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然而化佛为度众生,依法身佛自觉圣智所缘境界而次第开示菩萨六度,由布施植福乃至真心般若智慧,离五阴十八界六入而说真心般若,说解脱七转识之阿赖耶解脱相,不依阴界入之无常空而说解脱相,依此观察而建立菩萨六度修行次第相;超越一切外道见解,超越一切误计无色定境界为涅槃者之邪见;一切外道及一切未悟大乘之佛子等,悉不能知、不能摧坏。有时应化身佛具足三身,有时唯是 三摩地

2018-07-21

这样次第的修行,从庄严地,也就是从庄严佛菩提的资粮位、加行位,从庄严佛菩提的见道位、通达位、十地位,一直到究竟解脱的如来地,在在处处所修诸法,都胜过声闻阿罗汉、缘觉辟支佛,所以如来名为无上尊。无上尊是最上第一的称号。若能了知成佛的次第、内涵与所证的解脱内容,以及佛菩提的境界相,念佛时一定会使戒行清净,就能快速取证解脱果,所以应当念佛。除此以外,如来 三摩地

2018-07-21

最后出家,遍学一切外道法,但是发觉那些外道法都不对,也都不究竟,所以自己去修苦行六年之后,发觉苦行绝对不能使人成佛,认为修行应当是不苦不乐的,好像弹琴一样,弦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要恰到好处。所以就放弃苦行,他发觉应该恢复体力,要有精神才能好好去参究。因此他去沐浴,沐浴完要上岸时连力气都没有了,这时树神好意把树枝垂下来给他拉住才上了岸,后来是遇到牧 三摩地

2018-07-21

从上面对佛世尊所开示的说明,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这些附佛法的外道,是蓄意要欺骗佛法知见还不具足的学佛人,这在修行上是非常要不得的心态以及作法。-----《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05集菩萨正行的基础—认识三宝的真实义》陆正元老师 (原标题:什么是佛宝?) 三摩地

2018-07-21

(佛为什么不穿鞋?一是做个榜样,令修行者减少欲望;二是显现足下的千辐轮相;三是令见者欢喜。为什么佛走路时双足离地四寸?一是不伤害地上的虫蚁,二是不踩踏青草,三是示现神足。为什么佛所走的路都是平路,没有凹凸不平?一是行菩萨道时修慈悲喜舍四平等心,令一切众生安隐,二是诸天鬼神为了修福报,替佛把地都整平了,三是佛为菩萨时,铺路修桥方便利益大众。)佛说八十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修行佛道的人,应该心意坚强,立定志向、勇猛精进,广结善缘。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这是有典故的:有一天,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一群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还有各国国王、大臣、民众,大家前前后后围绕着世尊,恭敬的礼拜供养。在这些群众里,许多人有这样的疑惑:「世尊最初是因为什么样的因缘?发起无上菩提心,经过累劫修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成就 三摩地

2018-07-21

说者授童蒙,宗为修行者。”宗通之教示,乃为真正修行之人而说,所说皆是第一义——法界之实相;令诸证悟佛子于般若慧日益增上,乃至成就佛菩提果。说通之教示,乃为接引及度化初机学人解知佛法;犹如塾师为诸学童授三字经及百家姓等,说通之目的乃在启发佛法中之童蒙,建立正确知见,为未来之证悟而作准备。菩萨通达自宗(自心藏识)已,当以般若慧为依,而为初 admin

2018-07-21

既然提到成佛之道,那就有一些不是成佛之道,等于说在现在市面上很多很多修行的团体,很多很多打着佛教的名义,或者不是佛教的名义,种种的一些,这些通通叫做“成佛之道”。可是实际上,是不是成佛之道呢?这个当中里面的正确的内涵、正确的修道次第是哪些?名义是否符合?也就是说,它的名字虽然叫做“佛教”,可是实际上是不是佛教呢?它的名字虽然说叫 admin

2018-07-21

出家就是剃头、着染衣,然后住到寺院去,或者是三衣一钵,然后人间、乞食,最后把三界的欲爱断除掉,这就是出家的修行。再另外一种就是在家修行,那他要修清净行,或者是叫作梵行;不管是修出家之行,还是在家的梵行,事实上,他都可以解脱于这个生死流转,只要他有那个智慧。《杂阿含经》中记载:【尔时世尊入城乞食。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阿支罗迦叶从世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佛菩提道,我们说佛菩提道其实就是菩萨的修行之道,也就是菩萨道。所以我们说,真正的成就佛菩提道是什么状况呢?那就是成佛的时候。我们又如何来判断佛菩提道呢?我们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准则。第一个准则就是,佛菩提道必须要亲证每一个人自己本身的真如佛性。也就是说,佛菩提道判断的准则,必须要从亲证真如佛性开始;那如果还不能够亲证真如佛性的话,至少您所学到的道 三摩地

