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果律中提到把钱财布施出去可为自己种下福田,将现有的福报转化为更大的福报。但若是将财产分给子孙,算不算布施种福田?另外,若被政府扣了一半遗产税,那些税金算不算种福田?因为自己并未享用福报,而是给别人拿去用了,故来世能得更大福报?答:子孙算是我所的一种,将财产分给子孙,是我所执。将来虽亦会得果报,但只是从我所执而产生继续轮回生死的果报;子孙也不属于福 三摩地

2018-07-23

关于布施的种种法相与因果,佛说:有智慧的人行施时都具足五种布施。也就是布施时大家都要注意这五点,在每一次布施时都应具足五法,不管你布施的财物或者法品是大是小,都应该有这五法,因为五法的具足或不具足,所得的果报大不相同。第一、要以至诚心来布施。第二、要自己亲自行施,不要假手于别人。第三、要信心施。第四要时节施。第五、要如法财施。先说至心施:不要像某些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地藏菩萨本愿经》更是世尊为了报答母亲因为生祂而往生的恩德,亲自到忉利天宫来为母亲以及诸大众开示地藏菩萨过去世孝亲的因缘,以及因果报应的道理,所以《地藏经》又常被称为佛门的孝经。除了孝养父母、敬事师长之外,世尊也在诸经中教导我们要和顺妻子、忠信怀义、敦修礼让、谦敬于人。这些道理和我们中国儒家所提倡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不以妄见而执取于行布施,当作是佛法的唯一修行,或以邪执认为布施拨无因果,不能获得未来世的善果,或以错执认为将杀害众生而做的惠施当作,或者执著只有布施是世间及出世间最、最究竟清净的功德,其余一切之事都不如布施功德广大究竟清净。3、不积聚施:云何不积聚施?谓诸菩萨不于长时渐渐积集聚多财物,然后顿施,何以故?非诸菩萨现有施物,见来求者正现在前,堪能不 三摩地

2018-07-23

这些事相大家也得要注意一下,三宝之物可千万动不得,因为来世的因果很大。譬如有人不小心在寺院中借用原子笔写字,习惯性的往胸前口袋一插,就带回家了;后来发觉是从寺院带回家的,下周去寺院时可得要记得送回去,因为这个因果很大;这叫作无心盗取招提僧物,因果很大的,千万要记得归还,不然来世可就吃不完兜着走;若是不小心送了别人,又成为施物不净了。此外,布施时不可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不以妄见而执取于行布施,当作是佛法的唯一修行,或以邪执认为布施拨无因果,不能获得未来世的善果,或以错执认为将杀害众生而做的惠施当作,或者执着只有布施是世间及出世间最、最究竟清净的功德,其余一切之事都不如布施功德广大究竟清净。3、不积聚施:云何不积聚施?谓诸菩萨不于长时渐渐积集聚多财物,然后顿施,何以故?非诸菩萨现有施物,见来求者正现在前,堪能不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佛开始宣说布施的因果原理:有智慧的人为了四件事情而乐于施惠于众生,乐行布施。第一、因为布施能破除烦恼:众生最多的烦恼就是我所烦恼,众生对于我见烦恼,还没有机会接触到时,一般烦恼都是我所上面的烦恼;譬如这是我所有的眷属、我所有的房屋、我所有的田地、我所有财产、我所有的名声、我所有的权利、我所有的power,这就是 三摩地

2018-07-23

善男子!若人乐施,一切怨雠悉生亲想,不自在者皆得自在;信施因果,信戒因果,是人则得成就施果。——《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如果有人真心乐于布施,一切怨家、仇家都会对他生起亲爱之想。以前得罪过他的人,现在知道他是大善人,很乐于布施:即使我这个怨家、仇家去找他,他也愿意布施,这个人实在太好了。他就不自觉的赞叹你,所以怨仇悉生亲想。以前做了对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便告诉波斯匿王关于摩诃男的因果,因为他在过去世,遇到一位辟支佛,布施了一顿饭,但不是用恭敬心来布施的,而且也不是亲手布施的,布施以后而且还后悔了,说:这顿饭本来可以给我的佣人吃,却拿去给那个出家人吃了。就因为这顿饭,他七次生到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又七次生到这舍卫国的大户人家,但是由于他在布施辟支佛的时候没有净信心、恭敬心,没有亲手布施和施后 三摩地

2018-07-23

每见有人勤苦一生,节俭奋斗,而穷苦潦倒一世,欲求一屋久安身心,竟不可得;有人生而多有财宝,先人已预为彼筹谋,一世无忧;此皆有其宿世因果,非无因得。是故佛子富不须骄,穷不必赧,但能把握现前,广种福田,无有不于来世致富者。欲求来世财富不耗不损者,今生莫侵欺他人。欲求来世富裕、远离穷困者,今生当奉养父母,供养三宝,布施有情,莫侵占三宝物。一切有情之有财富 三摩地

