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当如法得财以后,佛陀又教示财物要分成四分:一分供养父母、自身所用,还有妻子眷属;两分投资于法财以及世财,还要留著一分储蓄备用。另外佛陀也交代,财物不可以交付到四个地方:一个是老人,一个是远处,还有恶人,或者是有大力的人。这样的教示,就是不要让一个在家弟子因为财物无法取回,而产生了很大的烦恼;同样也保障老人的安全,更不会让他人有机会因为贪于财货而造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男子!有人若欲施时,供养三宝时,若坐禅时,若修善时,若读经时,供养父母时,当先立制:‘我若不作,要自克罚。’是人福德日夜增长,如恒河流。如是五戒有五种果:一者无作果、二者报果、三者余果、四者作果、五者解脱果。若有具足受持五戒,当知是人得是五果。若优婆塞常能出至寺庙僧坊,到已亲近诸比丘等;既亲近已,咨问法味;既问法已,当至心听;听已受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二十八轻一不能供养父母师长善男子,如佛所言,若优婆塞受持戒已,不能供养父母师长,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二耽乐饮酒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耽乐饮酒,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三恶心不能瞻视病苦若优婆塞受持戒已,恶心不能瞻视病苦,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四有乞者不与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见有乞者。不能多少随宜(丐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供养父母。及诸妻子。复用布施。营诸功德。尔时慈者商主之母。告慈者言。儿今何用入大海中。汝今家内。大富丰饶。财物具足。凡有所须。皆应无阙。七世已来。堪得存济以充供养。兼得行檀作诸功德。爱子爱子。大海之内。有诸恐怖。所谓潮波恶风之难。低弥罗鱼海神缚怖。罗刹女怖。爱子慈者。大海多有如是等难。我今年老。衰暮已至。爱子若去。与汝相见此事实难。我今虽复少有残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何等人供养父母、沙门、婆罗门,宗亲尊重、作诸福德,见今世恶,畏后世罪,行施作福、受持斋戒。于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及神变月,受戒布萨。至十四日,遣太子下,观察世间。为何等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至十五日,四大天王自下世间,观察众生。为何等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诸比丘!尔时,世间无有多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者。时,四天王即往诣三十三天集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何等人供养父母.沙门.婆罗门。宗亲尊重。作诸福德。见今世恶。畏后世罪。行施作福。受持斋戒。于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及神变月。受戒布萨。至十四日。遣太子下。观察世间。为何等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至十五日。四大天王自下世间。观察众生。为何等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诸比丘。尔时。世间无有多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者。时。四天王即往诣三十三天集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得是相已,次第获得足下轮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供养父母、师长、善友,如法拥护一切众生,是故次得手足轮相。得是相已,次第获得纤长指相;何以故?为菩萨时,至心受持第一、第四优婆塞戒,是故次得纤长指相、足跟长相。得是相已,次第获得身臃满相;何以故?为菩萨时,善受师长、父母、善友所教敕故,是故次得身臃满相。得是相已,次得手足合网缦相;何以故?为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虽复供养父母师长,终不为是而作恶事。乏财之时,见有求者,不生恶想。虽不亲近凶恶之人,而其内心常生怜愍。恶来加己,以善报之。自受乐时,不轻他人;见他受苦,不生欢喜。身业清净,持四威仪,即以是法用化众生;口业清净诵读如来十二部经,即以是法用化众生;意业清净修四无量,亦以是法开化众生。假身受苦令他受乐,甘乐为之。世间之事虽无利益,为众生故而亦学之。所学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善男子!出家菩萨若有在家,亦当先教不放逸法;不放逸者即是法行:供养父母、诸师、和上、耆旧有德,施于安乐;至心受戒,不妄毁犯;受寄不抵,见恚能忍;恶口恶语及无义语,终不为之;怜愍众生,于诸国王、长者、大臣恒生恭敬怖畏之心;能自调伏妻、子、眷属,分别怨亲;不轻众生,除去骄慢,不亲恶友;节食除贪,少欲知足;斗诤之处,身不往中;乃至戏笑,不说恶语,是则名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善能供养父母师长和上长老耆旧有德,修不放逸。先语软语不诳众生,能分别说邪道正道及善恶报,常乐寂静出家修道。