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有些老人家,你把佛经课诵的录音带送给他,可是他却装在录音机中摆在佛像前放音,你问他说:“怎么你不跟着诵?”他说:“我要放给佛听啊!”有智慧的人就说:“这是佛陀讲的,你放给佛听做什么?佛又不是不懂!这是要给你听的。”可是有些老人家就是转不过来,真没办法。法供养的真义是要自己去读、诵,渐渐了解其中的义理。如果义理了解了,就 三摩地

2018-07-22

佛经里面所记载的法义,譬如我们佛宠两边的经柜里面那么多的经典,请出来读诵时有谁听得懂、读得懂啊?在你还没有破参以前就是无法真的读懂啊!要到破参开悟以后才开始一分、一分的懂了;那么在还没证悟以前,你该怎么办?你先得要相信佛的正法,也要信自己真的有真如心(信这个第八识根本心)。可是你心里有没有信受正行僧的心呢?善知识告诉你要跟着正行僧学,可是你老是想: 三摩地

2018-07-22

 (原标题:四依止的佛经原文依据)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来看看这一则佛经中的寓言:过去有一条狗,是有人驯养的。有一次,这一只狗跑到外面去闲逛,逛了很久,它的肚子饿了,所以就随便跑到一户人家的门口,想讨一点东西吃。但是这一家人并不富有,而且主人不喜欢狗,所以看到小狗上门了,主人就拿出棍子来打它,把它赶走。讨不到东西反而挨了打,狗非常的气愤,马上跑到衙门里去找县官。它提出控诉说:有一户人家,我向他们讨东 三摩地

2018-07-22

那到底为什么是我们总有这么多烦恼呢?佛经中开示:欲界众生受制于三大:一个是饮食欲,就是众生对于各种美味的饮食大多会产生贪爱;第二个是睡眠欲,众生会因为耽于睡眠,所以心中多有昏暗,没有办法勤修于道业;第三个是淫欲,一切男女都会互相追求,产生贪染的心,行各种的欲事。所以佛陀在为众生开示的时候,都会依着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这个人能够信受了、心地柔软了 三摩地

2018-07-22

其弟见兄不亲家事,恒嫌恨之:共为兄弟,父母早终,勤苦念生活,反弃家业,追逐沙门,听受佛经,沙门岂能与汝衣财宝耶?家转贫狭,财物日耗,人所蚩笑,谓之懈废,门户绝灭。凡为人子,当立功效,继续父母功勋不废,乃为孝子耳。】(~《杂譬喻经》)这一个弟弟,因为哥哥这样子好于修学解脱之道,而对于这世间的财色名食睡,对于父母所留下来这一些财产,这些家族的名声都不在 三摩地

2018-07-22

刚好佛经过了就问:你为什么要哭啊?盘特说:哥哥讲我再不进步的话就要我还俗,佛就安慰他说:你跟着我出家,是依靠我——佛而得到成就,不是依靠哥哥。所以呢,佛就带他到一个安静的房间,拿了一支扫把给他,然后要盘特念诵扫地,把这一句话当作一首偈。盘特从此之后呢,每天就是拿着扫把扫地,口中就念诵着扫地、扫地、扫地。佛告诉他:你年老出家,现在会念这一首 三摩地

2018-07-22

处在居家当云何也? (原标题:佛经中善巧配置资产的情形!) 三摩地

2018-07-22

佛经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向弟子及听讲的人说:“我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总是劝导听众,研究真理,注重理性,从没有用威吓强迫口吻或手段来叫人听从的。《妙法莲花经》上明白的载著:在佛要讲上乘难信的佛法时,竟有五千听众,自以为已经得到了解脱了的,不愿听讲,离席而去。佛陀不但没有发怒,追究或责罚,而只是说:“他们机缘还没 三摩地

2018-07-22

佛经常云凡有所求皆能如意。如《药师经》便说: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那么声望、地位、功名等等,自然也就更不在话下了。《楞严经》更云,众生若能如实如理如法地按照佛经上讲的因果道理去做,求上述世间利益而不能满足者,则十方如来,皆成妄语,话说得多么斩钉截铁!真是把自己的退路都堵死了。末学读 三摩地

2018-07-22

下面我们不妨来看看佛经是怎么讲述的。《大乘入楞伽经》云:众生心所起,能取及所取,所见皆无相,愚夫妄分别;显示阿赖耶,殊胜之藏识,离于能所取,我说为真如。众生的阿赖耶识心体所生起的能取的七转识,以及七转识心所取的六尘等法相,其实都是依阿赖耶识心体而起,非真实不坏,但是由于愚痴凡夫的虚妄分别而遍计所执,认为实有蕴我,处我,界我,执有实我实法,认为能取和 三摩地

