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一念无明在大乘法中叫作烦恼障,所断的惑(惑是烦恼)称为见惑或思惑,思惑又称为修惑。无始无明则是所知障,所断除的惑是“尘沙惑”。无始无明是无始本有的,这种无明是无始以来存在着,所以叫作无始无明;又因为无始无明的内涵,众生自无量劫以来都不曾相应过,所以称为无始的无明,从无始以来是对它是无明了。合一念无明的见惑与思惑,以及无始无明的尘 admin

2019-04-24

什么是“一念无明”呢?一念无明是二乘解脱道所断的烦恼,也是声闻菩提跟缘觉菩提所断的烦恼,因为一念无明也是阿罗汉跟辟支佛所断的烦恼。一念无明也是见惑、思惑的烦恼,一念无明也是我见、我执的烦恼。在《胜鬘经》里面也提到一念无明是四种住地烦恼。什么是四住地烦恼呢?是见一处住地、欲界爱住地、色界爱住地、无色界爱住地。什么是“住地烦恼&rd admin

2019-04-24

上一集我们谈到“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只要众生有办法不再造作会招感后有生死的业,众生在这一世受报以后能够得解脱。但是众生为什么会一再的造业呢?是因为这一念无明四种住地烦恼常住众生的觉知心中,所以众生在受业报的过程里面会不断的起惑造业,所以必须在六道里面生死轮回受苦。这也是地藏王菩萨所说的:“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 admin

2019-04-24

上一集我们说到断我见的本质,是认知以及现观识阴六识的虚妄性,现观识阴六识都是有生有灭的缘生法,虚妄不实;既然断我见是要断除那觉知心常住不坏的我见,当然得要深入了解识阴六识的内容。现在我们来探讨“十八界中的六识界”。十八界是六根、六尘与六识,合起来称为十八界。界又称为种子,是功能差别的意思。譬如眼识界,是说眼识的种子,也是眼识能 admin

2019-04-24

我们继续上一集讲的十八界中的六识界,六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以及意识。《杂阿含经》卷3,佛告诉比丘们说:【云何识受阴?谓六识身。何等为六?谓眼识身,乃至意识身,是名识受阴。复次,彼识受阴是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意思是说,什么是识受阴?是六识身。哪六种呢?是眼识身乃至意识身,叫作识受阴,也是六种能够领受六尘的觉知心全 admin

2019-04-24

能见闻觉知的六识再加上处处做主的意根,是凡夫众生所谓的“我”。在《阿含经》四大部中,佛说十八界的法都是无常败坏之法。十八界中只有意根可以去到未来世,其余十七界都是虚妄幻灭之法,只有一生。而意根却不是自然而有,它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所生出。由于十八界的法都是虚妄性,所以称为“空相”。声闻乘的行者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 admin

2019-04-24

目  录前言一、五蕴(一)色藴(二)识蕴(三)受藴(四)想藴(五)行藴二、十八界(一)六根(二)六尘(三)六识三、五蕴十八界的虚妄及苦患(一)色蕴无常(二)识蕴无常(三)受蕴无常(四)想蕴无常(五)行蕴无常(六)十八界虚妄四、五蕴十八界空相的证入(一)前方便(二)修声闻禅(三)思维四食(四)明心与见性——参禅五、五蕴十八界皆依阿赖 admin

2019-04-24

我们先来看:到底什么是界?界,是它有个范围,有个界限。譬如说,国与国之间它有个界限,也是说,它有个范围。同样的,一切的世间法它都有个界限,它有个功能差别。界,因为六根、六尘、六识,它有不同的功能,所以我们把它当成界的时候,可以说它是在功能有个局限。譬如说眼根,眼根的功能它的局限是只能接收色尘;耳根它也有个局限,它的功能只能接收声尘;同样的,六 admin

2019-04-24

法尘事实上不是只有五尘上面的法尘,事实上法尘函盖了心法跟色法,但是法尘的范围函盖很大,所以我们用另外一个方式,来说明到底法尘函盖的范围有多大?法尘又有个名称叫作法处。我们用百法来说明,百法当中到底有哪些法是属于法处所摄的范围里面?百法当中第一个是心王,心王有八个识,八个识能不能归于法处?我们来看看,第八识祂不属于十八界,所以祂不属于六根六尘六识, admin

2019-04-24

我们大略解说如下:诸位贤者!假使内眼处——是眼的胜义根毁坏了,身外的色尘便不被光明所照,不会有想要见色的念头出现,眼识不能出生。诸位贤者!若有内眼处不毁坏的状况下,外色便会被光明所照耀,意根心中会有想要见到色尘的念头出现,眼识能出生了。诸位贤者!内眼处——眼的胜义根,及色、眼识能够了知外面的色尘。诸位贤者!内眼处及色、 admin

