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资格称作是菩萨的,只是具足凡夫异生性的佛,最多只能称为是假名菩萨、名字菩萨。即使是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其实也都还是属于新学的凡夫菩萨;一直要到般若正观现前,成为位不退的七住位菩萨,才能称为是久学菩萨。但是,才刚进入初信位,仍然贪着世间五欲之乐的假名菩萨,和经过一劫乃至万劫努力修学,十信位具足、不贪 三摩地

2018-07-21

这五十三参中的善知识,甚至也有身分卑贱至当妓女的;而这些善知识们─也就是说这些菩萨们─在世间法中的身分是随缘的,并不确定或执著一定要现哪一种身相;所以真正在修学佛道的时候,不可以依表相来观察。那么平实就依《六十华严》善财大士所参访的善知识,大略举出来说(只举出他们的身分与名称就好,参访请法的过程与内容就不说了)。在十信位中,善财大士初参比丘功德云、 三摩地

2018-07-21

前两种人是不可能修学佛法的,乃至人天乘的善法都不可能修学;第一种是人间贪财造恶的众生,或是贪财而不造恶,以正当的手段努力积聚资财而不肯行善。第二种人是愚痴无智而无法修学佛法的众生,再怎么教导都无法理解佛法的人。第三种人适合修学人乘善法,他们愿意受五戒,但是心中对众生并无悲心,不肯发愿为众生的救度而努力,只想保住后世的人身而已。第四种人如同教中专门行 三摩地

2018-07-21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18集禅宗是什么?要如何修?》陈正源老师 (原标题:禅宗“开悟”究竟是怎么回事?) 三摩地

2018-07-21

但许多佛弟子因不知各人的善根因缘各不相同,在佛法之修学上,各有其不同之因缘条件待修集成熟,若在既无善知识摄受,又不知修学转折要领的状况下,往往在因缘条件未成熟时,寻求快速证悟知如来藏密意,实是躐等、跳跃的修学佛法,舍弃集福德、除性障等“次法”的修集,而只想快速开悟得“法”,违背佛说“趣‘法、次法’”的圣教,如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大心欲求往生极乐世界的上品上生者,在此世娑婆世界的这里学佛,就应该努力的熏习第一义知见及次法的功德成就,那就你求生极乐的果德就很容易的增上。这个部分的观念非常的重要,也就是要说寻觅的熏习因缘,也要依止于善知识的开示正理的知见而努力修行,并且必须要具足戒行、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这些基本的功德,要这些功德。再来,我们再来看经 三摩地

2018-07-21

学佛道想要成佛的菩萨们,当以亲证此心为最首要;能够证得此心如来藏,就是证得般若波罗蜜,也即是过越生死大海,到达解脱的彼岸。假使能于五阴生死之中,转依不生不灭的实相心,就可以永远不受生死轮回之苦,同时也可以开始迈向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的佛菩提道,究竟成佛将是指日可待。相反的,如果不证此心如来藏,则将永远徘徊于成佛大门之外,永远都只能停留在资粮位培植福德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只有证悟如来藏心者才是打破无明,了如来藏一(真)法界,如此便可无间转依真心如来藏,引发般若波罗蜜,内门修学佛菩提道,远离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着集业因缘。三,再引《大乗密严经》如下:No.681大乘密严经(卷2)T16,p0737c,诸仁者。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盘。譬如明月现众国土。世间之人见有亏盈。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 三摩地

2018-07-21

为什么要讲解这个主题?因为一个学佛人,如果说他修学的方式是要把妄心变成真心,或者是说他直接把妄心当成真心,用这样的修学方式不要说修上三大阿僧祇劫,即使修上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也不可能开悟,更不要说是成佛!但是很多学佛人,他其实是落入这样的状态,但事实上他并不知道,因此努力修学了一辈子,但是却一无所获。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这个主题。那么其实想要把妄心变成真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欲界爱是贪爱欲界法,就是贪爱欲界中的色声香味触;但是欲界的贪爱也是从我见而来的,因为有[我]在欲界五欲中享受,所以贪爱欲界法,因为众生觉得[我]真实存在啊!你随便找一个学佛人,向他说:[五蕴无我。]他会说:[对啊!无我。]你突然给他一巴掌:[是谁在痛?][你为什么打我?很痛哎!][我]就跑出来了。你向他说;[这个痛既然也是无我,你干嘛生气?所以你挨我这么一巴 三摩地

