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形起男都有,只是众不容易发觉。那么经典讲有五个原因导致形起:“一、小便盛。二、大便盛。三、虫啮(感染细菌叫虫啮)。四、风盛。五、欲盛。”总共五种原因。当你修证到了这个阶段的时候,可能仍有形起的现象。这种现象众不容易觉察到,容易误会自己已断贪欲。遇到形起时,你自己要检查,有没有因欲而产生形起?如果不是因欲而产生形起,那么你可以说余习已 admin

2018-07-21

譬如有人正静坐时,心中一念不生,忽然有人在室外言语,行者虽住一念不生之未到地定境界中,但仍能了知彼言语者为父、为母、为子、为、为师、为长辈、为朋友,心中虽不起语言文字,而于甫闻之际即已了知,如是了知者即是慧心所也。如是一念不生而始终不起语言文字,即已了知之分别性,即是五种别境界心所法之慧心所,诸佛菩萨圣教中开示:如是与慧心所相应之觉知心即是意识心 admin

2018-07-21

」所以「参学者」「多在祖师机锋一转,当体即是」,但「后代人的根器趋于下劣,所以祖师开设方便,立参禅一法」这个说法中,是有一点很重要的地方要加以说明,就是什么是这个「根器」?为什么根器会趋于下劣了呢?这根器下劣了,会如何呢?到底它真正的影想是什么?如何改变自己的根器呢?祖师确实以机锋来开示真心,因为六住菩萨的熏习般若以后,已经理解了真心,这个佛法中的 admin

2018-07-21

这样的说法完全不如法!为什么?因为有乐受就不离受阴,有知就不离想阴,既然落入受阴与想阴,当然不离五阴;既然不离五阴,表示我见未断,连声闻初果也无,连菩萨七住明心也无,怎么有可能成为究竟佛呢?原来坦特罗佛教所谓的“报身佛”,是男抱在一起的假佛。所以,坦特罗佛教的乐空双运、乐空不二以及报身佛之说法,是误导众生的说法,不应该修学;是恶知识说法 admin

2018-07-21

而且男杂处。一不小心就出执,所以这个地方不好修,因为一步错就满盘输,就轮回三恶道去了;到了三恶道,要再恢复人身就很难了。因为这个地方很容易堕入恶道,所以说是难行道、是缓行道;因为五欲所迷的缘故,很容易造恶,造恶失去人身,就很难再得了。此界恶知识太多了,所以我们稍有不慎就被误导了;误导了以后,如果有一天遇到真正悟的善知识,看到他所说的,他所证的,跟 admin

2018-07-21

譬如难陀比丘,他有三十种大人相,非常庄严,所有的人都很喜欢他;可是他每逢说法时,眼光一定会先看众,然后才会看男众。我方才上座时是先看男众还是众?(大众笑了起来)我忘了,没注意到。难陀比丘凡是走入大众之中,他一定先跟众招呼说话,然后才和男众招呼说话;这就是不清净的末那识,就是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属于菩萨道中所修断的习气种子。阿罗汉只是把烦恼障的现 admin

2018-07-21

如果一位有情他具足了人天善法,能够孝养父母,无论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或是房舍、财宝,他都能够尽心地供养,并且还能够经常地恭敬、礼拜、尊重、赞叹;除此之外,也同样能够奉事师长,除了四事供养之外,也能尊重赞叹恭敬礼拜,并且奉行师长良善的教导;对于妻子、儿、眷属也能够供给衣服、饮食等等,以及打扮庄严的饰品;如果遇到善知识善友的话,也能够随分随力的布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有人是因为听别人说修学佛法将来可以享受到世间最美妙的男欲乐,因此才来修学佛法的话,那么他最初的发意、发心就不清净,将来就必定会走入邪道邪法去,而得到三恶道的苦果,离佛道越来越远。所以,正信的佛在十信位的修学之中,就必定会由原本的贪著世间五欲之乐,而逐渐去除对世间五欲乐的贪爱,这同时也可以检验一位菩萨是不是已经满足十信位了。如果有一位菩萨,仍然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就是要依于这三句话来修证四宏誓愿、四预流支、四种法要的;菩萨优婆塞(就是指男居士),优婆夷(就是指居士),要如何在三归五戒之后,依于四种修:亲近善友、听闻,然后如理思量、如法修证,慢慢地趣向于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乃至完全转依于大乘来修学佛法,终究成就佛地的一个道理。《梵网经》菩萨戒的佛性常住、孝顺心、慈悲心,简单来讲:佛性常住,佛性就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一位有情他具足了人天善法,能够孝养父母,无论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或是房舍、财宝,他都能够尽心地供养,并且还能够经常地恭敬、礼拜、尊重、赞叹;除此之外,也同样能够奉事师长,除了四事供养之外,也能尊重赞叹恭敬礼拜,并且奉行师长良善的教导;对于妻子、儿、眷属也能够供给衣服、饮食等等,以及打扮庄严的饰品;如果遇到善知识善友的话,也能够随分随力的布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此菩萨戒,是一切佛子应当尽身受,乃至未来无有穷尽,皆应当受!如是不可思议,可以信位功德,步入十住位次,于初住位安住修学,又因为今生时当重起,法义宣说殊胜,一切信心满足的住位菩萨皆当获此不可思议功德,以此累世所熏修的大乘法义,于此今生,再无怀疑,入第六住位,安住般若熏习,断除我见,发心决定:誓证此菩提,决定明心成就,如是参究,必证此真实实相!《菩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在前面几集当中说明了,如果一位有情他具足了人天善法,能够孝养父母,无论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或是房舍、财宝,他都能够尽心地供养,并且还能够经常地恭敬、礼拜、尊重、赞叹;除此之外,也同样能够奉事师长,除了四事供养之外,也能尊重赞叹恭敬礼拜,并且奉行师长良善的教导;对于妻子、儿、眷属也能够供给衣服、饮食等等,以及打扮庄严的饰品;如果遇到善知识善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有人是因为听别人说「修学佛法将来可以享受到世间最美妙的男欲乐」,因此才来修学佛法的话,那么他最初的发意、发心就不清净,将来就必定会走入邪道邪法去,而得到三恶道的苦果,离佛道越来越远。所以,正信的佛在十信位的修学之中,就必定会由原本的贪着世间五欲之乐,而逐渐去除对世间五欲乐的贪爱,这同时也可以检验一位菩萨是不是已经满足十信位了。如果有一位菩萨, 三摩地

