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若从他得,名为受戒。若离戒受有功德者,一切恶兽狮子虎狼应得功德,然实不得。以是因缘,受善戒者得无量福,受恶戒者得无量罪。是故经中说恶律仪:一者畜羊、二者畜鸡、三者畜猪、四者钓鱼、五者网鱼、六者杀牛、七者狱卒、八畜猎狗、九作长弶、十作猎师、十一咒龙、十二杀人、十三作贼、十四两舌、十五以苦鞭靻、枷锁押额、铁钉烧炙加人,国王大臣受寄抵谩,不知恩者,恶性恶 三摩地

2018-07-21

〈十受章〉第二尔时胜鬘闻受记已,恭敬而立,受十大受: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众生不起恚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嫉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内外法不起悭心。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受畜财物;凡有所受,悉为成熟贫苦众生。世尊!我从 三摩地

2018-07-21

阿难!若此比丘本受戒师及同会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净者,如是道场多不成就。从三七后端坐安居,经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汝问道场,建立如是。阿难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憍(jiāo)爱;求多闻故,未证无为;遭彼梵天邪术所禁,心虽明了,力不自由;赖遇文殊,令我解脱。虽蒙如来佛顶神咒,冥获其力,尚未 三摩地

2018-07-21

舍利弗,如是见人,我则不听出家受戒。舍利弗,如是见人,我则不听受一饮水以自供养。“舍利弗,若人除舍如是不善贪著事者,于我法中出家求道,不念涅槃,不以涅槃为念,不贪涅槃,于毕竟空法不惊不畏,是人尚为断诸法故勤行精进,何况如是不善贪著,谓著我、著众生、著人、著法!是人为断诸贪著故,但勤修习无相三昧,于无相三昧亦不取相。是人通达一切诸法相皆是一相, 三摩地

2018-07-21

何因缘故名为破戒?破所受戒难可教语,行无常准多所违逆,常行贪著多杂糅行,贪嗔痴行乐诸杂语,名为破戒。复有乐多事务,乐多讽诵,乐多睡眠,所言不顺无有次第说不清净,贪著我、人、寿者、命者,是故名为弊恶比丘。不知节量,不知沙门法,不知婆罗门法,乐行医术贩卖求利,乐为国使污染诸家,乐与白衣给使作务以诸树叶华果奉上,好为白衣说外道法,心常舍离出世间法。未满二 三摩地

2018-07-21

舍利弗,若有成就如是忍者,我听是人出家受戒,得受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若人无是忍者,应先试之,先教令住诸法无我。舍利弗,若于此忍心不欢喜,闻说第一义空惊疑讥诃,闻说我见心则欢喜,当知是人为魔所使,若先外道。舍利弗,智者于此不应生忧,但于此人应生悲心。何以故?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恶者,所获恶报说不可尽。当于此人生利益心,教以诸法无我,诸法空寂, 三摩地

2018-07-21

是人出家受戒多不如法,习效和尚阿阇梨亦无恭敬。舍利弗,尔时年少比丘及先出家无有依止,共相轻慢十岁比丘所畜徒众。其诸徒众皆无恭敬威仪法则,亦不如法。舍利弗,时诸恶人,具足贪欲、嗔恚、愚痴,互相轻慢无有恭敬,相违逆故,我法则灭。舍利弗,时诸痴人多起破法罪业,起此罪已当堕恶道。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求自利己善比丘,当尔之时,不应入众乃至一宿,唯除阿罗汉烦 三摩地

2018-07-21

受戒三昧。赞戒三昧。戒实三昧。智灯三昧。得戒实三昧。常戒三昧。常戒入藏见三昧。心三昧。心王三昧。常戒喜三昧。常乐戒三昧。戒璎珞三昧。戒天冠三昧。戒具足三昧。戒鬘三昧。戒香三昧。戒华三昧。戒涂末香三昧。戒神通王三昧。一切昧三昧。一切华三昧。一切香醉三昧。断一切虚空三昧。受安乐三昧。断一切世法王三昧。常三昧。恒三昧。不变三昧。地三昧。无刺地三昧。无石沙 三摩地

2018-07-21

受戒者即与大众俱共受请。虽未受戒已堕僧数。善男子。若有众生发心始学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书持读诵亦复如是。虽未具足位阶十住则已堕于十住数中。或有众生是佛弟子或非弟子。若因贪怖或因利养听受是经乃至一偈。闻已不谤当知是人则为已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以是因缘我说四人为世间依。善男子。如是四人若以佛说言非佛说无有是处。是故我说如是四人为世间依。善男子 三摩地

