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今译]在世间,什么最富?什么最贫?慈母在的时候,称为富,慈母不在的时候,称为贫。慈母在时,叫做太阳在天中;慈母死后,叫做太阳落于西山。慈母在时,叫做月光正明;慈母亡后,叫做暗暗长夜。所以你们要殷勤地顺奉养父母。这样做同供佛所获的福报没有两样。▲察友在为谋,别伴在急时, 三摩地

2018-07-22

世间人都懂得应该养父母、尊重贤圣,更何况在佛法中的修行人,当然更应该如此。《增壹阿含经》中就说:【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难报。是故,诸比丘!当供养父母,常当顺,不失时节。】(~《增壹阿含经》卷11)《杂宝藏经》中也有这样的譬喻:【假使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至百年,复种种供养,犹不能报父母之恩 三摩地

2018-07-22

话说中国人的「死爱面子」,死掉的人都已经没有知觉了,那来意识分别而来爱面子呢?那是因为活人想藉由已死的人,将丧事办的风光体面一点,来装扮一下门面,就有了请名望人士写的挽联、阵头、大型奔驰车引导花车、女别琴、戏班助阵、五子哭墓、大场面的告别仪轨、大开筳席宴请亲友…等等大费周章的铺张仪式举办着丧礼,不但吵死人也吵活人,让人可以看到感受到丧事办的 三摩地

2018-07-22

4、不不义、无惭无愧心。5、好行杀生事、常造作诸多恶事。6、此人短命不得长寿。7、见善难发菩提之心。8、综观以上,这种人注定在死后再堕回三恶道中去。从畜道中出来生于人间的众生-1、此人神智闇钝,作人处事是愚蠢,又少智慧,无分寸,懈怠又懒惰。2、多贪多食,不挑粗细(什么肮脏都吃,还洋洋得意无所谓).3、个性是又拗又捩,讲话很唐突(率性鲁莽)。4、此人是身强力壮, 三摩地

2018-07-22

中国自古以来,有关地狱的故事不计其数,最有名的当是《聊斋志异》中的〈续黄粱〉,叙述一位福建省曾廉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成为宰相,却贪赃弄权,无恶不作,死後下地狱受尽酷刑,文中对地狱的种种情景,有非常精采的描述。事实上,佛教所说的地狱和鬼,是不同的两类众生。地狱之名在许多佛经中皆有出现,最常见的是《立世阿毗昙论》中称「泥梨耶」(梵文niraya或naraka),意思 三摩地

2018-07-22

更有人批驳出家为不、逃避责任。殊不知,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各种人才。心灵救度的大任,正有赖僧宝来承担。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出家才是真正大,因为出离的是烦恼之家,所做的是绍隆佛种,弘法利生之事。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是何等积极!外常批评佛教崇拜偶像,但不知佛教施设佛像,乃是方便契合根器,让礼拜者见贤思齐 三摩地

2018-07-22

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 三摩地

2018-07-22

释迦世尊所教导我们顺父母,它的真实义理是什么?一般人都知道:一个人最起码作人的人格,就是要包括了顺、礼敬、供养父母,否则连作人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一点不论是古今中外,不论是学佛与否,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世间的常法。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佛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法回报他们的恩德,所以佛应当要尽一切的能力来报答 三摩地

2018-07-22

世间人每年都会庆祝母亲节与父亲节,而我们学佛人更应该顺父母,因为父母辛苦地生下我们以及养育我们,我们今天才能够长大、成家立业、安身立命,乃至修学佛法及悟道解脱。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6〈五戒品第22〉中说: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言则柔软多有惭愧……。 三摩地

2018-07-22

顺,就是对父母好好说话。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理解他们的不安,安抚他们的焦虑。与父母说话不要抱怨,不要意气用事给父母添堵,要心平气和,言语上多些体贴与感恩。因为在意,你的话语有力量;因为关心,你的语气有意义。好好说话,冷静但不冷漠,坚定但不坚硬。幸福的家庭,需要好好对待爱你与你爱的人,因为有爱,每句话要好好说。------微信公众号《读书369》2018-01 三摩地

