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假如来函所述之第一位众生,指的是出生于某一器世间之第一位众生,则可以方便称为第一位众生,如《佛说长阿含第四分世记经世本缘品第12》:【佛告比丘:「火灾过已,此世天地还欲成时,有余众生福尽、行尽、命尽,于光音天命终,生空梵处,于彼生染着心,爱乐彼处,愿余众生共生彼处;发此念已,有余众生福、行、命尽,于光音天身坏命终,生空梵处。时,先生梵天即自念言:『我 三摩地

2018-07-22

像以前西方的哲学里面就有谈到飞矢不动的概念,认为一个箭从射出去,事实上它是没有办法到达任何地方的,所以箭射出去它要停止下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一个箭它要从一个A射到B另外一个地方去,它一定要先经过中间的一个点,二分之一的一个点,它才能够到达另外一边去;可是要到达A、B的中间这两个点的中间这一点,它必须先经过从A到中间这一点中的另外一个中心点,那就是四分 三摩地

2018-07-22

在法义上我们都不保留,只是没有时间全部讲出来而已,所以只能讲出心中所证的三、四分之一。如果你心中留一手,道业就不会进步。有人想:我保留最后一步,徒弟们就奈何不了我,我就不需要一直往前进步了。假使全部技术都教给徒弟,就得自己再往上提升;当你一直在进步中,还需要留一手吗?没有必要了!应该是你一直在进步,你的徒弟也跟着你在进步,你的徒弟出去创业时就可以独 三摩地

2018-07-22

在法义上我们都不保留,只是没有时间全部讲出来而已,所以只能讲出心中所证的三、四分之一。如果你心中留一手,道业就不会进步。有人想:我保留最后一步,徒弟们就奈何不了我,我就不需要一直往前进步了。假使全部技术都教给徒弟,就得自己再往上提升;当你一直在进步中,还需要留一手吗?没有必要了!应该是你一直在进步,你的徒弟也跟着你在进步,你的徒弟出去创业时就可以独 三摩地

2018-07-22

换句话说,一切时中,在家人身上都有财物,那么在四分律、五分律戒经中的古时规矩,出家人不可执持金银生像……等等财物的情形,现在可能只有泰国还维持着,因为他们的社会规范上面可以做得到,在中国地区是做不到的;在泰国,出家人搭车不用付车资,进了饭馆吃饭不用付钱,一定有人供养;若是没有人供养的话,店主也是不收钱的,汽车公司也不对出家人收钱的,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另外《四分律》卷9有提到: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也就是说,僧团刚建立的时候,是没有制戒的。在《毘尼心》卷1里面也有记载:【如来成道十二年中,为诸利根略制戒律。十二年后终至涅槃,为诸钝根多行毁犯,随缺补过广制戒律,譬如纳衣有孔方补。佛临涅槃时以此律藏付嘱优婆离。】很明显的,从《毘尼心》卷1里面的有提到,如来成道十二年当中,只是为了诸利根的这 三摩地

2018-07-22

当如法得财以后,佛陀又教示财物要分成四分:一分供养父母、自身所用,还有妻子眷属;两分投资于法财以及世财,还要留著一分储蓄备用。另外佛陀也交代,财物不可以交付到四个地方:一个是老人,一个是远处,还有恶人,或者是有大力的人。这样的教示,就是不要让一个在家弟子因为财物无法取回,而产生了很大的烦恼;同样也保障老人的安全,更不会让他人有机会因为贪于财货而造下 三摩地

2018-07-22

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所以我们对于受戒的问题都是鼓励学子能受即受,因为受持菩萨戒能够超过三劫的生死之苦,所以应该受。那五戒又是比菩萨戒更单纯的戒律,也是更基本的戒律;因为持受五戒不犯的话,可以保住人身,也是菩萨戒中的基本戒;对于未来无量世菩萨道的增上来说,更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所以在此劝请提问的菩萨与您 三摩地

2018-07-22

沙弥跟沙弥尼有十戒,式叉摩尼戒是有关于女众菩萨要出家的时候要经过的一个戒法,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也不解说;比丘戒两百五十戒,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条戒,这是依于四分律所说,这个因为是属于出家戒法,不适合我们的解说,所以我们这个部分也不说。另外有一个戒法是跟大家比较有关,是菩萨戒。菩萨戒是在家、出家都可以受的。所以说目前北传的佛教,就是在我们亚洲所传授( 三摩地

2018-07-22

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所以我们对于受戒的问题都是鼓励学子能受即受,因为受持菩萨戒能够超过三劫的生死之苦,所以应该受。那五戒又是比菩萨戒更单纯的戒律,也是更基本的戒律;因为持受五戒不犯的话,可以保住人身,也是菩萨戒中的基本戒;对于未来无量世菩萨道的增上来说,更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所以在此劝请提问的菩萨与您 三摩地

