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也就是说,四加行初步的暖法已经获得,已能了知所取的六尘是缘起性空,就已经是功德田了。始从获得四加行的暖法到顶、忍、世第一法,其中的暖、顶、忍是属于初果向,世第一法就已经是初果人了。初果向也是有功德的,因为已能了知所取六尘缘起性空,证得所取空了,从此不会再因为求取财物、享受五欲而造作恶业了!虽然还没有断我见,仍不入初果,但是初果向者不会造作恶业,因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四加行初步的暖法已经获得,已能了知所取的六尘是缘起性空,就已经是功德田了。始从获得四加行的暖法,到顶、忍、世第一法,其中的暖、顶、忍是属于初果向,世第一法就已经是初果人了。初果向也是有功德的,因为已能了知所取六尘缘起性空,证得所取空了,从此不会再因为求取财物、享受五欲而造作恶业了!虽然还没有断我见,仍不入初果,但是初果向者不会造作恶业,因此有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受蕴指的就是眼根触色尘,耳根触声尘,鼻根触香尘,舌根触味尘,以及身根触触尘,意根触法尘,触这六尘所生的受,那么触这六尘所生的受也是无常变异的。想蕴指的就是,六根触六尘中所生的种种想,种种想也是变异无常的;变异无常,所以对于六尘能够不断了知。行蕴指的就是六根触六尘,这中间不断地生起要造作的心,(譬如)在色尘中贪爱要造作,在声尘中贪爱要造作,生起种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说,四加行初步的暖法已经获得,已能了知所取的六尘是缘起性空,就已经是功德田了。始从获得四加行的暖法到顶、忍、世第一法,其中的暖、顶、忍是属于初果向,世第一法就已经是初果人了。初果向也是有功德的,因为已能了知所取六尘缘起性空,证得所取空了,从此不会再因为求取财物、享受五欲而造作恶业了!虽然还没有断我见,仍不入初果,但是初果向者不会造作恶业,因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阿罗汉把自己七识心、色身灭了以后入了涅槃,是他自己死光光,十八界中连一界都不存在了;剩下的是他的第八识如来藏,而他的第八识如来藏离见闻觉知,无法作任何观察,所以那个涅槃叫作寂静,真实无我(六识心及六尘都不在了,意根也灭了),已经没有阿罗汉存在,怎么能说他入了涅槃中?有所入,一定得要他自己仍然存在;阿罗汉既然已经灭了,他不存在了,又如何了知无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比丘们到外面去看了五欲六尘,一打坐,那些镜头就不断地涌上来,所以他们会请教佛陀,这该怎么办呢?佛陀就教了他们五种方法,这五种方法,我们可以拿来作参考。佛陀说:如果我们要修增上心,也就是要修定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五种方法,来让我们的这些恶念止息,我们的心就能够安住;能够安住就能够定下来,定下来就可以进修禅定。佛陀说的第一个方法叫作念善相应。念善相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时候虽然也会感受到有外界五尘的动扰,但是完全不会受到影响,在欲界定的深定时,也会出现完全不知六尘的状况,处于无记的状态下会没有时间观念,拜了多久都不知道,拜完以后不是会疲累,而是身心会非常调柔舒畅。所以,欲界定的轻安是依于舍离五尘觉观的粗重而起。因此发起欲界定的时候,学人要不著不弃,但可以起心静静地去领受,并熟悉那分轻安的觉受;熟悉以后,就可以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因此无相拜佛的功夫,并不是只是一个人,静静的在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中;那是刚开始的过程,等到功夫成就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依着这一个无相念佛的功夫,面对五欲六尘而不受其扰。接下来第八个是功用住。也就是这样的功夫,能够无间的起行,你不必特别的加行就能够成就。最后一个是任运。在任运的一个过程当中,随着我们的心念的起行,这样的定也就是随着我们而自然的流注出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管他是遍身发的初禅,或者由上而下的运运而动,由下而上的的运运而动,这些统统都是初禅的境界,统统都不是禅宗证悟的内容;因为这些定境统统与六尘相应,都是生灭无常的;但是,禅宗所悟的第八识如来藏却是离见闻觉知的,是不生不灭的心。所以,初禅发起了这个身乐定境,并不是禅宗证悟的内容,也是歧路一条啊!它只是定境,与禅宗证悟不相关。接下来,我们看第七种误会禅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到外面去看了五欲六尘,一打坐,那些镜头又不断地涌上来,所以他们会请教佛陀,这该怎么办呢?佛陀就教了他们五种方法,这五种方法,我们可以拿来作参考。佛陀说:如果我们要修增上心,也就是要修定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五种方法,来让我们的这些恶念止息,我们的心就能够安住;能够安住就能够定下来,定下来就可以进修禅定。佛陀说的第一个方法叫作念善相应。