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他住持的八年期间,门庭兴盛,法道大播。政和初年(1111),慧懃禅师奉诏移住东都智海寺,五年后又居蒋山。蒙枢密邓公子常上奏,得赐紫衣及佛鉴禅师之号。慧懃禅师接众时,室中常备六只木骰子,骰子的每一面均写上“么”字。凡僧入室请益,即掷之曰:“会么?”无论来者回答还是不回答,通常都被打出丈室。政和七年(1117)九月八日,慧懃禅师将示寂,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后来有一天,法演禅师升堂说法,环顾大众,说道:“八十翁翁辊(gun,滚动)绣毬。”说完,便下座。宗泰禅师一听,便欣然从大众中走出,说道:“和尚试辊一辊看。”法演禅师于是以手作打鼓势,并操着四川腔,唱起绵州巴歌云:“豆子山,打瓦鼓。杨平山,撒白雨。白雨下,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宗泰禅师一听,豁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同年八月九日,宗杲禅师示疾,次日应侍僧了贤禅师之请,书遗偈云:“生也只恁知,死也只恁么。有偈与无偈,是什么热大。”(“热大”,唐宋禅宗典藉中经常出现。是什么热大,犹言是什么玩意儿、是什么东西。)写完,便掷笔而化。春秋七十五岁。孝宗皇帝闻师迁化,曾叹息作偈赞曰:“生灭不灭,常住不住。圆觉空明,随物现处。”朝中士大夫们前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十四岁辞亲,于大善寺当沙弥,十八岁得度并受具足戒。后投净慈一禅师座下参学(此处的净慈一禅师就是净慈师一禅师吗?若是,则《五灯会元》之记载有误,因为同书净慈师一禅师章中,又云净慈师一禅师是端裕禅师之法嗣。待考)。一日,端裕禅师在寺院里经行,偶然听见一位僧人击打着露柱道:“你何不说禅?”端裕禅师一听,豁然彻省。于是,他便辞别净慈一禅师,开始游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景元禅师十八岁依灵山希拱禅师出家,受具足戒后,专门学习天台教义三年。后放弃经教,投钟阜礼谒圆悟克勤禅师。一天,有一位僧人在读死心禅师(黄龙悟新)小参法语云:“既迷须得个悟,既悟须识悟中迷、迷中悟。迷悟双忘,却从无迷悟处建立一切法。”景元禅师正好从旁边经过,一听,疑情大起,于是便急忙向佛殿走去。当他用双手托开大殿的门扉时,门发出一声吱呀的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慧远禅师的意思是,证得空性之后,下一步该如何修行?]克勤禅师道:“七珍八宝一时拿。”[七珍八宝喻无边妙用。若住于空境,即是死水不藏龙,还须依体起用,自在随缘接物,方是活物。若不起用,如同遭贼,七珍八宝被人盗走,没有两样。]慧远禅师道:“争奈贼不入谨家之门!”克勤禅师便道:“机不离位,堕在毒海。”[宗门中有&ldqu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圆悟禅师道:“《楞严》有七处征心、八还辨见,毕竟心在甚么处?”[“八还”义见《首楞严经》卷二,八还,即从八个方面推究、还源事物的生起因缘。大意是,身处堂中,所见之明还日轮,暗还黑月,通还户牖,雍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勃还尘,清明还霁。八还的意思是说,一切有为法,均由因缘而起,一一事物皆可推其生因,唯有能现生一切万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日,道元禅师因看廓然无圣之语,忽然失笑道:“达磨元(原)来这里!”[“廓然无圣”是达磨祖师酬答梁武帝之语——普通八年(527)十月一日,达磨祖师至金陵,见梁武帝。帝问曰:“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记,有何功德?”祖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南宋孝宗淳熙甲午年(1174)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日,中仁禅师奉诏入禁中升座说法。孝宗皇帝举“不与万法为侣”之公案,请中仁禅师拈提(对古人现成公案,进行评点发挥,以启发学人)。中仁禅师拈提罢,作偈颂云:“秤锤搦(nuo,按、握)出油,闲言长语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中仁禅师接众时,比较洒脱自由,常以闺阁中事,以逗学人之机。请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十八岁中乡举。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登进士第。政和四年(1114),官拜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校书郎、起居郎等职,后因议论时事,被贬为庐山知县。从此他便隐居八年,一心向佛。此间,他经常入室参礼圆悟克勤禅师。一日,弥逊居士早朝罢回府,骑马行至天津桥上。突然马纵身一跃,他心里一惊,忽然有省,通身汗流。于是他便直趋天宁寺,找圆悟禅师印证。