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又《大日经》不思议疏卷下曰:「…别此坐者,非圣坐也;若欲求菩提,学佛坐为得。」(详见《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纂天华实用佛典丛书)2.《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九载:「问:诸威仪中,皆得修善,何故但说,结加趺坐?答:此是贤圣常威仪故,谓过去未来…诸佛及佛,皆住此威仪而入定故。复次,如是威仪,顺善品故(即:自然而生诸般殊胜善品),谓若行住,身速疲劳,若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事实上,本人也很想借着这次因缘,向香港佛教界人士简略地介绍一下上虚下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的事迹及其生活特点,希望以他老人家的种种嘉言懿行,作为我们后人学佛的榜样。同时,也想藉此为纪念老和尚圆寂四十周年,献上一片微薄的心意,以酬报他老人家对我的法乳之恩。由于本人修行很浅,佛法水平有限,若有错误或不到之处,还请诸方大德慈悲指正。我是于1956年8月,从安徽省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你在这个学佛的历程中,是希望佛陀来称赞你,还是希望佛陀看到你这么喜爱而指责你呢?但是很明显的,佛陀说这些东西都是不可爱乐的。然而众生在这个阶段就是很喜欢,所以你要容忍众生,不要和他们去争夺、去抢,你有更远大的目标需要去成就。但如果你渴求的念头还是很强烈,没办法断除时,没关系!但是当你伸手去取你所要的东西的时候,无论如何,要先看、要先想,众生有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学佛了生脱死,不是可以强迫每个人都来接受的。或者是说,你开始转变这心态,知道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我所,不是扩大自己的我见的势力范围,而是单纯地为了修行自己的道业,因此虽然还是取用这世间,可是许多的地方,你的顺位调整了,你可以权当布施而给予别人;有的地方,你可以晚一点再来受用;有的地方,你可以受用世间人所认为的比较低劣的东西;乃至有的地方,你根本无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除非你不是真的想学佛,不然这些神就会跟著你,就61位。何况你今天受的是菩萨戒,这个是不共二乘戒,唯有大乘佛子真正能发、能持的殊胜戒,那这样的话,你已经没有办法数出到底有多少的神在你旁边了。因此在成就你皈依的功德的时候,他们大家就都已经知道了。如果今天你更证得明心的功德,那这样神的数目已经更数不清了。但是如果你今天还是可以懈怠的话,你想想看,围绕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要转过这个念头来想,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业果性可以成就,所以我们才可以自在地学佛,将来可以成佛;当我们都不去造这些恶业的时候,以后我们就会和这些恶果绝缘,这我们所领受的未来的一切都是善的境界,这样不是很好吗?这样得到也才会心安理得啊!而对于以前的恶业,将来会产生的恶果,也当作是还债来想,乃至想想世间人说的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只要我们肯诚心忏悔,对方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你有你的福德,何况你还礼敬过佛,跟诸佛供养过,所以你还是和众生有许多特别不同的种子,这些与佛结缘过的功能性的种子能保证你未来学佛的道路。不过就只有这样而已,我们不需要膨胀我们自己,因为要到你成就佛果的时候,你才可以说,你所用功加行的、你所修行的,终于毕竟了,可那还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而我们来看看这法界,当以众生心为心的时候,即使你到成佛位的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甘愿做菩萨(二十七)——心得决定修学佛道可是这源头动手之前,你要先把你当初想要的东西,先予以舍弃,你要知道,手一伸出去的时候,你是不是具备凡夫所有的爱染性?是不是全部具足?如果是,那你将来你这个法,还是多所困顿。当然不是说,你证悟,以后就永远不会证悟啦,或是说,今天遇到导师所说的这殊胜的第一义谛法,以后就再不会遇到,不是如此。只是说,你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呜呼!此非印度杀生祠神之外道耶?若然者,则彼喇嘛应先互相杀害以成解脱,或迷著盲从者应先请喇嘛杀而食之,何尚腼颜食息人间也?噫!长此以往,密法之真制未窥,玅果未获,而佛制祖规之尊严扫地,遗害人心,深堪危惧!太虚大师当年还未能了知喇嘛教“修炼”的内涵,只能针对“饮酒食肉”破佛律仪而评论之;大师都如此了,其他学佛人被喇嘛教所蒙骗者,必 | admin 2018-07-23 |
![]() |
一说到学佛,普罗大众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脖子上挂着佛珠,手上缠着一圈又一圈佛珠,嘴里神神叨叨念着,每个月初一十五吃点素,偶尔参加点集体放生活动,然后怒刷朋友圈的人。很不幸,不幸学佛人在平常百姓眼中,已然被魔化。虽然早期,我也是那个挂着佛珠只会背心经的所谓的学佛人。一直都很想好好理理,为什么我学佛了?为什么我没有让亲爱的你们也学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 | admin 2018-07-23 |
