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第二种根性叫做一根,他的根性是永远不会转变的,叫作定性声闻,决定性的不回心声闻人;因为法小如同羊车,所以称为小乘法、小乘人,又称为声闻乘,名为一根。第三种人是缘觉乘,如同鹿车能度较多人,故又称为中乘,就是辟支佛人。...所以佛法修证者一定有声闻、缘觉、菩萨三种根性的不同,当然法就有三种不同的真实理了!如果有人在大乘法中却不相信有三根三谛,只相信有解脱 | admin 2018-08-09 |
![]() |
世尊说:有些众生具有出世间的智慧,跟随佛陀听闻解脱道法之后,能够真实信受;他厌腻了生死轮转的痛苦,急于想要解脱、出离三界,进入寂灭、清凉、清净、真实的涅槃之中;像这样的人就叫作“声闻乘”,就像是小小的“羊车”,只能载他自己一个人出离三界火宅。另外有一些众生,信受佛陀的教诲之后,很努力地精进;但是他想要求得自然慧,想要在无佛之世自 | admin 2018-08-07 |
![]() |
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真如相故。”】(《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二)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位菩萨想要修学大乘法的话,首先应当要知道,最初所行的根本之业,就是要依止一实境界来修学信解;因为信解力增长的缘故,就能够很快的进入菩萨种性之中。也就是说,一定是要依止一实境界来修学十信位的信解。而 | admin 2018-08-07 |
![]() |
但是佛法就只有这些吗?为什么我们学了一世就只知道这些?为什么我们参禅十几年还是读不懂公案、读不懂经典?二乘声闻、缘觉都已断了见、思惑烦恼,证得了二乘菩提,成为二乘圣人了,为什么还不是大乘法中的开悟圣者?虽不是凡夫了,为何还是被佛陀说是愚于实相的愚人?二乘无学因佛开示涅槃有本际,入涅槃以后非是断灭,虽知而不能现观无余涅槃中的实际,故名为愚。那些二乘圣 | admin 2018-08-07 |
![]() |
因为无论是想要解脱,证得声闻果或缘觉果,还是菩萨的佛果,都是要修十善业的,所以说十善业道也是修学三乘佛法的基础。例如,佛陀在《十善业道经》中说:“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经》)当众生愿意努力修学十善之后,三业清净,又有了足够的福德;然后再教导他们 | admin 2018-08-07 |
![]() |
*************三归依一定要在寺庙里面归依出家法师吗?不一定的我们最熟知之七大等觉菩萨:文殊、普贤、弥勒、观世音、大势至、维摩诘、地藏王,现出家相者究有几人?而诸少数崇拜僧衣之声闻心态出家法师,每日头顶礼拜恭敬之,竟未省觉此诸等觉大士多现在家相。《华严经》中善财大士五十三参中之菩萨,始自初信位,末至等觉位,亦唯有五参善知识现出家相,而且多 | admin 2018-08-06 |
![]() |
中品三生系阿弥陀佛以方便力,摄受声闻种性之众生。往生彼国后所得皆是声闻果,是有余涅槃;又因此土是佛之方便所化而成,故名方便有余土,此是中辈生想。上品三生是专摄大乘菩萨根性之人,上自见性,下至发无上道心,皆可得生。以此辈人或见第一义(见自性空法性空)、或解第一义而不惧、或发成佛之心,所得果位在初地以上,并皆分证法身故,名实报庄严,此是上辈生想。非可谓 | admin 2018-08-06 |
![]() |
所谓的世俗僧,是指剃发、着染衣、受声闻别解脱戒的出家人,本身持戒清净,亦名清净僧。如果能够供养胜义僧及世俗僧,可以获得很大的福德,如经中开示:“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欲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优婆塞戒经》卷5)佛开示:布施给畜生,尚且得 | admin 2018-08-05 |
![]() |
这个故事,主要是因为尊者摩诃迦叶,有一天他在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从禅坐中出定,便起身前往佛所在的林园,向佛行了最恭敬的头面接足礼,并退坐在一旁,尊者摩诃迦叶向佛禀白:“世尊啊!是什么样的因缘,您先前为那些声闻比丘制定的戒律很少时,多数的比丘都能够心乐住于修学正法;如今为比丘们制定的戒律增加了很多,比丘们却反而不能乐住于正法的修学呢?”也 | admin 2018-08-05 |
![]() |
这个修行的目标约略来讲,我们就可以分成两大目标:从事相上来看的话,我们说在佛教里面有所谓的三乘佛教,前面的两个就是所谓的声闻跟缘觉,就是一般人所熟知的二乘的佛法,那么第三个就是所谓的大乘佛法。在二乘佛法里面讲的,主要是如何能解脱于烦恼;也就是说,佛在二乘佛法里面告诉我们说:烦恼它的根本是什么?它的来源是什么?它的表现是什么?它的样貌是什么?以及我们 | admin 2018-08-05 |
![]() |