2018-07-22

父亲是个老实的乡下人,事母至、兄友弟恭、勤俭持家、为人处世一向严谨。记忆中,我们没有这样一起散步过,更没有并肩坐过。我一边着按摩他瘦削的双肩还有小腿:「爸!我们念佛的人,除了至诚忏悔,有病看医生,其他就交给佛菩萨安排吧!您别操心太多,要放宽心,病才容易好转喔!」父亲点点头没说话。我知道他每天都在佛前至诚念佛求忏悔。《佛说业报差别经》有偈:若人造重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人问我,他的儿子和媳妇都不顺,他应该怎么办?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找原因。一方面就是自己在过去生曾经造过不顺的因,这是本因;有这个本因,未来世才会遭遇类似子媳不肖这样的境遇。再来看今生,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是今生对自己的父母在道上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也就是说别人怎么对父母,他也大概就是那个标准,并没有超出很多,这个是这一世的缘起,已 三摩地

2018-07-22

从很多佛教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佛陀有许多地方教诫们要养父母。像《增壹阿含经》卷十一有一段这样子记载:【世尊告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报恩。云何为二?所谓父、母也。若复,比丘!有人以父着左肩上,以母着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饭食、床蓐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于屎溺,犹不能得报恩。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 三摩地

2018-07-22

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说过,敬父母什么最难,是色难,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最难。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顺父母。其实,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而高层面的,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色难难在何处?难在很难有一颗恭敬的心,难在没 三摩地

2018-07-22

究竟释迦世尊所教导我们顺父母,它的真实义理是什么?一般人都知道:一个人之所以为人,他最起码作人的人格,就是要包括了顺、礼敬、供养父母,否则连作人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一点不论是古今中外,不论是学佛与否,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世间的常法。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佛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法回报他们的恩德,所以佛应当要 三摩地

2018-07-22

三种的世间福田当中,最首要的是报恩田,也就是要养父母、敬事师长。这是因为父母以及师长不辞辛劳地养育我们、教育我们、教养我们,长养我们的色身以及智慧。在往生极乐世界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当中,首先就是强调要养父母、奉事师长。此外,佛陀在其他的诸经当中,也是不断地强调奉事父母、师长的重要。譬如,世尊为我们开示《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优婆塞戒经》等等。另 三摩地

2018-07-22

另外佛陀也提到顺父母与供佛的功德是一样大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报恩品第2之上〉: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经典中说,如何是世间最富有的呢?如何又是世间最贫穷的呢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叫做养父母呢?我想这个大家都知道,在很多世间法里面都教我们养父母。那我们在修学佛法有几点应该要注意,就是说当我们来修学佛法来修行的时候,我们发起了大心,我们想要为多付出、多做的时候,我们不要忘掉我们要先养父母,也就是说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不可以对父母克扣。譬如说有些人非常热衷于宗教,所以他对于宗教的付出很大,可是他对自己的父母很小气,认为我为了要护 三摩地

2018-07-22

在这个过程,无形之中已经滋长了慈悲心、顺心,因为这些虫儿,可能是我累劫的父母师长呢!每天早上浇花时,就会注意花草枝叶吃光了没?是不是该让虫儿搬家了?关心它们食物是否缺乏?就像关心父母或儿女有没有正常用餐一样。杀生与吃素一般人视「杀生」为当然,以「当然」故不觉杀生为「恶」末学某日与友人等,顺路到深坑的素食店用餐。就在进入老街前的桥上,看到有人在桥上 三摩地

2018-07-22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告诫比丘们说:「对于自己的父母,虽只作一点小小的供养,就可以得到无量福报;而如果对父母稍作不顺的事,就会得到无量罪过。」比丘们问佛陀说:「罪和福的果报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佛说:「我记得在过去久远世以前,波罗奈国有位长者的儿子,名字叫作慈童女,父亲很早就过世了,家里的钱财又已用尽,只好靠劳力卖柴维生,每天赚到两钱,全部供奉年老的母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