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和大家来谈谈,《孟子》里面这么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有人就问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而且也死于安乐?《孟子》里面这么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当然,这一段话的时代背景,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个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和大家继续来谈谈,《孟子》里面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人就问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又死于安乐?昨天说到说,也许有人会觉得那样的说有一点过分的消极悲观,因为人生还是有它的光明面的。基本上我也赞同这样的说法,所以现在我们就来说说看:菩萨可不可以生于安乐,死于安乐?首先要来说:菩萨的生于安乐其中的生活于安乐之中。也许有人会质 三摩地

2018-07-22

他们的作为都是要把学佛人转入欲界五欲法当中,让人永远在三界火宅之中流转的邪法。古德有说:“邪人说正法,正法亦成邪。”世尊也交代,修学佛法的首要,就是要亲近善友。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安隐地修学菩萨正行,就千万要十分谨慎地观察、简择,不要随意被说法者的表相和吹嘘所迷惑了。祝福诸位菩萨,都能够学习到真正的菩萨正行,安安稳稳地圆满 三摩地

2018-07-22

薄伽梵就是佛,不单单娑婆世界有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于十方无尽虚空的无量世界中有无量诸佛,所以说十方薄伽梵都是学佛人要归依的佛宝。修多罗就是佛法,佛法函盖世出世间一切法,也就是从世间法一直到出世间的究竟解脱之法,都圆满具足,所以说圆满修多罗。 对于一个学佛人来说,三归依是否重要呢?非常重要!既然要学佛,那么就先要归依三宝,先正式成 admin

2018-07-22

孝顺不但是做人的基本,也是学佛的基础。一个人如果不能孝顺父母,而说要成就佛道,没有这样的道理!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佛开示说:【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父亲于子女有慈恩,母亲于子女有悲恩。母亲的悲恩,纵然佛住世一劫,说也说不完。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接著开 admin

2018-07-22

学佛法必须要有许多的助缘来帮助,护法善神也是助缘之一,如果吃五辛就会使得护法善神远离,所以要避免吃五辛。另外,不能用残食——残食就是剩下的食物,也不能用不清净的物品来供佛。甚至像榴莲以及辛香类的蔬菜,譬如萝卜、茴香、芹菜等,有强烈的味道或呛鼻的味道,也不适合用来供佛。因为诸佛是究竟清净,所以有辛香味道或呛鼻味道的食物不适合供佛。供过佛的 admin

2018-07-22

世间人每年都会庆祝母亲节与父亲节,而我们学佛人更应该孝顺父母,因为父母辛苦地生下我们以及养育我们,我们今天才能够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安身立命,乃至修学佛法及悟道解脱。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6〈五戒品第22〉中说: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言则柔软多有惭愧…… admin

2018-07-22

而一般人都是因为堕胎的愧疚感,所以产生了杯弓蛇影的自我催眠,认为自己被婴灵所附身或者纠缠,其实多半是心理因素居多;即使真的有外在灵力的干扰,也不能说就是来自于婴灵作祟啊!依据佛法的理论,不论婴儿或成人、年老或年幼,凡是死亡者,亲属都应该立即为他们设供超度,以供养三宝护持正法之功德,回向亡者能够心开意解、解冤释结、早生善处、修学佛法,或者早日往生佛国 admin

2018-07-22

大慈大悲的佛陀已经要入涅槃了,还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戒律,又殷重地交代了一遍;连吃饭要如何吃才能够如法不放逸,又细说明白、仔细交代,可见佛陀对们是多么的用心呵护!因为出家修行、受众供养,是专业的修行人,此世如果不精进于法道,无常大鬼常在左右,一失人身,万劫难复!------《三乘菩提学佛释疑二》<第070集什么是佛的饮食观?>何正珍老师(原标题:佛陀开示 三摩地

