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持戒:十重四十八轻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嗔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1不敬师友戒2饮酒戒3食肉戒4食五辛戒5不教悔罪戒6不供给请法戒7不往听法戒8心背大乘戒9不看病戒10畜杀众生具戒11国使戒12贩卖戒13谤毁戒14放火焚烧戒15僻教戒16为利倒说戒17恃势乞求戒18无解作师戒19两舌戒20不行放救戒21嗔打报仇戒22骄慢不请法戒23骄慢僻说戒24不习学佛戒25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释迦菩萨虽然没有机会修学佛法,可是祂仍然坚固其心而不退转,一直想修学佛法,虽然修的是外道苦行,可是这样的苦行仍然胜过一切外道所修的苦行。从这里告诉大众一件事实,菩萨若是为了修学佛法、若是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而修苦行,其功德远远胜过一切外道所修苦行的功德。佛陀本生故事二为求佛法,除众生无明,割身千处燃灯供养,心无悔恼佛在《菩萨本行经》曾开示:自己在过去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作为一个学佛之修行人,是要去除如来藏中的染污的种子,使之变为清净之种子,走上成佛之道。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把心放在佛法上,小处不要随便,把心安住于佛法上,随缘努力修习六度,修行一切善法,实践一切善法。从起心动念处,发起善法欲,生起善法,熏习善法,实行善法,不断地熏习实践,成就菩萨道的福德资粮,形成菩萨之世世可爱之异熟果。在成佛之道上不断前进,永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学佛后,想尽量体会佛陀视众生如独子的胸怀与慈悲。如果能像佛陀一样对每位众生都具足了知、看到他的全部,想必就能用慈悲与智慧相待吧。因为了解,所以慈悲,愿将此作为我每一期生命努力的目标!您呢?(原标题:汤普森夫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常常会有年轻的学佛人,对于学佛与婚姻之间的取舍,心中产生困惑,而问到:在家居士是不是一定要结婚生子?自己没有断烦恼,如果结婚生子肯定会有更多的烦恼,担心会因此而堕落;但是如果不结婚,由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又怕周围亲朋不能理解,因而对佛教产生了不好的看法。(一)众生成就之时,就是菩萨成佛之时要探讨这个问题,必须先确认: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学佛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古德曾经说,如果一个学佛修行人遭遇色身的病痛,他反而能够放下对这个虚妄无常的色身的执着,把这一个病痛当成是鞭策自己在佛菩提道上勇猛精进的逆增上缘。所以遭遇了任何变故,刚好便于我们把它看破,真正看破了其虚妄无常的本质,放下也就容易了。(原标题:放下无常杀鬼,不择豪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真正的佛法是可实证之法!真正的佛法非是支离破碎!(原标题: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学佛人必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自己一向不是个随和的人,学佛后依然十分个性,对于许多情理之中的事情仍然非常抵触。比如说礼貌寒暄、彼此送个礼物、客气推让、频繁聚会、吃饭不能AA等等,这些事情恨不得躲得远远的。在自己的逻辑里,只要说完该说的、做完该做的,就应该彼此独立、不再干扰。学佛三年了,知道了成佛就是依众生而成就佛土,就是从利益众生中获得广大福德与智慧;从理论上知道了佛与众生等无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您能接受下面的说法,后学可以肯定,未来您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不仅可以减少许多障碍,而且还可以缩短在佛法摸索中所犯的错误。如果上面四个问题您连一题都没答对,那您更应该要看看本文,因为这不仅可以调整您过去的看法,而且也能尽早预防您不会因为名师情执而误谤真善知识,而与佛法的三乘菩提背道而驰,越走越远了。所谓的名师,就是有名声、有名望之师。他在佛门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最后,我们要再度赞叹那些未被评论的法师居士们,因为他们没有犯未悟言悟的大妄语业;或因他们宣示已悟之后,如今已关门自省,所以我们不予评论;也因为他们在接引初机学佛上有很大的功劳,他们在弘传基本佛理上有很大的功德,于此再度致上个人最深挚的崇敬之意。现在已经是年夜十二点半了,耽误大家五个小时的时间,谢谢大家从头听我唠叨到结束,都没有人半途离开,再一次谢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人类文化中,生命是一个不解之谜,人从哪里来?