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们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也是说这个变异的体性,才是促使我们能够去净除我们如来藏里面所含藏业种的最主要的一个功能性。所以如来藏,一般的众生的如来藏,如果没有变异的话,那畜生永远会是畜生,饿鬼永远会是饿鬼,地狱永远会是地狱,人道永远会是人道。乃至于这些业种,如果都没有变异的话,我们生活在世间上,你富人永远是富人,贫穷的人永远是贫穷的人,这样子 admin

2020-02-19

因为八关戒斋它所受持的目的,是为了未来能为出家而种下一个善因缘,所以去过上一整天,也是24个小时的出家生活,所以八关戒斋日中一食,持守与沙弥戒相近的八戒。导师在书上说到,如果不曾受持过八关戒斋,出家的因缘不容易具足,难有出家的因缘。若是打算要出家的人,这一世要多受八关戒斋,不然得要过去世常常受持八关戒斋,用这样子的功德与福德可以具足出家的因缘 admin

2020-02-19

但其实还是可以舍掉的,佛是这么样地慈悲救护众生,开出种种方便让外道信众可以离开恶戒。佛说有四种时节因缘可以舍离这一类的恶戒:第一、得二根的时候。也是说,如果以现代医学的术语来说是基因突变,本来是个男人突然多了女性的性器官,变成亦男亦女,这时候恶戒不存在了。不但是恶戒如此,声闻戒也是一样,如果突然间身体变化而得二根,声闻戒在当时失去了, admin

2020-02-19

抵是由于寄托者以前曾积欠他的债务,或者已到该还的时候,或者尚未到该还的时候,他把受寄的财物用来抵偿债务,这也是恶律仪;因为这是两回事,不可以相抵的;如同造了谤法恶业以后,却想用世间行善的事业来抵销,也是不能互抵的;因为谤法恶业及后来的善业都会同时继续存在,在未来世遇缘,会分别有个别的果报,但不能互相抵销。如果寄托者来取回的时候,主动开口要以其中的 admin

2020-02-19

另一种无戒者,是世俗法中尚未受戒者,因为他们没有恶戒;即使是显教中已受戒者,他们算是犯戒了,也只是犯菩萨戒、比丘、比丘尼戒,可是他们都没有受恶戒。没有受恶戒的人,不管是犯了什么样的的恶律仪,他的罪始终都比不上受恶戒而不杀人、不犯大邪淫罪,所以他们永远比不上受恶戒的外道及附佛法外道们。因为已受恶戒的外道及附佛法外道们,纵使还没有机会杀人(也是杀害 admin

2020-02-19

首先修三善业,也是身、口、意的善业;这里面最基本的是包括身三、口四、意三的十善业,修十善业不仅是要远离十恶业,而且是要从比较积极的态度去利益众生。譬如十善业中的不杀生,是要能够作到不杀生而护生;同样的,也要作到不偷盗而布施,不邪淫而净心,不诳语说实语等等。因此,如果没有受持戒法里面最基本的远离伤害众生的种种行为,那他在行十善业利益众生的善行中, admin

2020-02-19

世尊又开示:如果我们受持五戒,会有五种善法围绕着我们。佛陀说:【善男子!有五善法围绕是戒,常得增长,如恒河水。何等为五?一者慈、二者悲、三者喜、四者忍、五者信。若人能破殷重邪见,心无疑网,则具正念;庄严清净,根本清净,离恶觉观。善男子!若人能远五恶事者,是名受戒,远离一切身口意恶。】(《优婆塞戒经》卷六)。这段经文佛陀开示:如果我们受持五戒的话, admin

2020-02-19

有同修会问:如何才能够不起散乱的心行?这个部分也是我们今天要提出来研习的。为什么题目会说:持戒是修定的资粮?因为弥勒菩萨祂开示:持戒有十种功德。哪十种功德呢?弥勒菩萨说:应知有十种功德胜利,何等为十?谓诸所有具戒士夫补特伽罗,自观戒净,便得无悔,无悔故欢,欢故生喜,由心喜故,身得轻安,身轻安故便受胜乐,乐故心定。心得定故,能如实知,能如实见。实知 admin

2020-02-19

如果钵中还有剩余的食物,会带回来分给众人,众人对于这百味具足的美食,皆未曾见过,也未曾使用过,于是各自问所供养的道人:这个未曾食过的美食是从哪里来的呢?四位道人为他们各说这美食的由来,于是这四个居士各自发了一个愿,一个人发愿说:愿我将来生于天帝释宫中;一个人发愿说:愿我将来生于海中作海龙王;一个人发愿说:愿我将来生于金翅鸟中作金翅鸟王;一个人 admin

2020-02-19

】佛在经中为我们开示:八关斋戒的内容是受持了以下这八个法。第一个是不杀生、第二个是不偷盗、第三是不淫、第四是不妄语、第五是不饮酒、第六是不过时食,也是过午不食、第七是不处高广之床,这里的高广之床,是指古时候国王等人他们所坐卧的,用来接见宾客或臣下,以显示他们的尊贵,这类离地很高又很大的床座、第八是远离作倡伎乐香华涂身,这是说受持八关斋戒,当天 admin