2018-07-21

那么,为什么归依三宝之后还要再受五戒呢?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有解释说:归依三宝之后再受五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尊所开示的第一义正理,所以这时候五戒就称为第一义戒;而如果没有依于三宝来受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间凡夫的杂染妄想来受戒,所以就只能称为世间戒,那么就会有根本不净、受已不净、庄严不净、觉观不净、念心不净以及果报不净等等的六种不净。所以,依于三宝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说,持戒是善法,并不是为了要束缚我们——让我们觉得很不自在;所以就会从原本很排斥受戒,反而变得很欢喜乐意去学戒。如果对学戒具足正信,这时候自然就会乐于去受持三归五戒了。戒心就是我们自己愿意受持佛所施设的禁戒,除了受持禁戒之外,如果我们有犯戒的话,我们会愿意诚心诚意去忏悔改过。那么戒心很显然的,能够做到戒心的这一步,那必然是表示说:因为 三摩地

2018-07-21

那么,为什么归依三宝之后还要再受五戒呢?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有解释说:归依三宝之后再受五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尊所开示的第一义正理,所以这时候五戒就称为第一义戒;而如果没有依于三宝来受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间凡夫的杂染妄想来受戒,所以就只能称为世间戒,那么就会有根本不净、受已不净、庄严不净、觉观不净、念心不净以及果报不净等等的六种不净。所以,依于三宝 三摩地

2018-07-21

那么,为什么归依三宝之后还要再受五戒呢?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有解释说:归依三宝之后再受五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尊所开示的第一义正理,所以这时候五戒就称为第一义戒;而如果没有依于三宝来受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间凡夫的杂染妄想来受戒,所以就只能称为世间戒,那么就会有根本不净、受已不净、庄严不净、觉观不净、念心不净以及果报不净等等的六种不净。所以,依于三宝 三摩地

2018-07-21

如是成佛殊胜利益,哪里可以不受呢?《菩萨璎珞本业经》上,佛陀亲口宣说: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是故菩萨十重八万威仪戒,十重有犯无悔,得使重受戒;八万威仪戒尽名轻,有犯得使悔过对首悔灭。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是 三摩地

2018-07-21

那么,为什么归依三宝之后还要再受五戒呢?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有解释说:归依三宝之后再受五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尊所开示的第一义正理,所以这时候五戒就称为第一义戒;而如果没有依于三宝来受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间凡夫的杂染妄想来受戒,所以就只能称为世间戒,那么就会有根本不净、受已不净、庄严不净、觉观不净、念心不净以及果报不净等等的六种不净。所以,依于三宝 三摩地

2018-07-21

其后约二百年,当时的鸠摩罗什菩萨已受戒,并从须利耶苏摩学大乘法,而再以两年的光阴通达了大乘妙义,即是受了般若经典《放光经》(即《二万五千颂般若经》属《大品般若经》)等大乘经典的启发。观之鸠摩罗什菩萨以当世之证量而译出《维摩诘所说经》等诸般若系经典,实为大乘佛法如来藏法之传人也。其后约两百年,正当是后继者玄奘菩萨(公元602年~664年)的少年时期,跟随他 三摩地

2018-07-21

他先发心,求出家受戒,九十日中诵读三藏,尽通诸深义,更求诸经,都无得处。继而诣雪山中深远处之佛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摩诃衍》(大乘法)传法给他。他诵受爱乐,虽知实义,却未得通利。因此开始周游列国,搜集沙门的各种经论,但是此间阎浮提中已遍求不得他真正所要的法,外道论师沙门宗义更皆被他摧伏了。于是他起了憍慢心,一日于静室中,自起一念言:世界法中津途〔 三摩地

2018-07-21

他若接受了受戒的条件,你就送给他一百万元,这样就调伏了他。诸佛因为福德、智慧具足,威德极大,有种种方便,所以能调御众生而成为调御丈夫。九、为什么佛被称为天人师呢?《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能令众生不生怖畏,方便教化离苦受乐,是名天人师。”众生在三界六道中有种种的苦,古德有云:“地狱烧煮苦,饿鬼飢虚苦,畜生屠割苦,人间八种苦,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证悟者,不更说「得」,一切证悟者,当下即知,这中便是,何更说「得」,若未悟者以为有「得」者可说,不过虚妄见解,以为佛是虚妄建立,因此需向外寻觅,于十八界生灭法中以为真实,乃至以自心所见,所思,所觉,所拟想,努力配合经典所说,以为凑合起来,这样的思考便是圣境,岂不知,初悟者和佛地千差万别,何可以道里计,是诸不知不正见者,永远不会于般若之门,以不会 三摩地

2018-07-21

他若接受了受戒的条件,你就送给他一百万元,这样就调伏了他。诸佛因为福德、智慧具足,威德极大,有种种方便,所以能调御众生而成为调御丈夫。九、为什么佛被称为天人师呢?《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能令众生不生怖畏,方便教化离苦受乐,是名天人师。众生在三界六道中有种种的苦,古德有云:地狱烧煮苦,饿鬼飢虚苦,畜生屠割苦,人间八种苦,天上五衰苦。因为有苦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