2018-07-21

第二点,意根就是意识的话,人死后,意识就断灭了,因此人死后,都将进入无余涅盘,不必断我见、也不必断思惑,更不必修学佛法,则二乘解脱道说应断我见及我执,都将成为戏论了。第三点,因为意根就是意识,所以人死后没有意根携第八识到未来世,则一切人死后都将断灭,因此证严法师所说的正是断见外道思想,成为断见外道了。如果意根就是意识的话,就表示意识也将会有意根的体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断我见是这么重要,而且是往上更进一步修学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的根本,那么我见是指哪些内容?学佛人有必要来确实的了解。四禅八定是共于三乘行者与外道的世间证境,令佛法的修行者可以了知三界法的内容。解脱道修证者,可以藉此修断三界法而成就一切智,入无余涅盘;佛菩提的修证者,可以藉此而了知一切相的内容,协助成就无生法忍的现观,所以大乘菩提的修证者也必须修学。 三摩地

2018-07-21

受正藏师兄附嘱,勉力为文,希望能够利益大众佛法一分!一二三在开悟前将导师的七本公案几乎都翻阅过,虽明白哪些作略,可从来不认为这样叫做开悟,因自知只有真正开悟者可以坦然说自己开悟而无过,想自己不过于书籍文字纸张上熏习导师法义,往世喜爱读书的种子现行,以思辩分析而断其一二,以是如此,何须张扬,以为开悟!真正开悟,一念相应,才能肯定无疑,才能发起受用!如 三摩地

2018-07-21

——平实导师——目录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二、我见之意涵三、如何断我见甲、与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之觉知心为意识心乙、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丙、断疑见丁、断戒禁取见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甲、五蕴我乙、十二处我丙、十八界我五、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是修行的关键甲、识阴的定义乙、识阴的出生丙、识阴的苦丁、识阴的苦集戊、识阴的苦灭 三摩地

2018-07-21

真正学佛的人,会知道,如果有真正善知识,说出了真实般若智慧的道理,如此根据佛陀经典阐述义理,而不是在那里把文字翻译,或把文字添油加醋,或是扯到别的故事,而是就佛陀的意旨,好好地在这里面阐扬,即使这是居士所写的书,所成就的道场,也是真实的圣义僧,而不是一般的凡夫僧。如同观世音菩萨,您不可以不说祂不是圣义僧,祂当然是,不管菩萨是不是化现居士身,非出家相 三摩地

2018-07-21

乃自叹曰:“画饼不可充饥!”于是尽焚之曰:“此生不学佛法也,且做个长行粥饭僧,免役心神。”遂泣辞灵佑禅师而去。抵南阳忠国师遗迹,遂憩止。一日,因山中芟除草木,掷瓦砾,击竹作声,俄失笑间,廓然惺悟。遽归,沐浴焚香,遥礼沩山,赞云:“和尚大悲,恩逾父母,当时若为说却,何有今日事也。”乃述一偈云:“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 三摩地

2018-07-21

没有证悟之前,每天惶惶然不可终日,一天到晚想:学佛就是要了脱生死,可是生要怎么了?死要怎么脱?都不知道。连证个须陀洹果都完全没有把握,都不信自己能证须陀洹果。不信的话,诸位出去外面,随便找个佛弟子说:“你这一世有没有把握证初果?”他一定向你说:“你别跟我开玩笑!”他连初果都没有把握的!换句话说,他没有把握能断我见、三缚结。光是最 三摩地

2018-07-21

病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可以说每一个人都经历过,没有人不曾病过;很多人修学佛法,可是修学了佛法以后,他们在疾病当中有没有去探讨过:我这个病是从前世来的,因为前世累积了许多的烦恼,也因为种种的不如理作意,以及邪知邪见的熏习,所以产生了许多的妄想颠倒,就从往世的妄想颠倒及种种烦恼中生出了这一世而有这个病。如果不是前世的妄想颠倒与烦恼,今生不会有这个人身, 三摩地

2018-07-21

信不退故,方能继续修学佛法而不退失。次则加行位,外门广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学般若及作断除我见之加行;我见确实断除以后,在此加行位之末,彼悟入唯识性故悟入三性(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性),此即禅宗之破参明心,即是实相般若之总相智,大乘别教真见道位也;未来进入极喜地,及进入唯识相与唯识行之所需功德,即此见道也。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云:已入于地,得见 三摩地

2018-07-21

学佛法的重点是在般若慧上面,这才是最重要的;而般若慧的最高层次,就是一切种智的万法唯识的实相智慧,一切种智还没具足的时候,就是诸地菩萨所证得的道种智;道种智了,就称为一切种智。从证悟般若智慧开始,从你找到如来藏后,般若慧就开始出现了。渐渐的你会越来越欢喜:啊!学佛的道路原来是这样子走。(起信论讲记第一辑)因此,学佛人不应该错将修定的法当作是佛法。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