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但这牵涉到前面七个条件以外,还牵涉到法无碍、义无碍、词无碍,以及大福德,也就是往世累劫修行以来所累积的福德够不够广大?如果累积的福德很大,莫说一般人,就算诸天天主来了,也得要服你,因为你福德大。若是你福德很广大,舍报以后一定可以取代他而成为天主,所以连天主都要畏惧于你。他心里面恐惧:“这位菩萨将来会不会突然起贪心,想要当天主?我这个天主的宝座 三摩地

2018-07-22

也因为人是道器,更有透过修行而进步的空间;所以,与其将所有的资源投注于畜生的身上,不如投注大部分的资源给更有潜力的家庭当中的弱势孩童们,这样不是更有意义吗?当然,在这段的后面,世尊也有接著提醒说:我今天是为你们分别各种福田大小的差别,所以说不同对象的布施,会得到百倍乃至无量报等等不同。但是,如果能够以至诚之心,生起大怜悯来布施给畜生,或者专心恭敬布 三摩地

2018-07-22

』(楞严经卷八)(原标题:修行人吃什么) 三摩地

2018-07-22

修行人这一世是否能有福德因缘修学了义究竟,要看过去世是否曾经努力布施,是否曾与结过善缘乃至护持,是否曾经、诽谤等,相关的因缘与障难甚为复杂,难以一概而论。一般而言,若这一世能有因缘修学了义究竟,能够安住于中修学,福德通常不会过于贫乏,因为菩萨必有可爱的异熟果报。若是福德仍不具足者,还须为生活、为三餐奔忙而无闲暇,这种人不容易有因缘修学了义究竟;即使 三摩地

2018-07-22

即使如佛教,强调在修行方面众生平等,但在现实社会中,其伦理思想也无法脱离现实社会的实际。妻子事敬丈夫十三条中最后一条,供养沙门梵志,这是佛教宗教道德的体现。沙门和梵志都是指修行之人。古代印度宗教修行者多以乞食为生,佛教也不例外。因此这一条规定,当有托?乞食的修行者上门之时,作妻子的应当善待供养。据佛教教义,供养沙门梵志,是为将来种福田,妻子行此事, 三摩地

2018-07-22

 现在,大乘佛教已经被西藏密宗和平演变成为“金刚乘男女双身法密宗”了,不少僧人私底下拜达赖、索达吉、多识、慈诚罗珠等所谓有影响的西藏密宗大师为师,名之曰“贪欲为道”从而“乐空双运、即身成佛”,不必辛苦修行,只把“金刚杵”(阴茎)放进“明妃”(智慧母、般若母、明妃、空行母、佛母)的“莲花&rdqu 三摩地

2018-07-22

至于妇女在曾经被准许的宗教修行方面,也一并被禁绝。一个女人往往被认为无法修得功德以升入天堂,而唯有矢志如一的侍奉她的丈夫才能够*缘得福,即使她的丈夫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恶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佛陀前后的印度(其实不止印度),妇女的地位是卑下的,在这种环境里,他提出的两种教义,大大改变妇女的地位,一是众生平等之说,连天神、畜生、饿鬼、地 三摩地

2018-07-22

当然我们要说的是,凡是修行的这条路,如果没有任何的因果存在的话,那当然修行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对于因果的信念,我们都觉得那都是踏出了很好的第一步。可是对于这样子,我们刚刚说对于因果的刻板的印象,往往在有些时候,往往也会让我们对事情的解释产生了偏差。比方说,在印光大师所留下来的文献里面,他曾经提到,他有收到了一个人寄来了关于因果的质 三摩地

2018-07-22

但我找不到一处可以安全放生之处,可以让动物放生之后不被抓,而且我放生的鱼,我不能保证它不去吃小鱼或不被大鱼吃,我应怎样行放生之道?答:经济能力不好的人,不一定要缩衣节食才算供养,因为照顾自己的色身,使自己可以很愉快、没有障碍的修行,这也是很重要的。经济能力不好的人,可以行法供养,包括:相信有明心见性的法门,礼敬、赞叹演说的菩萨法师,如说修行供养,流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你是不是应该去追寻一个究竟可靠的、一个真正的住所呢?这住所并不是身体的住所,这个就是智慧!就是要靠着你在佛法中的认识,把见解端正起来,知道哪些见解是错误的,这样才能够在修行中,得到究竟的利益。不然只是看到末法中,许许多多的人介绍你今天去哪一个道场,然后明天又介绍哪一个宗教,那你想我为什么一定要学佛呢?是啊!但是如果说,你透过一些正确的知见,以及 三摩地

