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先不要说到四果或是佛果,单单我们说断我见以后,也就是说分证出家法,这个时候在修学佛法上会是如何的事半功倍,我们依着菩萨六度的道理,来跟大家简单地说明一下。首先是布施的法。以前布施的时候,虽然也熏习过三轮体空,也就是施者、受者、所施物空;可是往往正在布施的时候,一定也会犹豫不决,多多少少会生起一念说我是不是要布施?那当然在这个同时,就对将来布施所得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金刚经宗通》第四辑第107~108页)【每一个人学佛,其实都是在当忍辱仙人。这个忍辱仙人的过程过完了,才能够发起第一分的无生法忍,才能进入初地。所以,你证得如来藏以后,不要再一天到晚攀缘六尘了,要学着像如来藏一样向内心安住;犹如国王守在宫中隐居王位一样,别老是去做小官员应该作的各种杂事,把自己变成小官员而不是国王了。国王要能安忍,安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例如佛世时有一位贫女施灯供佛,神通第一的大阿罗汉都无法吹熄他的灯,佛陀授记这位贫女将来会成佛;她会成为贫女是因为往世轻嫌一位贫穷的三果人,因为说佛陀怎么先去给那位穷人供养,如此就贫穷五百世;由此可知口业很可怕!可能害了自己无量世贫穷或下堕恶道!我们从这两位菩萨一个是阿罗汉,一个被授记将来成佛,就可以推知想必他们往世都有努力学佛,可能都是久学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原标题: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学佛人必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18集禅宗是什么?要如何修? (原标题:禅宗“开悟”要悟个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19集禅净双修在佛法上能成立吗? (原标题:参禅究竟是怎样的过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时是真见道,算是真的进入内门修学佛法。以后就是相见道位的修学,直到通达了以后才能入地。可是证得真如以后,还要眼见佛性,那可是个特大号的瓶颈,这个瓶颈比明心的瓶颈更难通过,因为它很坚固,也很细小。想要通过这个瓶颈条件要很多,而且这个佛性是要凭眼见。所以大慧宗杲禅师讲眼见佛性时说:菩萨眼见佛性,须是眼见始得。也就是说,所谓眼见佛性,须是菩萨种性的人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18集禅宗是什么?要如何修?(原标题:禅宗“开悟”究竟是怎么回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法到底是什么?内容有哪些?解脱道有哪些内涵?佛菩提道又是讲些什么?开始学佛的人,大部分是不太了解的。目前学佛的人为数不少,从表面上看来,佛教好像非常的兴盛,到处有道场、禅寺;山头林立,每到有的时节,人山人海、万头攒动,热闹得很。众生也好像非常喜欢参加唱诵,参加唱诵可以获得短暂的法喜,心里非常高兴,认为如此学习,就是在正式修学佛法。反观末学当年初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末之世修学佛法正道甚难,故余常劝人念佛求生极乐。所以者何?一者末法之世多有外道及佛门法师,遇人辄言:末法之世,去圣日遥,难修难证,勿唐费工夫也。此言亦无大错。盖一般佛子信根不足,闻说此言便失信心。设遇真知识,亦不信受,不敢求无上道,此一难也。二者知见不足,不知从何处入手,亦不知应如何锻夫,此二难也。三者虽具知见,亦知应锻夫,然不知应往何方访求教导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多亏他学佛,性情豪放,不以为意。他曾在自己的一张写真上,戏题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琼州。东坡居士接触佛教比较早。在任杭州通判的时候,他就亲近过钱塘圆照法师。当时,钱塘圆照法师正大弘净土法门。为感念父母养育之恩,东坡居士请人画了一幅阿弥陀佛像,用来超荐父母。此后,东坡居士每至一地,都要随身带上这幅阿弥陀佛像,并且告诉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天,他们与沩山禅师的仰山慧寂禅师谈论佛法,末了,劝仰山道:师兄须是勤学佛法,不得容易(轻视)!仰山禅师一听,但作此○相,以双手托给他们看,接着便抛向背后,然后又向这两位僧人伸出双手索要。二僧一时罔措。仰山禅师便道:吾兄直须勤学佛法,不得容易!这两位僧人只好回盐官。一路上,二人互不交谈,各自用心参究。