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他先发心,求出家受戒,九十日中诵读三藏,尽通诸深义,更求诸经,都无得处。继而诣雪山中深远处之佛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摩诃衍》(大乘法)传法给他。他诵受爱乐,虽知实义,却未得通利。因此开始周游列国,搜集沙门的各种经论,但是此间阎浮提中已遍求不得他真正所要的法,外道论师沙门宗义更皆被他摧伏了。于是他起了憍慢心,一日于静室中,自起一念言:世界法中津途〔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感得华氏城五百位王子发心修道,开悟出家。华氏城国王恐其人民闻此乐音,舍离家法,国土旷废,乃令国内禁止其乐。此事成为佛教史上“以戏曲音律度众”的美谈。他用梵语所写成的叙事诗《佛所行赞》(TheBuddhacarita(ActsofTheBuddha),translatedintoEnglishbyCowell(1969),andbyJohnston(1936))以表达佛陀的行化事迹,及另一叙事诗《孙陀罗难陀诗》用来记述佛陀的异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授与教授教诫所持资助发心。广界尽虚空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及正行数无有休息。为是引发第四大愿。为欲成就无余一切诸有情界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三界所系入于六趣系属一切受生之处名色所摄为令趣入于佛法中。为令永断一切趣数。为令安处一切智智。广界尽虚空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有情界数无有休息。为欲成熟诸有情界发第五大愿。为欲无余一切世界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知初发心。彼因檀波罗蜜。犹如大地所持。当知第二心起。彼因尸波罗蜜。犹如师子兽王勇猛。当知第三心起。彼因羼提波罗蜜。犹如那罗延勇猛大力便。当知第四心起。摧伏一切诸结怨敌。彼因毗梨耶波罗蜜。种种善根功德华开。当知第五心起譬如天帝释大会拘毗陀罗树。彼因禅那波罗蜜。犹如日轮无量光曜。当知第六心起。悉能除灭一切闇冥。彼因般若波罗蜜。本愿功德普现庄严。当知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我们知道了这一点以后,我们更加发心,会想要把戒持清净。第六个名称叫作善逝,诸佛可以永远不再受生三界二十五有之中,因为诸佛已经成佛了;但是祂乘愿去某个世界星球受生的时候,祂在示现意生身的时候,祂会把往世的一切事情都忘记,示同凡夫一样,这样的情形,是只有诸佛才能够做到的,所以叫作善逝。因为诸佛祂可以隐蔽自己的威神之力、祂的智慧境界跟解脱境界,祂会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诸佛之所以不像不回心的二乘人声闻阿罗汉,或者是缘觉辟支佛一样,畏生、厌苦、急证涅槃;祂能从最初的因地初发心菩萨开始,历经了三大阿僧祇劫以上的久远时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精勤修学,直到成佛,都因为同样发了这样的誓愿的缘故。像菩萨最初归依三宝,初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时,就已发了四宏誓愿。四宏誓愿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就说:那一位愿意为佛作饭的妇女,未来她会投生为转轮圣王的王后,因为不经过请求而自己发心去作,这样的福德是无量的。那时其他国家的豪贵居士、大富长者,听到了佛在阿耆达国三个月之中在食用马麦,大家赶紧就带着种种供养妙具,种种美食前来供养三宝,人数多到呢,马车把路都塞得满满的,世尊也一一地接受他们的供养。七天之后,佛告诉阿难:你现在到城中去,告诉阿耆达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些阿罗汉既然急证涅槃,不像菩萨在初发心受三归依时就发了四宏誓愿,要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样三大阿僧祇劫中勤行菩萨六度以及十波罗蜜多,当然他的福德与智慧是不能够跟菩萨,尤其是七住以上实证般若的贤位菩萨,乃至于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相比啊!那又怎么能够跟已经完成佛菩提道、菩萨道修学成就究竟佛道的诸佛相提并论呢?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般涅盘经》也有一个典故可以证明佛的身心二力具足:有五百力士听说佛要从这条路行过,所以他们发心要移走路上的那个大石头,把路整平,让佛好走,结果他们始终都没办法移动它。佛刚上路时知道了,就先化现了一个化身,去到那儿问力士们说:“你们五百位童子(天竺古时规矩,凡是还没有结婚的男人都称为童子)在做什么呢?”五百力士回答说:“我们要移除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未发心者,得菩提因;况清静心,若读、若诵、若思、若闻。」意思是说:你们三人去过那一百佛的世界,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称念这一百佛世尊的不同名号,不管是用读、用写,乃至听到,或以开玩笑方式来说这一百尊佛或其中一尊佛的名号。