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精修十善,即天业。证悟人空,即声闻业。知缘性离,即缘觉业。六度齐修,即菩萨业。真慈平等,即佛业。若心净,即香台宝树,净刹化生。心垢,则丘陵坑坎,秽土禀质。皆是等伦之果,能感增上之缘。是以离自心源,更无别体。欲得净果,但行净因。如水性趣下,火性腾上,势数如是,何足疑焉?《净土十疑论》后序陈瓘人心无常,法亦无定。心法万差,其本在此。信此则遍信,《华严》 三摩地

2018-07-20

净土经论撷要释印光辑目录一、弥陀因地八、速灭重罪二、佛愿摄生九、随念随见三、极乐依正十、佛号久住四、持名往生十一、念佛圆通五、三福三心十二、满菩提愿六、作佛是佛十三、念佛殊胜七、修十善业十四、法门易行弥陀因地《无量寿经》云:过去久远劫前,有佛出世,名曰锭光。次名光远。次名龙音。如是次第至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弃国出家, 三摩地

2018-07-20

《观无量寿佛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无量寿经》云:“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殖诸德本,至心回向”;“欢喜信乐 三摩地

2018-07-20

和默王不但自己对于杀、盗、淫、妄种种的恶业不去违犯,而且也以这样的十善业道来教导国民。他崇信三宝,探访贤者,请求他们的教导,不但自己以身作则,而且也严格要求所有的皇族与大臣,一同都要遵守十善法;所以全国的国民,大家都以遵守十善法为一种光荣。有一次,国中有一个贫穷的人,因为太穷了,没有办法,于是就跑到有钱人家去偷东西;结果一下就被人家抓起来,送到国王 admin

2018-07-20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卷1:【佛告优波离:「若有比丘及一切大众,不厌生死乐生天者、爱敬无上菩提心者、欲为弥勒作者,当作是观;作是观者应持五戒、八斋、具足戒、身心精进、不求断结、修十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上妙快乐,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经典中明明开示「不厌生死乐生天者、爱敬无上菩提心者、欲为弥勒作者」当作是观,观兜率天弥勒 三摩地

2018-07-20

思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弥勒前者。当作是观。从这里也是一样喔!告诉我们要生兜率陀天的话,要这样系念思惟、去想念兜率陀天它的依正庄严,而且还要怎么样?持佛净戒,还特别强调这一点,表示这一点很重要的,而且上面我们看到的,要持五戒或是八关斋戒。所以要往生兜率陀天,它一个很重要的一定是佛,而且一定要怎样?要持佛净戒。而不是像刘灿梁所说的:都不用 三摩地

2018-07-20

精修十善。即天业。证悟人空。即声闻业。知缘性离。即缘觉业。六度齐修。即菩萨业。真慈平等。即佛业。若心净。即香台宝树。净刹化生。心垢。则邱陵坑坎。秽土禀质。皆是等伦之果。能感增上之缘。是以离自心原。更无别体。欲得净果。但行净因。如水性趋下。火性腾上。势数如是。何足疑焉。又尝作四料简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 三摩地

2018-07-20

十善业。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深信因果。不谤大乘。劝进行者。修如此法。亦生彼也。如此念念求生。正是无念无求无生。何故。即精修是无修。非不修是无修也。人命无常。转息来世。尘事连环。钩锁不断。若不能于尘劳[鬱-山+止]结。及得志歇手不得处。一割割断。起愿力行。尽力一跳。焉得应念生彼。我今作礼。奉劝佛子。当一心而行也(念佛直指)。(原标题:净土圣贤录 三摩地

2018-07-20

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是三事。名为净业正因。佛又为韦提希说十六观法已。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逮无生忍。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观无量 三摩地

2018-07-20

学人戒诸恶行而修十善业道者,不论外道或是佛门中人,必得生天;然而欲求眼见佛性者,难于登天数百倍也,不可作容易想!如今且劝学佛人,先求明心,再见佛性。若欲明心,求悟之法无如礼佛,尔星云法师----佛光禅师----何不每日殷勤礼佛忏悔业行?但得十年如一日,至心殷勤行之,焉得不悟?唯除懈怠不信,敷衍了事。若如是精勤行之十年,犹未能悟,则已显示大师破法之业障深重无 三摩地

2018-07-20

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惠能与诸人移西方如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 admin

