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若得财物应作四分:一分应供养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博,留余一分藏积拟用。如是四事汝能作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财物不应寄付四处:一者老人、二者远处、三者恶人、四者大力。如是四处不应寄付。汝能离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四恶人常应离之:一者乐说他过、二者乐说邪见、三者口软心恶、四 三摩地

2019-07-20

吾人假使想要了解如来藏的见分,也就是想要了解佛性之前,应该先了解四分──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的意涵,才不致于误会“如来藏的见分”的意思,以免落入识阴六识的自性中而不自知。但这四分有不同的层次差别,我们就先从为一般菩萨所说的二分说起。 首先说见分与相分。相分是指六尘的境界以及自己的色阴,是第八识如来藏所出生的内相分六尘以及色身五 admin

2019-05-01

四分律酒戒一条戒酒。得成就十种无过失法。一、颜色不恶。二、不少力。三、眼视明。四、现无瞠恚相。五、不坏田业资生法。六、不致疾病。七、不益斗讼。八、无名称恶名流布。九、智慧不减少。十、身坏命终,不堕三恶道。戒贪欲。得成就五种自在。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三、福德自在,随欲物备。四、王位自在,珍奇皆奉。五、所获胜物,过本所 admin

2019-04-20

[5]因为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境界中了别,怎么会有四相?可是意识一直都有见闻觉知,而且意识的特性就是四分:他有见分,而且他也有运行的行相,所以他也有相分。还有更厉害的,他不但有自证分,还有证自证分;意识对于自己正在做什么事,全都能反观而了了分明。当他打坐一念不生,什么事都不做的时候,意识也知道自己确实是一念不生,确实是什么事都不做的,意识能够这 admin

2018-12-27

告难陀曰若人无定心即无清净智不能断诸漏是故汝勤修汝常修妙观知诸蕴生灭清净若圆满诸天悉欣庆亲友共交欢往来相爱念贪名著利养难陀汝应舍勿亲近在家及于出家者念超生死海穷尽苦边际初从羯罗蓝次生于肉疱肉疱生闭尸闭尸生健南健南暂转变生头及四支众骨聚成身皆从业因有顶骨合九片颔车两骨连齿有三十二其根亦如是耳根及颈骨齶骨并鼻梁胸臆与咽喉总有十二骨眼眶有四骨肩偶亦两双两 三摩地

2018-10-14

唐法砺《四分律疏》卷六谓:突吉罗者,为防患于未然故。)․佛在舍卫国。尔时比丘尼月忌未止,至祗洹听法,坐比丘敷具上,有血污之。陀骠力士子知众僧敷具,余日浣时,嫌言:『诸比丘尼有如是病,何故坐僧敷具上!』是事白佛,佛言:『从今若比丘尼月忌未止,不得坐僧敷具上,坐者突吉罗。』3.《四分律》卷四十九〈第三分之十三比丘尼揵度之下〉:․时比丘尼结跏趺坐,血不净出,污 三摩地

2018-07-23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宋元照律师撰,其中卷十二载:「夏中方尺之地,悉并有虫,即《念经》云:夏中除大小便,余则加趺而坐,故知护命为重,佛深制之。」(卍续藏第69册)5.《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九:「如是威仪,…能引导人天龙鬼阿素洛等,令入佛法;…能发起人天龙鬼阿素洛等,敬信之心。…复次,此是不共外道法故,谓余威仪,外道亦有,唯加趺坐,外道无 三摩地

2018-07-23

那是一只水晶石手链,上面有颗水晶已经丢失了,还有一瓶只有四分之一的香水。一些孩子开始发笑,她制止了他们。她大声夸赞这只手链多漂亮啊,并把它戴在手上,还在手腕上擦了些香水。那天放学后,泰迪•斯托达德说了一句话才走:汤普森夫人,今天你身上味道就像我妈妈以前一样。孩子们走后,她哭了至少一个小时。就从那一天起,她不再研究怎样教阅读、写作和算数,而是研究 三摩地

2018-07-23

」】《四分律》卷32【世尊!我於彼時見有一草,名曰伊羅。我時以手斫彼草,取執捉,將詣迦葉佛所。到佛所已,白彼佛言:「世尊!若有比丘斫於此草,得何果報?」時彼世尊即報我言:「汝比丘知,若人故心斫斷此草,彼人當墮牢固地獄。」世尊!我於爾時於彼迦葉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邊,聞於此語,心中不信,不生希有奇特之想。以我不取彼佛語故,不受於彼如來教誨。又自思 三摩地

2018-07-23

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所以我们对于受戒的问题都是鼓励学子能受即受,因为受持菩萨戒能够超过三劫的生死之苦,所以应该受。那五戒又是比菩萨戒更单纯的戒律,也是更基本的戒律,因为持受五戒不犯的话,可以保住人身,对于未来无量世菩萨道的增上来说,更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所以在此劝请提问的菩萨与您的同修道友们,若有机会 三摩地