2018-07-22

这家喻户晓的一段话就是在说明因果昭昭不爽,因为佛道的基础在于相信有三世轮回、因果业报,如此我们所作的一切修行才会功不唐捐,因为我们所作的业都会被带到未来世去。众生会有生死轮回、因果业报,代表我们在生死轮回中,一定有个永远不灭的主体,把我们的身口意所造的业从上一世带到这一世来,再从这一世带到未来世;而我们身体和意识心在死亡时都毁坏了,所以这一世出生的 三摩地

2018-07-22

”】佛简单来说,祂在《楞严经》这段告诉了修行的菩萨们:唯杀盗淫三者是轮回的根本,因为众生的身口意行,因为三毒、因为四相的执着,造作了违犯五戒的一个恶业,十恶业的成就,就会让这些轮回的业果,不断地相续。换句话说,从佛在《楞严经》的开示,佛是严禁菩萨们去杀羊宰羊的,这一点我们在另外一部《央掘魔罗经》,更可以看到佛进一步的开示。佛告央掘魔罗:【一切 三摩地

2018-07-22

论中举出定召现世果报的三种情况:(一)对于殊胜的福田、功德田所作的业;(二)造业时发心非常猛厉;(三)指相似的现法受,当修道步步升进,欲得圣果之际,往昔的业会于此时纷纷现前果报,比如修行人快要证得不来果而超出欲界时,宿世、今生所造的欲界之业纷纷成熟,就会后报先受、重报轻受。这就如同一个人即将永别曾经久住之地,前往他乡安居,这时该地的所有债主都会前来 三摩地

2018-07-22

郁伽长者会》明确嘱咐佛弟子们:“今应当修行是行。住诸城邑村落郡县。不令一人堕于恶道。长者。犹如城邑有善明医。令一众生病毒而死多众诃责。如是长者。若是菩萨随所住处。不教众生令堕恶道。而是菩萨则为诸佛之所诃责。”后学虽然不是菩萨,但地藏论坛正是一个宣扬佛法的地方,作为一个佛弟子、地藏论坛这个“城邑村落”的一员,如果地藏论坛里的某位同 三摩地

2018-07-22

这位尊者修行很有成就,他将一条死狗化为美丽的宝冠,移戴在魔的头上,魔尽其神力不能去除,求遍诸天皆是无用,只得请求尊者慈悲除秽。为了达到目的,魔曲意奉承,将尊者比作法力无边的佛陀,不料尊者回答:佛之于他百千万倍不可比喻,况且他生在佛法末世,无缘看到如来,需魔示现佛相以便观之。恰恰魔有这般神通,于是魔答应化现,但提醒尊者:由魔化佛出现时尊者不要受迷惑而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一个修行人他连我见都透不过去,都断不了,他还能降伏五阴魔吗?根本不可能!所以,修行的第一要点,就是先要把五阴魔中的我见来断除,这样才能够谈到我执的继续修断。但是,断我见以后,由于还有我执仍然存在,没有断尽的缘故,因此还有许多的五阴魔还会继续出现。所以,断除我见,然后继续断我执,才是降伏五阴魔的重要内涵。这是讲五阴魔的部分。(原标题:为什么五阴会 三摩地

2018-07-22

从上面对佛世尊所开示的说明,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这些附佛法的外道,是蓄意要欺骗佛法知见还不具足的学佛人,这在修行上是非常要不得的心态以及作法。-----《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05集菩萨正行的基础—认识三宝的真实义》陆正元老师(原标题:您知道什么是佛宝吗?) 三摩地

2018-07-22

许多学佛者都有诵经的习惯,如果能多了解有关诵经的相关知见,在修行上一定会有直接的帮助。首先我们来了解读诵的意思。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五辑中,对于读诵的解释:读是了解经中的义理;诵是读不懂,而把它作为早晚课诵的内容。所以读诵包括了解经中的义理与课诵。即使是课诵,一般人在诵经的过程当中,也多少会同时思惟其中的法义,因此除了诵之外,也有读的成分 三摩地

2018-07-22

真实佛法的实证,绝对不是在世俗法上面修行可以证得的,也绝对不是在经忏法会、朝山、劝募、盖道场、救灾、济贫这些世间法的事相上,就能够证得这个真实佛法。因为真实佛法乃是生命的实相之法,应该要向五蕴色身之中去找寻《心经》里面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一不异、不观自在的,本来无念离念的实相心如来藏,那才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入道的首要。如果还不能够实 三摩地

2018-07-22

声闻是由于听闻修行而得解脱生死的,而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合称为解脱道。而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综合。那我偏偏要说这样的说法是:口说三乘,又说五乘,然后有时候又加说大乘不共,其实都是掩人耳目之说。他的目的都只是要在说,三乘的解脱道皆共一味,目的是要否定菩萨道;所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