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穿珠师的妻子知道这件事后就生气地骂穿珠师说:你为什么不花那么一下子的时间去帮忙穿珠来赚十万金钱,竟然在这边听道人说法呢?穿珠师听了心里面起了烦恼,弥勒菩萨知道他心中的不满,于是就问他说:你能不能跟著我回到寺院中?对方答言:能。于是弥勒菩萨就带他往僧坊中去了。然后弥勒菩萨就问上座大阿罗汉们说:如果得到十万金的金钱跟听闻佛法比,哪个功德比较大?结果上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经由禅三萧老师之开示、勘验、印证,并摄受由总相智入别相智,现前领受自心如来之恩泽,学员得能安住于无生忍之见地,真正进入菩萨道之正修行。萧老师更提携着座下已证本心之们,修学增上戒学、增上定学与增上慧学,期能让座下快速消除我执习气,增长道种智往初地之果位迈进。发大心者,更能以无相念佛拜佛与正确之看话头方法眼见佛性,以肉眼亲见无形无色之佛性,以肉眼亲见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已入见道诸菩萨众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成唯识论》卷三【佛告迦叶菩萨言。善男子。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大般涅槃经》卷七【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佛性如是微细难知。云何肉眼而能得见。佛言。迦叶。善男子。如彼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首座听了就问他,石霜先师有什么法意?九峯回答:石霜先师曾开示:‘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其余的就不问了,你且说说‘一条白练去’所要显示的法意是什么呢?首座就回答说:这一条白练去,只不过要说明‘色边色’,也就是出离色身而去的境界。九峯听了就说:原来你还没会得石霜先师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这个摄心为戒,不是指去受戒,然后持戒守戒,而是以心的一心不乱、不放逸为戒;而因戒生定是指摄心为戒之后,心才能得到决定性,并且有了定力不会落入定境中,而是心里寂静无有妄念,却有着一定要证得实相心、一定要找到真如的决定;又由定发慧是说,心中有了前面的决定性,就能很坚定地去参究,不会虎头蛇尾,不会一曝十寒。这样去参究,有朝一日必定一念相应找到如来藏,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后就是相见道位的修学,直到通达了以后才能入地。可是证得真如以后,还要眼见佛性,那可是个特大号的瓶颈,这个瓶颈比明心的瓶颈更难通过,因为它很坚固,也很细小。想要通过这个瓶颈条件要很多,而且这个佛性是要凭眼见。所以大慧宗杲禅师讲眼见佛性时说:菩萨眼见佛性,须是眼见始得。也就是说,所谓眼见佛性,须是菩萨种性的人才能看得见,;而且得要以父母所生眼,亲眼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二者可谓毫厘有差,天地悬隔,这禅宗祖师常常这样讲。如果有人说开悟就是把自己的意识觉知心弄成离念,没有执着,无分别,那就变成真如,就是开悟了。这样说就变成能证与所证是同一个,那就不对了。因为说证真如,是由意识心去证的,是由觉知心去证的,如来藏自己不会证真如;如来藏的真如性是让意识来证的,不是要自己来证自己的真如,如来藏也不会反观自己的真如性。无分别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露柱就是古时候插在地上,专门绑驴马缰绳用的木樁,叫做露柱。这些都属于眼见色而明心。第二门:听到声音,从耳根而入。譬如香严智闲禅师在开垦竹林的时候,把瓦片丢出去,碰到了竹子:空的一声,悟了!又譬如克勤圜悟禅师听到鸡啼的时候,他也悟入了。又譬如临济门派,凡有学人入门,便大喝一声,这都属于耳闻声而悟。第三门:是鼻嗅香而悟入。祖师们的公案,我还没有找到这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太好了!念了佛以后就能往生极乐,不必再受这人间的苦恼,为何不念?就死心塌地以念佛的方法求生净土,不敢奢求今世能开悟,因为连门都摸不到,所以只好乖乖的待在念佛的道场。佛法到底是什么?内容有哪些?解脱道有哪些内涵?佛菩提道又是讲些什么?开始学佛的人,大部分是不太了解的。目前学佛的人为数不少,从表面上看来,佛教好像非常的兴盛,到处有道场、禅寺;山头林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达摩大师付法传衣于二祖慧可大师时,曾预计中国地区末法时代修禅者曰: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汝当阐扬,无轻未悟。意即末法时代,在中国地区,说真如佛性者多,而能参究通达真如佛性者少。但私下与真如佛性相符密证,而不为外界所知者,数逾千万人,所以交代慧可大师阐扬禅法,不可轻视未悟者。