2018-07-23

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所以我们对于受戒的问题都是鼓励学子能受即受,因为受持菩萨戒能够超过三劫的生死之苦,所以应该受。那五戒又是比菩萨戒更单纯的戒律,也是更基本的戒律,因为持受五戒不犯的话,可以保住人身,对于未来无量世菩萨道的增上来说,更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所以在此劝请提问的菩萨与您的同修道友们,若有机会 三摩地

2018-07-23

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是故菩萨十重八万威仪戒,十重有犯无悔,得使重受戒;八万威仪戒尽名轻,有犯得使悔过对首悔灭。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是故心亦尽,戒亦尽;心无尽故,戒亦无尽!六道众生受得戒,但解语,得戒不失。佛子,三世劫中一切佛常作是说,我今在此树下为十四亿人说,住前信想菩萨初受戒法。佛子!是信想菩萨,于 三摩地

2018-07-23

由于二果人的意识如理思惟的结果,意根自然作主接受这样的事实,不仅成为声闻三果、四果,而且意识有了第三分、第四分清净,意根也有了第三分、第四分清净,不是吗?声闻既如是,菩萨亦复如是,都是透过意识及意根修行清净的关系,使得菩萨第八识所含藏的染污种子得以汰换清净,乃至究竟清净。譬如菩萨在修行当中,当然要简择真善知识说法,看真善知识所说的法到底符不符合佛说 三摩地

2018-07-23

若得财物应作四分:一分应供养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博,留余一分藏积拟用。如是四事汝能作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财物不应寄付四处:一者老人、二者远处、三者恶人、四者大力。如是四处不应寄付。汝能离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四恶人常应离之:一者乐说他过、二者乐说邪见、三者口软心恶、四 三摩地

2018-07-23

假如来函所述之第一位众生,指的是出生于某一器世间之第一位众生,则可以方便称为第一位众生,如《佛说长阿含第四分世记经世本缘品第12》:【佛告比丘:火灾过已,此世天地还欲成时,有余众生福尽、行尽、命尽,于光音天命终,生空梵处,于彼生染着心,爱乐彼处,愿余众生共生彼处;发此念已,有余众生福、行、命尽,于光音天身坏命终,生空梵处。时,先生梵天即自念言:&lsquo 三摩地

2018-07-22

假如来函所述之第一位众生,指的是出生于某一器世间之第一位众生,则可以方便称为第一位众生,如《佛说长阿含第四分世记经世本缘品第12》:【佛告比丘:「火灾过已,此世天地还欲成时,有余众生福尽、行尽、命尽,于光音天命终,生空梵处,于彼生染着心,爱乐彼处,愿余众生共生彼处;发此念已,有余众生福、行、命尽,于光音天身坏命终,生空梵处。时,先生梵天即自念言:『我 三摩地

2018-07-22

假如来函所述之第一位众生,指的是出生于某一器世间之第一位众生,则可以方便称为第一位众生,如《佛说长阿含第四分世记经世本缘品第12》:【佛告比丘:「火灾过已,此世天地还欲成时,有余众生福尽、行尽、命尽,于光音天命终,生空梵处,于彼生染着心,爱乐彼处,愿余众生共生彼处;发此念已,有余众生福、行、命尽,于光音天身坏命终,生空梵处。时,先生梵天即自念言:『我 三摩地

2018-07-22

若得财物应作四分:一分应供养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博,留余一分藏积拟用。”就是说有了收入,必须量入为出:一分用为家计的生活,二分为营业的资本,一分为家中的储蓄。这样来计划家庭的经济,实在是最安全也是最科学了。在家庭经济基础巩固了以后,除了家庭正常生活的所需,居士还应用多余收入福德修集——供养三宝及慈济众生。因为是三宝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这个律藏在后来又分化成几部,约略来讲是分化成五部,包含: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摩诃僧只律,还有一个叫作迦叶毗部。那其中的前面四部,就是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摩诃僧只律这几部呢,这几部有流传到中国;另外最后一部,倒是没有流传到中国。所以这些律呢,我们之前的讲次也曾经提到过,这些律传入中国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很重要关键人物就是鸠摩罗什,像十诵律就 admin

2018-07-22

同时道宣法师还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他以大乘的教义,像般若空的这些教义,来解释《四分律》的内容,使得这个律宗从这个时候开始,似乎就具有了大小二乘互摄互通的特殊的意义。那最后一个关键是,道宣法师他自己终年居住在终南山上,弘化《四分律》。因为他学养深厚,并且持戒非常的严净,也因此使得人家莫不恭仰他的持戒的名声,律学因此而大放异彩;所以当时的世人称道宣 admin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93条/5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