2020-02-19

但是假如说平常烦恼染污很重,所造作的身口意业都与烦恼相应,这样的情况之下,假如说饮酒,因为饮酒容易让人放逸,因为饮酒它会让这个意识失去理智的;因为意识失去理智而放逸,有可能与眷属以外的第三者发生邪淫,假如事情发生以后又覆藏、妄语,有可能造成家庭的破裂。另外一种情况是说,饮酒以后又是过失伤人或杀人,譬如说现在的这个酒驾车祸,有可能因为这样子,而 admin

2020-02-19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观念,觉得:色情的画面看一下没有关系,只要不做行了。那也许当时能够忍住,但是在看的当下,已经种下邪行的种子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中,遇缘祂会产生作用。当我们的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对六尘了别的时候,也已经熏习到了第八识阿赖耶识当中。那阿赖耶识专门记录我们所有的善事、恶事不会消失,因为我们一切善、恶的种子,都会储存在阿 admin

2020-02-19

】(《法句譬喻经》卷1)经文中所描述的情景,是罗阅祇国有两个新学的比丘,想要去拜见佛,然而要到舍卫国祇桓精舍的路程是很远的,而且又加上当时正值旱热,泉水多已枯竭的季节,两个人眼看着要因为饥渴的缘故,没有办法继续行程;正当这个时候,看到了还有升余水的泉池,无可奈何地,水中还有细虫活着,所以没有办法饮用。各位听到这里,也许突然会想起,佛世的时候,出 admin

2020-02-19

其实在佛法里所称名甘露,意思是指佛所说的真实法义,像经中所说:世尊说法如甘露,能令大众离热恼,而增长法身慧命。在说佛典故事前,预先告诉诸位菩萨,真实佛法是佛菩提道与解脱道二大甘露法门,除此外别无甘露法道。甘露绝非像假藏传佛教----喇嘛教所说的内容,他们是以不净物,如屎、尿、骨髓、男精等物做成丸形,叫作白菩提;若有加入女经血做成丸形,则称为红菩提, admin

2020-02-19

以此缘故,三乘行者都应该如实说;胜者为胜、劣者为劣,不应该原是下劣的法理,反而更说为最胜者;乃至未悟的凡夫却与亲证大乘法的古、今菩萨横生诤竞,将会使正法加速断绝,这过失是成大罪,将来也只有自作自受了!有经为证:【复问佛言:将来之世,皆承此教乎?佛言:有从、不从。所以者何?将来之世,人民悖乱,贵恶贱善,放逸情意;臣欲害君,子杀二亲,弟子危师;不念弘 admin

2020-02-19

 这一则故事出自《长阿含经》卷7〈第二分弊宿经第三〉,因为时间的关系,原始经文部分我们不为大众读诵,直接故事的内容大意来为大家说明。那么介绍故事内容之前,要先为大家介绍这个故事的主角:大乘菩萨童女迦叶。因为有人过去会误会经文当中“童女”跟“童子”的意思,把它误会成说童子、童女是尚未成年的男女众;或是现代后人也有人把童女, admin

2020-02-19

如果是没有僧宝、已经荒废的寺院,那里的财物不算是现前僧物。比方说有一些收藏家,看上了寺庙中的财物,然后教唆附近的农民或是小孩子,进入到寺庙之中去偷窃,这正是偷窃现前僧物。这样的罪业有多严重呢?在《杂阿含经》里面有提到:有一次佛住在舍卫国的时候,大目犍连尊者早上托钵回来,路上看到了一位现童子相的鬼神,身体非常的巨大,两边的腋下各有一个燃烧着火的轮 admin

2020-02-19

学佛的第一件事是归依三宝,因为已经对佛法僧三宝起了信心,归依了之后,最重要的却是要求证悟。菩萨寻觅世间一切的学问法门,都无法解开对生命的疑惑,无法解脱生死,想要成无量的善法却不得其门而入,直到值遇佛法之后,总算能够亲证生命实相,亲见无我空性,一切善法才能够得以实行亲证。受持三归依之后,并发起四宏誓愿,这是发世俗菩提心,因为初步的理解到,在佛门之 admin

2020-02-19

“菩萨如果要供养三宝应该注意哪些事?”佛开示如下:“善男子,如来是一切法藏。”只有如来才能将最究竟、最了义、最胜妙的法告诉大众,一切天、人、阿罗汉、辟支佛都做不到;而菩萨都要随从如来的教导,所以没有人可以与佛相提并论。因此,应该以至诚心、精进心、殷勤心来供养如来生身、如来灭身以后的舍利,也应该供养如来的形像,如来的塔庙。由佛的 admin

2020-02-19

 那么什么是三宝呢?一般人都觉得很简单,是佛、法、僧。但其实三宝真实的内涵,大部分人都没有真正的认识,所以我们要再大略说明一下。 所谓的“佛宝”是指菩萨曾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证悟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得到般若实相智慧之后,能够不惜身命、勤修六度,直到万行圆满,最后在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断尽烦恼障以及所知障,而成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候 admin

2020-02-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