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一般在第六信位、第七信位的不退心、回向心具足的时候,就一定会乐于归依三宝;在第九信位戒心具足的时候,就会乐于受持五戒十善、乃至六波罗蜜;当第十信位愿心具足的时候,就会勇于发起四宏誓愿,进入初住位,开始于外门修学六波罗蜜。而且十信位的修行具足的状况,除了对于三宝的信心之外,也包含对善知识、对自己的信心,以及对于菩萨愿、菩萨行、菩萨善巧方便等等的种种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前面提到,菩萨之前在修学人天善法的时候,就已经修学了五戒十善。那么,为什么归依三宝之后还要再受五戒呢?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有解释说:归依三宝之后再受五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尊所开示的第一义正理,所以这时候五戒就称为第一义戒;而如果没有依于三宝来受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间凡夫的杂染妄想来受戒,所以就只能称为世间戒,那么就会有根本不净、受已不净、庄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复行十心,所谓:十善法、五戒、八戒、十戒、六波罗蜜戒。是人复行十善,若一劫、二劫、三劫修十信,受六天果报。上善有三品,上品铁轮王化一天下,中品粟散王,下品人中王,具足一切烦恼,集无量善业,亦退亦出。若值善知识,学佛法,若一劫、二劫,方入住位。若不尔者,常没不出,住退分善根,如上说。《菩萨璎珞本业经》,佛陀亲口宣说:佛子!发心住者,是上进分善根人。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了「众生无边誓愿度」一愿,「人间佛教」中积极修行十善业的「人菩萨行」,已明显变成「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根」的行为了。可是积极努力行善的人,舍报后将感应到人天福乐果报,如果没有正确佛法知见与发菩提心,他将会往生欲界六天,成为他化自在天主(天魔)统辖下的子民。如此「人间佛教」中积极修行十善业的「人菩萨行」,明显变成「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根」的魔业了。(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要先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到底它是什么样子;我们要知道自己在法界里面的位置,我们就会知道我应该要如何做,我应该要往什么方向来前进?所以我们要先了解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关系,我们有做一个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对应关系表:阿赖耶识 如来藏 ---阿赖耶识-如来藏---三界六道境业相应境果相应无色界无色界四天禅定业:舍色身见四果三果色界色界四禅天禅定业:离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此天身是自己观想所成的内相分,是心法所摄,与佛所说「欲得广大庄严无比的天身,须经过努力的布施、修五戒、十善、精进禅定及消除性障才能得到欲界天人异熟果报」的开示,是完全不符的;假使想要获得色界天身,必须亲证初禅到第四禅,舍寿后才可能得到色界天身;观想所成就的色法大身,只是心中的内相分影像,不能存在于天界;因此西藏密宗的观想法实质上是外道法,与佛法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初禅的相应一如欲界定,如果忽略了十善业的基础,那就不可能证得的。而要修证初禅所容易忽略的最根本的问题,弥勒菩萨开示说:【如是所有初修业者,蒙正教诲修正行时,安住炽然正知具念,调伏一切世间贪忧。】(~《瑜伽师地论》卷32)如果没有寻求真善知识的正确教导,不懂得调伏欲界世间五盖等贪忧而盲修瞎练的缘故,那是不可能证得初禅。所以正信的佛应该知道:要修初禅,性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尊在《长阿含经》当中,有开示过十退法,也就是十不善业道,其中意行的部分有贪取、嫉妒、邪见等三种不善业;反过来说,不贪取、不嫉妒、不邪见则是十增法,十善业道中属于意行的三种善业。佛陀在《分别善恶报应经》当中也说:嫉妒会让众生得到出生为卑贱种性的恶报;而如果能够远离嫉妒,常常随喜称庆别人应得的名利的话,在未来世就会出生到豪贵家族,享受种种可爱的异熟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往世的五阴造了人天善业,应该往生欲界天受报;可是因为你发了愿,愿意留在人间继续修学佛法、利乐众生,所以不受天报,过去行五戒十善所应得的欲界天身的果报,时节因缘就不成熟,所以报器的欲界天身因这个因缘就不成熟、不具足,往世的天业就不受报。所以业缘纵使成熟了,来世想要受报也得要待时与待器。好,那么这个业呢,再讲得详细一点,它会成为一种势力,成为一种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如果能够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三归五戒、修学十善业道等福德资粮,明了了世间有为法都是杂染有漏的,并且发起了大菩提心,修学适合自己的摄心法门,能够在纷杂的现代社会中,培养出心得决定的真实定力;加上听闻了万法根本—如来藏心—的了义,再加上修学了暖、顶、忍、世第一法的四加行,那么就有机会明心见性实证般若实相,就能逐渐断除烦恼,乃至于净除烦恼习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不应该犯五戒十善,不应该犯菩萨戒,乃至小小的行为但可能会危害正法的事情,也不应该犯!