2019-04-24

其实五尘也属于五阴,因为人类都是具足十八界法的,十八界法合成五阴身,使五阴各有功能差别,故亦名为五阴身;五阴因为有功能差别而能令人一一反观其功能的界与差别,每一阴都各有不同的作用,分明可见,故名为身;合五种阴的作用,称名为五阴,表示五阴中的一一阴都不是无作用法。但五阴不能漏掉十八界的任何一界而不含摄,应当同时含摄六尘,故将相分五尘含摄在五阴的色阴 admin

2019-04-24

一般学佛人初学佛时、或是久学而被未悟的大法师误导了,知见如同世俗人一样的执著意识觉知心自我,对于入涅槃是灭尽十八界自我这个真实义当然无法接受、当然会大加反对。怪不得平实导师出版了《邪见与佛法》在书中详细揭示解脱道的真实道理以后,一直得不到诸大法师、诸大居士的信受与认同;甚至当年大陆还有大法师向徒众们说平实导师的说法是邪见、是邪魔化身为平实来破坏佛 admin

2019-04-24

】(《中阿含经》卷54)换句话说,若是没有所缘的根、尘,不会出生,而且也是一世一世都不相同的。所以,不但堕于五阴之中,乃至是深入地贪著五阴的种种而不自知,当然只会“生死相续”而不可能了生脱死了。为了证明以上所说的道理,举《中阿含经》卷28之中的一段经文来作说明,但是因为经文的篇幅比较长,在这里分段而举示其意涵完整的经文:【此比丘正说者:&l admin

2019-04-24

“阴”有遮盖的意思,五阴是五种能够遮盖众生的智慧,使得众生不能实证三乘菩提,因而在三界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哪五种呢?是色阴、识阴、受阴、想阴、行阴,由于这五阴是众缘和合所成,才有世间的种种行,而世间的种种行都是虚妄不实,没有一个是真实的。 所谓的色阴,乃是这个色身是地、水、火、风四大所成,也是借着四大以及父精母血等缘而成;既然是因 admin

2019-04-24

”阿难不解的问道:“飞行皇帝和那些尊天,他们所修的福德如此多广,为何仍不能免于业报呢?”佛陀答道:“祸福其实只是暂时的假相,并不能长久!如果因为今生的富贵而志得意满,不知继续培福修慧,反而逆行暴施,很快福报享尽,会为自己招来无数的灾难和罪报。这因缘果报,如影随形,如响应声,不会因贵贱而有所区别!”看到了大猪会笑的原因是: admin

2019-04-21

得成八种净业。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戒绮语。得成三种决定。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附四分律酒戒一条戒酒。得成十种无过失法。一、颜色不恶。二、不少力。三、眼视明。四、现无瞠恚相。五、不坏田业资生法。六、不致 admin

2019-04-20

他静坐时常常如此思惟,而出去游行时以无常的道理教化大众,精进不休。有一次游行之时,看见过去生的好友今生受报为妇人身,成为一位富人的妻子,她为财色所惑,身处市井商肆之中不能觉悟无常的道理。他心中不由地为她感到惋惜。于是,为了帮助过去生的好友,帝释天化现成为一位商人来到这位妇人的面前。商人目不转睛地看着妇人,然后不由地发笑。妇人心里不禁觉得奇怪,并责 admin

2019-04-19

以非有故知不成。不成故知即不生。若不生者知彼不灭。若不生不灭者。彼非可说。若解不可说者。则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三世不可得。若法三世不可得者。当知未曾有得有失。外道当知此是一切法平等。以此一切法平等。当知一切法是真如不变不异。如来亦真如不变不异。以一切法即是真如。是故观慢得知。是人从人中终得生人间。以有憍慢习气力故。乃至从彼地狱中终得生人间。以慢 admin

2019-04-18

不可铜盘食此肉饭。商佉即食。食已又复告言。若实我父是兜儞野。当何所表为显奇异。于时商佉闻是语已。从座而起诣本住处。于栴檀座下以鼻嗅地。以足攫出四大铁瓮。满中盛金瓶盘杂器。是时输迦长者见此希奇金银珍宝。踊跃欢喜爱护覆藏。于是长者。出舍卫城往诣佛所一心归依。尔时世尊与无量百千比丘众等在座说法。于是世尊告诸比丘。汝见兜儞野子鹦鹉长者远来已不。诸比丘言。 admin

2019-04-18

html佛家反对迷信,提倡正信、正行,什么是正信?是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在人类文化中,生命是一个不解之谜,人从哪里来?生命渊源于何处?人死如灯灭,还是有来生后世?这关系到每个人的核心利益,所以我们才会学佛。 建议在清明节时为故去的亲人念诵《地藏经》《金刚经》等,助印一些佛门书籍,这样无论他们投生在哪一道,都能收到。因为虽然阴阳两隔,但他的如来藏还是 admin

2019-04-17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