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此除了入无余涅槃的定性声闻之外,其余有情皆会出生到下一世去。因此大家就可以了解,虽然有些中阴身会投生至鬼道,但是这只是其中一个可能性而已。而出生在鬼道的时候,也已经是出生在下一世了。这里我们顺便要了解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越到后面的中阴身功德越差。第一个中阴身是最好的,因此如果能在第一个中阴身阶段往生,来世的福报通常会比在下一个中阴身阶段往生的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五十三参中所有的比丘、比丘尼,当然也都是大乘法中的出家人(相上有别于童男、童女菩萨,乃现声闻相),不是二乘法中的出家人,是学佛而非学罗汉的。再来是善财大士参访的十住位菩萨:第十一参比丘善现、第十二参童子释天主、第十三参优婆夷自在、第十四参长者甘露顶、第十五参长者法宝周罗、第十六参长者普眼妙香、第十七参国王满足、第十八参国王大光、第十九参优婆夷不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中这有小乘法,跟大乘法的差异,所以在三乘菩提法之中(所谓三乘菩提就是声闻、缘觉以及佛),就是要说明,这些法都是从大乘法这样所流露出来的,所展开来的方便。因为实际上,只有究竟的佛果,才是佛教所要说明的佛法,因此佛、法、僧里面的法,就是属于这样一乘的,就是属于大乘之法。并不是说,小乘自己得到安乐,然后舍弃一切众生,自己跑去无余涅槃里面休歇;实际上小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的福田之深之广,更不是这一些小乘声闻的阿罗汉之所能够相提并论的。好!回来这里,出家是要求自己解脱,求解脱众生。对于众生的恩德,应该是远远广于接受这些众生的这些饮食的供养;乃至更简单的,有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他还需要、一定要众生的供养,才能够存活吗?他能够变化无限,他依于这样的神通变化,要求什么世间的财富、求世间的饮食,有可能没办法求到吗?从这里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有德国王与破戒比丘战斗,身上中了刀、剑与弓箭而死;死后往生阿閦佛国,成为阿閦佛座下声闻第一弟子。觉德比丘后来命终,往生阿閦佛国,成为声闻第二弟子。这告诉大众,护持正法是有大功德的。所以,释迦牟尼佛在经中随后开示:若有正法快要灭尽的时候,应该像有德国王一样,为正法牺牲生命,非但没有过失,反而有大功德。又譬如,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曾开示,如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回心大乘的声闻阿罗汉仍非真正的佛子,未证无生法忍的缘故),都是严重犯戒的破法人,不但不应覆藏他们的过失,而且还要在他们一直都不肯改正的时候,起而公开举证破斥;这样才不会辜负佛的咐嘱。因为在事相上会有许多的差别存在,所以应该有智能判断而作恰当的处理,所以在司法调查中陈述证言,是否可以准照僧团或修行团体的情形?应该要依具体情形而判断,因为有时候据实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妙法莲华经》卷2〈3譬喻品〉言:佛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那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为什么不能称为佛呢?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无量无边,本章根据佛陀开示的原典,详细的阐述了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十八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你开始学佛之后,不久断了我见,三缚结断了,声闻菩提的慧力就出现了,不再称为慧根了。如果不久又证得如来藏了,大乘菩提的慧力接着又出现了,那就说你有了三乘菩提的慧力了,这时不叫作慧根了。所以五根与五力的差别,只是在于那个根性有没有发起力量来;这五种功能若是本来就存在,就叫作五根,这五种力量还没有发起时就叫作五根。有没有无根的人呢?也有。譬如说一阐提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问他说:「你意下如何呢?我释迦牟尼佛有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我曾经为大家说过法吗?」一般人听了这话会觉得奇怪:释迦牟尼佛正是因为已经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才会叫作成佛,才会出世度化众生求证佛法,为什么突然间又问了一句说:「我有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吗?」而且明明成佛转法轮以来,至少初转法轮的声闻缘觉菩提都已经转过了,已经十几年过去了,已经将近二十年了才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同佛所传授的这个五个阶段的教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佛菩提乘,在世尊下生之前,此地的众生普遍的程度,必须是已经多所熏习了这样子五乘教法的内容。虽然在佛陀出生前的千百年当中,并没有佛教、佛法这个名词;但是呢,五乘的佛法当中实际上的内容,早已经传遍了本地、深植人心。