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但是也没有经常种植许多善根,而是随自己的修行这个种种善法的功德回向要生极乐国;譬如说,随自己修行六念法,或是四正勤、不放逸行,以这样的善德回向要生极乐世界。那么这样的情况之下,在这一生舍报后也是可以生到极乐世界的。第三种所说的,是不修净土法门的,而是属于修圣道门住于大乘的,那么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也是可以求生极乐世界的。他住于大乘修圣道门的人是怎么样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能够亲自跟随诸佛修行,那就更好了!所以,并不是说佛教徒都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这样的规定,一切随自己的欢喜意乐而发愿。基本上,只要是持一尊佛号的行者,书上说,这样的人不用等到往生以后,现世就已经有十种的利益。经典里面是这样写的:“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念佛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的修行法门,尤其适合忙碌的现代人。念佛法门亦有其次第性。念佛一般从持名念佛入手,修习时口中持续地念诵某一尊佛(或菩萨)的圣号。随着念佛功夫的深入,不仅口念,同时心听,达到心口合一的阶段。若继续念佛,则会由口念心听转为心念心听。心念心听是心中默念佛号的同时,观照心中佛号之音声,使不间断。若心念心听清楚分明之时,就可转入心念心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为那边修行缓慢,往生去极乐世界的人,大部份的人要住在莲花之中半天乃至十二大劫不等,而莲花中的那个时间是在极乐世界的时间,那边的一天相当于我们这边的一大劫。上品中生的人在莲花中住半天(一个晚上),相当于我们这里的半个大劫,因为那边劫长,所以需要花费的时间很长。譬如说上品中生,在花里面一个晚上才闭花,开花以后见佛菩萨光明说法,七天以后得到位不退,过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此前方便的戒、善知识的具足、远离三心等,就确实是不会让修行人虚耗生命、金钱;而依于究竟了义第一义谛,就能快速进入菩萨庄严地的修学。所以,欲界定的证得、轻安的发起,乃至断我见的成就,都只是依于证得实相心、真如三昧所带起的附加价值,这就是正觉教团的特色。------《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二)》<第049集引发身心轻安乐的次第>正珍老师(原标题:修习无相念佛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骂了八万四千彩女,又责备他的父母,应当让大精进菩萨修行才对。宅神责备他们无知,跟他们讲了一些佛法道理之后,父母、知识和八万四千彩女终于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同意他出家,便告诉大精进菩萨说:「现在你可以出家,我们也不会死了。但是你总要起来吃点东西,不要让你的生命坏掉。」可是大精进菩萨照样没有吃喝,没有起座,继续忆佛,接着延续到第七天,光明晖悦。这是什么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极乐佛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摄受已经证悟的菩萨或者是淳善的大心菩萨。西方三圣接引阿弥陀佛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真正每个人来修行来实证,可是你不高兴、你觉得你不相应,或者是说对这个道理你不愿意接受,你是可以自由离开的,没有任何拘束。也就是说修行这件事情是每一个人自己的意愿,而没有任何人勉强,也不能用任何的方式去拘束人家。所以在道场中,乃至在佛世的时候,佛陀对于其他的外道祂会用道理来破斥,祂用破斥的方式来显现出跟没有解脱法的宗教的不同,然后之后就由众生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陀曾经对弟子们一再的告诫:五欲它会破坏种种修行上的事情,所以佛说这五欲就像五支箭;对于五欲的比喻也有许多,例如说贪着五欲,就好像用火来炙烧身上长的疮,只有让疮口越来越大;又如同鸟兽为了肉食会同类彼此相残;那五欲会烧人,就如同我们逆着风拿着火把;会害人,就好像我们的脚踩着毒蛇。而且要享受五欲之前,一定要花许多的心力和体力去追寻筹谋,得到的时候,时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礼佛是佛修行功夫之一,不但礼敬诸佛,也用以摄心观行,还有人说这是一种健身运动。仅就礼佛时身体的形状来看,可以分为两种方法,在此暂且假名为(一)圆背拜佛功、(二)平背拜佛功。功字之义是指多次重复一套动作,因而成就某种结果。例如练舞功可能成就舞者色身、舞者生涯,练举重功可能成就举重色身、举重生涯,练作文功可能成就文者色身、文者生涯等等。