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第一节禅净互通末法时期,常有佛因为修行法门之不同而相互评论高下,尤其是净土与禅的修行者。某些修禅的人认为念佛多心向外求,求佛、求菩萨,只知念佛,不知内摄,不知开发自己本具的佛性。某些念佛人则认为修禅人狂妄自大,不知念佛法门可以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凡此皆因末曾深入禅与净土的各种法门,而生误会。以致教内互动干戈,或者言语批评,或者写文章,打笔仗,让教外 三摩地

2018-07-20

目录一、前言1二、禅略说1(一)什么是禅?1(二)禅应如何修行2(三)禅悟的实质4(四)关于禅的简略辩证51、禅不同于禅定52、做主的一念心非禅63、能知能觉的妄心不是真心64、呼吸不是真心65、虚空不是真心66、入定的能看的心不是真心67、无所不在的能量不是真心78、永远不变异的心不是真心79、感觉或见闻觉知性不是见性7(五)学般若禅须知71、必须要修集福德资粮72、必须修 三摩地

2018-07-20

上品中生以下往生极乐者,于极乐世界闻法修行后,开悟证果所需的时间不等。譬如,上品中生者往生极乐后,在莲花中经宿即开,相当于娑婆世界的半个大劫,花开以后闻佛菩萨说法,七天以后证位不退(七住位开悟明心),过一小劫才得无生法忍而进入初地,时间很久。上品下生的人住莲花中,一日一夜花开,七天才能见佛,经三小劫才能证入初地得无生法忍,时间更久。中品下生,往生七 三摩地

2018-07-20

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 三摩地

2018-07-20

其所修行,清净无秽。譬如幻师,现众异像,为男为女,无所不变,本学明了,在意所为。此诸菩萨,亦复如是。学一切法,贯综缕练。所住安谛,靡不感化。无数佛土,皆悉普现。未曾慢恣,愍伤众生。如是之法,一切具足。菩萨经典,究畅要妙。名称普至,道御十方。无量诸佛,咸共护念。佛所住者,皆已得住。大圣所立,而皆已立。如来道化,各能宣布。为诸菩萨,而作大师。以甚深禅慧 三摩地

2018-07-20

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燃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 三摩地

2018-07-20

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广 三摩地

2018-07-20

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净佛土者,一切皆应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生彼佛土。又舍利子,如我今者,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佛土功德。如是东方亦有现在不动如来、山幢如来、大山如来、山光如来、妙幢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东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 三摩地

2018-07-20

若有比丘、比丘尼、清信士女,常应至诚受持读诵,如说修行。行此持法,当处闲寂,其身,着新净衣。饮食白素,不啖酒肉,及以五辛。常修梵行。以好香华,供养阿弥陀如来,及佛道场大菩萨众。常应如是专心系念,发愿求生安乐世界,精勤不怠。如其所愿,必得往生于彼佛世界。时阿弥陀佛,与诸大众,坐宝莲华。其土丛林,华果鲜敷,间错严饰。复有树王,香风馥扇,出和雅音,纯说无 三摩地

2018-07-20

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云何作愿?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云何观察?智慧观察。正念观彼,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彼观察有三种。何等三种?一者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庄严功德,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云何回向?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回向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云何观察 三摩地

2018-07-20

西归直指玉峰怀西居士周梦颜安士氏汇辑目次像赞略传图示跋卷一净土纲要阿难启请佛土双标法藏因地愿满成佛四十八愿如来得名堂宇宝池天乐雨华池岸华树树网宣音德水香华鸟宣偈颂景象殊胜自然饮食随宜修习音容相貌作观念佛称名见佛持名往生生非易事末后付嘱修持法门十念法门报恩法门助缘法门(三则)卷二疑问指南度生宜急等(二问答)自性唯心等(二问答)佛土非一等(三问答)无生 三摩地

2018-07-20

乃舍王位,而往修行,号曰法藏比丘,即今阿弥陀佛是。对世自在王佛,发四愿,皆为济度众生。乃精进修行,入菩萨地。内则修慧,外则修福。于一切世间,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且复托生于一切众生中,同其形体,通其语言,以施教化。故上自天帝,下至昆虫,无不欲令其超生极乐。愿满成佛《大本经》云:阿弥陀佛,历大阿僧祇劫,行菩萨行,不计众苦。手中常出一切衣服、饮食、音乐, 三摩地

