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在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有时候他会皱著眉不讲话,有些就会嘴巴嘟噜嘟噜念。所以今天我们看到一个人在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在观看别人的时候,其实也就可以看到自己在发脾气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样貌;一般来说,我们看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他的整个脸型一定会产生很大的变化,跟原来会完全不一样。所以,当我们在细观别人是怎么样发脾气的时候,在看别人——我们不 三摩地

2018-07-23

嗔恚的法有四个过程,叫作嗔、恨、怨、恼;嗔,是说在心中生起了不悦的念头;恨,是说心中进一步起了记恨的念头,譬如说,有人常常起嗔以后,心里面会这么想,然后乃至口头上会加一句说:你给我记住!这样子就是已经达到恨的歩了,当然记恨的时间长短,也表示出说这个人恨的程度的深与浅;怨呢?讲的是嗔与恨的缘故,然后进一步想要设计来报复对方;乃至于说,已经开始进行报 三摩地

2018-07-23

古来大德有提到三种情况:一种是叫作非理嗔,他不来恼,而自生嗔;这个情况是说,也许你正无事而闲坐,突然想起一件令你生气的事情,因而不由自主发起脾气,就想找个人好好来诉说一顿。第二种叫作顺理嗔,他人来恼,尔乃生嗔;譬如说:你或者是无事而闲坐,或者是正在忙着做某一件事情,可是某甲就是前来干扰你,让你或者是没有办法享受清闲,或者是没有办法继续作你想要作的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不管我们造作任何的业种,如来藏都会帮我们记录得非常清楚,因此我们要学习释提桓因,以虔诚恭敬和谦虚的身口意行,来对治不好的外境,也要学习他向天人开示的人当莫嗔恚,见嗔莫嗔报,于恶莫生恶,当破坏憍慢,来让我们不会随著外境起不好的心行,也让我们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越来越清净,才能够快速往佛迈进。 (原标题:为什么我们有嗔心?) 三摩地

2018-07-23

而且还以偈颂来对这些天人们开示,包括不要轻易起嗔恚心、也不要以嗔报嗔;看见有人造恶的时候,也不要心生嫌恶,应当要起慈心、悲心来对待他,这样才可以破除自己内心的憍心和慢心等等。可见释提桓因是有方便善巧的,也是具有智慧的、也具有慈悲心,这在在都显示是大乘菩萨的行谊。所以在天界依旧是有佛法的,不是只有人间才有佛法。第二,忉利天人还是会起嗔心的。从故事中 三摩地

2018-07-23

天帝释所管辖的三十三天的天众们,看见了这个夜叉鬼长得既丑陋又难看,竟然毫无忌讳坐在天帝释的宝座上,天人们看了,各个都非常恼怒生气。可是当这些天人们的嗔恨恚恼心越来越高涨的时候,那个夜叉鬼的容貌,却是渐渐随著诸天人的嗔恚心而变得越来越端正,最后连丑陋的模样也完全不见了。这时候三十三天的天众们,就去面谒天帝释提桓因,禀告天帝说:【憍尸迦!当知有一异鬼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是因为对这些世界上的人事物很不耐烦,这俗话称之为看不惯,没有办法接受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包括对于已经开悟的人也没有办法想象为什么已经开悟,还会这样?这样意识心无法安住,这都是称之为无法忍,即使其中没有「辱」,这也都是自生烦恼,可是这烦恼很容易生起,而且这样的烦恼有时候是证悟更高境的踏脚石,所以要从忍受开始,慢慢走向烦恼降伏,或是要去寻找法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从实修实证来说,禅不是不离五阴的四禅八定有为有生灭的世间境界,而是静虑;是要在不缘外境的静心境界中,专精去思虑,就是去参究去寻觅自身的本源第八识如来藏,然后一念相应破参找到了,般若中道实相的出世间智慧就生起了,法身慧命就出生了。但是,不缘外境的静心境界,虽然也是禅、也是定,却是定力而不只是定相。定相就是定的表相,就是打坐时一动不动,但没有定 三摩地

2018-07-23

观死尸,被火所烧,燋缩在,或熟或生,不堪目击。观破冢弃骨,日暴雨侵,其色转白,或复黄朽,人兽践踏。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浮生岂是久居?幻质非坚,终归磨灭。未入胞胎之日,岂有这男女之形。只缘水火风假合而成,脆似草头露,倏忽便无。长者不过十而终,短者大都一二而早夭。今朝不知明日事。九孔常流诸不净。人情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苏东坡: 三摩地

2018-07-23

由此九种白品所摄加行故;能令其心,速疾得定;令三摩,转更胜进。又由此故;于所应往,及随所应得,速疾能往、能得;无有稽迟。黑品所摄九种加行,不能令心速疾得定;不令三摩转更胜进。又由此故;于所应往,及随所应得,极大稽迟,不能速疾往趣获得。 三摩地