![]() |
今往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师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会通遂领悟玄旨。 元和中,白居易出守兹郡。因入山礼谒。乃问师曰:“禅师住处甚危险。”师曰:“太守危险尤甚。”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 | admin 2018-07-23 |
![]() |
由于当时的学佛人对于《楞伽经》艰深的文字及义理都还难以明了,因此佛法就陷入了停滞。这种停滞的局面,到了《摄大乘论》传到中国之后,才逐渐改观。《摄大乘论》是从《瑜伽师地论》总共一百卷的内容简择精要而集成的,它是以第八识如来藏为中心,提列了大乘佛法的纲要,因为这部论摄持了大乘佛法的义理,所以名为《摄大乘论》;也因为《摄大乘论》是用简明扼要的方式阐述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师之所遗,经及论藏,入道枢机,学佛津梁。师之所愿,广利有缘,此愿满时,天心月圆。一朝缘尽,裹席而还,归去来兮,兜率内院。师虽去矣,法在人间,去日愈多,其学愈远。大哉圣哉,玄奘法师,人天法眼,真实佛子。虽逝不远,为世导师,法值末季,犹称唯识。末学后生,赞师行持,愿以古德,启发新知。 (原标题:九死一生取经玄奘菩萨弘扬的是八识论如来藏妙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这样的功能我们来看看:跟修学佛法有什么关系?我们现在只讲修定。为什么你修定修不好?那从意根对于过去的事情,祂会不断的提醒你这件事情来看,祂跟修定有很大的关联。一个人想要说我五分钟绝对不要再打妄想,但是事实上都办不到;因为意根祂会把重要的事情在你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祂就提醒你了;那你就掉入了祂所提醒你的事情的当中,你就开始打妄想了。从这样看来,意根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许多人在学佛一段时间之后,了解到心中生起了无明烦恼,是去造作身、口、意恶业的根源;因为已经深信因果,所以就很担心造作了恶业会下堕三恶道长劫受苦,所以就开始努力地想要降伏烦恼,认为降伏烦恼是修行的首要工作。在禅修的道场中,大都会教导打坐数息的方式来去除念头以及烦恼。可是无论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是修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想不起;这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对于佛教来说,我们修学佛法、修学大乘菩提,之所以要修学大乘菩提,目的就是在于成佛。四宏誓愿所说的: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简单来说,修学佛法一定是要以成佛为最后的目的;而您信奉教,却永远只能成为上帝的子民、上帝的羊,这是最简单的把我们今天要用来作一个宗教比较的,一个所谓的短的方式。那我们一样是依循这个方式,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学佛人,偶尔坐个半个小时便罢了,可是因为追求一定要练到一念不生的错误见解会让学佛人一生过半的时间都耗在上,怕分心和失去刚才好不容易得到的定境而不愿意去接触和摄受众生。佛都是生生世世利益众生而成就的,从来没有见过每天坐在上成就的。说到导演袁振洋先生,他真的是很有佛缘。拍这部电影后有去出家,后来怎样就不晓得了。末学猜测他出家后会觉得失望的可能性比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末学离开心中心后甚至曾经想到向大宝法王学佛法呢。那么什么时候开始怀疑藏密的呢?从藏密那些法王、堪布的证量和知见开始怀疑的。末学读了一些藏密的理论后,发现和心中心法有很多惊人的相同之处,比如都把双修推崇为最后了义的法。末学就做了一个推论:假如心中心传播的邪法都不能被藏密的大成就者看出破绽,那他们的大成就是真是假?而且有的堪布还是某某大菩萨投胎来的,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即使他没有特别学佛,我们认为他是世间的善人,因为他心地纯善。可是假如有一天发生一件事情,一颗炸弹掉下来,方圆十里之间一下夷为平地,不论是好人、坏人、善人、大恶人全部都死了,那这边的人有没有人造善因?有!有没有人造恶因?有!有没有人造大善因?有!有没有人造大恶因?有!可是他们一切都死了,那怎么来看待这件事情呢?所以不用特别去从善因得到恶果来看。应当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末法时期,由于一般修学佛法之人,对于三乘菩提普遍缺乏正知见,无法了知三乘菩提之异同;对于三乘菩提之共道与不共道懵无所知,因此导致久修佛法而不能突破、甚至停滞不前的情况,可谓彼彼皆是;更有穷尽毕生精力用功修行,而毫无进展,于己遂生小根劣器想,不敢进求声闻乘的见道,对于大乘贤圣自觉圣智境界更是不敢奢望;只能私下怨叹自己慧根浅狭、福德未具、业障深重;对于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