但我们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有可能习惯不敢得罪别人,或者别人也不敢得罪我们,因此我们犯了一些小过失或大过失,有时候别人也不敢跟我们讲,因为怕得罪我们!怕我们听了会生气!但这样我们永远也不能改正自己的过失了!菩萨道中如果有很多善友,如古人说:“友直、友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生天堂就比较难一点,因为要持五戒并且修十善;想要去地狱就很简单,拿着刀子街道上乱砍一通,只要有人死就一定可以去。所以不管去哪里都容易,但是永远都是意识心的作意,而意识心永远都是只有一世;所以想要靠着证悟,想用证悟的功德而在大病痛来时不会生病,那是愚痴人。去年初离开同修会的领导者说:我若真的开悟了,刀子割了也不会痛。(大众笑……)叫它不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间八正道中,正见者,谓信布施、不犯戒、行十善、供养佛菩萨、礼沙门道人、孝顺父母等之一切善法者,后世自得具福。正思维(正志)者,谓念道、不贪、不瞋恚怒、忍辱、不相侵害。正语者,谓不犯妄语、绮语、恶口、两舌之过。正业者,谓不杀、不盗、不淫而行诚信。正命者,于饮食、床卧等生计,以正确方法而求。正精进者,谓正行精进而不厌。正念者,谓念念不作虚妄之想。正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如果能够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三归五戒、修学十善业道等福德资粮,明了了世间有为法都是杂染有漏的,并且发起了大菩提心,修学适合自己的摄心法门,能够在纷杂的现代社会中,培养出心得决定的真实定力;加上听闻了万法根本—如来藏心—的了义,再加上修学了暖、顶、忍、世第一法的四加行,那么就有机会明心见性实证般若实相,就能逐渐断除烦恼,乃至于净除烦恼习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欲界天的天神他是修十善业道啊!十善业道他是不杀人的。你说那为什么有些人他是会被雷击而死呢?那是他过去的业,而不是因为那个雷神生气!不是这样子。所以说有些人如果或是被骗(被人家骗了)而发了五雷轰顶的这种誓愿,你可以放心你离开都没有关系。为什么呢?因为恶愿它是不会成就的,因为在佛法之中,在法界里面恶愿它是没有拘束力的,因为真正的善神他是不会用这种方式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弟子也会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菩萨戒本、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十善业道经•••等),于读(诵)前,弟子会诚心邀请冤亲债主前来听闻,共同薰习善恶因缘果报之道理,帮助有缘众生,日后能于身口意业起正观,能于历缘对境之中,了知自己过失,得以真实忏悔,解冤释结。祈求诸 佛菩萨慈悲摄受,帮助弟子圆满此一忏悔法事。弟子往昔因贪瞋痴所造恶业,伤害诸多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金刚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有情未得法忍,于刹帝利灌顶王位,受用种种胜大财业,及余种种富贵尊位,定不许处,为亦许耶?”世尊告曰:“若诸有情未得法忍,有能受行十善业道,亦劝众生令受学者,我亦听许处刹帝利灌顶王位,受用种种胜大财业,及余种种富贵尊位。若诸有情未得法忍,亦不受行十善业道,及劝众生令勤受学,以强势力处刹帝利灌顶王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怎么才是最好的死亡呢?那就是在世间广行菩萨道,多多培植福德功德,行十善法,杜绝诸恶法,此生就会顺顺利利,少灾少祸,所求多满。往生前,无病无痛,甚至气力精神一如往常,就如同吃饱了躺下休息,再睁开眼睛,已经往生天上,继续去享福了!对于佛而言,当此生结束,直接往生到别的地方去了,那在这个地方所留下来的这一个臭皮囊、一把臭骨头,已经不重要了,就像我们穿坏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而在大乘法中,则最初的十信位要以一劫乃至万劫,修集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问题是,学净土法门的人都知道,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同时,应当要修学三福净业,第一,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要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请问某甲的愿力为什么可以这样坚定?念佛的境界为什么这样殊胜?因为他有基本的世间福,随他修学的分际,譬如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乃至慈心不杀、修十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