2018-07-23

另一种人虽然相信布施有因果,可是对于财物太悭贪,恐怕布施财物会布施完了,自己没得用,所以看见有人来求财时,他虽然心中不气,可是却生起舍离求财者的心,希望不要再见到来求财的人,这是中品人。还有一种人,他深信布施的业和果报,所以对财物不生悭吝之心,观察财物是无常,带不到未来世去,所以看见有人来求时,如果有财物能施给求财的人,心中就很欢喜;如果没有财物可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密宗观想亲属、好友、无量的世人得到他观想出来的食物或财宝,其实只是意识的行为,并没有身与口去实际布施;如此假施而说能得到实质的福报,就不符合布施的因果了!这样观想布施一世,来世仍然没有布施应得的福报,因为违背佛说的五阴行施与五阴受施,不符布施因果,有智慧的人都不该相信他们的观想布施行门;这种人修观想,只有在四无量心成就时,才能在配合禅定证境的情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自己没有财物,看见别人布施时心中就不欢喜,产生了嫉妒心;又不相信布施的果报,就怀疑种福田的因果到底是真的、假的?佛说这个人就是贫穷人,因为他不能生信、不能欢喜。不能生信、欢喜,每次看见别人布施时就郁郁寡欢,甚至有时会讲:你别布施那么多了,留一点自己过生活。傻瓜!为什么要布施那么多?这会造成未来世自己的贫穷,因为他连随喜的福德都得不到,这人就是疑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说了很多布施的因果,但是常常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不但是现在,古时候就有,所以世尊还得要做这些开示。就好像我们讲般若,以第八识如来藏空性来说般若;但是那些凡夫位的大师们误会了,他们认为:般若就是一切法空,一切法缘起性空就是般若。所以印顺法师会把般若定位作性空唯名,说一切法的体性都是空,就只有名相;换句话说,依他的定义,般若就是戏论。因此他从一切法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自己没有财物,看见别人布施时心中就不欢喜,产生了嫉妒心;又不相信布施的果报,就怀疑种福田的因果到底是真的、假的?佛说这个人就是贫穷人,因为他不能生信、不能欢喜。不能生信、欢喜,每次看见别人布施时就郁郁寡欢,甚至有时会讲:你别布施那么多了,留一点自己过生活。傻瓜!为什么要布施那么多?这会造成未来世自己的贫穷,因为他连随喜的福德都得不到,这人就是疑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也不是畏惧恐怖落到三恶道受苦而求人天之乐所以布施,也不是想要使某人的某件事情成功而做布施,不是为了胜过别人而布施,更不是因为钱财已经失掉了就当众说是布施了;其实失财与布施不同,他安慰自己当作是布施,但仍然不是布施,而是另一个因果。有很多人被偷了、遗失了财物说:就当作布施了。但其实当不过的。因为你若被偷,偷者未来要偿还你很多倍,所以你不是布施,因 三摩地

2018-07-23

施主若以净妙物施,后得好色,人所乐见,善名流布,所求如意,生上种姓,是不名恶,云何说言施主得罪?施主施已,欢喜不悔,亲近善人,财富自在,生上族家,得人天乐至无上乐,能离一切烦恼结缚,施主乃得如是妙果,云何说言得恶果报?施主若能自手施已,生上姓家,遇善知识,多饶财宝,眷属成就,能用能施,一切众生喜乐见之,见已恭敬、尊重赞叹;施主受报,得如是事,云何说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生前子女为他偷偷植福也一样,子女在他生前私下拿他的钱而以他的名义布施,也是一样的道理:他造了恶事,不能因为子女私下以他的金钱行善来抵偿恶业;行善有行善的因果,会在饿鬼道中实现他的金钱布施所得的福报,但是他所作的大于布施福德的饿鬼道恶业——譬如轻谤贤圣数句的恶业——仍不能免除,还是照样要堕落在恶道中,只能在饿鬼道中享受饿鬼享受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生前子女为他偷偷植福也一样,子女在他生前私下拿他的钱而以他的名义布施,也是一样的道理:他造了恶事,不能因为子女私下以他的金钱行善来抵偿恶业;行善有行善的因果,会在饿鬼道中实现他的金钱布施所得的福报,但是他所作的大于布施福德的饿鬼道恶业——譬如轻谤贤圣数句的恶业——仍不能免除,还是照样要堕落在恶道中,只能在饿鬼道中享受饿鬼享受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生前子女为他偷偷植福也一样,子女在他生前私下拿他的钱而以他的名义布施,也是一样的道理:他造了恶事,不能因为子女私下以他的金钱行善来抵偿恶业;行善有行善的因果,会在饿鬼道中实现他的金钱布施所得的福报,但是他所作的大于布施福德的饿鬼道恶业——譬如轻谤贤圣数句的恶业——仍不能免除,还是照样要堕落在恶道中,只能在饿鬼道中享受饿鬼享受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