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为你所获得的报酬,是没有办法衡量它的价值的,一切三界的东西都不能衡量,因为你的报酬是来自于你知道整个法界的,知道整个法界的因果,而且知道整个法界是怎样发起这些功能的,你的报酬,最后的报酬就是这样。你还有一个与凡夫们善性相应的那个报酬,就是你看到其他的众生都能够有机会脱离这生死的苦海,这个是你于「下化众生」中所得到的最大的报酬。除此之外,你想不出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我们看看这件事情的因果,B有没有真的在那个过去做了些什么?没有啊,只是那个念头,这样的念头过去了而已,而且这过程中,那位受刑人的意识心是不知道的,但很奇妙的,他的末那和如来藏就能够受持这样B的善念,所以经过了这么长久的时间以后,还可以显发这样的感恩之情。所以如来藏显示的真实果报历历不爽,祂的整个心行就是这样。所以呢,菩萨要学,因此不要说,这样造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论是祂的平等性,不论是祂的随顺众生性,不论是祂怎样众生行的体性,这些东西的话,祂都是为了你,满足你所有的因果,体现所有的一切,因此你最终都会通通地了解,具备一切的智慧。(原标题:珍惜福报修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说,即使你想还是宁可不要去了解,假装不知道啦,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在那个罪恶世界里,你就是会了解杀人啦、放火啦……这些恶事,而且大家都觉得这个没有什么,根本不会有人说这样会有什么因果;可是在这样的作意充斥之下,在这样的考验中,你还能够按照你愿意要作的善行来作,这真的不简单。所以你的一件小事、小事一桩,对那个世界来说却是不可思议的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佛菩萨所产生的智慧不是这样的,所引生的三昧境地也不是这样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境地、任何时空点,祂都能显现,只要不违背因果,祂就可以显现,所以如来藏的功德藏是超过一切诸法,祂真的是可以出生一切诸法。而我们无始无明而产生的思决定,让我们被这些无尽的业果所缠缚,所以如来藏产生了符合我们业道、业果的种种功德藏,祂一样满足我们,但这不是世间法说的机率问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另外,《地藏菩萨本愿经》更是世尊为了报答母亲因为生祂而往生的恩德,亲自到忉利天宫来为母亲以及诸大众开示地藏菩萨过去世孝亲的因缘,以及因果报应的道理,所以《地藏经》又常被称为佛门的孝经。除了孝养父母、敬事师长之外,世尊也在诸经中教导我们要和顺妻子、忠信怀义、敦修礼让、谦敬于人。这些道理和我们中国儒家所提倡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尊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有开示说,要想成就菩萨道的无量行愿的话,应当要「先正三业,习三宝教,信向因果」。也就是要先端正我们的身口意行,要三业清净,还要修习佛陀以及贤圣僧的教导与教诲,并且要深信因果,信受三宝,这样的话就可以深入佛陀的教诲,快速的成就佛道。所以我们要先来谈谈「先正三业」,这里所谓的三业就是指身业、口业以及意业。所以,先正三业就是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果的法则就是佛陀也不能违背,所以大家要欢欢喜喜地来接受业报,不要逃避,也不要怨恨;大家要明白业力的可怕,精进修行,谨慎个人的身口意三业;目犍连的遭遇就像是一面镜子,是我们最好的借监。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37-038集<作者与受者的关系(五、六)>余正伟老师(原标题:神通第一也逃不了因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禅宗所证悟的标的却不是这些三界境界,禅宗所证悟的内容也不是意识境界,禅宗证悟的内容是与禅定所证的内涵大大不同;禅宗所证悟的标的乃是亲证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也就是生命的本源、因果的所依。这个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又名阿赖耶识、异熟识、真如,乃至有的经典直接叫作识、如、心;这个心的实证内涵不是第六识的境界,它所实证的部分,禅宗所实证的内容乃是实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真的能够信入了,才表示他对三界及修行的因果有信受,这样才算有了基本的次法;接着教导他解脱道乃至佛菩提道的法,他才能心不畏惧,修学才可能会有成就。所以说,在佛教除了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是佛法中的二大甘露法门外,就别无佛法可修可证了。但必须了解,佛菩提道及解脱道都是智慧而不是禅定。