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明心之后所产生的智慧,要同时用来防心离过,这就是择灭无为。」----《楞严经讲记》第十三辑,正智出版社,2011年11月初版 | admin 2020-07-15 |
|
例如,说一切有部所执:『一切有唯十二处,十二处依名色而有,实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名色、十二处;五蕴假我虽刹那灭,由于烦恼与业的势力,因此刹那灭之五蕴能为缘,使得因果无间展转相续,至后世生起新的名色五蕴;实有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说一切有通三世无为。』又例如犊子部所执:『补特伽罗自体实有(众生非假名),其自体与蕴不一不异;涅槃有「学、无学、非学 | admin 2020-06-10 |
|
也就是说,在人间必定八识心王具足,若无八识心王具足及运作,五遍行心所有法不能在人间生活存在及运作;若无五遍行,则五别境心所有法亦无法生起及运作;若无五别境心所有法,则不能了知一切法;若不能了知一切诸法,则善十一、六根本烦恼、二十随烦恼、不定四等四十一心所有法,也不可能现行及存在;若无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有法等二位诸法和合运作,则无色十一可以让行者现 | admin 2020-06-08 |
|
根据《百法明门论》,将无为法分为: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等,总共有六种。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来介绍这六种无为法。首先说明虚空无为。什么叫作虚空无为呢?所谓虚空无为是说,众生本有的第八识如来藏其体性犹如虚空,是无为性,是无作性,非由他作,是不生性,是常性,是不坏性,是不老死性;由于藏识具有以上所说的种种体性,因此说 | admin 2020-06-08 |
|
」疏之如下:凡有果者悉皆不离有为,故三界有为法皆不离因果;择灭无为虽名离系果,未离三界,能为心识所缘,故能由无漏智拣择力灭诸杂染,不同于非择灭之本性清净不由拣择而离杂染。故择灭无为乃相待于非择灭无为而立名,仍能为心识所缘。不离意识故,虽非有为,仍在因果中,未至无学位。非择灭无为亦不离离系果,依择灭无为相待立名。凡夫众生之虚空无为,依真如而从喻立名; | admin 2020-06-08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1、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择灭无为是指行者以虚空无为为基础,而继续进修出世间法;由于无漏法之修学,产生了简择的智慧,因此就有了抉择力,而得以灭除种种导致分段生死之杂染;从此能以择灭无为之无漏智,而使烦恼障种子在现行时得以加以灭除;由于这种灭除烦恼障现行之无漏性,是依抉择力而产生,所以就立名为择灭无为。这显示出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的择灭无为种子已经开始生长了。如果依解脱果来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非择灭无为是说,三乘贤圣依三乘菩提而见道以后,依着见道功德而继续进修,渐渐断除烦恼障之现行乃至种子随眠,成就四果有余依涅槃之修证;这时他的觉知心和思量心都能依清净体性而自安住,不像未悟三乘菩提之佛门凡夫或者外道,必须以意识心观察而压抑烦恼的现行;所以说三乘诸圣都是自性清净者,这就是非择灭之无为法。换句话说,证得非择灭无为者,乃是证悟三乘菩提以后 | admin 2020-06-08 |
|
![]() |
【四所显示故】;此谓无为法略有六种(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悉依四法之所显示。四法谓前述之八识心王、五十一心相应法、色十一法、心不相应行二十四法,由如是四类法和合,方显六种无为法,缺一不可。譬如虚空无为,此谓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即是一切有情之自心藏识所显体性--双具有性空性。本来已有,非从他因他缘生,非自然生; | admin 2020-02-18 |
![]() |
无为法分为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等六种。此五位百法,皆是依于一切最胜故之八识心王而次第辗转生显,世间、出世间一切法于是生焉显焉,佛菩提道及三乘之解脱道皆含摄其中。若无八识心王,诸法悉不能生,是故世出世间万法皆为八识心王和合运作所生;而八识心王则唯一心—第八识真心阿赖耶识—所摄,因此而说三界唯心,万法 | admin 2020-02-18 |
![]() |