2018-07-23

【瑜伽师论】说:云何名为九种心住。谓有苾刍令心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及以等持。如是名为九种心住。云何内住。谓从外一切所缘境界。摄录其心系在于内令不散乱。此则最初系缚其心。令住于内不外散乱。故名内住。云何等住。谓即最初所系缚心。其性粗动未能令其等住遍住故。次即于此所缘境界。以相续方便澄净方便。挫令微细遍摄令住。故名 三摩地

2018-07-23

相义随顺观察。是名观察义禅。大意是:这是始教菩萨所修禅定,即此菩萨既能观察二乘所修自相共相,知人无我。也能观察外道所说自生、他生、共生。知其皆无自性。然后能观察诸法,缘生无性。了知诸法无我,皆唯心所现。断分别我法二执,入初。入初已后,于诸相诸义。次第随顺观察,渐次增进。是名观察义禅。云何攀缘真如禅。谓若分别无我有二是虚妄念。若如实知。彼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了世法一切皆如梦非处非无处体性恒寂灭诸法无分别如梦不异心三世诸世间一切悉如是梦体无生灭亦无有方所三界悉如是见者心解脱梦不在世间不在非世间此二不分别得入于忍譬如梦中见种种诸异相世间亦如是与梦无差别住于梦定者了世皆如梦非同非是异非一非种种众生诸刹业杂染及清净如是悉了知与梦皆平等菩萨所行行及以诸大愿明了皆如梦与世亦无别了世皆空寂不坏于世法譬如梦所见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一个菩萨真实断我见,那他要给自己创伤疗愈就很容易了!创伤疗愈的关键就是在断我见与断我执!我们是因为有这个我见、我执或我所执,才会有创伤!譬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个创伤,就是因为担心「我」被伤害!那什么是断我见呢?这个平实导师的书上都说的很清楚!大意就是说确实观行五阴十八界是虚妄无常,因缘和合的,五阴十八界并不是真实的我!只是一个组合体 三摩地

2018-07-23

此三种邪见之结,能系缚一切人、天人、天主……等有情,轮转于三界中而不得出离生死;乃至一神教之天主耶和华、阿拉,亦皆堕在欲界中而被三缚结所系缚,不得出离欲界生死,当知更不能出离三界分段生死;由是系缚缘故,说此三结为三种系缚之结。三缚结之初结即是我见,我见摄属五利使中之身见;我见若断,五利使其余四使亦必随之一一灭除;五利使者即是身见(我见 三摩地

2018-07-23

先不要说到四果或是佛果,单单我们说断我见以后,也就是说分证出家法,这个时候在修学佛法上会是如何的事半功倍,我们依着菩萨六度的道理,来跟大家简单说明一下。首先是布施的法。以前布施的时候,虽然也熏习过三轮体空,也就是施者、受者、所施物空;可是往往正在布施的时候,一定也会犹豫不决,多多少少会生起一念说我是不是要布施?那当然在这个同时,就对将来布施所得的 三摩地

2018-07-23

再者说,难道佛法就只有解脱果吗?而声闻人的解脱果,乃至说他证了四果,真的是究竟的解脱吗?以断我见为基础而开始进一步去求参禅明心,那才是菩萨的七住位,后面还得要满足十住位,然后十住位之后还有十行、十回向、十、等觉、妙觉等等这么多的菩萨阶位,要一一去修证。这个初分证出家法,还真的是基础而已! (原标题:真求出离三界法,不在身相作文章) 三摩地

2018-07-23

《瑜伽师论》卷51:「缘真如境胜道方能转依故。」(CBETA,T30,no.1579,p.581,c10-11)以下关于转依如来藏的法语都是平实导师的在书中或讲经中的开示:【转依就是转变觉知心与意根自己的执我性、不净性,依止于常住如来藏的无我性、清净性、涅槃性。悟前都是依止于处处做主的我,依止于见闻觉知的我,现在开始转变自己而依止常住不坏的如来藏为真实法,认定自己虚妄不实,我见与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的「离开」真的是非常可惜,因为都入内门了,应该是刚起飞要冲的时候,应该是股票突破W底开始的起涨点,而不是M型头开始退转的高点;那怎么因为遇到不如意之事就离开呢!实在太可惜了!我们常说福德和知见慧力都具足才能破参,福德就是事相上的福德和心上的福德,也就是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事相上的福德就是布施和护持正法,心上的福德就是定力和除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问题是你的意识与意根要如何做到让佛愿意护念你,这才是最重要的方啊!」(平实导师着,《随缘》,佛教正觉同修会,2008年9月初版,页54)佛菩萨的护念和加持 葛格我以前在禅净班的时候,进来三个月时就开始跟大家做义工,那时候一起做义工的很多菩萨们,现在几乎都证悟乃至很多当助教老师了!那这些年来,每次有新的证悟菩萨出现,我都会去跟他们随喜赞叹与结缘一下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