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临终神识离体」考记◎觉澈「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傍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此四句偈语,虽然流传已久,但出处不明,有谓净土宗三祖善导大师曾述说过,因而成为后世录引之源,偈中之饿鬼,层次竟比傍生高,引起疑窦。又,关于「暖寿识」之说,含义为何?颇堪寻味。《楞严经》卷四: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阿难,内分即是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这个世间的所依,我们从无始以来就都已经深深地误会了。都误会有一个我,以这个我来作为所依。因此现在就要转过来,知道我们真正的所依是这个如来藏,而非是无始以来所认为的我。可是要谈论到所依——如来藏的话呢,那如来藏祂有没有祂的体性呢?有!如来藏确实是有祂的体性。但是祂的体性呢,如果真要说的话,就是祂对我们来说功能是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甘愿做菩萨(五)——转依清净平等性转依清净平等性因为证悟不证悟,它是督促一件事情:你到底是不是菩萨?所以归结回来,就是说菩萨种性很特殊,就是说证悟菩萨最后会不断的转依到如来藏、转依到如来藏的体性上去;而生生世世无量辈子的熏习和实证这个心体,会让他的末那意根所要如来藏含藏的种子慢慢地转变,渐渐地妄心也出离这种种的虚妄想。像这样,每一辈子对于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在这些次法上,佛经里就也不需要特别一条一条地来讲。但是如果讲菩萨的科目的话,还是会有的,但是一般你并不一定会去意会到。比如说经典说菩萨呢,第一条、第二条……,你看有的经论它就这样列的:菩萨不会怎么样作,菩萨会怎么样作,菩萨不会怎样、起哪种心念,菩萨会怎样、起哪种心念……。你想,奇怪,这样看起来都很像戒行,因为有的菩萨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要转过这个念头来想,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业果性可以成就,所以我们才可以自在地学佛,将来可以成佛;当我们都不去造这些恶业的时候,以后我们就会和这些恶果绝缘,这我们所领受的未来的一切都是善的境界,这样不是很好吗?这样得到也才会心安理得啊!而对于以前的恶业,将来会产生的恶果,也当作是还债来想,乃至想想世间人说的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只要我们肯诚心忏悔,对方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当你就是觉得自己修行真的很好的时候,那个念头,那个想,你要把它活生生地掐死,你要生起惭愧心,好好地忏悔,自己于出世间法中,这样生起贪染名誉的过失,生起轻慢自得的过失。出世间法的成就,就是不要世间法的恶法为伴,不是因为希求世间的赞誉,而来成就出世间法的。你要把这个爱嗔、毁誉的心,轻轻地丢掉,从这些众生对你的赞叹和诋毁里面走出来;像是自己的五蕴身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你说,这就有点跳得是不是太快了,没有错,身行的运作是很迅速的,接下来,你会去贪求那个东西,可是因为你要持戒,所以你会产生很多的作意互相地冲突,即使你不敏锐,你也会觉得怪怪的,等到最后,你会觉得说,好像你也没办法满足你的爱取这世界的心,你也没办法守好这个出世间法的戒行,就是说你两边都得不到啦,你两边都不是人啦。就是说呢,你的行为表现会像是凡夫,但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甘愿做菩萨(二十五)——调心是正本清源的修行以前有一个因地菩萨,他发过一个很大的宏愿,就是他发愿将来他成佛的时候,所有一切的人都可以成佛。那我们一般说的是,众生都可以成佛,而他说的是,斩钉截铁地要每个人都成佛。后来,这位菩萨终于成佛。那有人可能要问,他发的这个愿有没有兑现呢?经典上说,有。那时候所有人道的众生,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人道的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就像是我们忏悔的人,会说永不复作,可是还是会一直作,可是你愿意这样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终于那个不良的劣行,它会减低它的势力,如果你还能作观行,然后呢,这样最后你会,慢慢地你的戒行。虽然没办法达到二地,但是你也自己可以终究无愧于所学,无愧于善知识所教,因为呢,善知识只能把《优婆塞戒经》,这样的戒经告诉你,只能够传你菩萨戒,可是没有办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谈到因果,我说两件故事来证明。