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觉,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佛即口放无量光明,是时百万亿大众,诸菩萨、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十六大国王,合掌至心,听佛诵一切诸佛大乘戒。佛告诸菩萨言:我今半月、半月,自诵诸佛法戒。汝等一切发心菩萨亦诵,乃至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诸菩萨亦诵。是故戒光从口出,有缘非无 | admin 2020-06-14 |
|
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鬼王言毕,合掌而退。婆罗门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分身集会品第二尔时百千万亿 | admin 2020-06-14 |
|
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qí)、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佛告目连:十方众生,七月十五日,僧自恣(zì)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è)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jí)灌盆器、香油锭(dìng)烛、床敷(fū)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 | admin 2020-06-13 |
|
”(《瑜伽师地论》卷44)也就是说,这时的众生有着种种欺诈弊害的恶行,不孝敬父母尊长,不敬重修行有德的人,不畏惧恶业的果报,不去行善累积福德,更不受持斋戒修清净的法道。因为这样减损福德的结果,当然会衰损自身,所以身量变得短小,肤色净白的变成面目黧黑,力气强健的变成衰弱,有正念正知也变成邪念邪知,精勤勇猛的变成放逸懈怠,身上无病的也变成病痛缠身, | admin 2020-06-08 |
|
世间八正道中,正见者,谓信布施、不犯戒、行十善、供养佛菩萨、礼沙门道人、孝顺父母等之一切善法者,后世自得具福。正思维(正志)者,谓念道、不贪、不瞋恚怒、忍辱、不相侵害。正语者,谓不犯妄语、绮语、恶口、两舌之过。正业者,谓不杀、不盗、不淫而行诚信。正命者,于饮食、床卧等生计,以正确方法而求。正精进者,谓正行精进而不厌。正念者,谓念念不作虚妄之想。正定 | admin 2020-06-08 |
|
表面对三乘菩提的信财具足!二、戒财戒指清凉、防护、孝顺。无作戒:不需特别思维、造作,而不犯重恶业。今生持好戒→今生做成习惯势力→未来世无作戒、有戒财。三、惭财四、愧财犯戒后忏悔、成长惭、愧财。有骄有慢就无惭无愧,说明惭财、愧财不够!骄指自己真的很好而欺负、教训人家;慢指高举或自己没那么好、变成好像很好!有骄慢的人会认为自己很好,就不会下手修 | admin 2020-06-08 |
|
中品下生,他虽然不持戒闻法,但是因为在世的时候,孝养父母,行世仁义,临命终的时候遇见善知识为他说明极乐庄严国土和弥陀世尊的四十八种大愿,因此命终往生,无莲花可坐。七日后见观世音、大势至两位大士,听闻声闻法,获得声闻初果,过一小劫以后才成为阿罗汉。以上中品三生是摄受持戒修善,而不诽镑大乘法的声闻种性的菩萨。下品上生,是摄受造作各种恶业而不犯五逆罪的人 | admin 2020-06-08 |
|
真正的天魔外道他是怎么样呢?他是慈眉善目,而且他会叫你去做慈善事业,为什么?因为当一个人想要解脱的时候,他一定会开始行善----他会行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乃至他会做一些善业,可是他就说:你这样做就好了,你这样做就已经是解脱了,你这样做就一定可以成佛了。他就这样说,这样子就叫做天魔外道。所以天魔外道他可能是长得慈眉善目的喔,可能对人家讲话也是温言 | admin 2020-06-08 |
|
《梵网经》菩萨戒经常有提到:佛性常住、孝顺心、慈悲心。我们就是依于这三句话来解说刚刚的四宏誓愿,乃至我们一开始所说的:菩萨优婆塞就是居士男,乃至优婆夷居士女,要如何的三归五戒之后,依于四种修:亲近善友、听闻正法,然后如理思量、如法修证,慢慢地趣向于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乃至完全转依于大乘—佛乘、菩萨乘—来修学佛法,终究成就佛地的一个 | admin 2020-06-08 |
|
《梵网经》菩萨戒经常有提到:佛性常住、孝顺心、慈悲心。我们就是依于这三句话来解说刚刚的四宏誓愿,乃至我们一开始所说的:菩萨优婆塞就是居士男,乃至优婆夷居士女,要如何的三归五戒之后,依于四种修:亲近善友、听闻正法,然后如理思量、如法修证,慢慢地趣向于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乃至完全转依于大乘—佛乘、菩萨乘—来修学佛法,终究成就佛地的一个 | admin 2020-06-08 |
|
![]() |
李源见父亲已死,悲痛万分,复见世事纷扰,遂绝意仕途,发愿为父守孝,至死一不为官二不娶妻。就到惠林寺隐居起来,渐渐地,发现寺中僧人圆泽颇有文才,为人又纯正,故结为莫逆之交。闲时,两人游山玩水,追古寻幽,遣兴抒怀,常有诗词歌赋相和。有一次,两人同游峨嵋山。李源本想从荆州沿三峡到峨嵋山。圆泽觉得这样不好,认为从首都长安斜谷路过去更为方便。李源坚决不答应, | admin 2020-03-26 |
