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供养父母的方法除了供养财物和生活必需品之外,恭敬礼拜、赞叹尊重也是很重要的。《优婆塞戒经》卷3〈受戒品第14〉:言东方者即是父母,若人有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是人则能供养东方。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第124─125页中解释:如果能以衣服、饮食、卧具、房舍或者生病时以汤药供养父母,乃至有能力的人以财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让巴巴麻麻们感动的话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6〈五戒品第22〉中说: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言则柔软多有惭愧……。佛陀在经典中说如果有人有很多财物,应该要先供养父母,然后再供养师长、和上、年高德劭的长者、已实证的修行人,还有供给远行或远来之人以及生病的人,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菩萨推卸这个责任,表示他是不孝之人,也不配当菩萨;如果菩萨不孝养父母,不供养父母,乃至杀害父母,将受极大苦难。譬如佛在《杂宝藏经》曾开示:只要对父母所作稍微不善,便获得大苦报,如果对父母稍作供养,得福不可计量。在过去久远世以前,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子,名叫慈童女,其父早丧,钱财耗尽,因此帮人做苦力,以此苦力换得每日工资二钱,回家奉养老母,后来日得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首先在中佛陀说要供养父母、诸师、和上,耆旧有德,施于安乐。对于这一个内容就是在家菩萨要修习布施,也就是说,对于在家菩萨而言,有恩于自己的父母、诸师、和上、耆旧有德,应当在生活中能够给予尊重、恭敬、供养、承事其所需,也就是要知恩报恩。因为在报恩的过程里面,在恭敬、供养、承事过程里面,它就是布施;也就是布施本身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施舍。而就是对于自己有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布施当然是拿了钱往外去行善,但是有人把本来供养父母的钱财删减甚至取消了,拿去外面大道场为自己做面子,心想:我有能力每个月供养许多钱。譬如每月供养师父一万元。这其实是向父母克扣了月银来布施的,这是愚痴人!因为父母是首先应该要报恩的人,当你报恩时,不但报了他们抚养你的恩德,同时也已种了福田,来世福德无量。佛特地指出:父母也是福田的一种,所以称为报恩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为菩提修菩提道,布施、持戒、多闻智慧,修学世法,供养父母、师长、有德之人,修舍摩他、毗婆舍那,读诵、书写十二部经,复能远离贪、恚、痴等,名为菩提勤行精进。如是悉名为正精进,是名六波罗蜜之正因也。善男子!懈怠之人,不能一时一切布施,不能持戒,勤行精进,摄心念定忍于恶事,分别善恶,是故我言六波罗蜜因于精进。”佛陀慈悲特别提醒弟子要注意区分不同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善男子!有人若欲施时,供养三宝时,若坐禅时,若修善时,若读经时,供养父母时,当先立制:‘我若不作,要自克罚。’是人福德日夜增长,如恒河流。——恭录自《菩萨优婆塞戒经》语译:佛说:如果有人想要布施时,或者在供养三宝时,或者坐禅时、修行种种善法时、读经时、供养父母时,都应该先对自己建立一个要约:‘这一些戒法上的善事,如果我不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善男子!有人若欲施时,供养三宝时,若坐禅时,若修善时,若读经时,供养父母时,当先立制:‘我若不作,要自克罚。’是人福德日夜增长,如恒河流。如是五戒有五种果:一者无作果、二者报果、三者余果、四者作果、五者解脱果。若有具足受持五戒,当知是人得是五果。若优婆塞常能出至寺庙僧坊,到已亲近诸比丘等;既亲近已,咨问法味;既问法已,当至心听;听已受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供养父母的方法除了供养财物和生活必需品之外,恭敬礼拜、赞叹尊重也是很重要的。《优婆塞戒经》卷3〈受戒品第14〉:言东方者即是父母,若人有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是人则能供养东方。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第124─125页中解释:如果能以衣服、饮食、卧具、房舍或者生病时以汤药供养父母,乃至有能力的人以财宝 | admin 2018-07-23 |
|
|
