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色界天人没有鼻根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需要;有舌根与鼻根的目的,是因为在欲界中生存的有情,必须饮食;有饮食,就必须尝食物的味道、嗅食物的香味,这是欲界众生的享受;人间是这样,欲界天也是这样。欲界天人吃食物时,也是类似人间,能领受香、甜、脆、甘…等法,必须闻与尝;这就是鼻根接触香尘、舌根接触味尘。色界天人既然没有团食,不吃食物,就不需要鼻根与舌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先看一下《妙法莲华经》里面有一段记载:【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妙法莲华经》卷一)另外一部分记载这么讲:【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虚妄分别相跟因缘相的发生跟运作,却始终离不开众生的什么?如来藏。当然,也包括众生共业所感,而由众生的如来藏所共同变现出来的器世间,乃至说种种地矿产材料,那这样叫作第一义相。声闻人跟缘觉人,修证虚妄分别相或者因缘相的一部分;而菩萨尽未来际修证第一义相的内涵,并且也分证虚妄分别相跟因缘相,而进一步去证知说,其实都是从自心流注而运作,然后最后遍知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来藏能够普遍地出生或者增长创造出一切五趣六道的众生,如来藏就像一个魔术师一样,在母胎中一下子变出我们这个色身,下一世又帮我们变出另一个色身;如果我们过去世持五戒修十善业,如来藏就帮我们变一个人身或天身给我们;如果我们过去造恶业,现在要实现,如来藏就帮我们变一个畜生身、或饿鬼身乃至地狱身给我们,每一世都不一定,因此而说变现诸趣。——摘录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从事屠宰或渔猎,会伤害众生的身体性命,是犯杀戒;贩酒就是卖酒,是犯酤酒戒;而娼妓则会引诱别人犯邪淫、犯淫戒。这些职业从前面说明佛教中的正命,也就是如法的职业来说,确实都不是佛教中如法的正命,而成为了邪命。但这样子说从事娼妓、屠宰、渔猎及贩酒等职业,是属于佛法中说的邪命——不如法的职业,是从持守清净戒律,终于能远离三恶道险恶果报的角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维摩诘经》卷二)另外,《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二也记载了佛陀对于迦叶尊者的开示,佛陀说:【迦叶!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菩萨亦复如是,于无为中不生佛法。迦叶!譬如卑湿淤泥中乃生莲花;菩萨亦尔,生死淤泥邪定众生能生佛法。】(《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二)都是在说明,就好像必得从卑湿的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并且还在众生得度因缘成熟的时候,不断教导有缘众生,让这些众生也都可以在菩萨道的五十二个阶位当中来步步升进,最终也能像佛陀一样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说,佛法可以说是一切世间最究竟的实证科学,即使是目前最尖端的科学也都完全无法比拟的。世间科技到现在为止,我们可以看到,之前所建立的假说,仍然不断地被新发现的事证所推翻;而一直以来诸多发现的呢,则只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这位众生的善根深厚,心性很柔和、洁净,听了这些清净而远离杂染的法道都能够欢喜接受的话,佛陀就会说,这个人的心性很清净,就好像是一匹白布一般,可以很容易就染上美丽的颜色。佛陀在这个时候,才会接着为他说明苦、集、灭、道等四圣谛,让他断除我见成为初果的法眼净。接着佛陀会再为他作三归依和受持五戒,让他成为修学佛教的佛。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二乘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另外,相信生命的根本是心的人,绝大多数却又执着自己能够了别的意识心,或者处处作主的意根,说祂就是所谓的真实心,甚至执着有不可知的意识细心或者极细心,说是生命的根本;这些其实都是因为众生自从无始以来就有无始无明,所以一直和我见、我慢、我痴、我爱等俱生我执相应,加上贪、嗔、痴、慢、疑、恶见等等根本烦恼,以及其他许多的随烦恼。所以,一切众生最不能够忍受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在前面几集讨论到佛为什么要度众生这个题目的时候,也曾经说到说,度化无边众生,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这是诸佛于因地行菩萨行的时候所发,乃至于成佛之后也不舍弃的殊胜大愿。所以,佛陀所施作的佛事,可以说都是为了教化众生,为了利乐有情。就像《华严经》中记载了诸佛世尊为了度化众生,而施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十种的佛事,我们可以举其中一个让大家了解。