适逢圆悟禅师正要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春,心道禅师预知命终,遂升座辞众,举临济入灭嘱三圣之因缘——咸通八年(867)丁亥四月十日,临济禅师将示灭,说传法偈云:“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也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然后,谓众道:“吾灭后,不得灭却眼藏。”时三圣慧然禅师出云:“争敢灭却和尚眼藏?”临济禅师便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守珣禅师曾上堂为众举婆子烧庵之公案——昔有婆子供养一庵主,凡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婆子令女子抱定庵主,试问:“正恁么时如何?”庵主云:“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女子送饭毕,回来把其经过告诉了婆子。婆子道:“我二十年只供养得个俗汉!”于是将庵主驱出庵外,放火将庵烧却。守珣禅师举完此公案,谓众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日,若冲禅师举梁武帝问达磨之因缘——普通八年(527)十月一日,达磨祖师至金陵,见梁武帝。帝问曰:“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计),有何功德?”祖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祖曰:“净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任大地虚空,七凹八凸。”按传统习俗,江南各地,正月十五都要闹花灯。法忠禅师以此为话题,告诫们,修行的最关键处,就是要透得过声色,于六根六尘中,作得主,“切忌两眼睛,被他灯火换。”那么,怎样才能作得主呢?“千种言,万般说,只要教君自家歇”,说一千道一万,只在一个“歇”字,也就是放下。果能放下,“一任大地虚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又于右边卓一下,云:“八十种好无此好。僧繇一笔画成,志公露出草蒿。”又于中间卓一下,顾视大众云:“莫懊恼,直下承当休更讨。”说完便下座,归方丈,结跏趺坐,俨然而逝。[经典中常讲,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么,我们的自性佛,落在这三十二相中的哪一相,八十种好中的哪一好呢?明辩禅师讲,“三十二相无此相”,“八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为了保护经典,冯楫居士曾多次捐出俸钱,印制藏经,共一百二十八藏,并作发愿文云:“我今发愿……临命终时,庄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华为胎,托质其中,见佛闻法,悟无生忍,登不退阶,入菩萨位。”冯楫居士晚年移官邛(qiong)州(今四川邛崃)。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秋(1154),冯楫居士感到来日无多,遂上表乞归隐居。临终前,他预知时至,提前遍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八、需摧邪显正。九、须大机大用。十、须向异类中行。凡欲绍隆法种,须尽此纲要,方坐得这曲录(刻木屈曲貎)床子(禅床),受得天下人礼拜,敢与佛祖为师。若不到恁么田地,只一向虚头,他时异日,阎老子未放你在。”后来,有一位学人分别就这十门,一一作颂,呈给居静禅师。居静禅师以颂答曰:“十门纲要掌中施,机会来时自有为。作者不须排位次,大都首末是根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说完,元静禅师便反问道:“朝旆(pei,对王萧居士的尊称)几时到任?”王萧居士道:“去年八月四日。”元静禅师又问:“自(开始)按察(巡查部下之工作),几时离衙?”王萧居士道:“前月二十。”元静禅师于是哈哈大笑道:“为甚么道开口不得?”王萧居士一听,便当下契悟。王萧居士对元静禅师所提出的问题,一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四方八面来,旋风打。虚空来,连架打。”一日,临济禅师令僧捉住普化禅师,问道:“不恁么来时如何?”普化禅师一把将那僧托开,说道:“来日大悲院里有斋。”]宗杲禅师便问:“汝意如何?”弥光禅师道:“某不肯他后头下个注脚。”宗杲禅师道:“此正是以病为法。”弥光禅师当时很自负,对宗杲禅师的话并相信和认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上堂:“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且道是甚么?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归。”上堂:“闻声悟道,落二落三。见色明心,错七错八。生机一路,犹在半途。且道透金刚圈、吞栗棘蓬底是甚么人?披蓑侧立千峰外,引水浇蔬五老前。”德光禅师圆寂于南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三月,春秋八十三岁。有辞世偈云:&ld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