2018-07-19

周满所愿以十善行。合聚人民生于佛土。菩萨忍辱为国故。于佛国得道。有三十二相而自严饰。以其忍行调正人民生于佛土。菩萨精进为国故。于佛国得道。以诸德本善修勤力。合聚人民生于佛土。菩萨禅思为国故。于佛国得道。已知所念正安人民生于佛土。菩萨智慧为国故。于佛国得道。能以正导成就人民生于佛土。菩萨行四等心为国故。于佛国得道。慈悲喜护护诸人民生于佛土。菩萨行四恩 admin

2018-07-19

二十五有:十恶、十善、五阴是。问:云何是十恶十善?答:十恶:杀、盗、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乃至贪、嗔、邪见,此名十恶。十善者,但不行十恶即是也。问:上说无念,尚未尽决。答:无念者,一切处无心是;无一切境界,无余思求是;对诸境色,永无起动,是即无念。无念者,是名真念也;若以念为念者,即是邪念,非为正念。何以故?经云:若教人大念,名为非念。有六念 admin

2018-07-19

积日至月则身有三十善矣。积月至年则身有三百六十善矣。积之数年而不怠者。不亦几于君子乎。为愚为小人而不变者。由不学耳。中庸子喟然叹曰。吾尝见耻智之不逮才之不敏。而辍于学者。未见耻饮食不如他人之多而辍饮食者。辍饮食则殒其命。何必耻于不多耶。辍学问则同夫禽兽土木。何必耻才智之不如他人耶。苟耻才智不如则不学。则亦应耻饮食不如他人则废饮食。以是观之岂不大误乎 三摩地

2018-07-19

原其所习不如一个五戒十善凡夫。观其发言嫌他二乘十地菩萨。旦醍醐上味为世珍奇。遇斯等人翻成毒药。南山尚自不许呼为大乘。学语之流争锋唇舌之间。鼓论不形之事。并他先德诚实。苦哉。只如野逸高士尚解枕石漱流。弃其利禄亦有安国理民之谋。征而不赴。况我禅宗途路且别。看他古德道人得意之后。茆茨石室向折脚铛子里煮饭吃。过三十二十年。名利不干怀。财宝不为念。大忘人世隐 三摩地

2018-07-19

反掌之间成十善。依然赤水获玄殊。第八识亦名含藏识。若是悟底人。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位圆。六识转为妙观察智。反观第八识。为不动智。空无内外名大圆镜智。即一体也。平等性智总号也。以妙观察智。收前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乃至八万四千尘劳。转为成所作智。总归大圆镜智。即一体也。第五识乃记持识。转为成所作智。成所作智。转入妙观察智。妙观察智。转入平等性智。平等性智。 三摩地

2018-07-19

增长十善。修罗于此得之。除其憍慢。地狱于此得之。顿超十地。饿鬼傍生及四生九类。一切有情于此得之。随其根性各得受用。无量寿世尊放大光明作诸佛事已竟。然后以四大海水灌弥勒世尊顶。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当于补处作大佛事。无量寿世尊有如是神通。有如是自在。有如是威神。到这里还有。知恩报恩者么。若有出来与径山相见为汝证明。如无听取一颂。十方法界至人口。法 三摩地

2018-07-19

令其各各修十善道永净三业。为阿修罗众说无我法。令其舍离憍慢放逸安住忍地。为诸地狱极苦众生说罪性不在内外中间。令其一念顿超十地。为诸饿鬼傍生说永断根本无明法。令其舍离饥渴热恼生人天中。拂子如是随宜说如是法。一大藏教也不增一字。也不减一字。诸人还信得及么。若信不及。却听拂子重说偈言。遂击禅床一下云。是圣是凡俱解脱。巍巍三界独称尊。复举。僧问睦州。经头以 三摩地

2018-07-19

尽令持五戒十善。乃至第二人复倍前人之数展转至百人。一人倍一人之数。尽令证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果。所得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乃至不可说算数譬喻亦不能及。尽其譬喻无较量处何故。此一念心与三世诸佛平等无二无别故。梵语忏摩。此云悔过。谓之断相续心。一忏永不复造。此心一发永不退失。若能直下无心去。初发心功德。比无心功德。百分千分百千分百 三摩地

2018-07-19

则随善业生人天十善之家去。既知得这两路子皆属虚幻。然后发勇猛精进坚固不退之心。决欲超情离见透脱生死。腊月三十日。善恶两路。拘执我不得。既知有如是殊胜事。恐在火宅之中不能得。时时亲近善知识。故得得上径山住旬日。随众听法。滋浸善缘。发大誓愿。永不退转。临行以此轴求指示。要在火宅中。时时以此自警自觉。老僧嘉其志趣勇猛不与泛泛者同。故引无著道人一段入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