![]() |
反之,侵害众生、欺诈众生,不孝父母、公婆、忤逆师长,诽谤正法及诸贤圣乃至诸佛,舍寿之后就堕入三恶道中,受尽种种不如意境界,乃至地狱中种种惨不忍睹的刑罚;历经了多劫才受生于饿鬼、畜生道,辗转报尽之后才能重回人间受生,这都是业感缘起。众生今生所造作一切感生善恶业果报的有记业身口意行,业种都由阿赖耶识执藏,临命终时,业行就如播放幻灯片一般,在约半秒之间一 | admin 2020-02-21 |
![]() |
那福本身,就像布施,孝养父母,这都是福;可是反过来,如果说对父母不孝,然后又去侵损他人的财物,侵损他人的生命,伤害他们的生命,那么这都是损福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应该要设福来资助他。那怎么设福呢?这经文下面还有继续讲,我们来看经文怎么说:【或悬旛盖及然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 | admin 2020-02-21 |
![]() |
那福本身,就像布施,孝养父母,这都是福;可是反过来,如果说对父母不孝,然后又去侵损他人的财物,侵损他人的生命,伤害他们的生命,那么这都是损福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应该要设福来资助他。那怎么设福呢?这经文下面还有继续讲,我们来看经文怎么说:【或悬旛盖及然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歷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 | admin 2020-02-21 |
![]() |
既然出生在世间中,孝养父母、供养师长,这都是作人子的、作人弟子的所应尽的种种本分;乃至于修止观、读诵经典、思惟经典;乃至于修证,证得这第一义谛,离开贪瞋痴种种诸法,离开性障一切诸烦恼;乃至随烦恼中一一能够消灭,这都是为菩提而能精进勤行,这样才是究竟的般若波罗蜜。而菩萨于过程中就会去想,我如果今天休息一下,那会导致于什么样呢?菩萨经过思惟以后,知道因 | admin 2020-02-21 |
![]() |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有关孝养父母的故事,这是《杂宝藏经》卷1的记载。佛在舍卫国时,作了这样的开示:恭敬德高望重的老人,会有大利益!从老人那里,可以了解到不曾听闻过的事情而增广见闻;并且可以有好的名称而声名远播,这是有智慧的人,所恭敬赞叹的事情。众比丘听了佛的开示,请问佛说:我们常常听闻世尊恭敬赞叹父母,以及德高望重的老人。佛告诉众比丘说:不但今天,我在 | admin 2020-02-21 |
![]() |
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这一段经文,佛这么开示:善男子啊!世界上什么最富有?什么又是最贫穷呢?母亲还在时叫作富有,母亲不在时叫作贫穷。母亲还在时叫作正午,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母亲往生时,叫作太阳西下。母亲还在时,叫作月光明亮的夜晚;母亲过世时,叫作黑暗的夜晚。所以,大家应该要精勤地 | admin 2020-02-21 |
![]() |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有关孝养父母的故事,这是《杂宝藏经》卷2的记载。有一天,佛在舍卫国告诉众比丘说:如果有人想要获得梵天王常住在家里守护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梵天王就已经常住在他的家里;如果有人想要获得忉利天主帝释(也就是玉皇大帝)常住在家里守护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忉利天主帝释就已经常住在他的家里;如果有人想要获得一切天神常住在家里护佑家人, | admin 2020-02-21 |
![]()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告诉韦提希夫人说: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应当要修三福净业,三福净业中的第一个就是孝养父母……。接着佛又开示说:三福净业是三世诸佛的净业正因。三世诸佛之所以成佛,不能离开三福净业,三福净业中的第一个就是孝养父母。《贤愚经》卷1佛开示说: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所以者何?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我们说孝养父母、还有侍奉师长,我们对于对我们有恩的父母跟师长这些尊长,我们对他们的回报有时候虽然我们供给他衣服、饮食,让他们能够过很好的生活,乃至有尊严,可是这样对于我们的父母跟师长来说,那是不足够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提供再好的饮食、衣服、卧具、环境乃至尊重,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师长还是要继续轮回生死啊!所以我们怎么样能够来报答我们的父母跟师长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