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简略的说,若以接引众生、利益众生的角度来说,示现在家相较容易与众生共事,方便摄受修学佛道,如大慧宗杲祖师开示:四摄法中,以同事摄为最强。因此菩萨四摄法中,与众生同事来利益众生最为重要。诸地菩萨都了知这个道理,唯除有特别的因缘或别愿,不然多以示现在家菩萨相,而非声闻出家相处于人间。如华严中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善知识,唯有六位示现出家声闻相,其余则示现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如果天界与他方都无佛教,试问: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现在何处说法利益众生?是消失不见了?还是他们根本不信经中所说,弥勒尊佛仍在此土利益众生,数亿岁后当来下生成佛的圣教?——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17集学佛与佛学有何不同? (原标题:佛教仅局限在娑婆世界的人间吗?)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17集学佛与佛学有何不同? (原标题:佛学研究者是佛弟子吗?) 三摩地

2018-07-23

我开始学佛时经常思考生命与命运的问题。例如一只海星被切成两半而变成二只,那么到底它是一只海星还是二只海星?它们的命运应该相同还是不同?增加一只海星,在世界中真的增加一个生命了吗?我们可以如此随意就创造出生命吗?当然还有其他有关因果如何成立的相关疑问。我年轻时随着所遇到的因缘,询问佛门大师与同修道友这些问题,但无人能答,甚至还有人听不懂我的问题。经过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08集如何实修佛法?郭正益老师开示(原标题:佛法中真正的灌顶是怎样的?) 三摩地

2018-07-23

那你在这个学佛的历程中,是希望佛陀来称赞你,还是希望佛陀看到你这么喜爱世间法而指责你呢?但是很明显的,佛陀说这些东西都是不可爱乐的。然而众生在这个阶段就是很喜欢,所以你要容忍众生,不要和他们去争、去抢,你有更远大的目标需要去成就。但如果你渴求的念头还是很强烈,没办法断除时也没关系!但是当你伸手去取你所要的东西的时候,无论如何,要先看、要先想,其他众 三摩地

2018-07-23

更多精彩内容,请打开下面的链接和我们一起观看《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36集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 (原标题:我们每一个人的红尘)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120集佛教以出家为重吗?》蔡正礼老师开示 (原标题:小乘法不能称为佛法) 三摩地

2018-07-23

从信佛到成佛,要经历怎样的过程呢?信仰佛教的佛受了三归依,归依佛、法、僧三宝之后,通常会自称为佛;如果更努力些,比起一般单纯信仰上的佛,更用心修学佛陀的法教,精进在道业上修持,例如受五戒、八关斋戒,甚至菩萨戒者,就会向别人表示自己是在学佛学佛二字的意思,当然就是学着怎样成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过程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佛菩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06集佛法是义学,不是哲学思想? (原标题:怎么样让小乘人发菩提心?)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07集情与无情可否同圆种智?郭正益老师开示 (原标题:木头有智慧吗?) 三摩地

2018-07-23

学佛了生脱死,不是可以强迫每个人都来接受的。或者是说,你开始转变这心态,知道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我所,不是扩大自己的我见的势力范围,而是单纯地为了修行自己的道业,因此虽然还是取用这世间,可是许多的地方,你的顺位调整了,你可以权当布施而给予别人;有的地方,你可以晚一点再来受用;有的地方,你可以受用世间人所认为的比较低劣的东西;乃至有的地方,你根本无有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119集缘起与进化论抵触吗?》 (原标题:当这个世界整个败坏的时候,我们会去哪里?) 三摩地

2018-07-23

或者也许你会说:哭得这样涕泗纵横的,我好丢脸哦!可是我却要对你说:学佛的过程之中,这没有什么好丢脸的。同时我还要恭喜你说:菩萨,恭喜你呀,你又回家啦!这意思是说,我们无量劫以来,常在生死苦海中载沉载浮;蒙世尊祂老人家一世又一世地为我们作这样子种种施设,今天我们才有因缘又重新课诵《心经》,就应当想想说:《心经》到底是要为我们说什么?而我们努力之后,可 三摩地

2018-07-23

更多精彩内容,请打开下面的链接和我们一起观看《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 (原标题:他们已看破红尘?) 三摩地

2018-07-23

你是心态狭小的学佛人吗?一部分因为生活遭逢苦厄而来学佛的人,他是有一分或多分的厌世情怀。因为他听说佛法可以让人离苦得乐,他虽然也想要得乐,可是其实他最在意的却是在于离苦这一项;所以他修学佛法以来,虽然也能够随分帮助他人,但是内心却始终惦记著如何离苦;当他进一步知道离苦的真正意涵以后,最后终于下定决心去努力实践法义。这里要顺便说一下,佛法是可以实践的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3集佛教天堂与耶稣教天堂的差异 (原标题:天堂也是会被毁坏的)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119集缘起与进化论抵触吗?》蔡正礼老师开示 (原标题:人是如何变丑的?)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2集佛教不同于宗教的特色为何? (原标题:你知道佛陀是多么照顾我们吗?)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2集佛教不同于宗教的特色为何? (原标题:究竟是谁创造了宇宙、生命?)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