2018-07-21

那时假使还自称是证果的人,那就是大妄语!你想:有人愿意在修行成功以后成为断灭空吗?我跟诸位报告:连断见外道都不愿意成为断灭空。他们嘴里说断灭、无后有,实际上他们还是很喜欢下一辈子自己继续存在──深心中是期待自己还会往生到下一世去的。所以,如果是六识论者,在二乘法中也无法修出成绩来,连断我见都不可能;当他们想要断我见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到入涅槃时将会成 三摩地

2018-07-21

392,a11)所以唯有实际得到大涅槃者之如来,可以说有真正解脱境界,这解脱究竟境界根本不是小乘人所能够知道于万一的,真正的解脱道,真正的解脱实义,是不能够离开涅槃而有他说,所以如来世尊才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毕竟解脱即是如来!」因此为了安慰二乘人,所以便将非如实的二乘解脱,如是灰身泯智的修证,当作解脱而说!只有不清楚如来实义的人,才有可能在小乘法中 三摩地

2018-07-21

既然提到成佛之道,那就有一些不是成佛之道,就是说,等于说在现在市面上很多很多修行的团体,很多很多打著佛教的名义,或者不是佛教的名义,种种的一些,这些通通叫作成佛之道。可是实际上,是不是成佛之道呢?这个当中里面的正确的内涵、正确的修道次第是哪些?名义是否符合?也就是说,它的名字虽然叫作佛教,可是实际上是不是佛教呢?它的名字虽然说叫作成佛之道,可是实际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修行成佛一共有五十二个位次,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共五十个位次,再加上等觉、妙觉两个位次。第三转法轮的唯识经典,又把这五十二个位次分为五位,即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其中从初信到第五住,是资粮位;第六住位,是加行位;从第七住到初地的入地心(每一地都又有三位区别,即入地心、住地心、满地心),是见道位。见道位又有两种,即 三摩地

2018-07-21

若想要亲证解脱果中的慧解脱,应当先离贪爱与嫉妒,这是求证慧解脱的三果修行者首要之务。若不能远离贪、嫉,还会有一分贪爱名闻利养的心行,嫉妒他人的好名声、高证量,这种人连五阴所执著的我所都无法断除,何况能断除意识心的我所?当然不可能获得慧解脱果的亲证。-----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四辑)》第七章第二节心解脱、慧解脱——见道与修道。 (原标题 三摩地

2018-07-21

若有人此时虽犹未见道,只有信行,也可以由不放逸行的精进根存在而说为信解脱者,可以在见道后,一世中真实修行成为慧解脱。由此缘故而说解脱道行者中,会有其他种种差别:俱解脱、慧解脱、身证、见到、信解脱、法行、信行。这些人在俱解脱与慧解脱上面各有取证上的不同:是因为身证与见到等五种人的根性有差异的缘故,而差异之处主要是因为放逸於欲界法所致。譬如先知法住、后 三摩地

2018-07-21

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已经成就究竟佛道的圣者,我们世尊释迦牟尼佛将如何成就究竟佛道的方法,开示出来教导众生,使众生也同样能够经由修行来达到成佛的目标;因此,这些能够使人成就佛道的方法,就称之为佛法。又由于众生的种性不同、根器不同、因缘也不同,所以佛世尊就施设了三乘法教,来应机接引不同的众生;所以佛法可依觉悟的内涵的不同,来分为三乘菩提,也就是说,分为:声 三摩地

2018-07-21

今天,我们要来说明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的道理所在,并且也要详细的来解说这两个主要道修行的内涵和修学次第。二乘法是属于解脱道的修行,也就是经由断除我见和我执以后,烦恼灭尽了而取证解脱果,从此不再受生于三界之中,因此而得以免除生死轮回之苦;而大乘菩提的修行,则是从亲证第八识入手,然后依次第进修,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证过程以后,得以成就究竟的佛道。然而在这当 三摩地

2018-07-21

4、所修行门內涵不同声闻乘以从佛闻法而知四圣谛、八正道等理,现观蕴、处、界无我(注:蕴即五蕴、处即十二处:六根和六尘、界即十八界:六根、六尘及六识),出离三界分段生死;缘觉乘以十二因缘法之现观,断除我见与我执,出离三界分段生死;如是声闻、缘觉二乘圣者,所观行者乃是诸法无我(即在三界世俗法的蕴、处、界诸法中现观没有常而不坏的我),所以亲证人无我现观, 三摩地

2018-07-21

接下来说僧,你要相信僧呢,相信只要依照僧宝转述佛所说的佛法来修行,那么你一定可以证果,也可以成就僧宝的功德。如果你已经信受了三宝的功德,那你就具备了断三缚结的条件。接下来你要了解:五阴的内涵,五阴为什么是虚妄的?五阴是怎么形成的?这个你要先去了解,确定五阴是虚妄的。接下来你要了解四圣谛的内涵,确定四圣谛当中的苦谛;苦谛就是说,因为有五阴所以有苦。一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