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一直要到三地满心了之后,不但正知入胎并且正知住胎;换句话说,祂住在母腹中的时候,对于住在母腹中的境界是完全了知的;并且出胎之后,三地满心的菩萨已经远离了隔阴之迷,所以往世修行的种种并没有丝毫遗忘的地方;也就是说,出胎之后就已经带着往世修行的所有记忆出胎了(这是因为他已经有意生身了)。所以我们说三地满心的菩萨是正知入胎、正知住胎并且正知出胎。三地满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有许多人就根据佛所说的我也是阿罗汉这个字眼,就认定说佛陀就只是等于阿罗汉(没有别的证量),可是各位菩萨如果愿意仔仔细细去看佛所留下来的三藏经典的话,可以发现佛地的境界远非阿罗汉所能比拟的!不说别的,光我们刚刚讲说十方世界下了雨之后,到底下了多少雨滴,佛的成所作智都能够尽知,这一点是哪一个阿罗汉都做不到的事情!并且各位还可以仔细去观察,从福德上面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首先,十地菩萨在修行要入十地满心的时候,会断两种无明:当祂断除了大神通的随眠及无明,以及微细秘密的无明跟随眠的这两种状况之后,把它断了之后就入十地满心。这个时候入十地满心,十方世界的诸佛就来遥灌其顶,这个时候这位十地满心的菩萨就入了等觉位。为什么叫作等觉位呢?因为等觉菩萨祂的功德等法,其实跟佛地这个状况已经非常接近了;而妙觉菩萨叫作一生补处,这个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这一颗清净无染本来自在的水晶球,它并不是在成佛以后才变得清净的,也不是因为修行以后才变成自在的,它是从无始以来本来就是如是的清净而无瑕的。因为有生必有死,有净必有染,有出生就一定有老死;如果今天我们要修行的对象,是一个本来不清净,而我们修行后才转变成清净的话,那这个东西就一定还会再次的被染坏,这是世间的一个理所当然的常法,所以这个不会是究竟之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如来这样的修行而获得了解脱智慧与佛菩提智慧,而且都是究竟而无人能加以质疑的,因此,如来正觉发言开示的时候,不会有前后不同的二法,永远都是前后如一,而只是当中内容深浅有异;但是并没有自相冲突、自相矛盾,永远都不会有自相矛盾的情形发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称为如来,因为,如来就是从诸法性究竟如如而来世间。诸佛都是发言无二,凡是通达三乘法义的人,绝对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什么是佛?就是觉悟者,就是自觉觉他、觉行的人,自己究竟觉悟也能觉悟他人;一定要先自觉,然后才能觉他,叫作自觉觉他;自觉与觉他所应修行的一切过程与内涵,都已经完成,叫作觉行,这样的人才能称为佛。因为有佛的觉悟,才能有法在人间流传,才能产生三乘菩提的胜义僧;所以有佛才有三宝,没有佛就不可能有三宝;一定先有佛的觉悟,才有法宝流传于人间,才有僧宝住持于人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什么是佛?就是觉悟者,就是自觉觉他、觉行的人,自己究竟觉悟也能觉悟他人;一定要先自觉,然后才能觉他,叫作自觉觉他;自觉与觉他所应修行的一切过程与内涵,都已经完成,叫作觉行,这样的人才能称为佛。因为有佛的觉悟,才能有法在人间流传,才能产生三乘菩提的胜义僧;所以有佛才有三宝,没有佛就不可能有三宝;一定先有佛的觉悟,才有法宝流传于人间,才有僧宝住持于人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亦不见众生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不见众生于众生想、寿命想、父母想、兄弟想、妻子男女想、昼夜想、一月想、半月想、岁数想、劫想、施想、戒想、忍辱想、精进想、禅定想、智慧想、力无畏想、五根想、七觉意想、八正道想、菩萨想、佛想、法想、僧想、菩提想、无碍想、一切法不动想,无有众生于此诸想而能动者。波旬!勿生忧愁,欢喜而去。」尔时波旬闻是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从上面对佛世尊所开示的说明,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这些附佛法的外道,是蓄意要欺骗佛法知见还不具足的学佛人,这在修行上是非常要不得的心态以及作法。-----《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05集菩萨正行的基础—认识三宝的真实义》陆正元老师问、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多久?是否可长可短?是否看各人的精进与否?答:劫有大、中、小劫,若无特别指明,一般所指的劫通常是指大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人间因缘成熟时,释迦牟尼佛降生到人间,方便示现八相成道,所谓八相:从兜率天宫下来,这是第一相;示现入母胎,选择一对身世清净的父母入胎,这是第二相;入胎之后,示现如同凡夫在母胎中安住,这是住胎,是第三相;然后示现出胎,意生身(注1)从右胁下出生,自行七步,指天指地,告一切人天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然后把往世的一切事情都忘掉、示同凡夫(这只有诸佛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及有他人自己、朋友同伴、师长,修行苦行,节身断食;持戒、破戒;有行、无行;和尚阿阇黎教导称说,听受我教、我受他教,同行同业,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八者大愿∶若有众生,广造诸恶,堕于地狱,无有出期,经无量劫,受诸苦恼;从地狱出,生于五趣,先作畜生,将命还于前生;负物作驼驴猪狗、牛羊象马、奴婢仆从,偿他宿债,累劫赔命,还他偷盗,无有休息。