大约走了三十里路,其中一僧忽然有省,说道:当知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有很多学佛人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认为在相似佛法团体所培植的福德,可以取代在团体所培植的福德。这是不对的!因为在相似佛法团体所培植的福德,并不是真正的福德,不能以此福德来要求真善知识帮你证得念佛三昧。乃至有人在男女邪淫外道护持,想以此来要求真善知识让你明心见性,那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在男女邪淫外道所培植的并不是福田,而是毒田,会戕害众生的法身慧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祈求诸佛菩萨慈悲加持,冥佑弟子得以在善知识摄受教导之下努力精进,消除无始劫来之一切业障、罪障,身心清净,修学佛法没有障碍。弟子○○○并愿将修学、护持了义正法之所有功德,回向给弟子今生乃至过去无量生中之父母、师长、兄弟姊妹、配偶子女及诸亲友,希望您们能早日归命三宝,并能在未来无量生中成为同修道友,互相扶持,互相帮助,直至成佛。”一切世界,诸佛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这些的僧,他们依着佛所教的法道去修学,得到了无漏,具足了戒、定、慧,能够为世间的众生作为良福田,那当然也是我们修学佛法中所应当要恭敬的。那第四呢,就是念施,念布施有大的功德,除了能够消除我们悭贪的这个心之外呢,依着布施也能够舏受众生。第五是要念戒,念戒--念着佛所施设的这些禁戒,然后来除断我们种种的恶习,这样子就不会有种种的烦恼。还有第六要念天,念天就是要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念佛对一个学佛人来讲是很重要的观念,也是很普通的观念,几乎每一个学佛人都会自认为知道什么是念佛,但是念佛也是佛门当中普遍被误解的一个观念。一般人总以为说念佛是老公公、老太太他(她)们念的,会认为说自己有学识、有经验,自己的聪明智慧不屑于去念佛,所以他们轻视念佛法门;修学净土的人通常会以为说口中或者是在心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不断的去唱诵就是念佛,不知道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修学佛法刚入门的时候,就好像是嫩芽刚刚发苗了,根也还非常的细小,这个时候就要修学信、进、念、定、慧这五个法,能够让善根增长,尤其是可以以信来对治不信、以精进来对治懈怠、以念来对治放逸、以定来对治掉举、乃至于以慧来对治无明烦恼。这五根五力有这样的作用,说它们是能够生起四圣法道、解脱智慧以及实相智慧的根本,因此称它作为五根、五力。因为三乘菩提要出离生死苦,都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阿弥陀佛!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一系列电视弘法节目,名为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在这个主题之下里面有很多子题,今天谈的子题是:结缘与了业。首先谈的是结缘。所谓的结缘,就是与众生结的是善缘或者是恶缘。善缘就是好的缘或者对别人有益的缘,使得他人对你产生好感。譬如,你曾布施钱财给别人,使他能度过难关,因而他对你心存感激,心有好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大日经》不思议疏卷下曰:「…别此坐者,非圣坐也;若欲求菩提,学佛坐为得。」(详见《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纂天华实用佛典丛书)2.《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九载:「问:诸威仪中,皆得修善,何故但说,结加趺坐?答:此是贤圣常威仪故,谓过去未来…诸佛及佛,皆住此威仪而入定故。复次,如是威仪,顺善品故(即:自然而生诸般殊胜善品),谓若行住,身速疲劳,若倚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请莫忘:释迦世尊成道前于菩提树下结跏趺坐,矢誓不成正觉不起此坐,终而一坐七日(或说四十九日),悉达多太子对趺坐如斯〝执着〞,又竟能于坐上证得佛果,岂非天下最大荒唐?〔注五〕至诚奉劝:我辈学佛者,幸勿援引怀让、道一此则公案以贷己畏难之愆、解他怕痛之嘲?!5.以笔者半世参叩僧俗所悉:苟能常坐跏趺者,鲜有言:〝坐与不坐,等也!〞,此必不能常坐者之言;苟常双趺而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