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大阿罗汉尚且还有这种染污末那,何况是初学佛者?为什么第七识末那的这种染污习气会存在很久呢?这是因为末那是遍缘一切法的。因为他是遍缘一切法的缘故,所以当你睡着无梦、意识断灭时,他还是藉五尘上的法产而遍缘一切法的;当五尘上的法尘有了剧烈的变动时,祂就会唤醒意识来作分别和判断。在睡着无梦时、闷绝时、正死位时、无想定中、灭尽定中,祂都是这样不休不息地遍缘一 | admin 2018-07-21 |
![]() |
”此即是一切学佛人,不仅是在世间法上,乃至在出世间法上皆应奉为圭臬者。一切世出世间法的成就,皆因精进不懈,方能有所成就。七正念:正念是正确清净的念力,修道人以“四念处”为正念,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而若以世间法来说,则应时时保持正念,保持冷静清醒,处处小心谨慎,以免因心思散乱而造成重大的错误,导致遗憾发生,害人害 | admin 2018-07-21 |
![]() |
我们来看看对三宝的疑,譬如说对佛,对于佛的存在有疑:佛入灭了到底还有没有?如果都没有,那我学佛要干什么?不相信佛是常住于世间。还有呢,对于佛的功德,佛有十力、四无所畏这样的功德真的存在吗?祂真的有这样的功德吗?有这样的一个疑呢,他就不会去断三缚结了,所以这样的人对佛有疑,他当然不能解脱了。再来是对法有疑:佛法到底能不能实证呢?如果不能实证,那么佛就 | admin 2018-07-21 |
![]() |
当佛陀说了大乘法之后,就是大乘佛法的第一次兴盛!由于修学佛法,最后要成就佛道的目标太高远,所以有些人他修学了声闻乘、缘觉乘之后,他的心量没有广大,所以说后来大乘就有点没落了,所以释迦牟尼佛,祂当时也发现这个问题,所以就在大乘的经典里面,祂就会呵责,呵责这些二乘人。如果说他修学了声闻乘、缘觉乘之后,他原地踏步而不往成佛之道迈进的话,佛陀还有这些菩萨就 | admin 2018-07-21 |
![]() |
末那识意根,虽然本身办不了大事,可是祂却很厉害,祂遍缘一切法(无有一法不缘);解脱道的修证要靠祂,祂若不肯自己灭了来成就无余涅槃,谁也奈何不了祂;修学佛菩提道而成佛,也同样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祂;乃至将来利乐无量有情,成就佛地广大无边的功德时,也得要看祂。修行愈到最后的阶段,和意根的关系就愈密切,所以值得我们好好深入的去证解祂。我们将举述马鸣菩萨的开示 | admin 2018-07-21 |
![]() |
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资格称作是菩萨的,只是具足凡夫异生性的佛弟子,最多只能称为是假名菩萨、名字菩萨。即使是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其实也都还是属于新学的凡夫菩萨;一直要到般若正观现前,成为位不退的七住位菩萨,才能称为是久学菩萨。但是,才刚进入初信位,仍然贪著世间五欲之乐的假名菩萨,和经过一劫乃至万劫努力修学,十信位具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有许多学佛人没有经过慧心的正确简择,仅凭着直觉,就死心塌地的对某个教派、道场或者法师认定不移、打死不改!我们不可以因此说:他这个样子是成就了十信位中的定心。而只能够说:他的我见、我执烦恼十分的深重!关于这一点,大家可是要分别清楚才好。这里讲的更重要的是要于心决定不变,所以这个定的部分跟慧这两者是息息相关。你如果没有适当的定,那你可能就没有办法静下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6、7集十信位---->陆正元老师------《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6集十信位>正纬老师 (原标题:十信位概说四|护惜佛法,乐持五戒十善,勇发四宏誓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是,各位菩萨能够跟相应,相信都是在多劫以前,就开始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所以,相信各位很快就能够满足十信位的内容,甚至早已经具足十信位的修学了。十信位还是凡夫位,要到十信位具足,初次发起大菩提心,才能真的称为菩萨;当入了初住以后,才真正开始进到菩萨道的修行。而一位菩萨之所以能够发起菩提心,是有许多不同的因缘的。譬如说,有一些众生在修行外道法的时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三种信是什么信呢?叫做解信,你不只是仰信而已,你崇仰这个贤圣,而且你还要了解这个贤圣或佛菩萨,他所说的内涵,这个内涵符不符合事实?符不符合正理?如果符合事实,符合正理的话,你透过如实的了解,如实的胜解,因为是有这个如实的了解,符合佛在经典讲的,现前的观察事实,甚至符合逻辑的推论,甚至也符合经典记载的至教量、圣教量;这就是进入到解信的阶段,我们学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绝大多数的学佛人都非常缺乏简择的慧心,大都仅凭着表相的排场或是直觉,就跟着感觉走,完全不去了解这位法师或者善知识所说的法到底正不正确。