乃至为了迎合别人的意愿,或只为彰显自己的多学、多闻而说此诸佛名号的话,如果有一切恐怖的事情来了都会消灭,所有天龙八部都无法对你干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般涅盘经》也有一个典故可以证明佛的身心二力具足:有五百力士听说佛要从这条路行过,所以他们发心要移走路上的那个大石头,把路整平,让佛好走,结果他们始终都没办法移动它。佛刚上路时知道了,就先化现了一个化身,去到那儿问力士们说:“你们五百位童子(天竺古时规矩,凡是还没有结婚的男人都称为童子)在做什么呢?”五百力士回答说:“我们要移除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论坛上有曹兄质疑佛陀,以凡夫知见来窥测如来,此举动如同没有学佛的愚人,将来只是多障碍自己的道业,异想天开的越多,只是让自己将来更加的辛苦,不论是继续轮回,或者是求取佛道,都是障碍!因此奉劝网络上一切大众,若是不知此理,随说着去,切莫于此留下证据!以提婆达多而言,大乘佛法很清楚地说明其为菩萨摩诃萨,但是经教阅读不多的人,就以为一切都是他的智慧可以「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语译如下:(佛陀开示)「如来和比丘们聚在一位婆罗门毘兰若所住的村落里结夏安居,于三个月内精进修行,吃的却是喂马用的麦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因缘吗?善男子!我从过往的种种因缘已经知道,这位婆罗门必定会舍弃刚开始发心恭请佛陀和比丘们受供的心意;明知这位婆罗门不供给饮食,却仍然故意前往受供。这是为什么呢?只是为了救度那五百匹马的缘故。这五百匹马在往世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未发心者,得菩提因;况清静心,若读、若诵、若思、若闻。」意思是说:你们三人去过那一百佛的世界,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称念这一百佛世尊的不同名号,不管是用读、用写,乃至听到,或以开玩笑方式来说这一百尊佛或其中一尊佛的名号。乃至为了迎合别人的意愿,或只为彰显自己的多学、多闻而说此诸佛名号的话,如果有一切恐怖的事情来了都会消灭,所有天龙八部都无法对你干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等亦当发心成道利安众生。尊者阿难。知众所念。即从坐起整衣服。前白佛言。今此大众。咸皆有疑。世尊本昔从何因缘。发大道心。唯愿说之。广利一切。佛告阿难。善哉善哉。汝所问者。多所饶益。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时大会。寂静无声。风河江水。百鸟走兽。皆寂无声。于是大众。天龙鬼神。悚然乐闻。一心观佛。佛言阿难。过去久远。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王。名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十信圆满,有的菩萨,他从初发心开始修十信圆满,有的一劫乃至有的到十千大劫,也就是一万大劫,才能够把十信的凡夫性修圆满。那十信的凡夫性能够跨越这个凡夫性的标的内涵是什么呢?透过这个修证,第一个位阶的这个次第修证,在这十信位的圆满来说,当他十信位圆满的时候,他是信受于因果的----至少初步的信受因果,他是信受八识论;他绝不会落入断灭论的,例如“六论识& | admin 2018-07-21 |
![]() |
《大般涅盘经》也有一个典故可以证明佛的身心二力具足:有五百力士听说佛要从这条路行过,所以他们发心要移走路上的那个大石头,把路整平,让佛好走,结果他们始终都没办法移动它。佛刚上路时知道了,就先化现了一个化身,去到那儿问力士们说:“你们五百位童子(天竺古时规矩,凡是还没有结婚的男人都称为童子)在做什么呢?”五百力士回答说:“我们要移除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十信,有的菩萨,他从初发心开始修十信,有的一劫乃至有的到十千大劫,也就是一万大劫,才能够把十信的凡夫性修。那十信的凡夫性能够跨越这个凡夫性的标的内涵是什么呢?透过这个修证,第一个位阶的这个次第修证,在这十信位的来说,当他十信位的时候,他是信受于因果的——至少初步的信受因果,他是信受八识论;他绝不会落入断灭论的,例如六论识的断灭论或者常见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为了帮助广大佛法的修行人,让他们能够突破佛法修行的瓶颈跟困境,而发心进求佛菩提道;所以,大概略说三乘菩提的异同之大概,用来建立学佛人的正知正见。这个就是我们三乘菩提概说,之所以会有这个因缘来讲这个法的最主要的缘起。我们现在来说明一下:何谓三乘菩提呢?我们佛法概分为三乘菩提,这三乘菩提约略的说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解脱道,另一个部分是佛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初发心菩萨趣向大乘。有八根本罪犯波罗夷。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亦失大乘境界之乐。久在生死离善知识。何等为八。初发心菩萨修习大乘佛法,有八种根本性的错误会使以前所修积的所有善根付之一炬,导致堕落到三恶道,远离人天等善道因缘,也会丧失大乘的境界,生死轮回,远离明师。是那八种呢?谓彼菩萨宿业因缘生五浊世。有余善根近善知识。归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