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故达摩祖师云: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冀欲真乘,徒劳勤苦。既得入处,潜心参究;若不见性而入实相,绝不终止。于虔恭奉事,亲近参究之中,真善知识观察因缘许可时,三言两语,一戳一棒,便可决了。此即见道,或曰见道迹、见谛、法眼净。此后便发大心,开始自度度人之修道行。不舍精进,深入禅定及教典,修诸百千三昧,迈向薄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10、中峰明本禅师语录:斥责坏风气:今之参禅不灵验者,第一无古人真实志气,第二不把生死无常当作一件大事,第三拌舍积劫以来的积习不下,又不具久远不退转心。惟有痛以生死大事为己任者,死尽偷心,方堪凑泊。直下倘存毫许善恶、取舍、爱憎、断续之见,则枝末生矣。可不慎乎?话头真奇妙:何则如六祖谓不思善不思恶之际孰为本来面目。乃复性之大旨也。欲得现前,当依智用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永劫无有悟时也欲学此道,当于自己脚跟下理会;才涉秋毫知见,即蹉过脚跟下消息。但从脚下崖将去死便休。不要念后思前。亦不要生烦恼。烦恼则障道也。千疑万疑只是一疑。话头若破。死后断灭不断灭之疑。当下冰销瓦解矣。莫怕落空。亦莫思前算后几时得悟。不可举时便有。不举时便无也。逐日千万不要思量别事。但只思量干屎橛。莫问几时悟。悟时亦无时节。亦不惊群动众。即时怗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是贫丈夫欲将宝像经过险路,恐其盗劫,即取臭秽故破弊帛以缠其像,不令人测。善男子!是贫丈夫在于旷野忽然命终,如来宝像在于臭秽弊恶帛中,弃掷于地,流转旷野;行路之人往来过去,践踏跳蓦,不知中有如来形像。由彼裹在臭秽帛中,弃之在地,而皆厌恶,岂生佛想?是时居住旷野诸天以天眼见,即告行路余人而言:‘汝等丈夫!此秽帛中有如来像,应当速解,一切世间宜应礼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行诣他国经由险路惧遭劫夺。裹以弊物令无识者。此人于道忽便命终。于是金像弃捐旷野。行人践蹈咸谓不净。得天眼者见弊物中有真金像。即为出之一切礼敬。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是故佛为众生说法。断除烦恼净如来智。转复化导一切世间。尔时世尊以偈颂曰譬人持金像行诣于他国裹以弊秽物弃之在旷野天眼者见之即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的佛菩提道,就是要让众生明心见性,未来穷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佛道;它不仅可以让人成为阿罗汉,也可以成为究竟佛。所以说,佛菩提道的范围很广,包含了二乘解脱道在内;二乘的解脱道只不过是佛从佛菩提道中所析出来的一个法,让二乘人可以解脱生死的法道。然而这两个主要道背后的主轴,都是在讲一切有情的真心,也就是念佛人梦寐以求的自心如来,祂出生了一切有情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这里可以看出,佛所说的念佛法门,其实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法门;是佛愍念末法众生福薄,特别开辟念佛法门,让众生能够借著念佛来摄心,最后能够明心见性——也就是证得一行三昧境界;然后依著自己所证的一行三昧,转依自性清净心而修行,最后穷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得以佛菩提而成佛。(原标题:念佛一定要听闻般若波罗蜜才能一行三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日常早晚功课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稱三拜)供佛偈:愿此香花果遍满十法界供养佛法僧增长诸福慧正法传十方皆共成正觉微妙甚深无上法百千万劫难值遇我今见闻得证悟愿解如来究竟义忏悔文佛前胡跪,至诚发露,开口向佛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弟子○○○今在佛前至诚发露忏悔:弟子由于无明所障,导致无始来之贪瞋痴习气深重,不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奉世尊之命,叙述他的修行圆通法门时说:‘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为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净土中人常常这样讲说: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念佛能够让修学的人得到无量的功德,并且能够经由不断的思惟系念佛的功德,因为这样思惟系念之后,就能够让修学的人,自己发起了谨守佛所制的种种的禁戒,并且让修学人发起了要实际的履践种种的善行,这样子过着清净行。