这就表示这些人的慧心是不具足的,他们还没有完成十信位中关于慧心的修学。------《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6集十信位——具足对佛教三宝及佛法的信心>陆正元老师(原标题:十信位所应该学习具备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资格称作是菩萨的,只是具足凡夫异生性的佛,最多只能称为是假名菩萨、名字菩萨。即使是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其实也都还是属于新学的凡夫菩萨;一直要到般若正观现前,成为位不退的七住位菩萨,才能称为是久学菩萨。但是,才刚进入初信位,仍然贪著世间五欲之乐的假名菩萨,和经过一劫乃至万劫努力修学,十信位具足、不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就是要依于这三句话来修证四宏誓愿、四预流支、四种法要的;菩萨优婆塞(就是指男居士),优婆夷(就是指女居士),要如何在三归五戒之后,依于四种修:亲近善友、听闻,然后如理思量、如法修证,慢慢地趣向于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乃至完全转依于大乘来修学佛法,终究成就佛地的一个道理。《梵网经》菩萨戒的佛性常住、孝顺心、慈悲心,简单来讲:佛性常住,佛性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资格称作是菩萨的,只是具足凡夫异生性的佛,最多只能称为是假名菩萨、名字菩萨。即使是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其实也都还是属于新学的凡夫菩萨;一直要到般若正观现前,成为位不退的七住位菩萨,才能称为是久学菩萨。但是,才刚进入初信位,仍然贪着世间五欲之乐的假名菩萨,和经过一劫乃至万劫努力修学,十信位具足、不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说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相信有智慧的佛陀,而不应该相信没有智慧而且在迷信阶段的一些人的说法。既然我们在修学佛法,我们就要开始来了解,那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第八识有这个如来藏,祂能够变现这个器世间还有我们的五根身,所以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也是确实可以存在的。因为这样子,就开始真正进入了解信,开始能够了解:原来所有的这个世界还有这个生命能够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学佛,当然是要作菩萨,菩萨五十二阶位,大部分的人在于初信到这十信位之间,以娑婆世界如此浊恶难当,应当发心让一切众生得闻阿弥陀佛的名号,让佛陀的度生誓愿可以方便成就,令一切信位菩萨可以在此无穷止尽的轮回岁月里面得到歇息!而我们又既然有缘接触到佛陀殊胜的大乘法义,就要确立行门阶位,应当以信位为首要,当对三宝有绝对的信受以后,善知识的话就会听进去,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6集十信位>正纬老师开示(原标题:十信位_菩萨修行的位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资格称作是菩萨的,只是具足凡夫异生性的佛,最多只能称为是假名菩萨、名字菩萨。即使是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其实也都还是属于新学的凡夫菩萨;一直要到般若正观现前,成为位不退的七住位菩萨,才能称为是久学菩萨。但是,才刚进入初信位,仍然贪着世间五欲之乐的假名菩萨,和经过一劫乃至万劫努力修学,十信位具足、不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修学佛道想要成佛的菩萨们,当以亲证此心为最首要;能够证得此心如来藏,就是证得般若波罗蜜,也即是过越生死大海,到达解脱的彼岸。假使能于五阴生死之中,转依不生不灭的实相心,就可以永远不受生死轮回之苦,同时也可以开始迈向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的佛菩提道,究竟成佛将是指日可待。相反的,如果不证此心如来藏,则将永远徘徊于成佛大门之外,永远都只能停留在资粮位培植福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最重要是因为说,你今天既然要修学佛法,当然要依止于三宝而修学,最基本的五戒一定要受持;你要成为菩萨,那当然你一定要求受菩萨戒。还要行十善。行十善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出家不淫),对众生修慈悲心;然后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对众生要说如实、有意义的话,不欺诳;不贪、不瞋、不谤菩萨藏。对于这个十善业,为什么也是修集福德资粮呢?我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