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五戒、十善的奉行,有时候偏重五戒,有时候单行十善,乃至说两者兼有。那其所感得的果报,只在人天之中,或生在人间享受富贵,或生在欲界天享受胜妙五欲之乐;乃至说此世有禅定的修证,来世就可以生到色界天或是无色界天受用禅定之乐。但是这毕竟还是在三界之中,依然不离开生死轮回。当我们了解这个道理之后,也许又会这么想说:啊!太好了,我希望来世都能够这样快乐的生活的 三摩地

2018-07-22

那当然菩萨也会是过去世就已经持五戒、行十善,乃至还依布施等六度,不但是积极去作利乐有情的事情,而且还主动的不去作伤害众生的事情,那这一世所得的福报,当然足以让其生于安乐。可是,一般人受用福报之后,或许能够随着他的习性再去作布施,或者是不知道要继续再布施修福,那么后一世就不一定再能够生于安乐了。然而,菩萨修学六度习以为性,多数能够在来世继续的乐善好施 三摩地

2018-07-22

有时候因为说于未来不得而知:到底有没有来世?假如有的话,我来世会生到哪里?可不可以再得到安乐?因为有一大堆的不确定,而心中生起了恐惧!更有的是因为此世造作了恶业,乃至是杀害众生,业境现前的时候,种种的恐怖逼迫,那更是不得安乐啊!只有一分因为人天善业之所摄持,往生的时候,善境现前而无恐惧,也许这可以说是一般人所追求的死于安乐吧!菩萨于当生之时,能够持 三摩地

2018-07-22

十善业对于一般人来说大多耳熟能详,许多修学者也或多或少都有在行十善业。在经典里面也常常在强调十善业的重要性,而十善业也是得人、天报以及成就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以及成就一切佛法的基础,犹如大地一般,因此其重要性可知。与十善业相对的就是十恶业,因此依据十善业与十恶业,也就有众生之六道轮回生死,同时也能够有山河大地器世间的成就。在这个单元里面,我们要 三摩地

2018-07-22

佛为我们开示:因为过去生持五戒、行十善,今世得以在人天中受乐。假如说,十善的部分较不具足的话,就只能生而为人,而不是生而为天人。假如说,五戒的部分又不是具足的话,就有可能生而为人,但常常有疾病而又遭受到等等;乃至于连当人的资格都没有,这就叫作失却人格——失去了再生而为人的资格,而生于三恶道了;想当然就没有生于安乐了。那么,什么是五戒、十善 三摩地

2018-07-22

那当然菩萨也会是过去世就已经持五戒、行十善,乃至还依布施等六度,不但是积极去作利乐有情的事情,而且还主动的不去作伤害众生的事情,那这一世所得的福报,当然足以让其生于安乐。可是,一般人受用福报之后,或许能够随着他的习性再去作布施,或者是不知道要继续再布施修福,那么后一世就不一定再能够生于安乐了。然而,菩萨修学六度习以为性,多数能够在来世继续的乐善好施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而在大乘法中,则最初的十信位要以一劫乃至万劫,修集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 三摩地

2018-07-22

周满所愿以十善行。合聚人民生于佛土。菩萨忍辱为国故。于佛国得道。有三十二相而自严饰。以其忍行调正人民生于佛土。菩萨精进为国故。于佛国得道。以诸德本善修勤力。合聚人民生于佛土。菩萨禅思为国故。于佛国得道。已知所念正安人民生于佛土。菩萨智慧为国故。于佛国得道。能以正导成就人民生于佛土。菩萨行四等心为国故。于佛国得道。慈悲喜护护诸人民生于佛土。菩萨行四恩 三摩地

2018-07-22

对于在家的居士,丈夫对于妻子有十条应知的事:一、不可于他人前指斥妻子;二、除家庭日用支出外,当另有所给予;三、妻感觉不快时,当设法体贴之;四、妻烹调菜肴,当留心赞美之;五、妻之思想及行动正当者,应对之表示发生兴趣;六、应欣赏妻之优点,相机赞扬之;七、妻做小事如补袜之类,应表示感激;八、遵守佛教十善戒,不可破犯,以身为妻作则;九、策励妻子精进净业,求 三摩地

2018-07-22

他们共同的特性是讲因果,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做人就要多行善,广泛地累积福德,才会有快乐自在的人生,所以要持守五戒十善。我们会发现,有关于五戒十善的内容,已经散布在古印度哈拉巴文化与吠陀文化之中,教导众生要守人伦常规、要敬神事天;所以,传统的印度文化中,对于祭祀非常的看重,认为最重要的智慧是人类自己无法创造出来的,必须要藉由神明才能够得的到。例 admin