念善相应就是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管他是遍身发的初禅,或者由上而下的运运而动,由下而上的的运运而动,这些统统都是初禅的境界,统统都不是禅宗证悟的内容;因为这些定境统统与六尘相应,都是生灭无常的;但是,禅宗所悟的第八识如来藏却是离见闻觉知的,是不生不灭的心。所以,初禅发起了这个身乐定境,并不是禅宗证悟的内容,也是歧路一条啊!它只是定境,与禅宗证悟不相关。接下来,我们看第七种误会禅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切的内外相应五欲六尘都是属于邪缘,只要让自己没有办法安止,或者思念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孙等世俗上所爱恋的人,或者心里对于过去曾经有过的优渥的环境、自己的财富起了不舍的心,或者心放逸于追求自己所想要追求的世俗上的事物,或者受到不正见不正知的影响,对于三乘菩提修学的正理、对于涅槃的正理,没有正确的知见,这都是属于邪缘散乱。例如难陀刚出家的时候,每天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第八识如来藏,也是远离三界的觉观,对三界的一切境界都不了别,不在六尘上面了别三界的种种境界,这样才是离对的。我们说如果能够修舍摩他,就是修止的因缘的缘故,就常常乐于寂静。当然乐于寂静,也是乐于单独一个人独处的境界,所以乐于寂静,而获得人天乐乃至无上乐,也就是说,至少能够喜乐于色界的境界。可是双身法呢,永远是要有另外一个人来合修,如果没有另外一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无想定当中,虽然六识不分别六尘,但是还有意根在起念,意根不断的作意;所以如果说意根不作意,你如何能够出定?所以,即使在四禅当中的无想定,意根仍然在作意,所以仍然是有念的。再来说四空定。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跟非想非非想处,这四个地方统统是意识相应的境界。意识缘于空无边,所以祂是有念的。意识缘于识无边,祂还是有念,因为祂还是了知祂所处的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我告诉你:千万别去!假使有人证得无想定的话,千万别执着,否则生到无想天以后,那是什么境界呢?我告诉诸位:舍报后,色界中阴现起,然后看见四禅天,心里欢喜就往生到四禅天去了;去到那边,发觉自己还有觉知,知道还不是涅盘,因为听说涅盘中是寂静而无六识六尘的,于是起念再灭掉意识自己而生到无想天中;刚生到无想天的时候,第一个剎那是发觉怎么自己还在?为何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三种解脱是住於第四禅等至位中,对於三禅天以下的所有六尘、四尘、法尘,都已经因为心地的清净而舍离了,不会再坠入三禅以下的境界中了,所以名为净解脱,是舍离二、三禅等至中微细念与微细舍的境界相,舍与念都清净了。第四种解脱,是解脱於色界的境界相而远离了瞋恚心行,解脱於瞋界而不再有色界法存在了,心地清净而不再执著色界法,住於空无边处而不再住於色界境界中,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因此无相拜佛的功夫,并不是只是一个人,静静的在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中;那是刚开始的过程,等到功夫成就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依着这一个无相念佛的功夫,面对五欲六尘而不受其扰。接下来第八个是“功用住”。也就是这样的功夫,能够无间的起行,你不必特别的加行就能够成就。最后一个是“任运”。在任运的一个过程当中,随着我们的心念的起行,这样的定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诵经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安住在及相应的义理上面,因此不会跟平常一样,到处攀缘六尘与五欲境界,也不会一直想东想西,妄念不止;因此诵经,可以让我们的心安止下来,这本身就已经有很大的利益。而且愿意经常诵经,代表着对于佛法有信心,也因为常常诵经的关系,信心越来越坚固,使得信根能够逐渐成就;同时未来世碰到这部经典,或者经中所出现的佛菩萨名号、佛法名相等等,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为什么祂可以处于这样的状态当中呢?因为真心如来藏从来不对六尘起任何一念,也从来不对六尘万法起分别,因此我们说,祂从来没有境界,也无所得。除了这样的一个状态以外,其实还有其他的状态。譬如《大宝积经》卷三十九佛说:复次,舍利子!我证菩提无入无出。何等名为入出二法?舍利子!所言入者名执诸法,所言出者名不执诸法。这一段话佛的开示是说:佛祂所证的菩提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门与外道修禅定的方法,并无根本区别,不论是数息、修止、修观、止观双运、意守丹田、气息导引,还是念佛、持咒、看话头等等,原理全都相同,都是借助某种方法使人将心定止于一境,减少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攀援,这样日久功深,逐层转进,定力逐渐增强,种种禅定境界逐步证得。但是,由于佛门修行多了出世间智慧和正确的世间智慧的指导,所以在禅定修行过程中,善知转进,不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