也因此在文化的考证上,许多现代的学者认为:佛教的出现,不过是继承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然因过去世于声闻法中熏修很久,所遇的都是声闻种性之师,转弃大乘法而唯修二乘解脱道,这对欲修佛菩提道的学子来说,也是业障的一种;马鸣菩萨在《大乘启信论》中说过若遇恶缘或时退堕二乘地故之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是真修佛道者一个很重要的志愿,因此退堕二乘地也是业障的一种。恶业缠身连善法、二乘法都无法增上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刚刚我们所说到的阿罗汉,小乘声闻阿罗汉所谓证得的灭尽五阴十八界,五阴十八界永远灭尽,没有一法剩余,一切生灭法、一切有为法、和合造作之法、依他起之法全部都灭尽无所剩余,就证入无余涅槃。无余涅槃当然不是断灭,否则佛法或至少佛法当中的声闻解脱道,就变成了跟外道的断灭空,死后一切皆空,死后没有任何一法剩存一样的,那佛法就跟外道见没有什么差别了。这个部分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世尊的法教包含有哪些呢?世尊的法教除了包含我们所耳熟能详的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外,还包含了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等总共五乘法道。譬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零二〈称扬功德品〉中说:世间所有人乘、天乘、若声闻乘、若独觉乘、若无上乘,皆从菩萨摩诃萨众方便善巧而得成办,菩萨所有方便善巧,皆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成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佛陀的这段圣教开示中,就知道往生弥勒净土是多么殊胜;能够随弥勒尊佛于当来下生人间成佛时,在于声闻三会—龙华三会—第一会闻法成阿罗汉,并且能够亲值贤劫一切诸佛世尊,亦能值遇未来星宿劫一切诸佛,都能于此不到二劫的时程就能亲值一千九百九十六尊佛座下修学,并且能够提前受菩提记。这是多么殊胜的净土,大心的菩萨当发愿往生,千万不能像此落入外道见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依照大乘出家人所受声闻戒及菩萨戒的规定,是五年学戒,所以满五年以后就不必半月、半月诵戒了;只有未满五年的新学菩萨,才需要每半月聚集共同诵一次戒。这是在受戒以后,尚未习惯戒律约束的人,才需要每半月诵一次戒,长期提醒自己不要犯了戒。久学菩萨是不需要这样半月半月诵戒的。已经证悟的人,应该算是久学菩萨了。但是真悟者是否可以算是久学菩萨而不必半月诵戒?同修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就算是现代许多身披佛陀僧伽梨,名声的师一类的声闻出家众,也大多难脱沈迷于世间五欲的窠臼,才会公然与亲近,暗中修习藏传佛教的男女双身法;这是近百年来佛教界被外道邪见所影响(如藏传佛教六识论双身法邪见),而造成知见错误;也是与每个人过去世熏修佛法的时劫长短,以及所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有关,反而与时代背景,或青年与否,或出家与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顶多是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说:《解深密经、楞伽经、华严经》所说的戒慧直往菩萨,而不是从声闻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回心转入大乘的话,那都是往世未曾修学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的人;这些人,依照《解深密经、楞伽经、华严经》中佛所说大乘别教的佛道次第而进修,须要进到第三地的住地心时,才开始修证四禅八定、四无量心,及三地的无生法忍,都还没有神通;直到即将满心位时,方才开始修习发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说声闻缘觉乘他没有办法摄受与自己同一种种性的有情,而必须要由菩萨来摄受呢?这是因为说,声闻缘觉乘的有情,修学佛法的目的就是要亲证解脱,一旦入了无余涅槃以后,五阴身俱灭,已经没有阿罗汉、辟支佛在这个世间出现;即使是最懈怠的声闻人,他七返人天,一样也要取证无余涅槃。只有菩萨才能够发愿生生世世入世,来利乐有情;只有菩萨才具足乃至于超过阿罗汉、辟支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诸声闻辈。诚为凶忌。何以验之。我乃昔日。将诸魔兵凡十八亿。攻围菩萨。欲败其道。犹怀慈悲。不以为怨。我今小触。相困乃尔。尊者答言。理实如是。佛之于我。百千万倍。不可为喻。如须弥山比彼芥子。如大海水方于牛迹。如师子王喻于野干。大小之形。实不相及。尊者语魔。吾生末世。不见如来。闻汝神力能化作佛。试为一现。我欲观之。魔王答言。我今化现。慎莫为礼。对曰不礼。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概略说来,佛教的内涵其实是函盖了佛、声闻、缘觉这三乘菩提,也函盖了神道教的神祇,以及一神教的教主所在的那个欲界天的凡夫境界。而修学佛法的目标就是为了实证三乘菩提,要成就究竟的佛果,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不像其他的宗教信仰只是求来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乃至于只求今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如果认为佛教只是种种宗教信仰当中的一种,跟其他宗教信仰没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