2018-07-20

毋乃阙大慈悲,障菩提道耶?答:菩萨有二种:一、久修行菩萨,已曾亲近诸佛,证得无生法忍者。二、初发心菩萨,未尝亲近诸佛,未得无生法忍者。久修行菩萨,有大神通,有大威力,故能为天为仙,为帝为王,为鬼为畜,出入生死,广度众生。若初修行人,力量浅薄,虽发菩提之心,犹住凡夫之地,自疾不能救,焉能救他人?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浊世,救 三摩地

2018-07-20

西归直指卷三如如居士劝修行文理障更甚于欲先要知三世之说又要明因果之理孔子必定说过三世勿以短命自待不可隘其见闻藏经不可不读奘法师善于启发当于肉躯生厌离心大孝人不愿入胎大贵人须知自惭蚕茧喻簖篮喻马喻野狐喻归咎冥王扑灯蛾窗内蝇调马四法眼药有愿必遂为僧者必宜修净土高僧亦当修净土不可甘心作鬼九类皆当往生念佛无枉用之力人间胜事无如念佛启信杂说以净土之说,劝大智 三摩地

2018-07-20

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趋向?今为大众,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谓邪、正、真、伪 三摩地

2018-07-20

└──┘┌新死想┄┄正直仰卧,寒气彻骨┐│青瘀想┄┄三四日后,变作青紫│┌────┐┌─┐│脓血想┄┄青紫发溃,尽化脓血││吾身将来││九││绛汁想┄┄脓血消糜,流为绛汁││必定如是││想││骨臭想┄┄恶臭熏天,至亲掩鼻││及早觉悟││观││虫啖想┄┄千万蛆虫,恣意唼食││念佛求生│└─┘│筋缠想┄┄肉已销完,惟筋连骨│└────┘│白骨想┄┄筋复 三摩地

2018-07-20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则一切人天六道具缚凡夫,净土亦总摄无遗矣。汝信枣柏而不信行愿品,大集经。是遵县令一时权宜之告示,而违皇帝万古不易之敕旨,何不知尊卑轻重之若是也。问,彼既海众示现,何待经来方知。答,宏扬佛法,大非易事。须有证据,方能取信。华严一经,迥越群典。无从引类,以自裁度。问,涅槃全经未至,生公何以预倡阐提 三摩地

2018-07-20

既见本来面目,然后看经修行,方知一大藏教,皆是自己家里话。六度万行,皆是自己家里事。是以宗之悟解为目,教之修持为足。非目则无由见道,非足则不能到家。是宗教之相需而不相悖,相合而不相离也。至于南岳天台,其究竟指归,大略皆同。故传灯指月二录,皆列二师于应化圣贤科中。而高僧传不列于,而列于习禅。是古之具眼知识,以宗教为一贯矣。及至曹溪以后,禅道大行。不立 三摩地

2018-07-20

唯有依教修行,自行化他。方可少舒春草仰晖,夏葵向日之微忱而已。然今之缁素,翻阅佛经,毫无诚敬。种种亵慢,难以枚举。而习行既久,彼此相安。其亵慢之迹,不忍备言。视如来之法言,同破坏之故纸。且勿谓不知旨趣者,了无所益。即深知实义者,亦只是口头三昧,面门辉光。如饥说食,如贫数宝。虽有研究之功,绝无实证之益。况亵慢之罪,奚啻弥天。而受苦之期,岂止穷劫。虽是 三摩地

2018-07-20

动地惊天勤念佛,槌门打户劝修行;问渠因甚忙如此?只怕众生入火坑。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主已嫌迟;哪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轮回没了时?念佛不曾妨日用,人于日用自相妨;百年幻影谁能保,莫负西天老愿王。富贵之人宜念佛,黄金满库谷盈仓;世间受用无亏缺,只欠临终见愿王。贫乏之人念佛时,且无家事涉思惟;赤条条地空双手,直上莲台占一枝。老来念佛正相当,去日无多莫暂忘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