我们先来说解脱道,它是一切有情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就是出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一定要了知意识心在三界九地中所有的境界状况,所以能够因知见的正确建立,于参禅的时候能够不落于以定为禅的过失中!因为定境本身都是意识心的境界,既然是意识心的境界,就不是常住法!那么知道参禅就不能、不该落在意识的境界中,但是在知见上,一定要先建立意识所能够到达境界的智慧,从欲界到四禅到四空定的内容是什么?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五阴中不管哪个心,都不能贯穿三世因果、不能去到未来世,因此佛就说这种论点就是颠倒论。把五阴当中的觉知心当成是涅槃真心,当然是颠倒。因为把五阴当中的觉知心当成真心,连我见都没有断,怎么可能是涅槃心(开悟)?除了前面所说的十种以定为禅的层次以外,当然还有四空定:当一个人证得四禅以后,他舍去了对色身的执著,然后就进入了空无边处;然后舍弃了空无边处,就进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世间一切不离因果,修行亦是如此,楞严经中说“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如是因,如是果。如果没有找对正因,不能在正确的因上下功夫,想要收获果实就变成了妄想,如同种豆而欲得瓜终不可得。佛陀开示说,如果发心菩萨道人(善男子善女人)能为了改正错误,弥补过失破坏已经做过的恶法,也为了要遮止自己再做新的恶法,同时为了想办法把没有做过的善法做起来,同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还有一种法的护持者,更应该要休息;譬如每天都在弘扬《妙云集、华雨集》等邪见者,他们都是正式的写在书中,公然的否定佛所明言教导的一切种智、般若实智根本的如来藏法,并且用自己虚妄想像的唯名无实的灭相真如,来取代佛所说的确实可证的佛地真如;他们更诽谤说如来藏思想是外道的神我、梵我,这都是破法者,但是没智慧的人却去护持这种破坏佛教最深妙正法的破法者,这种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于修道位中,始自初地,末至等觉,修何等道?谓入因果分、修差别分及三学分,是此十一位中修道,即是唯识行也。然而此唯识行所修证者,其实仍是依七住位所证得的唯识性为根本,进修胜妙细密之一切种智及修除习气种子…等,名为唯识行。开始唯识行之人,才是修道位的圣者。五者究竟位。谓具足果地智及果地断,究竟无余,故名究竟位,即是唯识果也。从上面的述说便可大概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他们不信布施行的因果。真正的菩萨就不一样了,他知道佛法的道理:我去利益众生是为我自己好,布施众生财物也是为我自己来发好;供养三宝,来世有大福德,也是为我自己好。有智慧的人甚至反过来想:感谢众生有机会让我去种福田。这才是真正学佛的人,是深信因果的人。如果你去极乐世界要种福田,那可就很困难了!因为没有众生可以让你种福田,你只能种十方诸佛的福田。可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依正信正解,信就是信佛、法、僧和深信因果,知道一切业悉有果报;解就是解心。信佛、法、僧是佛开示持戒清净的第一个妙法,能够深信佛法僧三宝,是迈向佛菩提大道的第一步。修学佛法最基本的行持就是信,信则能入,佛说那是菩萨因的初发心,能长养最胜智慧门,长养一切善根。我们对佛法僧要有信心,生活在这个五浊世间,不论遇到的是顺境、逆境,知道那都是本无今有,一时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知道因果,他来人间,如果他觉得人间这个生活的环境实在太恶劣,受到了欺负,受到了逼迫,感觉很苦恼,他应该想到的是因果,也就是说你就趁这个机会来还债。而且逆境来的时候,如果说对一个修行人,他碰到逆境其实是逆增上缘,刚好给他成就一个修行的机会;所以当菩萨碰到逆境的时候,想到的不应该是,而是修行忍辱;当他能够歷缘对境,能够忍受众生的种种责难,忍受世间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净戒品)第十五〖善生言:世尊!有人受持如是戒已,云何当令是‘戒净’耶?佛言:善男子!有三法能净是戒:一者信佛、法、僧,二者深信因果,三者解心。复有四法:一者慈心,二者悲心,三者无贪心,四者未有恩处先以恩加。复有五法:一者先于怨所、以善益之,二者见怖懅者能为救护,三者求者未索、先閞心与,四者凡所施处平等无二,五者普慈一切、不依因缘。〗讲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供养这样的似像极恶比丘,仍然可以获得无量的福德果报?因为这种比丘虽然戒律守持的不怎么好,看来似乎是僧中的恶人,他这个人虽然无戒可是却能多闻,多闻之后虽然不修善法,所以有时恶口、有时贪财,但他也能为人演说三种菩提,并且演说三乘菩提时不离因果:有因有果。他也不曾诽谤佛宝、法宝、僧宝,并且能执持如来的无上胜妙之幡,他的正见没有丝毫的错谬。所以供养这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