的话,既是种福田,也是报恩,可说是一举两得啊!既然在报恩田中种福田是一举两得的事,有智慧的人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意思是说,菩萨要劝导众生常行布施,即使用很少又很微劣的东西来作布施,甚至只以一小块面团那么少的东西来布施,而且又是布施给很下劣的福田象是蚂蚁之类的畜生;这么少劣物品的布施作完之后,只要把功德回向求愿成就无上正等菩提,也就是回向求愿自己能够早日成就佛道;布施的物品还有布施的对象虽然都很下劣,可是透过回向的力量却可以使自己未来世获得无量的果报。也许有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首先,我们先来谈财布施,财施之目的除了让我们未来世的果报富裕,让我们未来世有资财可以利益众生之外,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破除我们的贪心及悭吝心。平实导师常提到:当我们布施财物给众生时,其实不只是布施财物,而是同时把自己的悭贪心布施出去了。1因此,发愿当菩萨的学佛人,若要破除对财宝的悭贪之心,就得先从财布施下手。而财布施不只限于金钱施,举凡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说以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法布施给众生,施者将能获得各种不同的殊胜果报利益。又如《大智度论》卷12〈序品第1〉中说:布施饮食得力、色、命、乐、瞻;若布施衣服,得生知惭愧,威德端正,身心安乐;若施房舍,则得种种七宝宫观,自然而有五欲自娱;若施井、池、泉水种种好浆,所生则得无饥、无渴,五欲备有;若施桥、船及诸履屣,生有种种车马具足;若施园林,则得豪尊,为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信心施者得何等果?信心施已,所得果报如上所说;得已能用,常为父母兄弟宗亲一切众生之所爱念;信心施者得如是报。时节施者,得何等果?时节施者所得果报如上所说;所须之物随时而得,时节施者,兼如是果。如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先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称远闻;若以味施,是人因是众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故事及其背后所显示的道理,对我们的修行来说,是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菩萨道必须懂得如何正确的布施,以及善用此世的资财来利益众生,并且也要知道如何让未来世也有足够的资财来行菩萨道。首先,我们大家都知道,福报是从布施中来的,不是无因而有。譬如在《佛说罪福报应经》卷1中的开示:【为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悭贪独食,堕饿鬼中;出生为人,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菩萨、修行人,他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家长,拥有亿万的家财,平常他敬奉三宝,对众生都很有慈悲心。有一次他到市集去买东西,看到一只待价而沽的鳖,心里就为这只鳖感到伤痛,看它在那边被卖,就询问说:这个要卖多少钱啊?鳖的主人知道菩萨有慈悲心,喜欢帮助众生,然后财富多得难以计数,所以买东西也无论贵贱都不会讨价还价;鳖主就开高价说要卖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国王听了难过地流下眼泪说:哪有这种道理啊!牲畜竟然能够胸怀天地之仁,舍弃自己生命来救助众生,能够实践古人广大的慈悲行为。我虽贵为人君,却每天宰杀众生性命,只为了滋养丰润自己的身体。我这样凶恶残忍,简直是豺狼的行为;牲畜却能够行于仁慈,而有奉天的美德。于是,国王遣送鹿王回去它原来栖息的地方,并且命令全国人民:今后如果有人侵犯鹿群,就当作侵犯人民一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实际上众生共业所感、福德受用的状况,是非常错综复杂的。这又是怎么说呢?譬如说:在我们这个时代,可以到便利商店买一个面包,这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也许你会想:那不就是爷我有钱吗!就找个事花钱;另一方面正好是有人有东西,那就卖东西赚钱罢了,这道理是再简单不过的。可是要是没有人把面包送到店里面,要是没有人做面包,要是没有人卖面粉等原料,要是没有人种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接下来说法布施的果报,法布施可以使众生无畏于生死轮回,同时法布施的果报,是可以兼而有财、法二报。先来看看法布施之后,其果报是如何?譬如说:假如你可以为人说世间的工巧技艺之法,难道你只是心血来潮就顺口而说的吗?也许有这种情况,但是更可能的是,你一定会思考一下,这个环节要怎么说比较?若是有人问了一些问题,我应该要怎么回答?乃至是不是要再去查一查其他相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时候他又想:听说布施饮食给众生,来世可感得色身强健的果报。为什么他会这样想?因为他此世病歪歪地,不想要来世还是这个样子,所以才发心布施。又或者是某乙在作了大布施之后,同时又兼而周告四方,但是他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名声,而是要在名声的背后,因为让大家知道他是一个大善人以后,会因此而慕名来亲附,他要的是家族的眷属,可以因而更有势力。另外一方面,在布施的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尊开示的一段说:【菩萨修行如是二施,为二事故:一令众生远离苦恼、二令众生心得调伏。】今天再将这一段开示的道理作一个结论,然后再来谈布施又可分为法施、无畏施、财施三类。一世一世修学布施之后的转依,因为从七住开始就已经是有布施也有波罗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菩萨自己除去了种种烦恼;也正是因为自己可以除去这一些烦恼的缘故,而行于财法二施的目的,也无非是为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