2018-07-22

其中像地狱、畜生、饿鬼这三恶道的有情,他们是报障深重,众苦逼恼,不能够修清净梵行,所以也难学佛闻法;想要度化他们,当然也很难。长寿天是指色界及无色界诸天的有情,虽然寿命长久,却喜好住于色界或无色界的寂静境界中,甚至以之为涅槃,不求佛法,所以也称之为难。边地则是指郁单越洲,这里的有情都有殊胜的乐报而没有种种的苦事,都贪著享乐而不受教化,不识佛法,也不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如果因缘成熟,佛弟子也要能够为他们教导基本的知见,应该以佛教的仪式或者超荐、追福、念佛、诵经、演说正法、或者是开示因果正理这种种的方式,来让鬼道众生及祖先除了能够得到福德之外,并且能够结下与正法有关的因缘、结下这些善缘;在结下善缘的同时,双方都能够因此善缘而种下未来世能够共同修学佛法以及证悟佛菩提的因缘;而且这也是符合三乘菩提的正理之作法 三摩地

2018-07-22

待其年龄稍长,舅父恐其难逃杀身之祸,即令其从佛出家修学佛法。由于从小生活在婆罗门贵族家庭,弥勒出家后,依然交游族姓,喜爱穿著。如国王以一件金缕袈裟供佛,佛陀随后将其转赐给徒众时,诸比丘见其华丽非常,谁也不敢接受,唯独弥勒安然受之,并将其天天穿在身上到处乞食。一些比丘因此而产生议论,他听了也丝毫不放在心上。弥勒在《楞严经》中说:忆我往昔,有佛出世,名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自己所学的"佛法"经不起别人的考验,经不起别人的法义辨正,而自己闭车造车、一厢情愿的去“学佛”,那岂能有所长进呢?有人说:“不要作法义辨正,佛教就可以呈现一片祥和之气,不是更好吗?”如果为了维持祥和之气,就不破邪显正,就让众生祥和的修学邪法邪见,走入歧路;让佛教祥和的转变成外道法,如此则佛法失去了三乘菩提的真义,如此而失去了亲 三摩地

2018-07-22

乃诸大师、名师,或因自身错悟,或因未悟,或因乡愿心态不愿得罪人,乃任由错悟诸师误导广大佛子,任由错悟诸师以外道常见法取代佛门正法,而皆无人出世简择以救众生、以护正法,致令平实不忍坐视,乃不得不为、攘臂而起,以微薄绵力而摧破邪说以显正法,实欲救护及导正广大学佛人。我若不知名师、大师正在误导众生,无智而不能辨别者,则我心中无有愧咎,可以任令彼等继续误导 三摩地

2018-07-22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4集如何做佛事?>正源老师(原标题:什么是法会?)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如何做佛事?>正源老师(原标题:佛事的真实意涵) 三摩地

2018-07-22

学佛法必须要有许多的助缘来帮助,善神也是助缘之一,如果吃五辛就会使得善神远离,所以要避免吃五辛。另外,不能用残食——残食就是剩下的食物,也不能用不清净的物品来供佛。甚至像榴莲以及辛香类的蔬菜,譬如萝卜、茴香、芹菜等,有强烈的味道或呛鼻的味道,也不适合用来供佛。因为诸佛是究竟清净,所以有辛香味道或呛鼻味道的食物不适合供佛。供过佛的物品不能 三摩地

2018-07-22

《大悲咒》如此,《心经》的《般若波罗蜜多咒》亦复如是,学佛多会背诵的《心经》中说:【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既然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是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的缘故,已证、今证、当证无上正等菩提,那是不是只要诵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些人学佛以后心中这样想:「那是道教的,应该不是真的观世音菩萨,可能是鬼神吧!」事实上不是这样。观世音菩萨是普遍救度一切众生的,不论什么层次的众生都度。所以入了道教的道观,如果有供奉观世音菩萨圣像,亦应五体投地顶礼跪拜。因为祂是遍一切六道众生广泛结缘,当然也会摄受诸神;是尽未来际利乐各类众生,至未来无量劫因缘成熟时,为其说法度入佛门的,所以没有一道 三摩地

2018-07-22

佛子学佛首重布施,布施乃是修集福德之首,故列于十波罗蜜之首;贪心悭吝之人,必定与佛道相违背,故须先修布施;乃至菩萨修入初地甚深智慧,仍须以布施为首要,专修布施,何况凡夫众生薄福无智,求于佛道而不肯修福?复次,佛子对于福慧,多有误解。举凡打坐、数息、观想、修止,皆是禅定法门,非般若禅法,与慧无关。六度之前五皆是福业,禅定之修证亦是福业;修禅定者若证四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