2018-07-21

佛其实在佛经里面讲很多这个道理,我只是举了其中一段来作说明。我们来看《央掘魔罗经》卷四:我说道者,说何等道?道有二种:谓声闻道及菩萨道。彼声闻道者,谓八圣道。菩萨道者,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央掘魔罗经》卷四)我们先来看这一段,也就是说道有两种,第一个是声闻道;声闻道的重点是什么?就是八圣道,圣就是正的意思。也就是说,声闻道的重点、要修的重点是什 三摩地

2018-07-21

下面我们不妨来看看佛经是怎么讲述的。《大乘入楞伽经》云:“众生心所起,能取及所取,所见皆无相,愚夫妄分别;显示阿赖耶,殊胜之藏识,离于能所取,我说为真如。”众生的阿赖耶识心体所生起的能取的七转识,以及七转识心所取的六尘等法相,其实都是依阿赖耶识心体而起,非真实不坏,但是由于愚痴凡夫的虚妄分别而遍计所执,认为实有蕴我,处我,界我,执有实我实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很简单,佛不需要为了名闻利养而去大妄语;佛本身祂是太子出家,祂不需要出家,祂早就名闻利养完全具足了,祂怎么可能需要像六年苦行,乃至示现这样子的修行之后,还要来跟众生讲这些虚伪的话,而来赢得众生的尊敬呢?这是不可能的!佛语真实!而刚刚杨振宁博士纯粹从佛经里面举出来的,而能够经过现代的科学,不管是天文学、物理学的验证,都可以让我们证知:佛真的是全知 三摩地

2018-07-21

因此,不管是真如也好,佛性也好,皆是各各有,但其体性相同,所以佛经说之为「一切众生,同共有之」,千万别误会成众生共同拥有一个真如、佛性。问、昨天看完了萧恩师的《真实如来藏》,对于说每个有情是各有各的如来藏,非同一个,似觉不妥。私下想,比如海水起波浪,每一个波浪不同,大浪小浪微浪浪花,各各不同,但每个波都是海水,又是一体。不知的想法,老师以为如何?答 三摩地

2018-07-21

佛经说有如来藏。云何能见佛境界性。声闻缘觉尚由他信。云何生盲凡夫而能自知不从他受(关键词:一切众生,有,如来藏)No.120央掘魔罗经(卷4)T02,p0539a佛告文殊师利。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为无量烦恼覆如瓶中灯。No.120央掘魔罗经(卷4)T02,p0539c我说道者说何等道。道有二种。谓声闻道及菩萨道。彼声闻道者。谓八圣道。菩萨道者。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我次第断诸烦恼得佛性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在知道如来藏这个心体以后,就已经大大不同了;所以叫作悟后起修啊,悟了以后才知道要怎么修;如果不找到这个心体,你是不太容易了解,到底佛经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透过这样的法呢,我们就可以知道,所谓的梵我合一它这种理念是错的;可是这并不代表说,如来藏衪并不是我。然后我们再说合。梵我合一这个合来说,如来藏本身并不跟他法和合。和合就是合并在一起,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1

书中重点研究分析的如来藏类佛经和论典为《如来藏经》、《央掘魔罗经》、《不增不减经》、《鼓经》、《胜鬘经》、《无上依经》、《大云经》、《大般涅槃经》、《圆觉经》、《楞伽经》、《楞严经》、《究竟一乘宝性论》、《佛性论》、《大乘起信论》。在将如来藏经典的汉译历程及其十一部经和三部论的结构、基本内容以及如来藏思想等问题作了详尽分析之后,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三摩地

2018-07-21

何等为五?一者、自言尽知佛法;二者、说佛经时,出诸经中相违过失;三者、于诸法中心疑不信;四者、自以所知非他经法;五者、以利养故为人说法。舍利弗,如是说者,我说此人当堕地狱,不至涅槃。“复次,舍利弗,说法比丘处在大众,信乐法者为敷高座,舍佛正法,而说外道严饰文辞。我久勤苦求是法宝,而此恶人舍置不说,但以经中相违语义,互相是非不顺正法,于圣法中高 三摩地

2018-07-21

舍利弗,如是破法重罪因缘余殃未尽,不能信解诸法实相,起不善业,或谤八直圣道,或于净戒比丘而生恶心妄出其过,或言破戒、破见、破命、破威仪,或不见他过妄生是非,或以浊恚嫉心说他恶名,或不能知佛经义理谓非佛法。如是恶人成就破法恶业,于佛第一义中,心不通达不入不喜。如是重罪余报因缘,虽勤精进,犹尚不能取所缘相,何况系心能得道果?又深依止我见、人见如是见者,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