(请看智慧加油站--有趣故事六、七)(二)严持戒律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生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行三昧,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底忧郁─思念种性尊贵底菩萨─佛地难思议,我今在遥;心爱底您,多劫伴我;而今去我诚辽,祈愿路未迢。遥忆吾释尊,大慈大悲;愚鲁如我,亦取无生;多情无欲无悔,愿您常相随。佛法虽易证,无明成障;千年血脉,脚步跄踉;护法不免神伤,何时返靖康?救护无明众,十万火急;每思髮白,时不我予;诸师犹自顽愚,赤氛何时弭?菩萨道讴歌,盼除沈疴;我常思念,转侧难捨;愿您 | admin 2018-07-23 |
![]() |
呜呼!此非印度杀生祠神之外道耶?若然者,则彼喇嘛应先互相杀害以成解脱,或迷著盲从者应先请喇嘛杀而食之,何尚腼颜食息人间也?噫!长此以往,密法之真制未窥,玅果未获,而佛制祖规之尊严扫地,遗害人心,深堪危惧!太虚大师当年还未能了知喇嘛教“修炼”的内涵,只能针对“饮酒食肉”破佛律仪而评论之;大师都如此了,其他学佛人被喇嘛教所蒙骗者,必 | admin 2018-07-23 |
![]() |
一路上只觉得秋高气爽天候宜人,随着愈来愈接近讲堂,次第转换到不同的车厢内,见到穿着唐装的同修们也渐渐增多,大家各自不打话,彼此心照相安而共趋相同的目的地。早晨七点半之前车抵圆山捷运站,甫一出站就遥见计程车排班末尾的后巷口那一头,讲堂承租的铁皮屋伙房内外,早已有许多香积组和机动组的义工菩萨在忙碌了。台北讲堂因大楼建筑结构格局所侷,办理大型法会活动有其 | admin 2018-07-23 |
![]() |
有时候真的很想很想告诉身边的朋友,我为什么学了佛,我为什么不再像以前那样暴脾气,我为什么不再那么仇恨这个世界,我为什么不再恨那个将我抚养长大的长辈,我为什么从一个无肉不欢的人变成一个坚定的素食者,为什么那个叼着烟独自走在异地街头目中无人的我会戒了十几年的烟,会戒了曾经我最爱的借以消愁的酒。可是我知道,时机不到,我能力不够,我说的,你们听不进去。就像 | admin 2018-07-23 |
![]() |
能如是则先天地生不为精。后天地死不为老。终日变化而不为动。毕尽寂默而不为休。悟此则虽娶非妻也。虽飨非取也。虽柄非权也。虽作非故也。虽醉非昏也。若能无心于万物,则罗欲不为淫。福淫祸善不为盗。滥误疑混不为杀。先后违天不为妄。昏荒颠倒不为醉。是谓无心也。无心则无戒。无戒则无心。无佛无众生。无汝及无我。无汝孰为戒哉。”神曰:“我神通亚佛。” | admin 2018-07-23 |
![]() |
普通翻译版: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下雨的时候你却撑开了伞;你说你喜欢阳光,但当阳光播撒的时候,你却躲在阴凉之地;你说你喜欢风,但清风扑面的时候,你却关上了窗户。我害怕你对我也是如此之爱。文艺版:你说烟雨微芒,兰亭远望;后来轻揽婆娑,深遮霓裳。你说春光烂漫,绿袖红香;后来内掩西楼,静立卿旁。你说软风轻拂,醉卧思量;后来紧掩门窗,漫帐成殇。你说情丝柔肠,如 | admin 2018-07-23 |
![]() |
只靠露柱立地。如丧考妣。乃得大悟坚誓省发灵源清禅师。初参黄龙心。随众问答。茫然不知端倪。夜誓佛前曰。当尽形寿以法为檀。愿早开解。后阅玄沙语。倦而倚壁。起经行。步促遗履。俯就之。忽大悟诸缘尽废杰峰愚禅师。初参古厓石门。佩受法语。昼夜兀坐。不契。后参止严。举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愈疑乃诸缘尽废。寝食俱不觉知。如气绝者。一夕坐至夜分。闻邻僧咏证道歌云。不除 | admin 2018-07-23 |
![]() |
尔六七年有甚见地。某答。每日只是心下无一物。敬云。尔这一络索甚处出来。某心里似知不知。不敢开口。敬见我做处无省发。乃云。尔定中工夫不失动处便失。某被说着。心惊便问。毕竟明此大事。应作么生。敬云。尔不闻川老子道。要知端的意。北斗面南看。说了便去。某被一问直得。行不知行。坐不知坐。五七日间。不提无字。倒只看要知端的意。北斗面南看。忽到净头寮。在一木上。 | admin 2018-07-23 |
![]() |
劝发菩提心文省庵法师撰(净土宗11祖)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qǐsǎng,屈膝以额触地礼拜〗,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惟愿慈悲,少加听察。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 | admin 2018-07-23 |
![]() |
一芥堕而覆地。汝今已过此见吾复何云。山门化导,当付之于汝。”师禀命为第二世。以后正法付方禅师。住白马栖玄两寺。又迁住石头城。于仪凤二年正月十日示灭。颜色不变,屈伸如生。室有异香,经旬不歇。遗言水葬。寿七十有八腊三十有九。 (原标题:八十生出家) | admin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