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以上详细说明菩萨修学佛菩提道直到成佛的历程,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佛陀是福慧二皆具足,所以被称为福慧两足尊,而且佛陀是究竟的圆觉者。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1集佛陀是什么?>正源老师(原标题:福慧两足尊)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35集——等觉与佛地>正纬老师 (原标题:八相成道--示现成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35集——等觉与佛地>正纬老师 (原标题:阿罗汉跟佛的差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35集——等觉与佛地>正纬老师 (原标题:等觉与佛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16集佛陀、菩萨、阿罗汉是什么意思?>正伟法师 (原标题:什么是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82集佛是万能的吗?(下)>正文老师主讲 (原标题:佛有“三不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至于不回心的阿罗汉,因为急证涅槃,只修习解脱道,并不修学佛菩提道,所以对于万法本源这实相心如来藏是不知也不证,而他所修习的解脱道也是不具足的;只要断尽烦恼障的现行,然后舍报后不再来三界中受生,就入了无余涅槃,并不以断除烦恼障习气种子为必要。所以,阿罗汉既没有七住明心菩萨所证般若总相智,接着三贤位菩萨的般若别相智,以及诸地菩萨的道种智,当然沾不到边啊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使众生界摇动;不摇动就是说不会动心,不动心就不会想要去修学佛法等等。佛陀其实是在说如来藏的境界,真正的众生其实不是众生,而是如来藏,因为众生的本际都是如来藏,众生的五阴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的众生;在〈所说非说分〉里面,佛陀曾开示说:「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如来藏代表了众生,因为一切众生都是如来藏,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佛陀对于每一个众生,他的宿命如何,他的业报是什么,他的因缘是怎么样,他的根器是如何,往往都是完全的掌握的;也因此,佛陀对于每一个众生的教化,都是会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为这个众生作最好的安排;甚至由于完全平等的关系,佛陀也不会对哪一个众生有特别的排斥,反而是每一个众生都一视同仁的,一样都会帮助他,希望他能够在学佛的道路上能够走得很顺。所以,这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从上面对佛世尊所开示的说明,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这些附佛法的外道,是蓄意要欺骗佛法知见还不具足的学佛人,这在修行上是非常要不得的心态以及作法。-----《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05集菩萨正行的基础—认识三宝的真实义》陆正元老师问、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多久?是否可长可短?是否看各人的精进与否?答:劫有大、中、小劫,若无特别指明,一般所指的劫通常是指大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欲界爱是贪爱欲界法,就是贪爱欲界中的色声香味触;但是欲界的贪爱也是从我见而来的,因为有我在欲界五欲中享受,所以贪爱欲界法,因为众生觉得我真实存在啊!你随便找一个学佛人,向他说:五蕴无我。他会说:对啊!无我。你突然给他一巴掌:是谁在痛?你为什么打我?很痛欸!我就跑出来了。你向他说:这个痛既然也是无我,你干嘛生气?所以你挨我这么一巴掌,算是活该!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目录前言第一章佛三身第二章佛四智圆明第三章佛有十种功德名号第五章佛具七胜法第六章声闻、缘觉圣人和佛的差别结语前言学佛人经常听到信佛、学佛、成佛等词,那究竟什么是佛呢?这可能是每一个学佛人都想了解的问题!简单的讲,佛就是究竟觉悟生命与宇宙的智者;佛在究竟觉悟生命与宇宙后,就以此究竟觉悟生命与宇宙的无上智慧救拔、教导一切有情众生也成为与佛相同的觉悟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祂还有另一个本来就在的涅槃性;关于涅槃,不晓得诸位学佛以来有没有思索过涅槃的意涵?当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五阴十八界都灭尽,没有任何一法存在了,是不是断灭空──缘起而性空呢?佛陀在阿含中说过:阿罗汉们所证的涅槃是清凉、真实、寂静、常住不变。显然,无余涅槃中不是断灭空,所以不该单以缘起性空来解释无余涅槃。那么,真实而常住不变的无余涅槃中究竟是什么?当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非如是化佛示现于人间,则学佛大众皆不能见之,不能亲承供养植福,不能受学三乘菩提妙法。如是具有同于人类身心之佛,皆是佛地之第八识自心如来所化现者,故名应化身佛。一切化现于人间之佛,悉皆非因往世所造业果必须受报故出生于人间;乃是由其本愿力故,由其大悲心欲救众生解脱故,由往世所化之已经缘熟,应该得度,是故示现受生于人间,而有佛在人间出现。然如是佛非是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以于此拈提此一分非真正学佛之子,因而更说:如来真常,以为正理!以《四阿含经》中的《央掘魔罗经》来阐扬,破斥此一分学术外道见。经典说:「涅盘即是解脱,解脱即是如来。」涅盘中有「本际」,「本际」非十八界生灭法,以此「本际」而得说有涅盘,而「本际」诸多义理已经于前所说,而又以缘起支会通「唯识」也于前说,今直接以佛语:「涅盘」即是「解脱」,即是「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每一个学佛人仔细观察、了解佛的这七个方面的殊胜之事,也一定会对佛升起无穷的敬仰!一、关于佛之身胜《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云何身胜?如来身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所严饰,一一节力敌万八十伊罗鉢那香象之力,众生乐见无有厌足,是名身胜。诸佛身相具足,都有微妙的三十二种大人相,还有八十种随形好,一一好相中又有无量好相,也具足无量无边的威神之力,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论坛上有曹兄质疑佛陀,以凡夫知见来窥测如来,此举动如同没有学佛的愚人,将来只是多障碍自己的道业,异想天开的越多,只是让自己将来更加的辛苦,不论是继续轮回,或者是求取佛道,都是障碍!因此奉劝网络上一切大众,若是不知此理,随说着去,切莫于此留下证据!以提婆达多而言,大乘佛法很清楚地说明其为菩萨摩诃萨,但是经教阅读不多的人,就以为一切都是他的智慧可以「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四智学佛要转识成智,八识转识成智时机各异。七住菩萨开悟明心时,其意识即转生下品妙观察智,意根转生下品平等性智,仅六、七二识转识成智,而且是下品转,进入八地时方能中品转。最后身菩萨于菩提树下明心时,第八识转生大圆镜智,六、七二识转生上品妙观察智、上品平等性智;复于夜后分,睹见明星而眼见佛性,前五识转生成所作智。故三身四智须至佛地才能,并不是第一次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古往今来有那么多的人,乃至中国文化传统,就是在修学佛法道路上,开辟出一片文化的黄金时代。我们看到如此,就应当相信说,佛法所说的绝无妄语、绝无虚妄,绝对真实,超过一切宗教之上,它并不是要讨人欢喜。佛法也说:这世间上有末法的存在,佛法将会凋零。佛法不会去歌颂说:我有一个无量无边的、美妙的、完全的、兴盛的、世间的一个时代,那个时代终将会来临。,佛法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故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一心供养而无厌足,问菩萨行:云何修习菩萨道?云何满足菩萨行?云何清净菩萨行?云何究竟菩萨行?云何出生菩萨行?云何正念菩萨道?云何缘于菩萨境界道?云何增广菩萨道?云何菩萨具普贤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6〈入法界品第34之3〉)讲记:由这一段等觉菩萨的开示,可以知道修学佛法的首要,第一步就是寻觅善知识;找到了善知识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