本文只探讨二种拜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中提到:上品上生者,……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恶,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从这样看来,就已经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在这个学佛历程中,有人是大富大贵,有人是贫贱,所以这样情况并不是适合每一位都统一作一个标准;而且佛陀也不希望世间上大家都作为苦行,来作为归依的一个要件,或是作为修行的一个标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而且我们从世间上来看,真正的苦呢,是在身心觉受上所受的苦。许多人从这个生老病死的苦中并没有觉醒。在这过程中,也有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以及五阴不断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但是,在佛陀示现涅槃以后,也就是说,佛陀不在人间住世的时候,例如到了像法、末法的时期,也就是说,这时候有许多的修行人,因为他在某个因缘而见到了佛菩萨的加持,所以示现了一些瑞相,因此有的时候也会相应发生瑞相的显现,看见到瑞相的情形。例如,有些人他忆佛念佛的时候非常精进用功,所以感应到诸佛的加持,因此生起信心而更为用功。但是有的时候,所发生的时候未必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念佛求生极乐的大心菩萨们,应当要深入了解当中的内容差别,才可以透过此世闻熏的殊胜因缘而于此世努力精进的念佛,以修行的善根功德发愿回向往生极乐,期望能求生极乐世界的上品上生。我们上一节课程的进度乃是讲到体究念佛所应该具备的资粮,这个与上品上生以及上品中生有关,因此我们今天的课程先从上品上生来说。我们看经典中怎么说上品上生,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归依在佛座下修行。所以说,没有一个说他深信因果不归依三宝的!因此说,在往生求生上品中生的这些念佛----大心的念佛人来讲,他所需要的第三个条件,就是需要他是深信因果。如果他不深信因果,他要能够求生上品中生,那就非常困难了!因此,他深信了因果以后,所以他成就了四不坏信----除了归依三宝之外,他对于佛的戒也信受持守----可是外道他却对于佛戒不信受、不持守的!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我们从这里来较量修行证果的这一个时间就知道:虽然同样是上品生人,但是差异很大!上品上生的菩萨他是怎样?他是去到那里花本来就开了,而且闻佛说法马上就悟入初地无生法忍以上,而且须臾间马上就历事十方诸佛,而得到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所以上品上生非常殊胜!是非常快速的一个修行的法门。而上品中生的菩萨,他是经过极乐世界一晚,也就是娑婆世界半个大劫,听闻佛法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念一下中品生的菩萨,佛在经典上怎么说呢:【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恶,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行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花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花寻开,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证得初果须陀洹的时候,然后才继续在极乐世界修行半个小劫以后,才能够成就阿罗汉。这就比中品上生的菩萨--他是马上成就阿罗汉----差了很多。所以说我们这里有讲到:他要讲四圣谛,八正道----八正道就是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要解说这些法要,所以这是他的条件;还有他往生后该要修行的果德,还有修行的未来的方向。阿弥陀佛!-----《三乘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些大乘,信解、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如法修行这些大乘经典功德,那就是非常殊胜了!也就是说,也许你是信受的,可是你造了很多恶业,你同样可以下品上生,所以连造恶业的人都可以蒙受阿弥陀佛那么慈悲的加持、受持。虽然他准备要往生恶业,可是因为他有这个功德,没有这个障难的功德,跟善知识有这个缘,能够加持为他赞叹大乘经典,然后有这个少善根福德,他就可以往生极乐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极乐世界这样修行、努力的修行,他才能够未来的进修得佛道。所以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的,是具足了事行还有理行的,具足资粮与实证,两个都要注意。所以我们看到每一品的菩萨所需要的条件,都有所谓资粮的部分,也有所谓实证的部分,也有事行的部分。所以说很多的善知识把念佛法门局限化、矮化,乃至说只要持名念佛就好,其实是错了!念佛法门有持名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