2018-07-21

这五十三参中的善知识,甚至也有身分卑贱至当妓的;而这些善知识们─也就是说这些菩萨们─在世间法中的身分是随缘的,并不确定或执著一定要现哪一种身相;所以真正在修学佛道的时候,不可以依表相来观察。那么平实就依《六十华严》善财大士所参访的善知识,大略举出来说(只举出他们的身分与名称就好,参访请法的过程与内容就不说了)。在十信位中,善财大士初参比丘功德云、 三摩地

2018-07-21

(-----《瑜伽论记》释遁伦集撰)于是如来告人曰。若汝欲得阿难比丘以为夫者。宜应出家学其容饰。答曰。唯然敬承尊教佛言善来便成沙门。鬓发自落。法衣在身。即为说法。示教利喜。所谓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出要最善。又此欲者。众苦积聚。其味至少。过患甚多。譬如飞蛾。为愚痴故。投身猛焰。而自烧害。凡夫颠倒。妄生染着。为渴爱所逼如逐焰之蛾。是故智者舍而远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人也许远在天边,也许近在眼前,也许就坐在你身旁,甚至是你的父亲、你的子、你的配偶,不一定。因此必须要把性障除掉才不会疑,要把慢心除掉才不会被表象所遮障。5、必须修学动中功夫那就是虚云老和尚讲的看话头。我们要有这个功夫——任何一句话没有出来之前,我们就看到“它”,知道“它”是什么?清清楚楚看到它是什么!但是这句话的 三摩地

2018-07-21

」〔编注:现代人不能断除欲界中最粗重的男欲贪,连初禅都不能证得,往往所说的入定,最多不过欲界定或未到地定,不能说是四禅八定的实证,四禅八定的实证是以断除欲界贪而实证初禅,乃至实证初禅以上至四空定而称之。〕但是打坐入定真能出离三界生死苦海吗?以前佛住世的时代,具足四禅八定的外道很多,但是却与三乘菩提的修证无关。如果不断我见,即使具足四禅八定以后,还 三摩地

2018-07-21

当一个机锋公案在您的前面,如果您就认为是这样,这就像是俱胝禅师的弟子,小小的沙弥学着禅师的作略,只会举出一只手指头,心里面洋洋得意,以为这样就是无上道,我们看了都不禁哑然失笑,可是却还是有这么多人,自己还自己说学佛很多年,自己说自己是知识分子,自己说自己是老修行,这样地学这个童子的作略,却自己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一丁点可笑,真是见树不见林之辈!机锋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有人正时,心中一念不生,忽然有人在室外言语,行者虽住一念不生之未到地定境界中,但仍能了知彼言语者为父、为母、为子、为、为师、为长辈、为朋友,心中虽不起语言文字,而于甫闻之际即已了知,如是了知者即是慧心所也。如是一念不生而始终不起语言文字,即已了知之分别性,即是五种别境界心所法之慧心所,诸佛菩萨圣教中开示:如是与慧心所相应之觉知心即是意识心。真 三摩地

2018-07-21

你要是不信的话,你花六百万元台币买个绿翡翠佛像,弄个金项炼镶起来让他挂在胸前;或者买一条璎珞项炼,把翡翠佛像镶好挂到他身上去,你看他挂不挂?你还没有套到他头上,他就赶快把你拨掉了,因为他认为这个是外法,所以出家的持世菩萨,天魔来了:“我把这一万二千位天送给你。”“不要!不要!我不能接受!”维摩诘菩萨来了却说:“好啊!好啊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