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为如来藏衪是背于这些真正是属于断见论者,或是说不信佛法、不信三宝的人,可是他又明明看起来是出家学佛的人、在家学佛的人。那我们来看如来藏到底是什么呢?在《央掘魔罗经》有说,这是属于四阿含里面的经典,说这个如来藏是一直存在的,衪是一个本住、常住这样的一个法;所以,不论众生如何的毁辱,这个法还是一直在。因此就会产生,如果在这个世间,在这末法时期,想要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从以上我们这样子为大家叙说的这些的依著经教以及实证上的这些证明,就知道说,想要证真如的学佛人,禅门当中想要求“临济禅”开悟的这些的参禅的人,都应该要求证阿赖耶识心体的所在,证实阿赖耶识确实是有著心真如门以及心生灭门。能够证得这个具足心真如门——有了心真如性以及心生灭性的这个阿赖耶识,那就能够具足现观圆成实性——圆成实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2第26集 经中明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游正光老师(原标题:经中明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当他要弘扬佛教的法义时,他就会发现它的内容跟佛教的法义产生了冲突跟矛盾,所以唯一的方式就是要舍弃掉它所有的内涵,他才能够修学佛教。可是修学佛法之后,它整体的内容都是佛教了,他就应该怎样?它就是属于佛教嘛!他就不应该别立于其他宗教!因为别立其他宗教,那就是不予取,那就是偷盗。所以说:所有想要解脱生死,乃至说还没有想到这一点而想要保得人身、乃至想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06集《心经》到底在说什么?(一)>游正光老师 (原标题:《心经》解读之一:“观自在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07集《心经》到底在说什么?(二)>游正光老师(原标题:《心经》解读之二:“色不异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07集《心经》到底在说什么?(二)>游正光老师 (原标题:《心经》解读之三:“不生不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08集《心经》到底在说什么?(三)>游正光老师 (原标题:《心经》解读之四:“是故空中无色”...)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09集《心经》到底在说什么?(四)>游正光老师 (原标题:《心经》解读之五:“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10集《心经》到底在说什么?(五)>游正光老师(原标题:《心经》解读之六:“心无罣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几乎都常常看到追求神通到最后,往往都是给自己带来很大很大的麻烦;所以才会说神通只能度俗人,真正要学佛的话,不应该去追求神通。可是这里为什么弥勒菩萨要说菩萨得要有菩萨的咒陀罗尼呢?那纯粹就是因为有情毕竟就是从刚开始学佛,毕竟就是很难以完全离开了所有一切的欲求跟希望的;所以如果碰到适当的时候,需要用到这样的方式帮有情解除灾患,乃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我们也要跟各位说明,那个妄念之相,其实是非常普遍的,而且如果有人想要修学佛法,要能够进入始觉位,其实他要把一些妄念之相先去除掉,而这个妄念之相,有一个很严重而且很普遍的,就叫文字障的相貌,这文字障其实就是妄念之相。譬如说,有人曾经提出一种质疑,提出法界中真的有八识吗?有人就主张说:其实法界没有什么八识可言。他认为经典又没有讲第八识,经典也没有讲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06集《心经》到底在说什么?(一)>游正光老师 (原标题:《心经》在说什么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未来世学佛的种子一定会遇缘再起,因此会在人间继续修行菩萨道而度化众生,直至证得佛菩提果,所以是无挂碍故。菩萨因证得实相、如实了知如来藏真心永远都不住于生死之中,即不会堕于外道的断见与常见法中(注15),当然会是远离颠倒梦想,不执著于知觉性是否会断灭和消失,临终之时十分坦然,对于未来所要经历的境界都已明白,舍报时将依照自己亲身所证和所发愿力,可以往生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建立正确的知见以后,可以开始修习四加行,四加行的主要内涵是名、义、自性、差别;修习四加行之目的,在于如何将名(受想行识)的全部内涵弄清楚,然后将名之义如实理解,以免误解了名的真实义,以致修学佛法将唐捐其功;然后将名所指涉诸法的自性加以观察、如实理解,印证前面观察的名所指涉的义相符无误以后,可以将各种名的自性互相之间的差别全部加以理解。全部如实理解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意根不能了知意识之观行与思惟,则意识之修学佛法及熏习世间法,即成无义,意根皆不知而能配合意识故,则法宣师每年于文殊讲堂唱诵时,则必须极专注的依靠意识的记忆来唱诵,而不是由意根主动唤起以前意识熏习的种子就直接唱诵出来,所以法宣师说意根不知意识所缘境的说法,与其自身主持唱诵之不必意识极专注的事实相违,故其所说与自身所行相违。又意根既不知意识所缘境,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意识虽然是虚妄法,是我见中的我,是常见外道所说的常不坏我,但是修学佛法却也离不开意识,要用我们的觉知心来修学佛法,来体验自己的虚妄,来证得无我性,来证得实相法界。第六识的意识有这个功能差别,有这个体性,所以说五遍行、五别境心所有法与此相应故。与什么相应呢?与意识相应;五遍行与此意识心相应,也是与阿赖耶识相应。但是六个根本烦恼——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来修学佛法,其实就要能够证得心真如,能够证得这个从无始劫以来存在到现在,乃至未来无量数劫继续存在,因为祂是个永恒存在的法。当我们能够实证到祂的时候,就开始说:我们开始觉悟了!而且这样子也才称为叫作妄念灭,能够观察一切妄念无相。所以论文说如果妄念灭的话,就可以知道心相它的生住异灭皆悉无相。也就是说,我们众生的心相,它是生住异灭,可是这生住异灭有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1、12集什么是'法'(一、二)》正伟老师开示 (原标题:什么是“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修学佛法的菩萨们,在初始之前,您要真实断我见,您就要认清楚凡夫是如何著相,而落于很浊重的人、我、众生、寿者相而生死不断;而外道又是如何错误的以为,我只要意识能够入于定境,我的意识不要去攀缘人相、我相、众生、寿者相,那么我就解脱了、我就涅槃了。这两种都不是真实的离相,不是真实的无相;只有佛法里面的如来藏,这个实相心才离于一切言语、离一切影像。这也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