生命渊源于何处?人死如灯灭,还是有来生后世?这关系到每个人的核心利益,所以我们才会学佛。建议在清明节时为故去的亲人念诵几遍《地藏经》《金刚经》等,助印一些佛门书籍,这样无论他们投生在哪一道,都能收到。因为虽然阴阳两隔,但他的如来藏还是这一个,如来藏的不可知持受性让他可以感知来自另一世界亲人的那份情意。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印光大师以前有眼疾,因为眼疾的关系,所以大师有时几乎都没办法写字读书!但是,也正因为罹患眼疾的缘故让大师更深刻觉悟了身是苦本,于是不让自己受制于这个无常苦的色身,而将它视为学佛修道的道器工具,专心念佛。大师不论是晚上睡觉或是早上起来、又或是写字读书,都能做到心不离佛,他这样非常积极地念佛,透过念佛法门而成就了非常殊胜的念佛功德,在净土宗上成就卓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很多人在学佛,学佛的目的是为什么呢?通常学佛的人会告诉你说:是为了要了脱生死、消除烦恼。那为什么要了脱生死、消除烦恼呢?无非是因为死亡的恐惧;无非是因为这个恐惧所带来的内心的苦痛;为什么会有死亡的恐惧呢?因为死之后要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自己努力奋斗了几十年的事业家产,而死亡之后到底是什么?会到哪里去?死亡之后还有我的存在吗?这一些对于死亡之后的那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譬如,不管过去我们造了多少恶业,听闻佛法以后一心向善,开始远离恶缘,广造众善,努力弥补过失,就算在修行中遇到一些遮障也能安忍和承担,并且把所修的一切福徳与功德迴向冤亲债主,吁请他们一起来修学佛法,共同迈向解脱乃至成佛;能够这样至诚恳切持续的做,冤亲债主多少会被我们的真诚所感动,因此就能改变因果,改变命运。所以,对于精进修行的人而言,如是因所产生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业障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业种会障碍菩萨行道,也会障碍初机菩萨修学佛法,这都是因为往世所造恶业种子的现行,而使得新学菩萨初始学佛的时候,处处产生障碍,这就是业障。应该如何忏悔业障呢?在探讨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个佛教史上鼎鼎有名人物的故事,这位鼎鼎有名的菩萨就是《百法明门论》的论主世亲菩萨,又被称为天亲菩萨。世亲菩萨于佛灭度后九百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她这个时候,过了三天,她衣服就破破烂烂,而如来就带着阿难现身去救度她了,后来她很顺利就成为四果阿罗汉!那她的故事的缘起到底是怎样呢?她最后说,因为如来告诉她,或是她自己也能够晓悟,因为她自己修学佛法以后也可以知道,过去生她因为嫉妒,嫉妒谁呢?嫉妒小妾,因为她没有办法生下小孩。所以小妾她有一个孩子,然后她就暗中把这小孩害死;她用一根针,针对这小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许多学佛者都有诵经的习惯,如果能多了解有关诵经的相关知见,在修行上一定会有直接的帮助。首先我们来了解读诵的意思。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五辑中,对于读诵的解释:读是了解经中的义理;诵是读不懂,而把它作为早晚课诵的内容。所以读诵包括了解经中的义理与课诵。即使是课诵,一般人在诵经的过程当中,也多少会同时思惟其中的法义,因此除了诵之外,也有读的成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视频】最系统、最具实证精神的系列佛法讲座视频,依三量为准绳,真正学佛者可借此快速建立正确知见,依法不依人,庶几不蹉跎于学佛之路!随喜赞叹您分享饶益更多学人!【正智书香园地】有意于佛法中探宝者,且入:(原标题: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如果您正在修学佛法,或者是您已婚,您遇到了一个人您觉得很有缘,您既然是已婚的身分,那应该是彼此来共同以修学正法来互相砥砺,而不是落在五阴世间的习气当中;让彼此之间能够不断地在佛菩提道上增上,这样才是真正的爱护对方、利乐对方的行为。(三)喇嘛教将男女双身修法说为佛法的修证,违佛教悖伦理《大智度论》说:淫欲虽然不恼众生,但是它对“心”有很大的系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人问到说:学佛至今已经半年,看到不顺眼的事情也很容易生气,请问应当要如何克服?首先,要先赞叹提问题的这位学人,因为一般人通常不一定会承认或者是观察到自己有上述的问题,这表示说这一位学人已经能够去观察到自己的问题,进一步也愿意试着去改正它;这不妨是一件善行,所以是应当要随喜而且要赞叹的!说明嗔恚之法的意涵之前,因为嗔与贪往往是相随而行的,所以就先略说贪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