那么藉由这样子思惟系念佛的种种功德,就不会造作恶业,恶业不造作,种种烦恼的那个结就可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底忧郁CD歌词作词作曲:平实导师1、菩萨底忧郁佛地难思议,我今在遥;心爱底您,多劫伴我;而今去我诚辽,祈愿路未迢。遥亿吾释尊,大慈大悲;愚鲁如我,亦取无生;多情无欲无悔,愿您常相随。佛法虽易证,无明成障;千年血脉,脚步跄踉;不免神伤,何时返靖康?救护无明众,十万火急;每思髪白,时不我予;诸师犹自顽愚,赤氛何时弭?菩萨道讴歌,盼除沉疴;我常思念,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无量劫以前,阿难与迦叶同为出家人。有一天,两人同伴行脚参访,在行经的道路上看见一只死猫。由于当时的天气是夏天,非常闷热,所以死猫的身上很容易发出腐臭的味道,而且身上有很多虫蚁正在啃食死猫身上的肉。阿难一见到死猫,心生嫌恶,立刻摀着鼻子匆忙地离开。然而,迦叶看到死猫,非但没有生起嫌恶的念头,反而欢喜的为这只死猫作三归依,并在路旁挖了洞,将猫埋起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引《妙胜定经》言:「若复有人,不修禅定,身不证法,散心读诵十二部经,…复大精进,恒河沙劫讲说是经,不如一念,思惟入定。何以故?但使发心欲坐禅者,虽未得禅定,已胜十方一切论师,何况得禅定!」(大正藏第46册)4.《普劝坐禅仪》乃日本曹洞宗开祖道元禅师所撰,全书一卷,只七百多字,普劝行者坐禅,主张把坐禅作为修行之根本,指出:坐禅乃是目的,不是手段,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引《妙胜定经》言:「若复有人,不修禅定,身不证法,散心读诵十二部经,…复大精进,恒河沙劫讲说是经,不如一念,思惟入定。何以故?但使发心欲坐禅者,虽未得禅定,已胜十方一切论师,何况得禅定!」(大正藏第46册)4.《普劝坐禅仪》乃日本曹洞宗开祖道元禅师所撰,全书一卷,只七百多字,普劝行者坐禅,主张把坐禅作为修行之根本,指出:坐禅乃是目的,不是手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很难过地问他:『您老人家怎么现在就要走了?』他说:『你们不知道,以后还有十年的罪,好难受啊!』当时我们不明白,后来就是文化大的十年浩劫。从1958年开始,他老人家就经常生小病,并开始把事情逐一交代后人,并且把他所有的东西分给大众。1959年9月10日下午,老和尚向大众作最后开示及遗嘱,老和尚说:『我的最后遗言只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过一会儿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已,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沉,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瑜伽师地论》卷第一本地分中意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呢,对小乘人是这样说法,对于大乘人何尝不是这样的说法呢?那以这样的角度来看,以证悟者的角度来看,就存在著转依如来藏体性的课题(其实未悟的人也存在转依的问题),因为如来藏不是空谈,祂才是您必须在这三大阿僧祇劫长远修行日子中去体会的您。如来藏有没有爱这个世间法呢?没有!祂像个镜子一样,祂像个聚宝盆一样,可是祂不恋栈祂所产生的财富,也不恋栈祂所出生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这样,每一辈子对于这世间的贪染都有深刻的认识,对于污染法都有想要克制的作意,这样无量劫的修持,就会渐渐地达到你转依这实相心的目的,这样最后你就可以任运而为。如来藏不会像我们一直反观自己是否存在,因为这一切我们所知道的都是虚假的,祂不会想要怎样。如来藏不会生起这个念头,不会去反观、作意,然后思维有一个存在的我要做什么?从来没有,祂也永远不会有。祂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你学佛的历程也不是一劫两劫三劫啊,《金刚经》说过,等于是当我们临近这个法的时候,快要开悟这个法,这已经是经历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十分之六,能够相信《金刚经》的,就已经经过无量诸佛,那何况是可以证得《金刚经》的真实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对众生的平等性还应该再加强。甘愿做菩萨(十五)——菩萨应具广大心量你要想,他一定有如来藏,不管你是先施设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