我于五道,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什么叫作一百个思呢?就是,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要修足善住相,这是三十二大人相的某一个相,这个时候要先生起五十种思,然后起这个五十种思,来让我们的身心——这个修行的道器能够清净调柔,能够让我们的身心清净调柔之后,还要起一个决定思来让我们真正去说:我要这样作。我们想要说:我怎么样清净我的道器呢?然后再起一个决定说:我真的要这样作。然后付诸实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祂这个清净性不是修行以后才得来的,祂是本来就存在著清净性。这个清净性也是无法加以毁坏的,不论谁想要毁坏祂的清净性,都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这是祂的第三个自性。祂还有另一个本来就在的涅槃性;关于涅槃,不晓得诸位学佛以来有没有思索过涅槃的意涵?当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五阴十八界都灭尽,没有任何一法存在了,是不是断灭空──缘起而性空呢?佛陀在阿含中说过: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化佛为度众生,依法身佛自觉圣智所缘境界而次第开示菩萨六度,由布施植福乃至真心般若智慧,离五阴十八界六入而说真心般若,说解脱七转识之阿赖耶解脱相,不依阴界入之无常空而说解脱相,依此观察而建立菩萨六度修行次第相;超越一切外道见解,超越一切误计无色定境界为涅槃者之邪见;一切外道及一切未悟大乘之佛子等,悉不能知、不能摧坏。有时应化身佛具足三身,有时唯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以法身,本无形质,非由修行而得,不生不灭,为一切众生之所本有,无缺无失,所以一切众生皆有此「法身」,以此「法身」得以「成佛」,成就如来,以此「如来」即是「涅盘本际」,说「本际」故,无有所得,何谓无有所得?以一切众生本有故,以本有,何更说得?若是本来就有,乃至一时一刻都不曾失去,如何说有「更失而复得」,所以不失故,所以无有复「得」可说;以「得」毕竟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样现观而断我见(注九),乃至进而断我执(注十),都叫作世俗谛的亲证,这样修行才叫做修学世俗谛,这样亲证才叫做世俗谛的亲证。诸佛如实觉察、现观、究竟了知世俗谛,所以能教导阿罗汉们出三界生死。真谛的意思是说:有一个法是正真无二的,正真无二的法就是一切诸法的实相,诸法的实相一定是常住而不可坏的。诸法的实相讲的就是如来藏,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805,b5-28)在阿鼻地狱之中,痛还算是小损,就可知道菩萨摩诃萨的修行多好!大众可以想一想,如果不是提婆达多菩萨的话,像是一般人可以出佛身血吗?大家谁近得了佛身?有造作什么累劫善缘可以接近佛陀?乃至说可以有这么惊人的业力神力可以隔开人天大菩萨,鬼神,这些数都数不清的有他心通以及宿命明的大菩萨们,然而让佛出血,请问有那一丁点可能?当然曹兄学佛尚且算浅,也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平实导师于书中亦有开示:【所以,抟食的断除是极重要的,若不能断除对于抟食的贪爱,就无法解脱于欲界境界,遑论解脱于三界生死?所以真正修行解脱道的法师与居士们,如果想求取解脱,就不应该对抟食有所贪爱;如果每日贪着饮食,就会被抟食系缚而不能解脱生死,因为这正是我所的执着,正是贪着五欲的功德:正是受用五欲引生的触尘顺心境,落在我所上面。但是对于抟食的贪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他们跟自我修行而想要自我解脱的阿罗汉,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发起菩提心,所谓的菩提心就是说:希望自他一切成佛。所谓的自就是指自己;他就是指十法界下的九法界群生。因为法界中,最究竟的就是佛,其他九法界的众生,就应当向着成佛之道来前进。我们看到说,象地藏王菩萨,祂就能够响应说前面所提到的:其他宗教为什么不愿在地狱这个业道中来摄受众生?地藏王菩萨本身,在《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欲界中的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中都不好修行,因为苦多而乐少乃至纯苦,生活资源的取得很不容易,根本没有闲暇来修行,并且几乎没有善知识的因缘;而欲界六天又不免耽著于享乐的环境界中,所以欲界中的人间才是最好修行的地方。因为人间是苦乐参半的,既辛苦而想要离苦,又有人身而且能够有时间与闲暇来学佛法。又比如说,诸佛也常常指派菩萨在人间传扬佛法,所以人间的善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