是故,我虽不敏,又无威德,且无师承,敢发大愿:愿于此生助10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已经断尽一念无明,成为阿罗汉、辟支佛,或者成为八地以上的菩萨,那他的阿赖耶识就改名为异熟识。但这个异熟识仍然还含藏着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也还含藏着所知障的微细随眠;如果能够再把这两种随眠都断尽了,就再一次改名,叫作无垢识,也就是佛地真如的心体。但是这个佛地真如的无垢识,其实仍然是原来的阿赖耶识心体,仍然具有原来阿赖耶识的真如性;只是因为经由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其僧又道:汝试临水观影!大士低头见水中圆光宝盖,顿悟前因,于是抛弃渔具,携僧归家,请求修道之地。僧指松山下双梼树曰:此可栖也。遂结茅庵而居,自号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开垦土地,种植蔬果。或为人帮佣,昼出夜归,如是苦行7年。一日当宴坐之际,忽见释迦、金栗、定光三佛自东方而来。复见金色自天而下,集在大士身上,从此身出妙香。大士为了化渡群伦,先化妻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既难过又绝望,第二天便向沼禅师告别,想去其他的地方参学。沼禅师道:汝且作街坊过夏。若是佛法,阛阓(市肆)之中,浩浩红尘,常说。宝寿禅师不敢违背师命,决定就在附近街坊行脚。一日,宝寿禅师在街头碰见两个人正在吵架。其中一人挥舞老拳,大声骂道:你得恁么无面目(你怎么这样不要脸)?宝寿禅师一听,当下大悟。5、舒州投子义青禅师。读诸林菩萨偈子的时候,至即心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3、晦堂祖心禅师示徒:子见猫儿捕鼠乎?目睛不瞬,四足踞地,诸根顺向,首尾一直,拟无不中。子诚能如是,心无异缘,六根自静,默然而究,万无失一也。(北宋晦堂祖心禅师说此譬喻开示参话头的用功方法。)4、密庵咸杰禅师书信:若是大丈夫汉。皮下有血。终不吃别人残羹馊饭。直下自家竖起脊梁。如银山铁壁相似。于一切善恶逆顺境界中。摇撼不动。二六时中。默默地回光返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十二时中放教荡荡地。忽尔旧习瞥起。亦不着用心按捺。只就瞥起处。看个话头。但着意就不可思量处思量。心无所之。老鼠入牛角便见倒断也。又方寸若闹。但只举狗子无佛性话。佛语祖语诸方老宿语。千差万别。若透得个无字。一时透过。不著问人。日用随缘时,拨置了,得静处便静。杂念起时,但举话头。盖话头如大火聚,不容蚊蚋蝼蚁所泊。举来举去,日月浸久,忽然心无所之,不觉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善现启请分第二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法慧菩萨、师子慧菩萨、虎慧菩萨、义慧菩萨、胜慧菩萨、月光菩萨、宝月光菩萨、满月光菩萨、大勇健菩萨、无量勇健菩萨、无边勇健菩萨、三世勇健菩萨、得大势菩萨、观自在菩萨、香象菩萨、香悦菩萨、香悦吉祥菩萨、吉祥藏菩萨、计都菩萨、大幢菩萨、无垢幢菩萨、无上幢菩萨、极解宝刹菩萨、无垢宝刹菩萨、欢喜王菩萨、常欢喜菩萨、虚空库菩萨、迷卢菩萨、大迷卢菩萨、苏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种之于地成大树王。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如来宝藏在无明壳。犹如果种在于核内。善男子。彼如来藏清凉无热。大智慧聚妙寂泥洹。名为如来应供等正觉。善男子。如来如是观众生已。为菩萨摩诃萨净佛智故显现此义。尔时世尊以偈颂曰譬如庵罗果内实不毁坏种之于大地必成大树王如来无漏眼观一切众生身内如来藏如花果中实无明覆佛藏汝等应信知三昧智具足一切无能坏是故我说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由于行者在念佛当中,可以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真心——也就是一切有情的自心如来,了知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自性清净而有染污;祂随时随地在护念著我们,只是行者未悟之前不知、不证而已!由于菩萨亲证自心如来的缘故,而如法修行,将自身染污的种子加以汰换清净,乃至究竟清净得以成就佛道。(原标题:什么是念佛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时候就要转进,改为金刚默念,虽然金刚默念很小声乃至无声,但是自己仍然很清楚知道自己念佛的念没有间断,这时不仅心中有佛号,而且在耳中或者是在心中时时刻刻有佛号,彷佛像录音带一样不断地播放著。到了这个阶段,由于专心持名念佛的关系,定力已渐渐出现了,所以能够在日常生活以及做事当中可以持续念佛;只是这个定力很粗浅,有时候还会受到外境影响而忘了念佛,但是会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