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如是施者,名无怜愍,不知恩报;是人未来虽得财宝,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若人如法以财布施,是人未来得无量福,有财能用。若有不以如法财施,是人未来虽得果报,恒赖他得;他若丧没,寻便贫穷。有智之人,深观人、天、转轮王乐,虽复微妙,皆是无常:是故施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言东方者即是父母,若人有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是人则能供养东方;语译:善生菩萨又为我们请问:在家菩萨要怎样才能受得优婆塞戒?受戒者不一定能得戒,要如法才能得戒;若不如法,受了戒规时仍然得不到戒体。佛开示说:善男子啊!在家菩萨如果想要受持优婆塞戒,应当先依照项序来供养六方,就是东南西北下上六方。首先讲东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得财物应作四分:一分应供养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博,留余一分藏积拟用。如是四事汝能作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财物不应寄付四处:一者老人、二者远处、三者恶人、四者大力。如是四处不应寄付。汝能离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四恶人常应离之:一者乐说他过、二者乐说邪见、三者口软心恶、四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以直心来发起优婆塞戒的清净心,尚且还可以得到无量的利益;也就是说,一发心就可以得到无量的利益,何况是终身一心的受持而不毁坏?当然得利就更多了!二十八轻〖“‘善男子!如佛说言:若优婆塞受持戒已,不能供养父母师长,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耽乐饮酒,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 | admin 2018-07-23 |
|
|
|
是故,诸比丘!当供养父母,常当孝顺,不失时节。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增壹阿含经》卷十一)另外像《佛说菩萨睒子经》中佛也这样子告诉我们,佛说:【使我疾成无上正真之道,决皆是我父母养育慈恩。从死得生,感动天龙鬼神,父母恩重,孝子所致。今得为佛,并度国人,皆由孝顺之德。佛告阿难:“汝广为一切人民说之:‘人有父母不可不孝,道不可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 《贤愚经》卷1佛开示说:【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所以者何?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活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贤愚经》卷1)意思是说,慈心孝顺、供养父母的功德无量无边,为什么呢?佛回忆过去世在因地行菩萨道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甚至以自己身上的肉来救济 | admin 2018-07-22 |
|
|
大臣又回去请问父亲,父亲说:‘世间有人吝啬、贪心、嫉妒、不信三宝、不能供养父母、师长,未来世他将会下堕饿鬼道里,寿命百千万岁都无法听闻到清水与稻谷的名称。他的身体大如太山,肚子大如山谷,咽喉细如针,头髪刚硬如刀片从头顶到脚底缠绕著身体;当他走动时,全身肢节上下都会冒火燃烧。像这样的人,他所受的饥饿以及剧烈的痛苦,远超过于你百千万倍。’就用 | admin 2018-07-22 |
|
|
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缘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阇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阇梨在其家中;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 | admin 2018-07-22 |
|
|
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6〈五戒品第22〉中说: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言则柔软多有惭愧……。佛陀在经典中说如果有人有很多财物,应该要先供养父母,然后再供养师长、和上、年高德劭的长者、已实证的修行人,还有供给远行或远来之人以及生病的人,并且言语要柔软,而且常 | admin 2018-07-22 |
|
|
三者供养父母。四者知师恩。五者厌诸恶见。六者离一切相轻慢不调伏不善不净之物。七者不思欲乃至梦中亦不起想。八者敬重于戒。如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八相。非为新学。复次菩萨摩诃萨成就八相非为新学。何等为八。一者说摩诃衍。二者分明演说如来之藏。而不厌舍。三者不贪财物。四者慈悲喜舍忍。五者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六者近善知识。七者离恶知识。八者世利知足。菩萨成就如是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得财物应作四分:一分应供养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博,留余一分藏积拟用。”就是说有了收入,必须量入为出:一分用为家计的生活,二分为营业的资本,一分为家中的储蓄。这样来计划家庭的经济,实在是最安全也是最科学了。在家庭经济基础巩固了以后,除了家庭正常生活的所需,居士还应用多余收入福德修集——供养三宝及慈济众生。因为是三宝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