【四所显示故】有了前面四位法的运作,就能够显示出六种无为法——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等;这六种无为法都是依附于自心藏识的真如性、涅槃性而建立的。这七转识都是在第八识心体的表面来来去去而有生死的流转,众生却不知其虚妄;如果能够透过修行,把七转识的我见、我执以及我所的贪著降伏乃至全部断除,就能证得相应的 | admin 2020-02-18 |
![]() |
无余依涅槃是依什么而建立的呢?无论是真如无为、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等等,都是依于自心如来藏的涅槃性而建立的。七转识的我见、我执、我所的贪着等,就会造成众生的生死轮回;在修行的过程中把这些执着全部消灭掉了,第八识如来藏的涅槃性就会在你的心中显现出来。没有把这些轮转生死的有为法烦恼去掉以前,祂里面的无为法还是继续存在的,并没有消失。因此说,这 | admin 2020-02-18 |
![]() |
有了前面这四大类的法之后,就能够显示出六种无为法,就是真如无为、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想受灭无为、不动无为。这些无为法都是依附于阿赖耶识----如来藏----的涅槃性而建立的。一般人都有一个观念,就是要断尽烦恼之后才能修得涅槃,但是这是从二乘菩提来说的;从法界实相来说,其实涅槃并不是修来的,但也不是不修而能得。这个的说明,要先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谈 | admin 2020-02-18 |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想(由受生想)思(想生 | admin 2020-02-18 |
![]() |
根据《百法明门论》,将无为法分为: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等,总共有六种。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来介绍这六种无为法。首先说明虚空无为。什么叫作虚空无为呢?所谓虚空无为是说,众生本有的第八识如来藏其体性犹如虚空,是无为性,是无作性,非由他作,是不生性,是常性,是不坏性,是不老死性;由于藏识具有以上所说的种种体性,因此说 | admin 2020-02-18 |
![]() |
所谓非择灭无为是说,三乘贤圣依三乘菩提而见道以后,依着见道功德而继续进修,渐渐断除烦恼障之现行乃至种子随眠,成就四果有余依涅槃之修证;这时他的觉知心和思量心都能依清净体性而自安住,不像未悟三乘菩提之佛门凡夫或者外道,必须以意识心观察而压抑烦恼的现行;所以说三乘诸圣都是自性清净者,这就是非择灭之无为法。换句话说,证得非择灭无为者,乃是证悟三乘菩提以后 | admin 2020-02-18 |
![]() |
所谓择灭无为是指行者以虚空无为为基础,而继续进修出世间法;由于无漏法之修学,产生了简择的智慧,因此就有了抉择力,而得以灭除种种导致分段生死之杂染;从此能以择灭无为之无漏智,而使烦恼障种子在现行时得以加以灭除;由于这种灭除烦恼障现行之无漏性,是依抉择力而产生,所以就立名为择灭无为。这显示出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的择灭无为种子已经开始生长了。如果依解脱果来 | admin 2020-02-18 |
![]() |
有了前面这四大类的法之后,就能够显示出六种无为法,就是真如无为、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想受灭无为、不动无为。这些无为法都是依附于阿赖耶识——如来藏——的涅槃性而建立的。一般人都有一个观念,就是要断尽烦恼之后才能修得涅槃,但是这是从二乘菩提来说的;从法界实相来说,其实涅槃并不是修来的,但也不是不修而能得。这个的说明,要先 | admin 2020-02-18 |
![]() |
例如,说一切有部所执:“一切有唯十二处,十二处依名色而有,实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名色、十二处;五蕴假我虽刹那灭,由于烦恼与业的势力,因此刹那灭之五蕴能为缘,使得因果无间展转相续,至后世生起新的名色五蕴;实有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说一切有通三世无为。”又例如犊子部所执:“补特伽罗自体实有(众生非假名),其自体与蕴不一不异; | admin 2019-07-29 |
![]() |
)涅槃依第八识而有 至于阿罗汉的非择灭无为是意识心及意根已修到心性清净,不再执著有为生死法,能出离三界生死;但是他们灭尽五蕴而入涅槃以后,涅槃还是依第八识而有,否则就成为断灭空。(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36。)涅槃的清净心体 “元”,古时候跟“原”是相通的 | admin 2018-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