2018-07-22

当时的这个状况是说,当时一般人在看佛教律典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发现,佛教的五戒似乎跟儒家所讲的五常有某种类似的关系;并且佛教里面讲的十善业,用十善业来遏止十恶业,这个也是对社会的教化有绝佳的作用。所以当时的人往往会把这个佛教戒律,把它跟国家的教化连结在一起。所以在当时的时代,一些着名的佛教传律的法师,往往也就是国家任命的僧官,用这个佛教的戒律来治理 admin

2018-07-22

何况如果我们多造五戒十善的话,那么在今生的色身坏掉之后,第八识如来藏还会继续帮我们在人间或者天界制造出下一世受善报、乐报的人天色身;我们何苦自寻烦恼,想方设法用这么不自然的方式来制造复制人呢?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去做这种短利长害的愚痴作为的。总之,如果真的懂了本不生灭的如来藏以及善恶因果、六道轮回的正理之后,我们就应该要了解:每一期的生命本来 三摩地

2018-07-22

既知行善止杀可以得好报,增寿命,于是再进而离不与取的盗业,离邪淫业,离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离贪、嗔、痴、三毒,祛十恶法,行十善法。这时人们的道德伦理,因果观念,渐渐增长起来,寿命也由一百年增一岁,千年增十岁,几百岁,几千岁,几万岁。由十岁起,过一百年增一岁,身量增一寸,经过八百四十万年,增到八万四千岁为止,身量高八百四十丈。(法灭尽经谓:人身量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如果有人生前修了十善业道,死后生到欲界天去了,那么他的子女为他追福,以他的名义去作种种的布施,或者准备了一大堆的饭菜和冥纸来供养他,他其实是不会接受的,也不会思念你所供养的食物和冥纸;这是因为他在欲界天上所受用的甘露、上妙饮食,比人间的食物要胜妙许多;而且在天界也不需要冥钱,因为天界所需要的饮食、衣物等,都是自然随意而得的;所以即使子女们很有孝 三摩地

2018-07-22

许多人觉得行五戒十善比三归五戒还要多,可是没有究竟归依,为什么?因为他只有表相上的归依,因为他没有相信法界实相,而且还诽谤法界实相。所以这样的人就会想:反正我就是不要如来藏法,我就是要发明另外一种业果报的轮回系统。可是佛法是发明的吗?以前有无量诸佛,现在有无量诸佛,以后有无量诸佛,佛永远没有灭度,佛只会越来越多,这样菩萨来成就佛果,哪里是创造的?可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我们过去世持五戒、修十善业,如来藏就帮我们变一个人身或者天身给我们;如果我们过去造恶业,现在实现的因缘到了,如来藏就帮我们变一个畜生身或饿鬼身乃至地狱身给我们,不是每一世都一直当人的。因为佛陀有大神通力,能够观察并且了知一切众生的善恶果报,所以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首先要修集布施的功德;远离了穷困,才能避免一生都只能为生存来奔忙,无暇修行或自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广行十善业道利乐有情者,就让你生到欲界天,享有欲界天之天身,受用欲界天胜妙之天福;修行禅定清净梵行者,就为您制造广大殊胜的色界中性天身;乃至十方三世一切佛所成之佛身,也同样都是这个工画师,所绘制、所创造、所制造。这个工画师就叫作阿赖耶识,祂又有种种不同的名称,譬如说真如、空性、无相、实际、法身、涅盘、不生不灭、如来藏等等,都是在说这个能够出生三 三摩地

2018-07-22

许多人觉得说:我行五戒十善,然后我比你刚刚说三归五戒还要多。可是他没有究竟归依,为什么?因为他只有表相上的归依,他说:我也归依佛啊!我也自归依啊!我都照你念啊!你为什说我没有究竟归依呢?因为你没有相信法界实相,而且还诽谤法界实相。他说:我没有啊!我说的是你说的是一些外道法。那你这个时候就跟他讲:你认为如来藏是外道法?是啊!因为这个是自性见,因为衪会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善行指的是什么样的心行呢?在这里的善行指的并不是十善业中的善行;如果一个人有烦恼,但是他十善业的善行,仍然是可以做的,所以他并没有所谓不随所欲这样的一个事情;因此这里的善行,指的并不是十善业当中的善行。那么到底什么样才是(声闻菩提所说的)善行呢?譬如说,一个人面临五欲境界的时候,他的心被五欲这样可爱的境界所系缚,那么他所不能展现的心行就是----无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而在大乘法中,则最初的十信位要以一劫乃至万劫,修集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