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能够满足《心经》所说的这三个要件这一个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心,当然也是绝对所说的不会违背于《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刚刚所说的这两首四句偈的道理;而这两首四句偈的道理,其实也就是佛法里面的三法印;三法印虽然是在阿含里面,阿含时期就提到了,可是一切佛法的修证,不管你是小乘、你是大乘,都绝对不可能离开三法印的印证,而能够说你所修是真实的佛菩提或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说:对啊!只要让我知道了,同修会中比如造佛像、印经书等等,只要让我知道了,我当然要掺一脚。因为菩萨修福永远不嫌多,哪有菩萨嫌修褔太多的?佛陀尚且为阿罗汉缝衣服而植褔呢!人家问:世尊怎么还要做这件事情?佛说:修福还嫌多吗?这就成了佛教中的至理名言:修福不嫌多。所以不乐修福的人就是没有发起菩萨种性的人。既不乐修福,又不观生死,不乐于观察生死中的种种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错了!请问:了了分明是不是已经分别完成?是啊!了了分明时就已经是完成分别了,才能了了分明;突然打你一巴掌,你心中还来不及生起骂人的语言文字,就已知道别人打你一巴掌了,也知道别人是没有理由的打你一巴掌;连别人没有理由的打你一巴掌,你都知道,都了了分明了,那不正是分别吗?分别完成了就是取尘啊!换句话说,四加行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要能亲证能取和所取全部虚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此为忝居上位而慢心严重之人必须注意的:明明知道自己未悟,却以悟者身分接受檀越供养,甚而为信徒印证;此类增上慢者,慢习深重,而不肯虚心求教已经开悟的人,死后必堕地狱,这是凡夫大师们所应该警惕的。十方诸佛如来都观众生有此诸慢,都是因为无明而狂饮愚痴毒水,而真修菩萨道者看到慢习生起,心必远离,见此慢障犹如溺于巨海之中,无力救拔一般。藏密所说的「佛慢」即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一个修行,就能够像一个抽烟的人一开始养成抽烟的坏习惯,慢慢熏习成就,乃至熏习成就以后知道抽烟的坏处而想要改掉的时候,却已经有一个坏习惯深深地烙印住了,这也都是一个心性的问题,一个习惯性—心的习惯性—的问题。这种无作果,不只是这一世我们的长久熏习会让我们有这样的无作的心性,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去相应于这四种修,不需要别人叮咛,不需要自己好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后来的密教史与相关论文,虽然对这个传说做了理性化的考证与解说,认为拉脱脱日在位期间,印度密教仍在事续与行续(陀罗尼与持明藏)阶段,传入吐蕃的只是几部陀罗尼经典,例如从“天”而降的《百拜忏悔经》、《六字大明心咒》、舍利宝塔、法教规则……都是“莲花部”根本的忏悔法、持咒法、供养法、修行次第;但由于受到“苯教”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依阿含诸经中对历史片段的记载,在过去很久远的一段漫长的岁月里,印度一直是地球的经济、文化中心,是以三世诸佛都出生在那里。因此,有关地球人类起源的学说中,外星人移居地球的说法最接近事实。地球人类和其他类众生相比,有着心性刚强、博闻强记、思辨严密、有苦有乐的特点,很适合学佛修行。是以在各个小世界内,最后身菩萨都是在南瞻部洲(地球)示现成佛,说法度众。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说:对啊!只要让我知道了,同修会中比如造佛像、印经书等等,只要让我知道了,我当然要掺一脚。因为菩萨修福永远不嫌多,哪有菩萨嫌修褔太多的?佛陀尚且为阿罗汉缝衣服而植褔呢!人家问:世尊怎么还要做这件事情?佛说:修福还嫌多吗?这就成了佛教中的至理名言:修福不嫌多。所以不乐修福的人就是没有发起菩萨种性的人。既不乐修福,又不观生死,不乐于观察生死中的种种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前不知道印顺的《妙云集》法义是破坏而给予助印,无可厚非;今天知道了,还要去助印或买来送人,那就是知而故犯,一定会成为破法共业。所以,舒手惠施虽然没有禁固,那是从世间相的善事来说的,在上得要有禁固的,这是第八个条件。第九个条件是要常常乐于修智以及磨利自己的智慧刀。必须把智慧不断的增长,不能老是停留在总相智上面。有的人来学法三、五年了,一直还在总相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人认为生命完全是依物质聚合而有,若物质分离,生命即坏,并无不灭的精神体往来三世,故物质就是生命之,这是古印度顺世论外道的观点,后来演化为唯物论。(原标题:佛教的四大种与极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圣教开示:【尔时薄伽梵,妙善成就一切如来最胜住持平等性智种种希有微妙功德,已能善获一切诸佛决定胜法大乘智印,已善圆证一切如来金刚秘密殊胜妙智,已能安住无碍大悲,自然救摄十方有情,已善妙观察智,不观而观、不说而说。】