里面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维摩诘所说经》卷三)因为如来进止举动,威仪俯仰,乃至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未曾无益于众生;所以,诸所作为,无非佛事。就像《维摩诘经》当中记载,维摩诘菩萨令他所化现的菩萨,前往上方四十二恒河沙佛世界,去到众香国,向香积如来求得如来斋食所剩的香饭,带回到娑婆世界来施作佛事;就能够令爱乐声闻解脱道小法的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弟子们回小向大,信受并且弘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佛陀的教法当中,随着不同众生的不同的特性,叫作不同的种性,佛陀开演了许多不同的法门,比如説我们中国人非常熟知的唸佛法门,或者参禅、禅宗法门等等,这些法门就像是不同的交通工具,走着不同的路径,但是最后它们会到达相同的目的地,乃至于它们中间所经过的经歷也是完全相同的。只是现在的学佛的人常常都忘了这一点,在佛法的修行过程当中,修行人会发现阻碍着自己的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说,五戒只要注意到表相上不犯戒,而十善业则要开始注重去除心念上的烦恼,还要转化为清净的正念,积极的去行善、利益众生。比如说不但要不杀生,还要进一步去放生、护生,要由不偷盗转为布施行,要由不邪淫转为清净梵行;要由不妄语转为说如实语,要由不两舌转为和乐相处清净同行,要由不恶口转为柔和软语,要由不绮语转为端正义语;要由不贪欲转为清净心,要由不嗔恨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取何法?所谓不取此世、彼世,不取三界,至一切法悉皆不取,谓一切法悉无众生,如是不取,得言禅师。天子!若彼禅师,无少法取,非取不取,以是义故,得言禅师。】(《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三)文殊师利菩萨开示说,禅师所亲证而认知的只有一种想法,就是一切法不生,而且对于现在、过去、未来三世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一切法,连一些微少许的法都是不取的;因为对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的传续与众生慧命的升进,关键在于大善知识的出兴于世、宣说妙法,令大众得以听闻而确立正知见,进而如理作意地思惟、修行;然而,五浊恶世的人间,佛门内充斥着外道与邪见:或断或常,或浅俗化、或学术化、或商业化,既不以实证为本,又落于名利之争、表相崇拜的宗教事业,看似热闹兴盛,却越来越偏离佛教,甚至于沦落世间法上用心、或在学术上虚拟、或自贬根器而只想求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神通在佛教中是存在的,有时为了摄受众生也是必要的佛教它并不是不重视神通,神通在佛道修学中有它的必要性,但却不是修学的究竟目标;而且要有智慧与禅定的基础,再来修学神通,才会事半功倍,也才不会为鬼神所利用而障碍了佛道的修学。我们常会在经典中看到,佛菩萨为了摄受教化众生,以其不可思议的威神之力,示现种种的神通变化。比如说在《妙法莲华经》卷六〈如来神力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教之危机》页49证严法师常谓徒众:行种种世间善事即是修行六度万行、即是菩萨行,推行环境保护工作即是佛法修行;初不曾言菩萨法行根本所在之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应如何修证,不以佛法二主要道而利众生。时日既久,辄令众生误以为教善即是佛教,误认为「行诸世间善事即是佛法之正修、即是行菩萨道」,是故慈济功德会已经成为世俗化以后「行世间善之表相佛教」,与佛教修行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具足三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智圆明等无量无边的真常功德,能够在十方世界来去自在,无有障碍,任运度化无量众生,永无尽期;而且具足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等十种称号。佛地的报身,则是为了成熟地上菩萨而出现的他受用身,报身常住不变,诸根相好,智慧光明,周遍法界,经常在色究竟天为诸地菩萨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二个天耳通,又称为天耳智证通,或者是天耳智通,就是能够听闻世间一切的声音,包括六道众生苦、乐、忧、喜、语言等这些的声音。第三是他心通,又称为他心智证通,或者是知他心通,就是能够洞悉他人心中所念所想的各种善恶等事。第四是宿命通,宿命通又称为宿住随念智证通,或者是称为宿住智通,就是能够知悉自己与他人过去世的宿命以及各种的事迹,这个就是宿命通。如果说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十方三世一切的有漏无漏法,既然都因为八识心王而出生或者显现,而八识心王又依第八识以及无明才会现于三界中;可是众生的无明业种以及上烦恼的随眠,又都是由各自的第八识所执持而藉缘变现,变现出我们这个色身的正报,以及世界山河的依报,因此说三界唯心——三界一切法都唯依第八识心而有,依着第八识心而变现,以第八识为根本。我们就以世亲菩萨所造的《大乘百法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