能以世事用教众生,见学胜已不生妒心,自胜他人不生骄慢,受苦不忧受乐不喜。善男子!有是相者,当知是人则能供养般若波罗蜜。善男子!一一方中各有四事,施方四者:一者调伏众生、二者离对、三者自利、四者利他。若人于财不生悭惜,亦不分别怨亲之相、时与非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如是施者,名无怜愍,不知恩报;是人未来虽得财宝,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若人如法以财布施,是人未来得无量福,有财能用。若有不以如法财施,是人未来虽得果报,恒赖他得;他若丧没,寻便贫穷。有智之人,深观人、天、转轮王乐,虽复微妙,皆是无常;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善男子!有人若欲施时,供养三宝时,若坐禅时,若修善时,若读经时,供养父母时,当先立制:‘我若不作,要自克罚。’是人福德日夜增长,如恒河流。如是五戒有五种果:一者无作果、二者报果、三者余果、四者作果、五者解脱果。若有具足受持五戒,当知是人得是五果。若优婆塞常能出至寺庙僧坊,到已亲近诸比丘等;既亲近已,咨问法味;既问法已,当至心听;听已受持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复有人能勤礼拜供养父母、师长、和上、有德之人,先意问讯,言则柔软,是名方便;若作已竟,能修念心,欢喜不悔,是名成已;作时专著,是名根本。善男子!是十业道,复有三种:谓上、中、下。或方便上、根本中、成已下,或方便中、根本上、成已下,或方便下、根本上、成已中。是十业道,三法围绕:所谓无贪恚痴、有贪瞋痴。是十业道有共戒行、不共戒行。舍戒有六:一者断善根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菩萨种种供养父母师长。种种给济苦难众生。去来往反勤行此事。以此业缘得足下轮相。毂辋成就千辐庄严。若菩萨不逼恼他不行窃盗。见他所爱不生贪夺。不自矜高除却憍慢。于师尊长起迎问讯侍立瞻奉合掌恭敬。以此业缘得二种相。一者手指纤长佣直没节。二者其身方大端政庄严。具前三种业因缘故。得足跟长。行前三业更修四摄利益他事。以此业缘手足十指悉皆网密。犹如鹅王。若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诸凡夫有少梵行供养父母。以是因缘得生天上受少安乐。如彼群贼加水之乳。而是凡夫实不知因修少梵行供养父母得生天上。又不能知戒定智慧归依三宝。以不知故说常乐我净。虽复说之而实不知。是故如来出世之后。乃为演说常乐我净。如转轮王出现于世。福德力故群贼退散牛无损命。时转轮王即以诸牛付一牧人多巧便者。是人方便即得醍醐。以醍醐故一切众生无有患苦。法轮圣王出现世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于无量世供养父母师长善友。如法拥护一切众生。是故次得手足轮相。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无数世供养父母师长善友,能够如法拥护一切众生,所以得到手足轮相。(千辐轮相,手足有轮形纹。)为菩萨时。至心受持第一第四优婆塞戒。是故次得。纤长指相足跟长相。在行菩萨道的时候,能够至心受持优婆塞戒,所以得到纤长指相,足跟长相。(手指细长。足踵无凹短处)为菩萨时。善受师长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故,诸比丘!当供养父母,常当孝顺,不失时节。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增壹阿含经》卷十一)另外像《佛说菩萨睒子经》中佛也这样子告诉我们,佛说:【使我疾成无上正真之道,决皆是我父母养育慈恩。从死得生,感动天龙鬼神,父母恩重,孝子所致。今得为佛,并度国人,皆由孝顺之德。佛告阿难:汝广为一切人民说之:‘人有父母不可不孝,道不可不学。济神离苦,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究竟释迦世尊所教导我们孝顺父母,它的真实义理是什么?一般人都知道:一个人之所以为人,他最起码作人的人格,就是要包括了孝顺、礼敬、供养父母,否则连作人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一点不论是古今中外,不论是学佛与否,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世间的常法。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佛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法回报他们的恩德,所以佛应当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布施当然是拿了钱往外去行善,但是有人把本来供养父母的钱财删减甚至取消了,拿去外面大道场为自己做面子,心想:我有能力每个月供养许多钱。譬如每月供养师父一万元。这其实是向父母克扣了月银来布施的,这是愚痴人!因为父母是首先应该要报恩的人,当你报恩时,不但报了他们抚养你的恩德,同时也已种了福田,来世福德无量。佛特地指出:父母也是福田的一种,所以称为报恩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供养父母和上师长有德之人。以是因缘。得足下轮相。于诸众生不生害心无劫盗想。若见父母和上师长有德之人。远出奉迎安施床座。恭敬礼拜破除憍慢。以是因缘。得纤长指。具上三行得足跟佣满。又云思惟诸法甚深之义。乐修善法。供养父母和上师长有德之人。若行道路。佛塔僧坊。除去砖石荆棘不净。以是因缘。得一一毛右旋相。---------------------------------------------------- | admin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