薄伽梵就是佛,因为诸佛如来已一切种智,具足上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无心攀缘一切众生。凡是众生有所念,他就有所应,不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真的是很痛苦,对不对?假如以古印度一天为六时,那么这样看来,阎罗王一天中要受半天的痛苦;但是另外半天呢?受罪讫已,复与诸婇女共相娱乐,彼诸大臣同受福者,亦复如是。------《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32集佛教相信阎罗王吗?>正钧老师主讲(原标题:阎罗王在这个世间到底是扮演什么角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真正研究印度哲学的这些学者们,他们一致都认为说,佛教里面的各种教法元素,绝大部分在古印度当中都已经出现过了。所以甚至于比较极端的会说,佛教并没有超越之前《吠陀经》的哲学。我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在之前的吠陀哲学当中,已经有如此多的东西它跟佛法的内容是非常相近的,这是为什么呢?上一次也说到,那是因为有许多的菩萨们,他们在佛陀降生人间之前就先来到人世,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目录一、前言二、如何修证解脱道甲、法门——四圣谛、十二因缘乙、观行——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丙、证果——四果阿罗汉、五果辟支佛丁、检验——三法印、如来藏三、解脱道是世俗谛、出离观、方便修四、结语一、前言佛法之道唯有二法:三乘与共之解脱道及大乘独有之佛菩提道,以外无别佛法。(摘录自平实导师著,《甘露法雨》,页6,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各位菩萨,经过这样的比对,您是不是对佛菩提道与解脱道所能度化的众生数量,有了比较鲜明的印象呢?在说过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所度众生多寡不同之后,接下来,我们要从第三个部分,也就是所证智慧深浅不同的角度来说明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差别。佛菩提道所修证的智慧,包括一切智与一切种智两大类。一切智有十智,也就是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苦集谛智、苦灭谛智、苦灭道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为佛陀所宣讲的三法印,不论是大小乘佛法中的一切典籍或论著,如有违背此三法印,即不名佛法。佛陀所宣扬的大小乘法,无不是围绕着三法印来谈,从证悟的菩萨观之,原来本为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但因众生根机不一,故世尊分为三乘说法。有许多佛错会三法印实际内涵,因此有必要说明。世尊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说: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旬据大唐西域记载,旧传一由旬为四十里,印度国俗为三十里,佛教为十六里。其和现代单位的换算还不明确,但一般认为一由旬等于13至16公里。劫的详细说明在后文中有,这里给出粗略的计算结果,1中劫约3.3596亿年,1大劫是4个中劫,约13.4384亿年。六欲天人,不仅寿数甚长,而且享受诸乐,无病无苦,衣食自然,不劳而得,不忧生计。其相貌皆端严美丽,世人常喻美女美如天仙,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旬”据大唐西域记载,旧传一由旬为四十里,印度国俗为三十里,佛教为十六里。其和现代单位的换算还不明确,但一般认为一由旬等于13至16公里。“劫”的详细说明在后文中有,这里给出粗略的计算结果,1中劫约3.3596亿年,1大劫是4个中劫,约13.4384亿年。六欲天人,不仅寿数甚长,而且享受诸乐,无病无苦,衣食自然,不劳而得,不忧生计。其相貌皆端严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声闻乘之法无我智者,即是三法印之“诸法无我”。声闻行者在蕴处界之人无我智基础上,现前观察蕴处界展转所生诸法之中,无有不坏之我,由是断尽我执,成阿罗汉,而犹未知诸法缘起缘灭之因——藏识实相,不与大乘般若慧相应,是故人人畏见维摩诘大士。缘觉乘之法无我智者,亦不离“诸法无我”。缘觉乘行者,依十二因缘之缘起正观,深细证知诸法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释迦牟尼佛之所以成就佛道,就是因为对于任何一个邪见,都不能容忍、包容,因为祂不能容忍,不能包容邪见,所以释迦牟尼佛最后成就佛道!因为这个道理,佛陀希望每一个众生成就佛道;佛陀也用这样的道理,来将护众生,来保护众生,让众生离开邪见而不要沦堕恶道,让众生修学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最后迈向成佛之道!所以成佛之道,就是对于一切的内容完全了知,对于法界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