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另外学佛戒,可是因为烦恼心重而破戒的人,他倘若是乐于行布施,可是因为他这个破戒的恶业,需要去受饿鬼道或畜生道的果报;虽然生到饿鬼道或畜生道,可是在人间的时候,因为乐于行布施,所以有福让他经常得到饱满,而不会经常缺乏饮食。有智慧的人知道这些事情,不应该求人天五欲乐自在,应该求解脱。所以他知道这些道理,来自的原由是什么,因为佛陀一直在教导着菩萨们。佛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甚至于也可以说布施以后,希望未来世,每一世都能够生在贵族家;或者布施以后,发愿希望我这个布施,让我能够值遇善知识,能够得到解脱法,能够有成佛的法能够让我修学;或者布施以后发了这个愿说,所有的一切布施,都是我将来修学佛道的资粮,我不乞求在人天受乐,这个也是善愿。希望所布施的果报,不是要在生死中受到福的庇佑;而是希望说,所布施的福能够让自己,因为这个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后他为了让众生能够生起欢喜心,因为菩萨在修学佛菩提道的过程里面,他要成就佛道,一定要摄受众生、摄取国土;可是要摄受众生,最首要的就是要让众生生起欢喜心。假使众生对他不能生起欢喜心,不能生起亲爱想,那众生就不会亲近他,就不会听他所说的一切,对他有帮助的一切,能够发起菩提心,发起法身慧命的法;所以能让众生生起欢喜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布施,布施让众生得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这个救命之恩,它未来世见了你,就会没来由地喜欢你,一天到晚都想要亲近你,听你讲话;你想要他学佛,他就顺从地学佛,因为你在往世救过他的性命。菩萨要有这种心量,所以众生无边誓愿度,发愿要度很多、很多的众生,这才叫作菩萨嘛!放生,顾名思义,就是放众生一条生路。为什么需要放众生一条生路呢?表示牠有生命存亡的灾难,若不及时救护牠,生命即将陷入危险,所以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佛所说,你们才是真正懂得学佛的人啊!因此,他就脱下他的衣服和璎珞,在旁的夫人——他的夫人就是王后,也把自己的衣服、璎珞脱下来,就赏赐给罽夷罗夫妇他们。而且国王这样作仍然意犹未尽,他非常的高兴,就把一个十个聚落的一个土地,就封给罽夷罗夫妇,让他们将来不用特别地工作,就可以得到钱财;由这个聚落上面的人们,来供养他们,来缴纳这些所得。所以这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五种是不信因果的人,他当然总是不分善恶业随意地造作,一般的学佛人,通常是很不喜欢这种人的。第六种人是强乞索者,这种人不会对你低声下气、说好话,不论你愿不愿意,他就是硬要。一般人遇到这种人,总是觉得很烦、很不乐意;但是你仍然愿意布施,那就是不思议施。还有大势力的人,常常仗著权势来强求。而第八种是常恶言恶语的人,他一出口就是三字经、五字经的,让人很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修学佛法的路上,一定离不开善知识的引导。末学今生修学佛法能够越走越顺利的最大的原因,是信受了萧平实导师所传授的佛法正知见。从跟随萧平实导师所教导的《无相念佛》修学念佛法门开始,到现在有十个年头了,这条学佛路上的酸甜苦辣,着实尝过了不少;但因为从没有舍弃跟随萧平实导师修学佛法,所以到现在可说是受益匪浅!除了自身获得利益以外,最主要的是,末学的家人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首先讲讲什么是法布施,所谓法布施就是布施佛法,比如劝人学佛发菩提心,劝人读佛经,劝人念佛,劝人往生净土,教导别人学佛法,对适当的人宣传佛法等等,就是法布施.具体来说大家对世间财施的果报很清楚,也知道法布施有大功德,但是具体法布施有什么功德呢,大家都不太清楚,我以前也不清楚.昨天看到一本佛经<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正好记载了法布施的三十二种果报1.有正忆念。2.有于智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祈愿您能早日修除瞋恚的习气,以避免长时培植的珍贵功德大林,被一把无明火给烧毁殆尽,那您的道业当然也就能迅速增上,从此就能大步迈向学佛的坦途。-----学佛释疑(三)【共130集】第071集(原标题: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编案:然而越王、韩信之忍,虽然也是忍于众生的屈辱,却有其世间法上的目的,这与学佛人修“生忍”的目的又不相同。]接著说第二个,法忍。什么是法忍?是说对于闻所未闻法—了义正法,虽听不懂也要安忍。只要不断地反覆熏习,也就渐渐能懂;如果都不听闻熏习,就永远都不懂。学法要有长远心,听不懂没关系,先把了义正法的种子种入心田里,有因缘时再亲近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今天要和大家谈谈,有人问到说:学佛至今已经半年,看到不顺眼的事情也很容易生气,请问应当要如何克服? 其实这个问题是很多人所共同有的状况,而且还要加上一项叫作看到不顺眼的人。就好像有人问说:贪淫的心念很重,要如何克服、对治?这个问题是类似的,只差在说所针对的烦恼状况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这两个人的习气是不同的。或许有人会说:那么我两种状况都有,那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祈愿您能早日修除嗔恚的习气,以避免长时培植的珍贵功德大林,被一把无明火给烧毁殆尽,那您的道业当然也就能迅速增上,从此就能大步迈向学佛的坦途。 -----学佛释疑(三)【共130集】第071集 (原标题: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的五种方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学佛释疑(三)【共130集】第071集 (原标题:忍可分为:世间忍、出世间忍和法忍等三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学佛释疑(三)【共130集】第071集(原标题:为什么起嗔会火烧功德林嗔的本质、过失、种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祈愿您能早日修除瞋恚的习气,以避免长时培植的珍贵功德大林,被一把无明火给烧毁殆尽,那您的道业当然也就能迅速增上,从此就能大步迈向学佛的坦途。----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71集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原标题: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想一想,嗔心起时要思量,熄下怒火最吉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一个修行人,他既然要从事离欲的修行,他既然要从事不舍众生的修行,所以能够安忍、能够忍辱,那是一个基本的行谊;尤其是,如果人家知道你是一个学佛人,然后你的嗔心又非常的重,人家一定会想:为什么你一个学佛人,嗔心都还这么重呢?所以我们有时候会说,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非常不高兴的时候,演也要把它演成我们对这件事情不会那么在意。 (原标题:面对嗔的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有了怨跟恼的阶段的两种情况的众生,他们想要离开嗔恚的烦恼,当然就更不容易了!一般而言,这些都还不是开始学佛的人。现在假设说,你嗔恚的势力也到了恨的阶段,世俗话不是也劝勉我们说:当一个人在盛怒之下,千万不要冒然作出任何决定。所以我们也可以试着去想说:这件事情对我们自己伤害会到什么样程度?是不是还可以接受?也许是不是有可能只是一个误会?然后再加上上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对于一般人,根本不想要学佛,即使学佛,也不想要成佛,即使想要成佛,也觉得都是现下如何努力,都无法进步;所以这些有情被自己的观念囿陷住,因此不太会去观行自己的烦恼,只知道每天很如何如何,想自己都是业障深重,如是而已。所以要成佛的菩萨,要相信来到娑婆世界不是没有来由,天天都可以遇到心烦的事情,无有趣味的人生,那就好好地去观行哪些没有趣味,为何没有趣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19集禅净双修在佛法上能成立吗?(原标题:禅宗的禅非禅定,为何又说非定不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上内容选自《阿含概论》(原标题:学佛首要目标——断我见)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