在大乘法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在末那识上面做文章的,因为众生的解脱与轮回都是以祂的“执著与否”作为主要原因,而且一切种智的亲证与内涵,也都离不开祂的自性,所以说祂是佛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这个末那识也就是无始劫来不曾间断过背后的你!祂才是真正的你自己;虽然这个“你”也是可以灭除的,就好比定性声闻舍寿的时候,可以灭除意根而入无余涅槃一 | admin 2018-08-04 |
![]() |
是善男子、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在这里我们举这一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里面提到的这一个“系念思惟念佛法门”来告诉大家,其实大家是不用担心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是清净信的善男子、善女人,能够信受因果、信受 | 三摩地 2018-08-03 |
![]() |
破坏正法的出家人,他们其实在破坏佛法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声闻戒与菩萨戒的戒体了,根本就已经不是真正的僧宝了,本质上只是穿着出家僧服的在家人而已。在这种事实的面前,指正这些失去戒体的假僧宝的法义错误,怎么可能会是诽谤僧宝呢? 如果指出出家人的法义过失是诽谤僧宝,那么大小乘经中许多的地上在家菩萨,指正声闻阿 | 三摩地 2018-08-02 |
![]() |
」又云:「大慧!此如来心阿梨耶识如来藏诸境界,一切声闻辟支佛诸外道等不能分别。」《入楞伽经》卷七:「大慧!我依此义、依胜鬘夫人、依余菩萨摩诃萨深智慧者,说如来藏阿梨耶识,共七种识生,名转灭相。」四、再引四阿含中的《央掘魔罗经》如下:《央掘魔罗经》中世尊说:「我说道者,说何等道?道有二种:谓声闻道及菩萨道。彼声闻道者,谓八圣道;菩萨道者,谓一切众生皆 | admin 2018-08-01 |
![]() |
现象界的法是五阴、十八界,能够现前观察五阴、十八界虚妄,乃是属于二乘、声闻解脱道;大乘要究竟成佛,不是只有一世,所以我们大乘法的目标是什么?是要成就佛道,而不是成就罗汉道或缘觉道。成就佛道就是得要有佛该有的具足功德。佛该有的具足功德是什么?佛是智慧具足、福德具足。那有人说:我听到现在有很多佛啊!到处都有啊!什么佛、什么佛、什么佛。可是我们来看,(他 | 三摩地 2018-08-01 |
![]() |
真实如来藏目录序第一章依妄心之间断,证有如来藏……………………………001第二章依有情能忆念之有记心,证有如来藏…………………017第三章由因果证有如来藏……………………………&helli | 三摩地 2018-08-01 |
![]() |
三世一切声闻缘觉。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如来藏亦不可得。此是如来偈之正义。2、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3、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八尔时世尊复依一切住持藏法如来之相。为诸菩萨宣说般若波罗 | 三摩地 2018-08-01 |
![]() |
妇人听了觉得很惭愧,也深自悔责,对世间的恩爱不再眷念,接着思惟五阴世间真的很苦;因为这样的缘故,得以厌离五阴苦,得了法眼净,成了声闻初果的须陀洹。从上面的例子可以说明:一者,世间人,包括一般学佛人在内,真的很执著,不仅执著我所有的,譬如眷属、财富、名声等等,而且也执著自己是否存在,认为自己无法存活乃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所以在生离死别的时候,总是做出让 | 三摩地 2018-08-01 |
我若听许声闻食肉。我则非是住慈心者。修观行者。行头陀者。趣大乘者。云何而劝诸善男子及善女人。于诸众生生一子想断一切肉。大慧。我于诸处说遮十种许三种者。是渐禁断令其修学。今此经中自死他杀。凡是肉者一切悉断。大慧。我不曾许弟子食肉。亦不现许亦不当许。大慧!凡是肉食,于出家人悉是不净。大慧!若有痴人,谤言如来听许食肉,亦自食者,当知是人恶业所缠,必当永堕 | admin 2018-08-01 |
|
![]() |
妇人听了觉得很惭愧,也深自悔责,对世间的恩爱不再眷念,接着思惟五阴世间真的很苦;因为这样的缘故,得以厌离五阴苦,得了法眼净,成了声闻初果的须陀洹。从上面的例子可以说明:一者,世间人,包括一般学佛人在内,真的很执着,不仅执着我所有的,譬如眷属、财富、名声等等,而且也执着自己是否存在,认为自己无法存活乃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所以在生离死别的时候,总是做出让 | 三摩地 2018-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