2018-07-22

[中阿含卷三十六瞿默目揵连经、起世因本经卷二、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五分律卷十八、十诵律卷二十二、摩诃僧祇律卷十七、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四、佛祖统纪卷三十三、卷三十七]八关斋戒助缘参考:八关斋戒时若能使用香品等助缘,功德更胜。建议可使用『观音戒香』。『观音戒香』介绍此香是依佛典所出,于藏传寺院观音八关斋戒上,依照殊胜仪轨加持而成。观音八关斋戒不共 三摩地

2018-07-22

六、八关斋戒相关:(一)《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十一》八关斋法诸经论中或名八关斋戒。亦名八关戒。亦名八戒斋。又名八种长养功德法。如是名虽不一。而戒则同也。谓以前八法。名为关戒。后一不非时食。名之为斋。关谓关闭八恶。不起诸过。斋以齐中为义。即是禁止八恶。令修中道也。复有释云。斋言齐也。齐身口业也。法苑云。斋者齐也。谓禁止六情。不染六尘。齐断诸恶。具修众善 三摩地

2018-07-22

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所以我们对于受戒的问题都是鼓励学子能受即受,因为受持菩萨戒能够超过三劫的生死之苦,所以应该受。那五戒又是比菩萨戒更单纯的戒律,也是更基本的戒律,因为持受五戒不犯的话,可以保住人身,对于未来无量世菩萨道的增上来说,更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所以在此劝请提问的菩萨与您的同修道友们,若有机会 三摩地

2018-07-22

〗讲解:从这里开始,就是进入第四分(信分)的法义了。什么是修习信分呢?这就是说明:要怎么样修学才能满足十信位?十信满足以后,才能够进入菩萨的正修行位中。《起信论》中所讲的修习信分,就是从初发心开始,要次第修学佛菩提道;换句话说:修习信分是为那些还没有生起正定的人来说的;是为那一些还没有获得定信的人,是为那些心中还没有决定的人来说信分。在修学信分而获 三摩地

2018-07-22

一、在家人,一般正常分配资产-分成四分-一分自用(25%),二分作本营生(50%),一分备用(25%)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尔时。世尊说偈答言。始学功巧业方便集财物得彼财物已当应作四分一分自食用二分营生业余一分藏密以拟于贫乏营生之业者田种行商贾牧牛羊兴息邸舍以求利------------------------------------优婆塞戒经卷第三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复 三摩地

2018-07-22

若得财物应作四分:一分应供养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博,留余一分藏积拟用。如是四事汝能作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财物不应寄付四处:一者老人、二者远处、三者恶人、四者大力。如是四处不应寄付。汝能离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四恶人常应离之:一者乐说他过、二者乐说邪见、三者口软心恶、四 三摩地

2018-07-21

四分功德相应。一者三十二相。二者八十种好。三者威德。四者力。能于诸众生根欲性行相摄相应。于秽佛土示现种种本生之事。或复示现升兜率天。或复示现从彼天下。或复示现降神母胎。或现初生出胎。或现俱摩罗位。或现受学十八明处。或现诸戏游于后园。或现出家或现苦行。或诣道场或成佛道。或波罗捺转妙法轮或坚固林般涅槃那。示现如是种种之事。乃至尽于生死后际。阿难。无上 三摩地

2018-07-21

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得大自在受持五戒作优婆夷。教化所属城邑聚落男子女人大小。受持五戒守护正法。摧伏外道诸邪异见。汝于尔时实是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是时王者。即今一切众生乐见梨车子。是深达正法甚深之义。能开如来微密法藏。护持佛法无所亏损。时摩诃男者。即今大云密藏菩萨是。得我真身二分之一。知恩报恩护持正法。能答深义无所滞碍。天女。我今此众虽有上 三摩地

2018-07-21

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为他广说十六分中十四分义。若有众生于八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亦劝他人令得书写。自能听受复劝他人令得听受读诵通利。拥护坚持怜愍世间诸众生故供养是经。亦劝他人令其供养恭敬尊重读诵礼拜亦复如是。具足能解尽其义味。所谓如来常住不变毕竟安乐。广说众生悉有佛性。善知如来所有法藏。供养如是诸佛等已。建立如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意识觉知心具足四分。正因为有这四分,具足了这四分,所以常常有佛门中的修行人,将意识觉知心的行相,也就是将意识心的见分的心行相分,认作虚妄法;然后再将觉知心能返缘自己,将觉知心能返观的证自证分——能返观自己而一念不生如如不动之心——建立为常住不坏的真心:名之为真如、如来藏、法身……等名。但其实这都不是真正的证悟真心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93条/5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